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138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docx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及评析

1、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秋天的节日》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接受新事物的可塑性很强。

在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秋天的季节特征、秋天的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日,可以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了解,从而知道欣赏自然,同时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节日气氛里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能够愉快、积极的生活,能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不是了解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

学生对一些问题不能很好的了解,比如台湾的回归。

本节课,以儿童的眼睛去看待节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初步了解,并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

《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执教本节课的时候,我本人在《品德与生活》学科仅有一年的教学经验,当教研室王老师通知我将和另一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讲这节课的时候,我很激动,但更多的是紧张和茫然。

那种茫然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

就从那天晚上起,我开始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四处请教指导老师,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教案的反复修改,直到王老师前来听课,我的心仍在忐忑不安。

因为在这过程的几次试教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要么变成学生资料汇报展示课,要么没有趣味性,不够品德味。

后来,在听评课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试课到正式讲课,使我感到“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亲情的教育,人文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是生活的体验。

教学中应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的过程,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博大精深。

通过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将团圆、亲情、友情、风俗、民间故事、音乐、诗文等融为一体的,使学生在知识上扩大视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

理解中秋节团圆的涵义,理解中秋节是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团圆的节日,感受亲情与友情,理解中国人骨子里血浓于水的情感。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情意目标:

在话中秋、品中秋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通过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感受我过中秋节的习俗以及蕴含的民族文化。

2、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

通过生生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学流程

本节课有两条线索,明线是:

话中秋——品中秋——送祝福,暗线是:

家庭团圆——班级团圆——祖国团圆。

围绕两条线索,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部: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感悟体验——总结激情,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设计三个有关秋天的谜语,采用了谜语竞猜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这三个谜语都和秋天有关,从师生的谈话中引出秋天都有哪些节日,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节日?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感受中秋节家庭的团圆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

第三,教师激情的导语过渡,由家庭团圆到了班级团圆,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的导入我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通过孩子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学生从秋天众多的节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节是一个团圆节,而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今天班级团圆了,这个温馨的班集体就要团团圆圆过中秋,也由此由家庭的团圆过渡到了班级的团圆,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感悟体验

新授环节,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话中秋,二是品中秋,三是送祝福。

首先,话中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让孩子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在美丽的传说故事中,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以及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知道中秋节的习俗。

教师接着提出:

同学们,想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是什么样子吗?

通过观看丰富的视频资料,了解各地中秋节的习俗,使学生初步感受中秋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

产生对祖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和老师畅所欲言的交流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历史,了解当地中秋节的习俗,加深了孩子的认识,学生从这些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中,感受到了这些故事都披着神秘的色彩,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们追求完美、追求正义、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带领孩子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玩花灯,可是不少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感受到人们欢庆中秋的热闹氛围,了解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多彩的各地中秋文化。

感悟中秋节浓厚的节日氛围,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培养孩子传承我国中秋的民族文化。

其次,品中秋,在感受各民族庆祝中秋的欢乐氛围中,教师让学生出谋划策,选择喜欢的方式庆中秋,顺势根据学生的建议创设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

第一个体验的层次是品味中秋的快乐和诗情,第二个体验的层次是品味中秋的香甜和幸福。

第三个体验的层次是品味团圆的深远意义,并懂得感恩和回报。

【设计意图】品中秋的过程是创设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层次也是有浅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的快乐和诗情,孩子们在欢快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热闹的气氛,更在朗诵中,在赛诗会上领悟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诗情画意的意境。

本环节,教师给学生发放了礼物,在于提高孩子的参与精神和表演的热情,同时也为后面的品尝幸福埋下了一个伏笔。

第二个体验的层次是品味中秋的香甜和幸福。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奖品,感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惊喜,然后充分给孩子体验感受的机会,让孩子尽情的品味,细细的感悟,在品味中感受香甜,幸福,进一步明确,这份香甜和幸福是因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共庆团圆,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这是在感悟家庭亲情的基础上,体会班级的温馨快乐。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继续品味团圆的深远意义,并懂得感恩和回报。

这个品味的层次较前者都有一定的提高,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中秋夜全家团圆的幸福时刻,有很多坚守在一线上的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才使人们拥有这样宁静祥和的中秋夜,学生在感人的视频画面中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幸福。

