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07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docx

思修复习重点概要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复习范围:

绪论

P6-9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a.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的挑战

b.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c.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P9-10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P12-15①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②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4大点及P15第二大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

 

第一章

P21-23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理想的定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理想的特征:

目标性现实可能性预见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超前性

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特征:

具有稳定性多样性执着性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P24-2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①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P25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P32-33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注意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P37-38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课本理解)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

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自信和毅力来源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是实现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仅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是不够的,还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只有对科学理想坚信不疑,才能坚定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并将理想落实到行动上。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最新成果,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规律,更加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3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而献身,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用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地址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P40-4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结合材料)

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P45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P47-49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明确要弘扬的态度)

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全球经济化的竞争。

①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

③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家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P5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

③爱好和平

④勤劳勇敢

⑤自强不息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P56-59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

1.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

2.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不说伤害民族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树立现身民族进步事业的崇高理想,立志毕业后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去奉献青春和智慧,建功立业。

3.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每一个大学生,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都要头脑清醒,擦亮眼睛,人情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反动本质,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坏人挑拨煽动,不参加违法犯罪活动。

在危急关头、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挺身而出,敢于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维护祖国统一

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为进一步开创两岸关系爱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应努力做到:

1.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增进政治互信

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第三章

P65-66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P66-68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展开)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P71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注意反过来要说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P73-76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自我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社会价值: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P76-78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社会条件,个人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P82-86促进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诚信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个人要实现社会化)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索取与贡献)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第四章

P90-9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

1.首先。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2.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会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4.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P99-100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肯定)

属于糟粕的部分,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否定)

1.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2.要按照a.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b.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

c.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

来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3.要通过分析、、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4.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a.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b.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P103-10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P104-1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一、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

二、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三、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这是对我国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P113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P114诚实守信是建设的重点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

1.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3.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P117加强道德修养方法

1.学思并重(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惩恶,以涵养良好的德行)

2.省察克治(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3.慎独自律(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4.积善成德(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5.知行统一(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第五章

P125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道德和法律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法律调整范围有限,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P127-128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P136-137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处罚种类、程序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等4类110多种行为

处罚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最长不超过20日),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处罚程序:

调查、决定和执行(询问查证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还规定了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P143-14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一.立法目的

1.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4.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二.基本原则

1.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

2.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

3.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第六章

P148-150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P152-154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

1、立法时间:

最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地位:

是我国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

3、适用范围:

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的义务:

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公务员的权利: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退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的义务: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1.协商解决

2.申请调解

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事发两个月以内)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P168-17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P170-173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婚姻自由(男不得早于22,女不得早于20)

(2)一夫一妻

(3)男女平等

(4)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5)实行计划生育

(6)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结婚包括三层含义:

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

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

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的三个必备条件:

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两个禁止条件:

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

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婚龄的。

离婚的两个原则:

一是保障离婚自由

二是反对轻率离婚

离婚的两种方式:

一是协议离婚

二是诉讼离婚

为保护军人和妇女的特殊利益,规定:

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2.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1年内或者终止妊娠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女方提出离婚或法院认为有必要受理的,不在此限。

 

第七章

P174-175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定义为: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的一般含义:

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整体意志,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并且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P179-18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2.法律案的审议

3.法律案的表决

4.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

1.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

2.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三、法律执行

1.执法的重要性(破窗原理说明不执法的危害性)

2.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四、法律适用

1.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批机关。

P181-18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法治”与“法制”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

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七、配置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P187-188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自由平等观念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