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994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docx

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

承赤高速公路第七驻地办

公路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在建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并根据承赤筹建处和总监办关于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要求,为认真做好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各项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结合七驻地办管辖合同段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目标

通过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建立七驻地办质量通病治理组织机构,进一步提高七驻地全体监理人员及所管辖各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氛围,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通过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基本消除常见的质量问题,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适用性,使工程实体质量和七驻地办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治理范围

七驻地办所辖高速公路工程所涉及的所有工程段落或部位,同时包括所辖各施工单位以及自身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三、治理主要内容

(一)管理通病:

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二)施工工艺通病:

混凝土拌和设备差,计量不准确,原材料质量差,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模板安装不规范,混凝土新旧接触面施工不规范,振捣和养生不规范,钢筋锈蚀及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面铺装厚度不足,支座垫石不合格,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隧道一次衬砌厚度、平整度差,仰拱厚度不够,衬砌接茬错台严重,桥梁排水设施不完善。

(三)实体质量通病: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含碱量大,出现剥落,蜂窝麻面,钢筋及预应力筋锈蚀,隧道衬砌开裂、变形大。

四、通病治理实施措施

(一)成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

1、总监办办成立质量通病防治组织机构

2、督促、监督承包人建立质量通病治理领导机构,并监督其落实执行情况。

(二)严格制订质量通病治理实施具体方案

1、监理督促施工单位成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小组,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具体的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报公司相关部门同意并通过监理单位审批后组织实施。

2驻地办认真配合筹建处和总监办工作,抓好各项质量通病治理的检查督促工作。

同时要求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作为主要责任人,要贯彻落实好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以切实达到治理效果。

(三)抓好组织实施

根据七驻地办所辖工程项目各分项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抓住治理工作重点,落实各项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措施。

1、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确保质量通病治理组织机构的有效运作。

2、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加强对承包人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优化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中存在的具体疑难问题,积极向上反映、提出,根据筹建处和总监办具体质量通病的治理技术措施要求,落实施工。

4、加强事前预控监理,提高预控能力,创新监控手段,提高驻地办工作效率。

驻地试验室要加大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各分项工程各工序的监理工作力度,做到重点盯防、严格旁站、及时检查、及时检测、准确签认。

5、督促施工单位树立质量第一的质量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各项目经理部,对各个施工环节严格把关,采取管理、技术、工艺各方面措施,进行工程质量综合治理。

6、强化驻地监理职责。

细化监理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所有监理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要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7、在实施过程中,各合同段监理要不断总结质量通病治理的工作经验,借鉴其他工程项目好的做法,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和办法。

五、路基质量通病治理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一条公路的使用品质不仅与公路的线形和路面的质量有关,同时也与路基的品质有重要关系。

一般来讲,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主要有路基“弹簧”、边坡不稳、沉降,以及季节性冻土路基出现的病害等。

 

当路基松软不稳定,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仅会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陷,促使路面过早破坏,而且当路基发生塌方或滑坡时,会造成行车中断,给道路安全构成极大的隐患,给国家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

(一)、路基“弹簧”及防治

路基有“弹簧”的地方,表面有明显的放射性裂纹(粘性土)或疏松(砂性土),以下几点就是防治“弹簧”路基要点:

1、驻地办试验室要认真抽测路基填料的各项指标,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

一定要注意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特别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2、现场监理要对在碾压过程中发现的软弱层,应及时要求承包人清除并换填良性土壤重新碾压。

并进行压实度和含水量的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

3、对局部的“弹簧”路基,必须经过处理,可以对过湿土进行翻晒,掺配,待含水量合适后碾压成型,宜可掺生石灰翻拌或直接挖除换填适宜的土壤进行碾压成型。

4、雨季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路基路面的排水工作,如果有地下水位过高,最好采取措施将地下水位降至路基下50cm。

5、严把路基填筑材料,填筑前要清除混杂的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填土中不得挟有有机物。

(二)填方路基沉陷防治

1、驻地办要加强对施工单位技术培训工作的监理,要求承包人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

现场监理要严格监理施工单位,使路基填方松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避免超厚填筑,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致使路基弯沉达不到要求,或造成路基沉陷。

2、重视原地面的处理,驻地办要加强对地基处理的监理力度,确保压实并加固,对于原地面横坡或纵坡陡于1:

5时,严格要求作成台阶状进行处理,并充分压实。

3、作为监理,对于高填方路段,要督促施工单位考虑早开工,避免造成后期填筑速度过快。

(三)季节性冻土路基常见病害防治

冬季寒冷地区路基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季节性冰冻现象,由此造成路基翻浆、网裂、拥包等病害。