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感受更深更远意义的团圆,那就是祖国的团圆,学生通过大陆亲人和台湾同胞的互相牵挂和思念,在歌曲和朗诵中知道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台湾是中国领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应该统一,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也由此由家庭的团圆过渡到祖国更深更愿意义上的祖国大家庭的团圆。

第三,送祝福。

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以后,采用了简单可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表达祝福以后,将美好的祝福留在白鸽身上,放飞白鸽,放飞美好的心愿。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以后,懂得了幸福的来之不易,懂得了关爱他人,懂得了感恩和珍惜,通过这样简单易行的操作,让学生用实际行动留下美好的祝福,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了感受和认识。

将孩子的亲情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环节:

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教师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并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调查有关嫦娥二号的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自由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感受,教师激情的总结又强化了孩子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拓展延伸环节,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让孩子从神话走向现实,产生热爱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情感。

4、精彩片段

片段一:

话中秋

根据最初的设计,在话中秋的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资料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单纯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当我问:

“同学们,中秋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课前,大家搜集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学生就按照我的预设,分别来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有中秋节的历史、传说故事,习俗,有关于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歌曲、古诗词等,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毫无兴趣可言,师生之间的交融达不到高潮,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一点快乐热闹的氛围都没有,听众也无心情听课,所以,孩子在感悟的时候也并不深刻,体验的也并不到位。

后来,经过反复的教研、思考、修改,我们再话中秋的时候做出了大胆的取舍,只让孩子大胆的话中秋的历史故事、习俗,以及通过图片展示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热闹场面,感受中秋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中秋节的诗歌、歌曲、古诗词,都穿插在了庆中秋的环节中,孩子们在娱乐中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是品味了中秋节的诗情画意的意境。

下面就是我和孩子的一处交流:

当一个小组展示到古诗词朗诵的时候,我自然过渡:

同学们,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请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

投影出示句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包含诗情的朗诵,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诗歌,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

接着,我又引出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赏月对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

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过过诗瘾,如何?

我出示大屏幕:

八月中秋月儿圆,--------------。

在优美的旋律中,创设的背景画面中,我首先为孩子们起头续编了一句,孩子们的灵感瞬间被激发了:

月饼圆圆香又甜,月儿圆圆梦团圆……一句句佳句从孩子们的嘴里冒了出来,说实话,这是我提前没有预料到的,在场所有的老师都惊奇孩子们竟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就这样,和孩子们一边联欢,一边朗诵,一边赛诗,真的是快乐无穷,不知不觉地,孩子也感受到了那份快乐,感受到了中秋节的诗情画意。

中秋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讲故事、诗朗诵、歌曲演唱、对诗等引导儿童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秋节传统习俗特征,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提高民族意识,争强了民族自豪感。

片段二:

品幸福,悟感恩

学生在品味了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画意以后,想到该是感悟幸福的时刻了,我让孩子们拿出了我颁发给每个小组的奖品,组长在我的指挥下打开了奖品,孩子们纷纷惊呼:

“哇塞,是月饼啊?

”看到了包装精美的月饼,孩子们都流露出想吃的表情,我顺机问道:

“爱吃月饼吗?

你们都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啊?

”孩子们的话匣子瞬间打开了,各种口味的月饼一个个从孩子们的嘴里迸了出来……“孩子们,美味不可以多食,大家一人一块细细的品味,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品味的感受。

”在我的话语中,组长用牙签均匀地分给了每个孩子一块,有些孩子亟不可待的便狼吞虎咽了起来,也有的开始了静静地品尝……而我则开始了我预设的动作——巡视。

忽然,背后传来一声清脆的“老师”,我一转头,发现一个瘦小的男孩子,手里拿着一块月饼递到了我的跟前,有点羞怯地说:

“老师,您也尝尝吧!

”听到孩子这番话,我的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年龄尚小的他竟然在自己独自品尝的同时还不忘我这个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的老师。

我竟一时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冒出了两个字:

“谢谢。

”但是我的脸上,却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喜悦。

后来我反应了过来,“你把月饼给了我,那你呢?

”“老师,我们组的月饼盒里多出了一块,我吃那一块!

