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525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思修》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基本概念

1.理想p17(14)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P18(15)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3.共同理想p124(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基本原理要点

1.理想的类型p18(15)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p19~p21(16-17)

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基本概念

1.爱国主义p34(28)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p42(35)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3.时代精神p45(37)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基本原理要点

1.新时期爱国的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38~p47(32-4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p41~p42(34-35)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p42~(35-36)

4.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P45(37-38)+

改革创新是:

时代精神的核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基本概念

1.人生观p53(45)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2.价值观p61(52)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3.人生价值p61-62(52)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4.人生的社会价值p62(53)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5.人生的自我价值p62(53)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基本原理要点

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p55(46-47)

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端正人生态度p57(48-49)

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3.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p62-63(53)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4.健康的含义p67(57)+

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5.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坚持的原则p70(59-60)

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6.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p74(63)+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

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基本概念

1.道德p76(65)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修养p97-98(81)

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被称为道德修养。

基本原理要点

1.道德的主要功能p77(66-67)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知功能和调节功能。

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此外,道德还具有导向、激励、辩护、沟通等功能。

3.对待道德传统的正确态度p84-85(72-73)+

在对待其它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的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既反对全盘西化、机械照搬,又反对全盘否定、盲目排外,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吸收,剔除其带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糟粕,吸收其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对今天又积极意义的精华。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p87~p88(74-76)+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p88~p89(76-77)+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p95-96(79)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79)+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第五章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基本概念

1.公共秩序p102(85)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2.社会公德p105(87)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基本理论要点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p101-102(84)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p102~p103(85-86)+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p104(86-87)+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

4.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p105~p106(87-88)

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06~p107(88-89)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6.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p108~p109(90-91)

(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7.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p111~p113(93-94)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基本概念

1.职业道德p124(103-104)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爱情p138(116-117)

爱情,是指男女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基本原理要点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25~p126(105-106)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恋爱中的道德要求P140(117-118)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3.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P142~P143(120-121)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基本概念

1.法律p148(127)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体系p150(127)

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4.法律思维方式p165(139)

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5.法律权威p167(145)

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即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

基本原理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

p152-153(128-129)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p154(130)+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4、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性质。

p158(133-134)+

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

从基本内容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做或不做一定行为。

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

法律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

从范围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p165-166(140-141)

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基本概念

1.国体p173(146-147)

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政体p174(147)

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权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

3.行政法p182(155)

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民法p185(157)

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5.诉讼时效p188(160)

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

6.共同犯罪p196(165)

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7.累犯p197(166)

 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8.行政诉讼p199(168)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9.民事诉讼p200(169)+

民事诉总市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10.刑事诉讼p202(171)+

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究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11.仲裁p205(173)

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做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基本原理要点

1.宪法的特征p171(145)

(1)宪法的特征:

其一: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其二: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其三: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177-180(150-153)+

基本权利: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

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计划生育;抚养;赡养)

3、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P183(155)+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行政法制化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形整理的存在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

4、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

P183-184(156)+

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字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使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

5、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p186(158)+

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6、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p187(158)+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7、一般侵权民事责任与特殊侵权民事责任的区别。

p188(160)+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特殊侵权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区别在于,它不要求行人主观上有过错。

8、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p189(160)+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责任,分为两类:

一般诉讼时效期为2年;短时诉讼时效期为1年。

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由特别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

9、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P190(161-162)+

著作权:

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专利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程度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

商标权:

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利权

10、犯罪构成的要件。

P195(164)+

犯罪主体:

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危害行为及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

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

犯罪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

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11、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P195(165)+

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12、刑事诉讼程序p203-204(172-173)

(1)立案;

(2)侦查;(3)起诉;(4)审判程序;(5)执行程序。

13、仲裁法的基本制度p205(173)

协议仲裁制度、或审或裁制度、一裁终局制度

备注:

括号中的页码为旧版思修教材中该问题所处的页码。

括号后有加号“+”的为我新加入的原版复习大纲中没有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

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理想

思考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明确方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预见性,增强主动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

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其次,个人理想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