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二.docx
《案例展示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展示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展示二
案例展示二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老树的故事》(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老树的故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老树的故事》
学科
语文
学段
低年级段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1、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使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2、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准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基于以上理解,本课教学设计围绕识字、写字展开,同时重视引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实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识字、阅读、写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老树的故事》是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组关于“植物”主题中的第一篇课文。
在上一单元中学生感受了春天的美丽,培养了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本单元以“植物”为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加学生对植物知识的了解,培养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课分1.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设计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围绕识字、写字教学展开,同时重视引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实行朗读和口语交际训练。
在识字、阅读、写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决定了他们自控力较差、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但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高。
在学情调研过程中,学生的识字量相对较大,其中识记率在80%以上的字有“这、礼、服、音、童”,对于这些字学生自行认读即可;识记率在50%以上的字有“吗、谈、吧”,因有一半的学生不理解,分析原因后,教师要实行相对应设计,点拨学生准确识记;识记率在50%以下的汉字有“哪、乐(yuè音)”,教师要重点分析原因,重点指导。
如,“哪”字的识记错误在于学生不能准确区分“哪”“那”的含义;“乐”字的识记错误在于,“yuè”音是低频音,学生平常使用较少,没有联想到。
三、我的思考:
综合以上两点,对于本课教学引发我如下的一些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依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的特点及年段学习要求,将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锁定在:
“科学识字,注重方法,培养习惯、梳理指导”的教学方法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创设良好的识字、写字环境,在识字过程中梳理科学识字的方法;在写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写字、读贴习惯。
适当借助信息技术。
本节课的多媒体使用,始终为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交际服务。
经过技术处理,一成不变的文本,得以立体表现;声音文件的补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活化了文本。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通过朗读,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渗透环保意识。
通过对老树提问,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质疑。
2、通过随文识字、归类识字等科学识字方法,理解13个生字,会用“告诉”说句子。
3、会写“安”“诉”这两个字。
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二、教学重点:
通过随文识字、归类识字等科学识字方法,理解13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老树的提问,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质疑。
四、教学准备:
学情调研、多媒体课件、学生词卡等。
五、学法渗透点:
围绕识字、写字教学,使学生掌握集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随文识字等科学识字方法。
4.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新朋友。
你们看,它们都是谁呀?
<课件:
老树图>在一起做什么呢?
2、你怎么知道这是一棵老树呀?
(预设:
枝繁叶茂、树干粗大、树皮粗糙……)
过渡句:
这棵老树和小鸟们在一起是多么快乐呀!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棵快乐的老树,听听它的故事吧。
3、范写课题,学生书空《老树的故事》
随机指导“老”字的笔顺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边看图边交流,使学生学会较全面、细致地观察,为学生学习通过观察实行质疑奠定基础。
】
(二)初读课文,科学识字
过渡句:
老树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我们快到课文中去看看。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先圈出来,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记一记。
一会儿你能够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开始不理解哪个字?
后来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学生汇报,随机分类板书、重点指导:
(1)这哪(与“那”的区别:
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呀?
我们善于问问题都得靠这张小嘴呢,它可不能丢呀!
)
(2)吗吧(重点指导轻声、表示语气的词)
指导朗读长句子:
注意标点提示我们要停顿。
(破折号的朗读)
(3)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藏着小秘密呢?
①话诉谈
你发现什么了?
(预设:
都是“言字旁”的字)
理解、书空“言字旁”
表示和语言相关,你还知道哪些“言字旁”的字?
除了“言字旁”表示和语言说话相关,还有哪个偏旁也表示和说话相关(预设:
“告”——告诉)
能用“告诉”说一句话。
读读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
告诉童话谈话
②再读读这几个词:
快乐乐器欢乐音乐
你发现什么了?
(学会读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
音乐——音乐家——身穿礼服的音乐家——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你能想象出来它们什么样吗?