”哦,我恍然大悟,是的,我在每个组的月饼盒中,都适当地多放了几块,因为我不知道上课的时候,每个组会有几个孩子。

许是在这个孩子的感召下,很多的孩子都把多出来的月饼,分给了在场听课的老师们,有他们的班主任,也有外地的听课老师,还有学校的领导……就这样,一份爱,一份关怀就在教室中传递着……多么温馨感人的场面!

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多余的表扬也是没有必要的了,孩子们已经在互相学习着心中有他人,而品德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美妙的音乐声中,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品尝了月饼,分享了快乐.

“孩子们,谁说说你品尝月饼的感受?

孩子们畅所欲言起来:

“老师,这月饼真香,真甜,和家里的月饼味道不一样.”

“老师,我吃出来,您给我们的月饼是五仁馅儿的”

“老师,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多亏了您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才能吃到这么好吃的月饼。

”孩子说完,台下便响起了一片掌声和欢笑。

“孩子们,为什么月饼这么香,这么甜?

”我又问。

“因为,这是老师带来的月饼!

“因为,这是我们这个二年级一班大家庭里第一次团团圆圆过中秋,我们心里很开心,所以就觉得月饼特别甜。

“因为我们有家长,有老师的关心,我们很幸福,所以,我们吃起来,月饼就格外香甜。

“……

七嘴八舌的交流中,我们共同感受了幸福,感受到班级浓浓的师生情。

可就在我的目光环视大家的一刹那,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孩子,她的脸上似乎没有那份快乐,少了那份甜蜜,我知道这背后肯定有故事,我问她为什么不开心?

她忽然冒出了一句:

“老师,我想我爸爸妈妈!

今年的中秋节,他们在外地打工,没有回来和我团聚,我想他们了!

”说完,竟“呜呜”地哭了起来,这种状况可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

我给这女孩擦干眼泪,把她抱在胸前说:

“孩子,今天我们这个大家庭就是你的家,班里的同学就是你的兄弟姐妹,而我们在场的老师,就是你的父母!

虽然,这次中秋节,他们没回家过节,但是,他们在外地也很惦记你,他们希望你能快乐,能幸福。

父母在外不易,我们要多多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啊!

”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围拢了过来,给予这个女孩最大的安慰。

就在孩子们的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我借机提出:

这幸福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我们默默付出。

引导孩子观看各行各业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过节的人们,看了他们忙碌工作的视频、照片,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的触动了。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祥和的中秋之夜,他们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

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人说些什么?

”我的问题刚说完,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内心的想法,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更多的是听到了他们的心灵——我们应该心存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

是啊,感恩,珍惜,足矣。

看来,品德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有更大的价值,而解决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孩子的思想和灵魂则受到了洗礼和教育,这比强灌输给孩子思想教育有意义多了。

5、自我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让学生通过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感悟其中蕴含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过中秋”的教学情境,搭建活动平台,提示基本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探究、体验、讨论、交流、感悟等。

教学时,努力实践课标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游戏、讨论、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调动各种感官,感受传统的中秋佳节。

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及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风俗的博大精深。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我认为,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品德课的情感教育,我力求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境交融中加深情感体验。

教学中渗透一个字,那就是“情,这份情来自对亲人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对家人团聚的欢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这份情,由家庭的亲情到了师生情,最后回归到祖国大家庭的团圆之情,孩子们的体验也在逐层深入。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大胆地将各门课程进行了融会贯通。

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虽不够精美,但是我力求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秋节的热闹、美丽。

学生唱唱歌曲,朗诵诗歌,讲讲故事,续编儿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达到学科之间的融合,我觉得这是教学中最有效的资源利用,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

在唱、说、读、玩中,渗透品德与生活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感受到中秋文化的丰富多彩,进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为传承中国的中秋文化尽自己的力量。

我觉得这样的品德课教学才为有效。

新课程强调体验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让自己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

本课我设计的联欢的情境,赛诗会,吃月饼等这个环节,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悟出团圆、香和甜。

通过写祝福、唱歌多种艺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从中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

本课将团圆、亲情、友情、风俗、民间故事、音乐、童谣等融为一体的,使学生在知识上扩大视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