为此,要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治:

1、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如:

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

土质挖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施工中应根据设计要求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雨季施工,现场监理要注意承包人在施工中因施工或弃土造成排水不畅,形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

要求必须设置临时排水边沟,确保排水通畅。

3、加强雨季施工监理力度,杜绝雨季高填方路段雨水冲刷边坡造成的危害,要定期检查承包人临时集中排水措施(应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

挖方段及时做好上边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及时进行挡墙施工防止塌方。

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

施工前要认真审核图纸发现设计问题时及时提出意见。

4、加强护面墙、砌石等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力度,加强对边坡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挡土墙、砌石护坡等直接防护措施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

(四)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常导致公路交通运输功能无法得到满足,诱发、加重桥梁病害、缩短交通工具使用寿命,并影响交通安全。

长期以来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公路交通技术难题。

原因,一方面桥台地基和基础形式与高填方路基形式不同,导致桥头紧邻两部分的荷载和承载方式不同,易于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另一方面桥台部分与高填方路基的基层结构形式不同,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桥头高填方路基基层整体性较差,交通荷载下易产生沉降变形,而桥台部分整体性好,使桥台产生的沉降变形显著减小。

1、要高度重视台背回监理工作,将回填工作做为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关键点,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全过程旁站,严格施工工序。

必须采用适当的压实机具,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特别是台墙后侧及翼墙内侧填土,达到压实密度要求更有一定的难度。

没有严格按“三分法”(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要求施工。

2、加固处理台背填筑前的地基

处理好台背软弱地基,对软基处理施工要全过程旁站,确保施工质量。

3、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及填料材料选用

桥台后宜填筑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便于控制压实质量,减小路基压缩沉降.

六、从源头抓起,保证桥梁质量通病治理效果

(一)确保原材料质量

1、集料:

驻地办试验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进场的砂石材料的抽检工作。

确保进场砂石料合格。

用于桥梁立柱、盖梁及上部结构等部位的砼拌和前石料必须经过水洗,消除其中的粉尘,砂子必须过筛消除其中的泥块,提高砼的强度,降低水泥用量;

2、水泥:

水泥要求全部采用低碱水泥降低碱骨料反应,提高砼的质量;

3、外掺剂:

承包人选用外加剂必须经过申报,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现场监理要加强对施工加剂量的监理,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4、钢筋: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5、生产用水: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6、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抽检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抽检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指示清退出场并做好监理记录。

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7、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

砂、石料经过过筛、水洗后应堆放在封闭的料场,夏季防止阳光暴晒,冬季使用热水拌和,保证砼的拌和温度和浇筑温度;

8、对混凝土各种原材料应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应控制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各种原材料水溶氯离子总量。

(二)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推行集中拌合,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采用强制性拌和机,并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延长拌和时间,保证砼的均匀性。

(三)确保桥梁施工工艺规范

1、严格按规范要求对模板质量进行验收,要确保模板制作安装牢固、脱模剂选用合适、支设方案合理、模板接缝处理到位、钢模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张拉严格按照强度和龄期双控的要求进行作业,孔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

(四)重视技术交底

由各合同组长或专业监理工程师加强施工人员技术施工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督促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对操作工人进行固定,不得随意调换,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把关

驻地办切实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把关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试件抽检工作,杜绝施工单位代作现象。

七、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施工通病

1.1.施工通病

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因分析:

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1.2.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2.洞门施工通病

2.1.洞门施工通病

⑴.洞门坍塌;

⑵.洞门表观质量差。

2.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

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2.3.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2.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

⑴.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⑵.修补工艺欠佳。

2.5.预防及处理办法

加强洞门立模的精度和稳定性,灌注时应严格控制速度,尽量一次施工成型,避免修补。

确要修补的,修补工艺要认真,细致,增强洞门的观赏性。

3.开挖施工通病

3.1.开挖施工通病

⑴.光爆效果差,超欠挖严重;

⑵.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3.2.光爆效果差原因分析

⑴.没有根据围岩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位置不准确,外差角偏大或不一致;

⑶.爆破工责任心不强,未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的段数进行装药;

⑷.技术人员测量开挖轮廓尺寸不够准确。

3.3.预防及处理方法

⑴.根据围岩情况进行爆破设计,并根据围岩变化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⑵.周边眼定位要准确,炮眼应平直、平行,炮眼间距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布置;

⑶.软弱围岩边墙宜采用预裂爆破,拱部宜采用光面爆破,并预留沉落量;

⑷.加强爆破工的责任心。

提高业务水平,施工中严格按照钻爆设计的装药结构、装药量和雷管段数进行装药;周边眼采用小药量间隔装药,导火索引爆;

