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10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 专题综合检测三.docx

春历史必修2人民版课堂演练专题六专题综合检测三

专题综合检测(三)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世界文明史》:

1540年前后,“由于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开采的白银大量输入……结果造成(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上涨到如此惊人的程度”。

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

1540年前后,欧洲出现通货膨胀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故A项正确。

垄断组织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项错误。

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答案:

A

2.“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进行远洋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因此这位英雄是哥伦布,故选C。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排除A。

达·伽马到达印度,排除B。

麦哲伦船队于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排除D。

答案:

C

3.新航路开辟后所形成的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所说的“全球分裂”是指(  )

A.欧洲与亚非拉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B.西班牙、葡萄牙争夺殖民霸权

C.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西欧逐渐强大,亚非拉国家日益贫困落后,故A项正确。

答案:

A

4.16世纪时有一欧洲国家的国王说:

“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这一国家后来还兼并了葡萄牙,被后世称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个国家是(  )

A.英国B.西班牙

C.法国D.荷兰

解析:

抓住材料时间“16世纪”以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16世纪西班牙称霸,故B项正确。

英国称霸是在18世纪,A项错误;法国没有称霸,故C项错误;荷兰称霸是在17世纪,D项错误。

答案:

B

5.“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是(  )

A.殖民扩张B.代议制确立

C.工业革命D.圈地运动

解析:

“美洲”“北美”均是欧洲殖民者建立的殖民地,财富源源不断输入欧洲,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

答案:

A

6.马克思说: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

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在马克思笔下的这一时代(  )

①欧洲与亚非之间开启商贸联系 ②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③殖民活动具有暴力血腥的特点 ④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马克思笔下的这一时代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早期殖民扩张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

欧洲与亚非之间在这之前就有商贸往来,故①错误;这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英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故②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殖民活动具有暴力血腥的特点,故③正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故④正确。

答案:

C

7.(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解析:

据题意,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出现了经济条件论、政治条件论、自然条件论等多种解释,研究趋于全面和深化,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亦可排除;D项错误。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与正确答案

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干扰选项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表达过于绝对

B

正确选项

材料分别从经济条件论、政治条件论、自然条件论等多方面解释,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拓展”,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趋于全面

C

干扰选项

材料主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和主旨不一致

D

本身错误的选项

材料没有表达对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的比较,只是对各种观点的叙述

答案:

B

8.“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

”材料现象反映(  )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

根据“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可知,19世纪30年代,英国修筑第一条铁路,可以推测由铁路来运输,故C项正确。

答案:

C

9.下图是1801年和1841年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占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此示意图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激化了工农矛盾

B.英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落后

C.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D.英国已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

解析:

1841年英国工业比例远超农业,改变了以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反映了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故选C项。

A、B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材料没有反映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D项错误。

答案:

C

10.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

蒸汽机应运而生。

这表明(  )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匠们积累丰富生产经验的结果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方便可靠的动力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解析: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B、C两项与题干材料关系不大,应排除。

D项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与材料中所述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故本题选A。

答案:

A

11.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

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

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解析: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经济竞争力大大加强,废除《谷物法》,实行自由贸易符合英国的利益,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石油是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电力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电话、电报等通信工具发展迅速

A.①②错误,③④正确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解析:

石油作为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①②错误,③④符合史实。

故选择A。

答案:

A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其原因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④列强开始向殖民地输出商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④的说法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故排除④。

答案:

A

14.下面是1928—1935年美国钢产量变化表。

其变化趋势反映出(  )

年份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钢产量/百万吨

52

57

41

26

14

24

26

35

A.大萧条沉重打击了美国钢铁工业

B.钢铁生产商的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各个钢铁厂商的竞争

D.大萧条提高了钢铁生产成本

解析:

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致使钢产量在1931年至1934年均较低,故A项正确;钢铁产量的降低是由于经济危机所致并非生产能力下降,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并未出台限制各个钢铁厂商竞争的政策,故C项错误;大萧条导致了钢铁市场需求的缩减,题目中也并未反映钢铁的生产成本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

