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145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周周清二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2021·

安徽模拟】某校利用清明节假期赴成都研学,参观了杜甫草堂。

(14分)

(1)在杜甫草堂的“大廨”景点,小杜在记录导游词时因为粗心写错了几处,请你帮他修改。

(6分)

【甲】大廨是一座敞厅式建筑,【乙】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丙】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丁】“廨”是官署的意思。

杜甫一生仕途坎柯,始终不得重用。

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考虑到杜甫曾经做官,应该有办公的场所,大廨便由此得名。

A大廨正中杜甫的铜像的作者是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

①【甲】、【乙】、【丙】、【丁】四句话的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

_____________。

②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应该改为“_________”。

③A处画线句子有句式杂糅的语病,应将“________”或“________”删去。

(2)导游在讲解时看同学们有点儿疲倦,提议玩有奖竞答小游戏,请你参与其中。

(8分)

①【名人斋号我知道】

陆游有“老学____________”,蒲松龄有“聊____________”,纪昀有“阅微___________”,梁启超有“饮冰___________”。

(4分)

A.草堂  B.庵  C.室  D.斋

②【快问快答我能行】

清明节具有人文与自然的双重内涵。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清明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前后的节气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一)

【2021·

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练习。

(2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在诗人眼中,上天垂爱扬州,三分月色,独给扬州两分,其他地方只占一分。

②【甲】扬州有千年的流水悠悠,折不断的杨柳,看不尽的琼花;

有李白送别孟浩然的烟花三月,草长莺飞;

有杜牧的月夜,二十四桥上的箫声袅袅;

有朱自清离乡多年后的眷恋,画舫上的茶点清香。

③扬州慢,适合慢慢地走。

④古书里说:

“州界多水,水波扬也。

⑤扬州是一座水做的城,名字里便蕴含着水。

朱自清更是说: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

”乘一艘画舫,悠然地游在瘦西湖上,看岸边叶绿风轻,望远方山色有无中。

夏日的荷花开得最盛,随风舞动,粉荷镶嵌,人在舟上,舟在水中央,恰如一幅水墨画。

水陆并行,沿着水路到了五亭桥,吹着微风,不燥不热,或是上了小金山,闲坐山中,偷得半日闲。

⑥沿着街巷,信步游荡,或许会与某一个名园不期而遇。

若遇竹影婆娑,“个”影若现,便为个园。

山石之间,见春之艳冶,夏之苍翠,秋之明净,冬之寂静,阅尽四时风华。

扬州园林尤以个园、何园最负盛名。

不同于苏州的文气和北京的大气,扬州园林更为舒适惬意。

⑦【乙】琼花烂漫时,满城的洁白银莹。

远望如玉树凌空,近瞧却是可爱的小白花,紧紧抱成一团。

芍药花开时,满城摇曳生姿。

芍药本与牡丹同源,却因沾了扬州的清秀,多了几分的妖气,开得明媚,撩人心弦。

瘦西湖,不过是一条较宽的水道,这一湾浅浅的水,到了扬州便被晕染出了清秀妍丽。

⑧走在扬州城的青石小巷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不必费心去找景点,寻常巷陌人家,墙角露出的一枝紫薇花,便足以留住过客的步伐。

不经意间抬头,门上的砖雕,门口的石狮,窗外的芭蕉,都传达出往日的繁华,一点一滴,微小之处,亦见主人对精致的追求。

⑨扬州人爱吃,吃得精致。

【丙】这份精致不仅在于慢慢吃,还在于将最简单的食物做出精致感。

比如著名的扬州烫干丝,把白豆腐干快刀切成薄薄的片,再切成很细的丝,接着,开水烫软,放于盘中,浇上麻油、酱油、醋等,撒点儿虾米、笋丝,上桌!

