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087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百分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一些运用百分数来解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这一单元还特别安排了活动课“生活与百分数,”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问题,从生活中了解一些有关折扣、成数的信息,但对信息的处理意识十分模糊。

教学目标:

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贩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用具:

中央资源多媒休课件

课时总数:

共6课时

备课分工:

周明军:

第1、3、5课时

潘冲:

第2、4、6课时

第1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折扣

主备人:

周明军

执教人:

周明军

教材简析:

《折扣》是新课标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第一课时的内容。

折扣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密切。

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展现了“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特点。

重视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折扣》是本教材六年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各大商场或其他场所购物都需要应用折扣方面的知识,是培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折扣的计算对于培智类孩子来说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但也是重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学习目标:

1、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联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学会列方程或算术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型,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会量率对应的数学知识!

4、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自学。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

1、同学们都去过商场买东西,你知道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哪些促销手段?

(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打折。

板书课题《折扣》,生活中打折无处不在,那么我们来看一看。

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

1、课件出示:

①大衣打八折,原价:

1000元,现价:

800元。

②围巾打九折,原价:

100元,现价:

90元。

③铅笔盒八五折,原价:

10元,现价:

8.5元。

④橡皮打六折,原价:

1元,现价:

0.6元。

⑤篮球打对折,原价:

70元,现价:

35元。

这些信息中都与折扣相关,那么这些折扣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板书:

八折:

现价是原价的80%

九折:

现价是原价的90%

七五折:

现价是原价的75%

六折:

现价是原价的60%

对折:

现价是原价的50%

追问:

1、请问折扣表示谁与谁之间的数量关系呢?

2、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打折?

点拨:

为了促销商品,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

那现在我们就应用折扣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打折吧。

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

2、解决新知

出示:

例1

(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提问:

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你有什么想法吗?

(1)讨论:

八五折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答。

(3)生板演订正说思路。

点拨: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到单位1的量)转化成百分数应用题。

3、出示:

例1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请同学们读题之后先独立思考:

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什么?

想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请同学们自己独立画图列式。

预设:

解题思路一:

先求现价再用原价减现价

160-160ⅹ90%=160-144=16(元)

解题思路二:

先求便宜的折扣再用原价乘便宜的折扣

160×(1-90%)=160×0.1=16(元)

学生说完之后,要求同桌互相说。

其实打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让我们一起进入生活,挑战自我。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小结:

以后我们再去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了,我们争取做一个即明白又理智的消费者。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在购物的问题上,你想对全班说些什么吗?

板书设计:

折扣

折扣用在商业上

几折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

八折:

现价是原价的80%

九折:

现价是原价的90%

七五折:

现价是原价的75%

六折:

现价是原价的60%

对折:

现价是原价的50%

解题思路一:

先求现价再用原价减现价

160-160ⅹ90%=160-144=16(元)

解题思路二:

先求便宜的折扣再用原价乘便宜的折扣

160×(1-90%)=160×0.1=16(元)

作业设计:

数学长江作业:

第6页、第一课时。

1、必做:

第1-------4题。

2、选做:

第5题。

第2课时(总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成数。

主备人:

潘冲

执教人:

周明军

教材简析:

教材说明了成数的原始出处(表示农业收成的增减)及延伸用途(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知道成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借助具体的实例说明成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与折扣中的几折表示原价是的十分之几类似,几成表示十分之几。

学情分析:

大多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交往、购物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成数”。

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借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成数”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3、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主题图,中央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尝试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

同学们,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

1、讲解“成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成数”的意义。

点拨: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是用来说明收成情况的。

“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试举例说明成数并化成百分数。

3、课件出示例2。

(1)“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

”(节电二成五,表示少用了25%。

少用25%,什么意思?

---用了去年的75%。

(2)学生试着解决:

A、可以用分数应用题解决:

350×(1-25%)

=350×75%

=

B、也可用分析解答,出示线段图,学生试着画线段图。

去年:

今年:

(3)集体说明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1、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明确题型,按照百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计算。

2、完成教材P13的第4、5两题。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认为成数与折扣同百分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设计:

成 数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得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几成表示十分之几,即百分之几十。

一成:

十分之一 10%

二成:

十分之二 20%

三成五:

十分之三点五 35%

例2:

350×(1-25%)=262.5(万千瓦时)

作业设计:

数学长江作业:

第7页

1、必做:

T1---3

2、选做:

T4

 

第3课时(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税率

主备人:

周明军

执教人:

周明军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说明了纳税的含义以及税收的用途。

四幅图分别体现了税收在国家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作用与意义,指出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例3是以营业税为例,教学应纳税额的具体求法,其实质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学生明确这一问题中的“一个数”指的是哪一部分应纳税额,“百分之几”指的是哪个税率。

学情分析:

纳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有必要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并学会简单的计算。

在此之前学生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但对税率的了解几乎为零。

学习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率”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税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尝试法。

教学用具:

有关习题、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

1、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

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上的内容,看你能从中了解哪些有关税收的知识。

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

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因此,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

你都知道哪些税收的种类?