⑸.测工应每循环对开挖断面进行准确测量。

测量实行双检制,每开挖10米,对中线、标高和轮廓线进行一次复查;

⑹.控制超欠挖,欠挖应凿除,超挖部分在允许范围内,应按照同级混凝土回填;超出允许范围,应根据相关规范做出方案报批后实施回填作业。

3.4.塌方原因分析

⑴.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断层破碎带未做预处理;

⑵.未及时改变开挖及支护方法,盲目追求进度。

3.5.预防及处理方法

⑴.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分析塌方地段地质的特征;

⑵.根据地质特征,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开挖进度、支护方法;调整爆破参数;

⑶.增加管棚、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等超前预支护措施,防止坍塌。

4.初期支护施工通病

4.1.初期支护施工通病

⑴.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⑵.锚杆数量、长度不够,类型不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未施作,拉拔力不足;

⑶.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连接板焊接不牢,架立间距较大。

4.2.喷射混凝土病因分析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⑵.水泥、砂、石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控制不严,拌合站未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拌料;

⑶.冬季施工保温措施不到位;

⑷.欠挖没有按要求处理;

⑸.喷射混凝土时在岩壁没有厚度标尺;

⑹.喷射工技术不熟练。

4.3.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加强现场管理,喷射混凝土时应全过程旁站;

⑵.试验室应对进场的原材料按照《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⑶.拌合站严格按照试验室下发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并做好冬季施工措施;

⑷.认真做好喷射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⑸.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对欠挖及时处理,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⑹.隧道环向每2米布设一个厚度标尺;

⑺.加强对喷射工的培训和指导。

喷射混凝土时喷嘴宜与喷射面垂直,其间距宜为0.7-1.5m,喷嘴应连续、缓慢作横向环形移动。

4.4.锚杆施工病因分析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对设计图纸不清楚;

⑵.注浆(或锚固剂)不饱满,孔内空气未排尽或压力不够;

⑶.锚杆钻孔深度不够;

⑷.锚杆长度不够。

4.5.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加强施工过程监督,熟悉设计图纸,隧道每个部位锚杆类型和数量要掌握,确保锚杆数量、长度和类型满足设计要求;

⑵.严格钻孔深度和孔径检查,保证钻孔满足设计要求;

⑶.调整注浆(锚固)工艺,保证排气畅通,适当加大注浆压力;

⑷.锚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杆施工一定要施作锚垫板。

4.6.拱架施工病因分析

⑴.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较差;

⑵.型钢拱架的弯曲设备对两端的弧度控制有偏差;

⑶.电焊工技术较差,责任心不强。

4.7.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拱架架立间距偏差控制在±50mm;

⑵.型钢拱架的每节弯曲时,两端60cm范围内的弧度要严格控制,确保整个拱架几何尺寸;

⑶.提高电焊工的业务水平和,增强责任心,确保连接板和拱架之间的焊接质量。

5.衬砌施工通病

5.1.衬砌施工通病

⑴.衬砌背后存在空洞;

⑵.衬砌错台明显、漏浆、流沙严重,外观质量差;

⑶.衬砌的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⑷.衬砌渗漏水;

⑸.衬砌混凝土开裂;

⑹.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

⑺.排水沟排水不畅。

5.2.衬砌背后空洞病因分析

⑴.对超挖未按施工规范进行回填;

⑵.衬砌时拱顶灌注混凝土不饱满,振捣不够;

⑶.泵送混凝土在输送管远端由于压力损失,坡度等原因造成空洞。

5.3.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加强质量意识到位,加大过程控制,责任到人,监控到位;

⑵.从源头做起,尽可能控制好开挖质量,控制超挖;

⑶.衬砌灌注混凝土施工时,拱顶设置溢浆管,检查拱顶混凝土灌注的饱满度;

⑷.衬砌表观适当增加拱部混凝土灌注口,保证混凝土灌注饱满、密实。

在拱顶设注浆孔进行注浆,充填空洞。

5.4.衬砌表观质量差病因分析

⑴.衬砌台车刚度不够,模板整修不到位;

⑵.衬砌混凝土水灰比不合理,泌水严重;

⑶.两侧未进行对称浇注;

⑷.浇注速度过快,台车上浮;

⑸.模板涂油太多,拆模后形成鱼鳞云;

⑹.局部模板未清理干净涂油,拆模后形成“扒皮”掉块现象。

5.5.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检查台车、模板的加工制作质量,保证其有足够的精度、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⑵.分节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检查,表面平整度和接头缝隙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准进行浇注混凝土作业;