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秋节团圆的涵义,理解中秋节是中国人情感的节日,团圆的节日,感受亲情与友情,理解中国人骨子里血浓于水的情感。

可是,由于自己的品德教学经验尚浅,对孩子的各方面的了解不够透彻,尤其是孩子在整堂课的生成和表现准备不充分,所以在执教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把握和控制不够合理,导致整堂课严重超时,由此,我也明白了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课堂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调控课堂的一切。

教学过程的语言评价和教学秩序的调控也是我要深入学习的一大问题。

尤其是面对二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天真活泼,尤其在活动性强的品德课堂上,孩子肯定会不由自主的发生一些状况,说话、捣乱、交头接耳这些事都是时常发生的,而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控制孩子的这些状况呢?

其实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提醒,一个小小的鼓励,就能将孩子的注意里迅速转回。

作为一名品德老师,我们在课堂上要亲和、激情、互动、个性,努力转变角色,做学生的支持者、创造者和引路人。

6、专业点评

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的活化石,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团圆文化”之中,造就了东方式的、强大的“思亲”、“思乡”文化流。

中秋时节,每个家庭都对着天上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思念亲人,企盼团圆的习俗,正是月亮的原始意象---团圆,在血亲相思的人性情怀上的文化体现。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个民族把宇宙天象最完美的时刻作为民族的节日,把追求人与宇宙的和谐,运用到家庭团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幽远。

中秋节也完美地体现着“天地人和”的思想。

李老师选择的《团团圆圆过中秋》这节课主要通过中秋节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接受新事物的可塑性很强。

在执教时,李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体验,体会中秋节的幸福快乐团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通过感悟,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并懂得感恩社会。

本节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

话中秋——品中秋——送祝福。

另一条是暗线:

家庭团圆——班级团圆——祖国团圆。

李老师围绕着两条线索,以传承民族文化、感受浓浓亲情作为重点,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

一、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发展相去甚远。

儿童生活化的现实性,决定了品德教学的真实性。

儿童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天天在进行,时时在进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品德教学应该从儿童生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用于引导儿童的再生活。

李娟老师的《团团圆圆过中秋》,从学生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引起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中秋节的欲望,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体验了解中秋节,“品味中秋美食——月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生活化的活动,既勾起学生对中秋的记忆,又是对学生生活的升华。

在品尝美食后,引领学生认识在这样团圆的节日还有台湾同胞不能和亲人团圆,还有奋斗在工作岗位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不能回家团圆,激起他们对祖国统一的愿望,以及对那些为了工作不能回家的人们的崇敬之情,从而发自内心的表达他们美好的祝福。

使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自发的心存感恩,懂得珍惜。

教学中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       活动化的课堂是最有效的课堂

 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也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改变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品德教学,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李老师在教学中都能以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活动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教师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活动中体验情

新课程强调体验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让自己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

本课设计的联欢的情境,赛诗会,吃月饼等这个环节,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悟出团圆、香和甜。

通过写祝福、唱歌多种艺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从中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各展才能,唱歌、跳舞、背诗、吃月饼使学生再次体验到了中秋的快乐,体验到了和在家过中秋不一样的快乐。

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显示自我的才能,体现自我的个性,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秋的理解和认识,许多同学以手工、绘画、文体表演、文字等表达对中秋的理解和对亲人的情感。

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的博大精深。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在活动中超越

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而是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可利用的资源。

在这次的课堂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能联系儿童的实际,及时将必要的内容补充进去,丰富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道德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注重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对各门进行大胆地综合利用。

学生唱唱歌曲,朗诵故事,讲故事,续编儿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达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这是教学中最有效的资源利用,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

在唱、说、读、玩中,渗透品德与生活的教育,在活动中,学生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中秋文化,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传承民族文化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觉得这样的品德课教学才为有效。

李老师的《团团圆圆过中秋》在引导学生感受珍惜幸福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与内容,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各行各业在节日忙碌工作的图片,使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受到一种震撼,原来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这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他们真是了不起,他们辛苦了,从而自然的逐层过渡,由家庭的团圆到班级的团圆再到祖国大家庭的团圆,这样的情感教育逐层深入的体验以后,在之后的送祝福环节学生的感受比较深,送出了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此外,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