鲜美利落,食之不腻,正适合老扬州人边喝茶边吃。

⑩还有狮子头,听着煞是威风,不过是把肥瘦相间的猪肉“细切粗斩”,剁成肉泥,加入调料,再与荸荠碎拌在一起,捏成小球,放进油锅炸一炸,再放到水锅中慢火细煮至入味。

⑪还有扬州炒饭,其实就是蛋炒饭。

相传隋炀帝游扬州时,将他最喜欢的“碎金饭”传来了。

后来,清朝的某位官员给它加入虾丁、瘦肉丁、火腿丁等,做成了什锦蛋炒饭。

渐渐地,它就成了闻名中外的扬州炒饭,其胜在粒粒分明,色彩明艳,满碗的白黄红绿,咸香爽口。

⑫【丁】清晨,慢悠悠地来到茶社,一杯茶,一盘干丝,几碟点心,蟹黄汤包,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藕粉圆子……听评书弹词,闲坐喝茶。

下午便往澡堂,擦背修脚,快哉乐哉!

⑬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扬州,何处不生活!

⑭宋代词人姜夔有一首《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⑮扬州慢,慢慢走在扬州,像给自己放了一个悠长的假,做了一个悠闲的梦。

在这个梦里,只想慢慢走过被细雨打湿的青石板,慢慢闻见巷弄小摊的烟火气,慢慢看见满城的玉树琼花、水波温柔。

⑯不妨,就去扬州慢慢走。

(有删改)

4.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把它放在文中的(  )处最恰当。

扬州的一切,总是小巧玲珑,清秀可人。

A.【甲】  B.【乙】 C.【丙】 D.【丁】

5.文章开头引用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有何作用?

6.按要求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不经意间抬头,门上的砖雕,门口的石狮,窗外的芭蕉,都传达出往日的繁华,一点一滴,微小之处,亦见主人对精致的追求。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把白豆腐干快刀切成薄薄的片,再切成很细的丝,接着,开水烫软,放于盘中,浇上麻油、酱油、醋等,撒点儿虾米、笋丝,上桌!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7.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并简述理由。

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下面一段文字对你有什么启示。

扬州慢,慢慢走在扬州,像给自己放了一个悠长的假,做了一个悠闲的梦。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练习。

(16分)

赶鸟的孩子

晓 寒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

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菜,还有香菜和蒜。

秋渐渐转身,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茸茸的,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儿地胀起来。

那旺盛的绿色,像一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

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

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

菜长成了,它们就来,菜没了,它们就走。

我不得不相信鸟是有灵性的,要不它们怎么能把时间掐得那么准呢?

④父亲弄了个稻草人,把鸟儿唬住了,可没过两天就被鸟儿识破了,它们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

【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儿糟蹋,母亲心疼不已,就催我下地赶鸟儿,我很乐意领受这个既轻松又好玩的任务。

⑤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声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不停。

那群鸟儿叫了一会儿,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飞到菜地的另一头(  )菜叶。

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  ),像在庆祝什么,像在向我挑衅。

我挥动起竹竿吆喝着追了过去。

鸟儿见了,呼的一声,一齐(  )到枫树上。

我刚喘口气,它们又(  )飞向菜地的另一头。

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儿,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⑥后来哥哥教我把拌有农药的谷子往地里撒,保准鸟儿一个也逃不掉。

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想象着再也没有鸟儿来啄食菜叶,我的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

我和哥哥找来个旧碗,抓了些谷子放在里面。

正当我俩四处找农药的时候,事情被母亲知道了。

⑦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

“它们就吃了一点儿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毒手?

鸟儿的命也是命啊!

”我和哥哥一下子傻眼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我俩低着头站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

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

“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说的是气话。

第二天一早,她就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

那群鸟儿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

⑨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

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⑩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儿,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

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儿,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在文中的括号内依次填入合适的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啃食 讽刺 飞回 伺机B.啄食 快乐 飞回 伺机

C.啃食 快乐 逃回 快速D.啄食 哀伤 逃回 慢慢

10.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1.

(1)结合语境,品析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12.选文第④段中的【A】句和第⑦段中的【B】句是否矛盾?

为什么?