⑶.对称浇注混凝土,避免偏压造成衬砌台车移位;控制浇注速度,防止台车上浮和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必要时采取防止台车上浮措施;

⑷.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可适量增加外加剂或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大坍落度;

⑸.台车拆模后应彻底清理模板上的浮浆,均匀涂油。

5.6.衬砌厚度不够病因分析

⑴.承包人质量意识不严,过程监控不到位;

⑵.开挖断面偏小或预留沉降量不足,为满足净空减少支护和衬砌的厚度;

⑶.对欠挖的部分没有进行处理。

5.7.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加强开挖净空检查,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预留沉降量;

⑵.加强初期支护和衬砌过程的旁站监理;

⑶.对欠挖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支护和衬砌;

⑷.适时开孔检查支护和衬砌的厚度,对衬砌厚度不足部分应开天窗,凿除欠挖部分周围的围岩,用同等级砼回填或注浆回填。

5.8.衬砌渗漏水病因分析

⑴.衬砌开裂;

⑵.防水、排水、引水设施不完善;

⑶.环向施工缝、变形缝处理存在质量缺陷,止水条、止水带安设不规范;

⑷.防水板破损、穿孔,焊缝不严密;

⑸.衬砌捣固不密实,存在孔洞或蜂窝;

⑹.防水材料不合格;

⑺.泄水孔数量不够或排水不通。

5.9.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对防排水工程实施质量监控;

⑵.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钢筋头、尖锐突出物进行清理,并用沙浆把基面基本找平;防水板紧贴基面,对有较大坑凹处,应增加固定铆钉数量,确保防水板与基面之间紧贴不留空洞;

⑶.根据基面实际情况适当留有松弛度,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挤裂;

⑷.防水板与暗钉圈焊接要牢固,两幅防水板搭接宽度满足设计要求,双焊缝搭接,焊接时温度适合,焊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得焊穿;

⑸.铺设及搭接顺序应遵循先拱部后边墙,下部防水板压住上部防水板;

⑹.加强防水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⑺.严格按施工规范处理施工缝,加强衬砌浇注过程控制;

⑻.加强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工程质量控制,确保止水条安装位置在施工缝的中间;

⑼.因地制宜采取附加排水措施(暗沟、盲沟);

⑽.必要时对洞身地层、衬砌背后实施防水注浆处理;

⑾.做到环向、纵向盲管通畅,对水量大的地段增设泄水孔的数量,确保水流通畅。

5.10.衬砌开裂病因分析

⑴.温差和砼的干缩;

⑵.碱骨料化学反应;

⑶.边墙基础下沉;

⑷.洞身偏压;

⑸.仰拱和边墙结合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开裂;

⑹.拱部混凝土灌注困难或灌注中断而引起的开裂;

⑺.拆模时间太早,衬砌强度不足以支撑自身自重而开裂。

5.11.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砼加入合理的外加剂,选择合适的骨料;

⑵.改进砼的浇注工艺,加强振捣和养护;

⑶.放慢边墙混凝土浇筑速度,并分层浇筑,待边墙稳定后再浇筑拱部混凝土;

⑷.必要时对围岩实施锚杆、注浆等措施预加固,以阻止围岩徐变过大而使衬砌混凝土开裂;

⑸.边墙基础浮碴必须清理干净,使边墙底部与衬砌紧密结合;

⑹.结构交叉部位应作加强处理,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开裂;

⑺.控制拆模时间,对不受围岩应力的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达到8Mpa,对承受围岩应力较大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拆模;

⑻.偏压隧道应对偏压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衬砌。

5.12.水沟电缆槽外观质量差病因分析

⑴.立模不细致,不牢固,沟槽外沿没有按照线路中线控制;

⑵.盖板预制、安装质量差;

⑶.其他工序施工,多次掀起、搬动和碰撞而破损。

5.13.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增强施工人员责任心,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

⑵.加强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减少盖板的搬动和损坏。

5.14.排水沟排水不畅病因分析

⑴.沟底纵坡设置不规范,存在偏差,控制不准,沟底呈“波浪”状;

⑵.沟底纵坡坡度较小;

⑶.沟内有杂物,流路被堵塞;

⑷.沟底不平顺。

5.15.预防及处理办法

⑴.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设置沟底纵坡,合理控制分段长度;

⑵.及时清理边沟的杂物,保持边沟排水通畅;

⑶.沟底要砌筑平顺,避免出现局部凹陷。

八、做好质量通病治理施工总结

不断对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巩固治理成果,扩大成果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未列入重点防治目录的通病治理研究。

做好治理成果巩固和治理经验的推广。

研究建立治理工程质量通病的长效机制,促进我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