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229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专题89坐标曲线类试题文档格式.docx

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时,溶液质量从初始阶段逐渐增加,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如图②);

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时,溶液质量不发生变化(如图③)。

【特别提醒】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在相同情况下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图一样。

2.物质溶解时,如果加入的物质能够和溶剂(水)发生化学反应,如CaO和CuSO4。

则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2)分析(温度一定):

向水中加入该物质:

该物质和水发生反应初始阶段,生成物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溶液的质量从零逐渐增大;

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的质量达到最大;

随着物质的继续加入,该物质消耗了溶液中的溶剂,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小;

当溶剂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如图①);

②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该物质和水发生反应初始阶段,生成物完全溶解在溶剂中,溶液的质量从溶液原来的质量逐渐增大;

当溶剂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如图②);

③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该物质:

反应前,溶液已达到饱和状态,溶液的质量达到最大;

随着物质的加入,该物质消耗了溶液中的溶剂,溶质析出,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小;

当溶剂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减小为零,如2013年10题C项.

2012年9题D项(如图③)。

※类型(4)催化剂曲线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不论是把二氧化锰固体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是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如图①);

当生成物质量相同时,由曲线的斜率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后化学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如图②)。

◎典例精析

【例】

(2013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纯碱和烧碱的混合溶液中滴人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方法指导】该题为图像题,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此题涉及知识面广,与图像结合理解题意,增加思维空间,题的难度较大,有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

在处理图像类问题时,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是进行判断的要点,且要看清楚横、纵坐标代表的量。

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专题冲刺集训

1.(2014许昌二模)下列图像,正确反映了向盛有少量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渐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烧杯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的是()

2.(2015原创)给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反应,下列各图像表示的实验过程与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

3.(2014北京)已知:

Ca(HCO3)2

CaCO3+CO2↑+H2O。

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中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4.(2014江西)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5.(2015原创)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6.(2014兰州改编)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煅烧石灰石

B.在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HCl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D.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人铁粉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最稀盐酸反应

D.等质量、等质最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8.(2012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9.(2014说明与检测题型示例)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足量的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向一定量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大量的水

10.(2014烟台改编)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11.(2015原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图①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②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C.图③是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

D.图④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12.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铁片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有关量的关系如图,其中错误的是()

13.

(2014德阳)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有大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他们取一定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同时记录了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某一相关量(Y)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Y)可表示溶液的pH

B.BC段所处溶液的pH等于7

C.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D.Na2CO3+2HCl=NaCl+H2O+CO2↑为AB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此时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15.(2015原创)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人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填“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另一种溶液中。

(2)该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那么a点对应的溶液中,在单位体积中微粒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将b点对应的溶液放在蒸发皿中慢慢地蒸干,所得的固体中除了NaCl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6.(2014包头)某溶液由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

(1)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________。

(2)a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专题九常见气体的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

在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2.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l)制氧气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

2H2O+O2↑

③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

(2)制二氧化碳

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3)制氢气

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3.气体发生装置

(1)选择依据: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取。

(2)常见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装置类型

固一固加热型

固一液不加热型

反应物的状态

固体

固体、液体

装置图

举例

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需加棉花);

②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双氧水制取氧气;

②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③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____倾斜;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应先将____取出,然后再____;

③用高锰酸钾粉末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应放____.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④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________;

⑤块状固体应大小适当,不能太小,防止反应____________

【装置拓展】制取气体最佳装置的选择

装置特点

安装简便

便于添加液体

可控制反应速率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适用范围

用于制取少量气体

用于平稳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

用于剧烈反应并制取较多气体

用于平稳反应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制气

【结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③,选用分液漏斗而不选长颈漏斗的原因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后反应非常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

实验室制取CO2,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②,因为便于添加稀盐酸;

实验室制取氢气,最佳装置应选择装置④,因为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气体收集装置

依据

收集方法

收集装置

优点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

排水法

O2、H、CH4等

气体纯度较高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

O2、CO2等

气体较干燥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

H2、CH4等

【注意事项】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防止________。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最佳收集时间:

当导管口气泡________放出时:

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________即可。

(3)多功能瓶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

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流出)。

5.气体的检验与验满

氧气:

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人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验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木条熄灭

6.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常用的装置

(2)气体的净化

①气体净化原则:

选择的净化剂必须是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不与原来的气体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常见气体的净化方法

除杂气体

除杂试剂或方法

CO2

NaOH溶液或Ca(OH)2溶液

HCl气体

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

H2

先通过灼热的CuO将其氧化为水,再用浓硫酸或碱石灰吸收

CO

先通过灼热的CuO将其氧化为CO2,再用NaOH溶液吸收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3)气体的干燥

①用干燥剂除去气体中?

昆有的水蒸气的过程称为气体的干燥。

选用干燥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干燥剂的性质确定,其原则是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能与气体发生反应。

②常见气体的干燥剂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酸性

浓硫酸

H2、O2、CO2、CO、CH4、N2、SO2、HCl

NH3等碱性气体

碱性

生石灰、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

H2、O2、CO、CH4、N2、NH3

CO2、SO2、HCl等酸性气体

中性

无水氯化钙

除NH3以外的所有气体

NH3

7,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示

操作目的

气体进出方向

举例与原理

收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a进b出(长进短出)

收集CO2、O2,进入的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下方

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b进a出(短进长出)

收集H2,进入的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上方

排水法收集气体

收集H2、O2(进入的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上方,水从下方导管被压出)

冼气或干燥

浓硫酸干燥O2或NaOH溶液吸收CO2

◎典例剖析

(2014开封二模)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

(1)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需满足什么要求?

 

(2)写出由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述氧气的检验方法。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混唷氯化氢和水蒸气,欲选择以上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B→_____→C(填装置序号)。

◎实验拓展

(1)写出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________作发生装置(填字母),收集装置选择________(填字母)。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

(3)若某气体可用C装置从长管进来收集,写出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方法指导】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装置判断对反应物的要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的连接顺序等方面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发生装置包括加热和不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而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用到棉花团。

实验室制取CO2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分液漏斗或注射器可通过控制液体反应物的用量来控制反应速率,长颈漏斗则不能。

1.(2008河南)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什么?

(3)将B、C装置连接后可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并用简单的方法验证所得的气体。

2.(2014许昌一模)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A、C组装可制备一种气体,请写出制备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如何检验该气体。

(2)通过比较发现制取二氧化碳、氧气、氢气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择B装置。

试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总结满足B装置要求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3.(2014新乡一模)实验室可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有毒的SO2。

请回答:

(1)写出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2)收集SO2气体选择B、C中的哪一个装置?

原因是什么?

(3)A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015原创)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①制备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如何检查装置②的气密性。

(3)装置③和②相比,③的优点是什么?

(4)若用装置④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b端进入的原因是什么?

5.(2015原创)实验室中可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甲制取氧气,要用到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和二氧化锰;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导管口的字母)_______________。

(4)装置甲也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通常可用什么试剂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2014安阳模拟)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选用A装置,但实验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什么?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常选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而小军却选择了C作为发生装置,试说明他选择C的原因。

(3)D是干燥装置,如果用D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D中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

如果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填“a”或“b”)。

7.(2015原创)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3)B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所对应的收集装置。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填装置字母)。

(5)若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装置D,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8.(2014平顶山二模)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择A作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则装置A中的试管口还要放一团_______,且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既可用D也可用E装置收集。

由此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b.该气体难溶于水

c.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

(3)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主要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④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盐酸;

⑤收集产生的气体;

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

(4)若要用装置E收集CO2气体,要将水换成温水,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取2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a)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__g。

(b)24g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最多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