13.选文结尾写道:

“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儿,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

【乙】淮阴①侯韩信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

不能死,出我袴③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④。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

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淮阴:

地名。

②韩信:

汉代名将,早年家贫,后战功赫赫。

③“袴”:

同“胯”。

④蒲伏:

同“匍匐”。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1)行天下之大道  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能死能死:

(4)于是信孰视之孰: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

(2)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6.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乙】文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最能体现韩信能忍辱负重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17.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用【甲】文中的词句回答)名将韩信曾愿受胯下之辱,称得上“大丈夫”吗?

请简析。

(5分)

18.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文。

没有生而英勇,只因选择无畏。

那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那一道道口罩勒出的深痕,那一个个彻夜照顾患者的身影,正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每一句话,都是郑重的承诺:

“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同学们,十几年来,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们负重前行。

请以《岁月静好,只因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基础清(35分)

1.

(1)不以疾也 

(2)得道者多助 (3)学诗谩有惊人句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6)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共10分,每空1分)

2.

(1)红星照耀中国(1.5分) 埃德加·

斯诺(1.5分)

(2)liú

 bè

ng 碉(共3分,每空1分)

(3)机会不可错过。

(4)强渡大渡河。

(1分) “一个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突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

(1)①【甲】【丙】【丁】【乙】

(2分) 点拨: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大廨是一座敞厅式建筑”介绍形制;

“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介绍位置;

“‘廨’是官署的意思”“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则介绍功用。

句子的形式:

【甲】【丁】有主语,【乙】【丙】无主语,【甲】【丙】两句相连,【丁】【乙】两句相连。

因此,句子应按照由形制(表)到功用(里)的顺序排列。

故应为【甲】【丙】【丁】【乙】。

②坎柯(1分) 坎坷(1分)

③的作者(1分) 的作品(1分)

(2)①B D A C(共4分,每空1分)

②踏青 扫墓 春分 谷雨(共4分,每空1分)

二、阅读清(55分)

4.

(一)(23分)B(3分) 点拨:

本题考查文句的还原。

解答本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根据文意进行选择。

5.①点明了扬州的月夜之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分)②引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分)③使文章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写扬州随处可见的景物都具有精致的特点,表现了扬州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2)示例:

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一系列动作,具体传神地写出了做扬州烫干丝的过程,表现了扬州人爱吃,吃得精致,能将最简单的食物做出精致感。

7.示例:

扬州慢(2分)

理由:

①借宋代词人姜夔的《扬州慢》,表现了扬州人的悠闲生活,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分)

②“扬州慢”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8.示例: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漫步扬州的深刻感受,表达了对扬州的风景和生活的热爱,(2分)启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还要关注生活,关注自然。

(二)(16分)9.B(2分)

10.属于景物描写。

(1分)描绘了秋霜降临、蔬菜长势良好的情景,(1分)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为下文写鸟儿飞下来吃菜叶子的情节做铺垫。

(1分) 点拨: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画线句描写的是秋霜降临、蔬菜长势良好的情景,属于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通常有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

此题应结合上下文来回答景物描写的作用。

11.

(1)写出了“我们”的害怕和不知所措,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严厉。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聪明、胆大,吃得痛快。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已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被鸟儿识破了”写出了鸟儿的聪明,“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写出了鸟儿胆大、吃得痛快,这些内容把鸟儿人格化了,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12.不矛盾。

【A】句表现了母亲对菜的爱惜,【B】句是母亲的气话,是对“我”和哥哥的伤鸟计划的责怪,表现了母亲的善良、质朴。

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此题首先回答“不矛盾”。

由“看到好好的菜被鸟儿糟蹋,母亲心疼不已”可见母亲对菜的爱惜。

“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是母亲知道“我”和哥哥的伤鸟计划后的气话,是对“我俩”的责备,并非真想让鸟儿把菜叶子吃光。

母亲虽然不想让鸟儿吃菜叶子,但她不会采取伤害鸟儿的性命这样的办法,只是尽力驱赶,可见母亲的善良、质朴。

可据此回答。

13.示例: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和亲人的怀念,(2分),也表现了“我”的美好愿望:

那群鸟儿能够一直快乐地生活,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理解语句要与对全文内容、文章主旨的理解相结合。

本文通过回忆“我”童年时赶鸟的经历,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儿”表现了“我”的美好愿望,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是期盼那群鸟儿能够一直快乐地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三)(16分)14.