A.批评新政中止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

B.批评新政扩大了美国政府的行政权力

C.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经济危机

D.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解析:

依据材料“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可知罗斯福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答案:

D

16.美国总统胡佛面对经济危机时说:

“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工人也会得到好处。

”这说明他采取的政策是(  )

A.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

B.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C.加强参与国际市场的争夺

D.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

解析:

材料中的“大企业得到繁荣”说明胡佛坚持企业的自由竞争与发展,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故选B项。

答案:

B

17.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的措施有(  )

①整顿银行金融业 ②发放紧急救济金 ③以工代赈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整顿银行金融业主要是为了恢复银行信誉,与题干中的“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不符,故①错误;发放紧急救济金为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故②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和稳定社会秩序,故③正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为失业者、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故④正确。

本题选B项。

答案:

B

18.罗斯福曾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海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

B.新政破坏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生活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解析:

罗斯福新政在使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损害了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利益,故一些人惊呼“罗斯福新政已经摒弃了资本主义制度”,甚至有人说罗斯福要建立法西斯专政。

面对这种情况,罗斯福做了题干中精彩的比喻。

答案:

C

19.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因为罗斯福(  )

A.大力推行计划经济

B.限制了自由资本的无序竞争

C.仅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D.向苏联大量出口机器

解析: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政中,罗斯福调整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模式,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或立法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限制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无序竞争,因此遭到保守资本家的猛烈抨击。

答案:

B

20.下面这张图片记录的是美国人在一幅巨大的宣传画前面排队领取救济品的情形。

造成画面中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B.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

C.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D.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

解析:

图片中人们在“全世界最高生活水平”和“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得上美国的生活方式”标语下,排队领取救济品,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主要原因是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答案:

A

21.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的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受危机的影响都在减小,而B、C两项仅是某一领域的措施,故不选。

社会救济主要是改善民生,D项与题干不符。

整顿财政金融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环节,对稳定经济全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

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解析:

据材料中“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可得出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故C项正确。

答案:

C

23.一位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积极发展“新经济”

解析: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经济的措施是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新经济”。

答案:

D

24.1945年10月4日和19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

该项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提高了消费水平B.增加了就业率

C.保障了经济安全D.缓和了社会矛盾

解析:

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作用的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对中低收入人群及弱势群体实行高福利制度,但是高福利制度也导致了一部分人仅依赖社会救济生活而不找工作。

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注重经济模式的创新,强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

该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解析:

“看不见的手”指市场调节,“看得见的手”指国家干预。

“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说明该经济模式的特点是二者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26题25分,27题25分,共50分)

26.(25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罗伦萨的经济繁荣主要是依靠银行业和制呢业。

它的高利贷资本因为教廷存款、在各国征收教会税、向各国统治者贷款而大量增值。

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

14世纪毛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

——吉林文史出版社《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

——《中国未来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

历史视角考察:

金融中心漂移说》

材料三 1750—1900年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英国

1.9

9.5

19.9

18.5

美国

2.4

7.2

23.6

中国

32.8

29.8

19.7

6.2

印度

24.5

17.6

8.6

0.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佛罗伦萨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是什么?

(8分)

(3)你能从材料三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9分)

答案:

(1)原因:

意大利商业经济发展,促进了银行业和制呢业的发展,特别是银行金融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在地中海商业圈的地理位置和意大利商业经济的繁荣。

(2)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繁荣,金融业的发达;对外扩张和殖民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泛的殖民市场;积极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和投资。

(3)信息: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所占比重高于英、美,到19世纪60年代已落后于英国;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大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各国为了防止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重演,美国为了加强军备,西欧各国和日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经济现代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

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生产高度社会化同私人垄断占有形式这一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和持续地发展起来。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

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

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

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

其主要内容: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

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

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问题的?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7分)

答案:

(1)原因:

战争的推动;经济危机的教训;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指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战后重建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

表现: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背景:

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颓势,通货膨胀严重(或“经济滞胀”);政局不稳;凯恩斯主义失灵;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

措施:

出售部分国营企业;鼓励自由竞争;减少福利开支。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与完善。

(3)说明:

中国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则:

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国情;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