春天来了,我们能够在假期里看看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
)
【设计意图:
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注重,树立了“识字无处不在”的意识,力求识用结合。
提炼“结合生活实际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这些非常巧妙的科学识字方法。
】
(4)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①做个小游戏:
请你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②我们边读边订正。
③反馈认错的字,二次重点记忆
让学生说说:
你是怎么记住的?
【设计意图:
基于学情调研,对于识记率较低的汉字,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注重:
通过检测注重到每一名学生,从学生实际认知出发,精选多练实行检测,提升了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
4、字宝宝我们都理解了,下面就请同学自己来读读这首优美的诗歌吧!
(1)请你自己读一读。
(2)请同学来读一读。
(我应该请几位同学来读呢?
)
指导标小节。
(三)细读课文,随文释疑
1、小朋友们看到这棵老树可好奇了,所以向它提出了好多问题。
请你自己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把这些问题找出来。
2、你怎么知道这些是小朋友提的问题呀?
(有问号)
3、指导圈出问号。
4、这个小朋友可真关心老树啦,你能不能替他问问老树?
(1)请你自己先试着问一问,一会儿,我们能够和老树实行对话。
(2)谁愿意来问问老树?
(指生)
随机指导朗读:
• 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
你有一百岁了吗?
老树回答:
我的枝干这么粗壮,已经有两百多岁了!
我的树冠这么大,已经有两百多岁了!
A同桌同学一个做小朋友,一个做老树试着来演一演
B请同学来演一演
• 小朋友还提了哪些问题,谁愿意来演一演?
③老树怎么没回答呀?
你们想知道答案吗?
快求求老树吧!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
你们这么想知道答案呀!
快听听老树是怎么回答的吧!
老树回答:
我一年要迎来成千上万只小鸟呢!
它们每次来,都会无忧无虑地在我身边飞翔,它们的歌声可真动听了!
5、你们看,这个小朋友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很多问题,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一样仔细观察,提出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呀?
(课件:
老树,老树,你?
学生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展示找问题、读问题、解问题、提问题的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朗读水平。
】
6、快听听老树是怎么回答你们的?
老树回答:
小朋友们你们这么关心我,我太高兴了!
我真希望,我、小鸟和你们能永远做好朋友,让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家园中吧!
你们知道吗?
我的故事还有很多呢!
有让人快乐的,也有让人伤心的!
有日本作家写的《去年的树》,还有绘本故事《苹果树》……你们一定要读一读呀!
7、总结:
老师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答案,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阅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意识。
通过补充阅读材料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
过渡句:
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理解了生字、学会朗读了课文,还要会写几个生字宝宝呢!
(四)书写指导、重点识记
1、出示生字:
请同学来读一读。
2、你发现什么了?
(结构、偏旁归类)
3、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两个字最难写。
(1)咱们怎么能把它们写好看呢?