(1)正道,喻指“义”。

(2)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3)能够杀死。

(1分) (4)同“熟”,仔细。

15.

(1)能实现志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能实现志愿,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16.示例:

怒绝亭长 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3分)

17.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分) 示例:

韩信虽贫时受辱,却能苦练本领,终成一代名将。

可见,他是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乙文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出众的德行,人们大多厌恶他。

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家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于是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亭长的妻子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韩信也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

“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此人又当众侮辱韩信,说:

“你能够杀死我,就拿剑刺我;

如果杀不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

”韩信于是仔细地看了看他,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

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小。

三、写作清(55分)

18.思路点拨:

此作文题目由两部分构成:

“岁月静好”和“只因有你”。

“岁月静好”含有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只因有你”应作为写作重点,“你”是文章要着力表现的对象。

进一步分析会发现,文章还要表现另一个对象“我”,突出“你”与“我”相伴的故事。

“你”可以是亲人,或是老师,或是朋友,还可以是陌生人。

这个题目选材很自由,可以展示自己的心路历程,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可以写对自己倾情奉献的亲人,如妈妈对“我”的精心照顾,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可以写教给自己文化知识、让自己健康成长、给予自己激励与关怀的老师……可用第二人称来写。

例文: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

任和风轻拂你海藻般的长发,青丝掠过你的笑靥,我望着你,心底的柔软似被融化,绽出精彩,感悟岁月静好。

清晨,细雨,你我嬉戏打闹。

晨阳未起,鸟啼不绝。

我懒懒散散地趴在床上,还在与周公周旋。

你却已经起身,一把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连绵细雨仍在肆意飘洒,空气中满是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充斥鼻腔,让人神清气爽。

不远处,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演奏着一首优美的曲子,给清晨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紧接着,你轻轻唤醒了我,我揉揉迷离的睡眼,慢悠悠地起身。

你凑到我耳边,小声道:

“快点儿啊,不然不带你了。

”我便有些急了,胡乱几下将衣服套上身,也算是穿好了。

原来,你要带我去踏青。

蒙蒙细雨不断,你一手撑着伞,一手牵着我,还怕我无聊,你不知从哪儿拿出几袋零食,我立马伸出手,可你似是觉得逗我挺有趣,就是不给我。

见我委屈得快要落泪,你才忍着笑递给我。

那年,你十岁,我六岁。

午后小憩,岁月如此静好。

到了正午,太阳便无情起来,发光发热,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清晨还活力无限的鸟儿不知躲到哪里睡起了大觉,其他动物也未曾出来,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那么美好。

可是,你却仍放不下那颗热爱学习的心,窗边的摇椅上,你捧着书,品着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香、茶香伴我午睡。

不久,我轻微的鼾声与你琅琅的读书声和在一起,岁月是如此静好,真想让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那年,你十二,我八岁。

夜里,你我互相陪伴。

夜深了,万家灯火相继熄灭,月亮高挂天空,皎洁的月光洒落地面,窗外只有风在轻拍着窗户,窗内一片宁静。

本该是一片和谐,可后半夜,月光被吞噬,狂风猛烈地敲打着窗户,发出阵阵怪叫。

突然,雷声响起,本就睡意不浓的我一瞬间被惊醒。

又是一道闪电,我蜷缩在被窝里仍不停打着寒战。

你似是发觉我不对劲,起身开了一盏灯,再转向我这边,轻轻拍打着我的背,又轻声安慰:

“没事没事,我在呢,不怕。

”在你轻缓的抚慰下,我再次进入梦乡。

那年,你十四,我十岁。

如今你十八,我十四了,我们并肩看夕阳西下。

我说:

“姐姐,你知道吗?

“嗯?

“岁月静好,只因有你!

总评:

文章内容紧扣文题,作者抓取姐妹相处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温馨的生活片段,写出了姐妹二人的相伴相随,文句优美,文短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