(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2、税款的多少与哪些条件有关?

(不同种类的税,征收的标准一定不一样,也就是不同税种的税率是不同的,所以税款的多少与税率有关;税款的多少除了与税率有关,还应该跟收入的多少有关。

说明: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讨论:

应纳税额、税率和相应的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应纳税额=收入×税率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3、教材第10页例3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列式为:

30×5%=1.5(万元)

(2)学生交流: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

(3)税款的求法与我们学过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时候相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练习二的6、7、8、11题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税率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

应纳税额=收入×税率

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作业设计:

数学长江作业第8页

1、必做:

T1----4

2、选做:

T5

第4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内容:

利率。

主备人:

潘冲

执教人:

周明军

教材简析:

“利率”这节课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材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这四个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技能,而且可以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求各种百分率,求增长(减少)百分之几,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和经验。

利率这一课正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具体应用。

学习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尝试法。

教学用具:

图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

1、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亲每月领到的工资,或卖牛卖猪得到较多的一笔钱时,爸妈应该把这一笔钱放在哪里呢?

学生交流,教师引入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

2、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一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

1、提问:

同学们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交流)

2、说明:

a、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b、我们把一年或一个月或一天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

3、谁还知道有关储蓄的更多知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储蓄的种类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为三个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样;活期的利率最低,但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4、利息怎么计算呢?

(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说明: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也会有所调整。

引导学生观察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表。

5、教材第11页例4

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1)学生观察利率表后,提问:

同学们能运用所掌握的利率的相关知识帮助王奶奶解决问题吗?

试一试。

(2)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生。

(3)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4)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讲解合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方法一:

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

5000×(1+3.75%×2)

=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作业设计:

数学长江作业:

第10页、第4课时。

1、必做:

第1-------4题。

2、选做:

第5题。

 

第5课时(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例5。

主备人:

周明军

执教人:

周明军

教材简析:

例5:

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让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的认识。

在“阅读与理解”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思考“满100元减50”和“打五折”的具体含义,弄清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成数以及利率和税率”以后,综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只要学生对百分数、“折扣、成数以及利率和税率”掌握好了,学习本节课就不难了。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打折和返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把数学知识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先学后教。

教学用具:

课件,主题图,中央资源。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

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1、完成教材12页“做一做”。

2、商店以1200元卖出两件大衣,一件盈利20%,一件亏损20%,这次销售整体是亏了还是赚了?

3、东城和西城两家文具店作业本的单价均相同,都是0.5元,但优惠方法不同。

东城文具店:

买19本送1本

西城文具店:

一律九折优惠

如果让你去购买100本作业本,去哪家购买比较合算。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例5:

购物

例5:

在A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的实际花费:

230-50×2=130(元)

115《130

答:

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作业设计:

数学长江作业:

第13页第六课时

1、必做:

T1---4

2、选做:

T5

第6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与百分数。

主备人:

潘冲

执教人:

周明军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数学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一通过让学生调查最新的利率,知道利率是在动态调整的,每次调整背后一定存在国家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变化。

活动二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理财方式的比较,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实际应用数学,学会科学理财,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学情分析:

学生对购物有一点小经验,又学习了折扣和百分数问题的相关知识,但对于比较购物还不太理解,实践能力很缺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自学互动法。

教学用具:

有关习题、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入题预习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问路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不同,这节课就教我们如何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

二、展示交流点拨解惑。

1、活动1

课前让学生自己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然后与11页和利率表进行对比,看看相同吗,教师讲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等。

2、活动2

(1)出示课本的例题,读清题目,弄明题意。

(2)小组合作方式,看看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提示学生按课本16页的利率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通过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明确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时,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计算在内存入。

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一次性存入的方法比分开来一次又一次地存入所获得的利息多。

(4)李阿姨理财的方式除了普通储蓄存款外,还可以选择教育储蓄存款及国债,教师提供数据:

2012年7月同期教育储蓄存款与国债利率。

A、教育储蓄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

教育储蓄50元起存,每户本金最高限额为2万元。

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B、国债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3.7%,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21%;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5.71%,

(5)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帮李阿姨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3、阅读课本16页的“你知道吗”,认识千分数和万分数。

三、巩固练习学会运用

为了给孩子准备六年后上大学的学费,小娴的父母计划把6000元钱存入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的年利率如下:

一年为4.14%,三年为5.4%,六年为5.85%。

1、根据上边的教育储蓄税率,你能采用几种储存方式?

2、分别计算每种储存方式到期获得的利息。

3、你认为哪种储存方式更好?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折扣:

利率:

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作业设计:

数学长江作业第14页

2、必做:

T1----3

2、选做:

T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