请同学来提示一下。
(2)学生自主交流:
一看整体,二看结构,三看细节
“诉”字提示: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安”字提示:
中间有长横的字,中横必须写长。
(3)老师分步带写。
讲清起笔位置,辅导笔画要点。
4、学生书写,老师巡行指导。
5、交流评价。
6、学生修改。
7、小结:
下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的其他字也都写好。
【设计意图:
通过读贴方法、汉字分析方法、写字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读贴习惯。
】
板书设计:
老树的故事
nǎ
这(那)哪
mɑbɑ
告吗吧
讠谈话诉认识读诗讲
【设计意图:
随机而不杂乱,体现了教师识字写字主导的思想。
】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请你试着给字宝宝找朋友。
二、请照样子写一写。
二、针对学生完成情况,及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观察、了解、评价、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学习任务,且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水平有不同水准的提升。
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仍需进一步培养。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科学识字,引发思考
1、学习方式,巧妙提炼:
教师以对学生识字方式的思考为出发点实行教学设计,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注重,树立了“识字无处不在”的意识。
同时明确了“结合生活实际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这些都是非常巧妙的科学识字方法。
2、学情调研,明确导向:
在学情调研过程中,学生的识字量相对较大,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成了主要问题。
通过思考,教师更多地注重方法的梳理与指导。
3、分层注重,讲究实效:
通过检测注重到每一名学生,连线题设计从学生实际认知出发,精选多练,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细读理解,渗透意识
细读理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渗透了批注意识、质疑意识、阅读意识、交际意识、朗读意识,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写字指导,突出实效
1、讲求方法,举一反三:
对于写字方法的指导是渗透性的,一节课无法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但教师把提炼出来的方法持续渗透给学生则显得尤为重要。
2、注重习惯,奠定基础:
写字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先摆正姿势再写字,边写字边摆正姿势,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注重。
本教学设计力求“以学定教”。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会抓住“学生水平提升”这个要求,持续摸索,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修改、完善教案。
【教学反思】
基于学情调研的分层识字教学
——以《老树的故事》一课为例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刘祖艳
一、案例背景:
2011年重新修订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合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水平、阅读水平、写作水平、口语交际水平,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与“试用版”相比,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增加了“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要求。
这就引发了语文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考。
同时新课标指出: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这就需要教师弄清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原有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以及兴趣爱好等。
可见,学情研究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的重难点,才能合理预设,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形成“以学定教”的新局面。
最初接到《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我实在非常忐忑。
因为自己已经六年没有教过低年级,同时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对于北师大版教材是十分不了解的,别说教好了,教明白都非常困难。
同时,为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授课,存有了教材内容缺乏衔接性等诸多问题。
所以,为了落实课标理念,完成好这次任务,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我通过课前学情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情况和实际需求,为提升识字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案例描述:
“哪”字应该怎么教?
在初案设计中,我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将文中的生字实行了分类设计。
其中,“哪、吧、吗”作为口字旁的字,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实行了识记。
但在第一个教学班首次学情调研过程中,46.9%的学生把“nǎ”的读音写成了“nà”。
这是单纯的拼读错误还是学生对于“哪”字的读音不掌握。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那”“哪”两个字不分,究其原因应该是字义的不理解,导致了学生对字音的误读。
带着这个思考,我将教学设计改为从“这”字引出“那”字,再引出“哪”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组词、对“口部”的溯源,促动学生对“哪”字字义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记忆水平。
对于这个设计,我非常满意,觉得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体现出了教师主导的价值。
没想到的是,课堂教学时,一个女孩在交流环节就提到了“哪”字,她汇报自己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哪”字。
这无形中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但因为受到课件的限制,我在这里简单处理了一下,而在后面检查环节中又按照自己设计实行了相对应点拨。
对于这个处理,我非常不满意,感觉自己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两次处理无形中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于是,我重新实行了调整,将设计改为随机指导,取消了课件。
但在第二个班授课时,学生在交流过程时并没有提到“哪”字,这又使我陷入了僵局。
最后才在检查环节生拉硬拽地对“哪”字实行了处理。
如何成功设计、驾驭课堂呢?
在思考后,我确定了三套方案,从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引入,遵从学生原有经验;从“这”字引入,遵从原修改方案;从“口部”引入,遵从集中识字的原则。
有了这三套方案,我心中有了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确实收获了精彩。
三、案例反思:
“以学定教”原来是这样!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学情分析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但同时,两次小插曲的出现,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识字教学应该怎样实行学情分析?
1.问题设计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本课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随文识字、归类识字等科学识字方法,理解13个生字;
(2)会写“安”“诉”这两个字。
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结合这个目标,学情调查中,教师设计了两道问题:
(1)请写出你理解的字的读音;
(2)选择两个你觉得最难写好的字,写一写。
2.解答方式符合学生年段特征
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够用汉语拼音对汉字实行拼写;对汉字有了初步的理解,掌握了汉字结构、笔画、部件等一些基本常识;初步了解了汉字书写的一些基本规则,如笔顺规则、读贴规则等。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完成调查问卷中为汉字注音,在独立读贴后写出较难写的汉字是非常容易的。
(二)应该怎样分析处理好学情分析的数据?
学情分析后,教师要对数据实行分析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遵循“三原则”:
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调研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填写,否则数据就会出现不准确。
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对学生实行课前检测。
调研分析过程中,精确统计、计算出每一个数据,为教师实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奠定基础。
原则二,多角度原则
在分析处理数据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不同角度:
一是全班生字识记率,二是学困生生字识记率。
对于识记率低的汉字要重点分析学生的错误答案,准确判断归因:
是汉字本身不理解还是汉语拼音拼读错误;是形近字混淆还是汉字字形不了解。
这样才能使结果更加准确,学情调研更具实效性。
原则三,尊重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要想当然:
数据是数据,设计是设计,又走上了老路。
必须要尊重数据指标,做到识记率高的字不讲,识记率中等的字点拨,识记率低的字要有指导、有反馈。
(三)如何基于学情分析有效设计识字教学?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水平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能够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展开解疑活动,确实做到“以学定教”。
《老树的故事》一课,通过调研教师采取了以下方式实行教学设计:
1.学情调研明确导向
在学情调研过程中,学生的识字量相对较大,其中识记率在80%以上的字有“这、礼、服、音、童”,对于这些字学生自行认读即可;识记率在50%以上的字有“吗、谈、吧”,因有一半的学生不理解,分析原因后,教师要实行相对应设计,点拨学生准确识记;识记率在50%以下的汉字有“哪、乐(yuè音)”,教师要重点分析原因,重点指导。
如,“哪”字的识记错误在于学生不能准确区分“哪”“那”的含义;“乐”字的识记错误在于,“yuè”音是低频音,学生平常使用较少,没有联想到。
2.方法指导,举一反三
在不能100%用力的基础上,教师“讲什么”“怎么讲”就成了主要问题。
通过思考,教师明确了:
科学识字,注重方法,梳理指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以对学生识字方式的思考为出发点实行教学设计,从开始“让学生初读
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先圈出来,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记一记。
”到“全班交流开始有哪些不理解的字,后来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方式的注重,树立了“识字无处不在”的意识。
同时明确了,“结合生活实际识字、随文识字、集中识字”这些都是非常巧妙的科学识字方法。
具体到汉字教学中,教师又采取了一下方法:
(1)形近字的辨析方法:
“哪”与“那”的区别,从“口部”的字源入手,促动学生记忆。
(2)语气词的辨析方法:
“吗”“吧”都是轻声的语气词,利用标点符号提示的方式,通过填空的方法很好的对语气词实行了注重。
(3)部首归类识字的方法:
“言字旁”是新学的偏旁,从汉字溯源以及归类识字的方法入手,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言字旁”的汉字经验实行了梳理。
(4)多音字的辨析方法:
用具体语境辨析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辨析水平。
理解“音乐、音乐家、身穿礼服的音乐家、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做到了,词中辨析、短语中辨析、课文中辨析,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与辨析水平。
3.分层注重讲究实效
对于识记率较低的汉字,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注重:
(1)教学设计时,要通过检测注重到每一名学生,如本课采用“选序号填空”和“连线”的方式从学生实际认知出发,精选多练实行检测,提升了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过程中,要对学困生实行重点注重,通过生生互助、教师检查等形式,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使学困生的个体学习更具实效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标,“达到”是过程。
“教”和“不需要教”之间只能用“→”表示,不能用“==”。
教师要明确学情研究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师依据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语文识字教学才能成为高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附件:
学情调研卷统计情况
调研时间:
《老树的故事》授课前
测试学生:
一年级(99人)
调研题目情况汇总:
一、请学出你理解的字的读音:
二、选择两个你觉得最难写好的字,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