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033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 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docx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第三阶段阶段检测五含答案精析

阶段检测(五)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________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________的语言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________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  引人注目  排山倒海

B.洞察  备受瞩目  铺天盖地

C.瞥见  引人注目  铺天盖地

D.洞察  备受瞩目  排山倒海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老王,今天参加座谈会的多是新人,你就先来个抛砖引玉吧。

B.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朋友有了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C.你我亲如兄弟,数次有幸聆听令尊教诲,不胜感激。

D.在贵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过誉之词我就不多说了,只祝愿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4.根据语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退,常常是一种智慧。

当你处于两难境地,退可能就是委曲保全,留住青山,休养生息,他日烈火来时,熊熊的火光足以光照宇宙。

退一步,强过长空搏击,凌厉而死。

名节常常是对不当的牺牲的抚慰。

只有留得身在,才可图东山再起。

刘邦在强大的楚王面前俯首帖耳,勾践在棚屋里卧薪尝胆,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迷惑敌人,以弱示人

B.以退为进,占据主导

C.赢得时间,运筹帷幄

D.退一步,保全自身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赞美了那些善于听从群众意见的勇于改错的人。

B.赞美了那些心中警钟长鸣而耳边捷报频传的人。

C.讽刺了那些只听喜讯不听警告的自欺欺人的人。

D.讽刺了那些欺上瞒下两面三刀的善于变化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事中孔公墓志铭

王安石

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赐紫金鱼袋孔公者,孔子之四十五世孙也。

公讳道辅,字厚济。

其仕当今天子天圣、宝元之间,以刚毅谅直,名闻天下。

尝知谏院矣,上书请明肃太后归政天子,而廷奏枢密使曹利用、上御药罗崇勋罪状。

当是时,崇勋操权利,与士大夫为市;而利用悍强不逊,内外惮之。

尝为御史中丞矣,皇后郭氏废,引谏官、御史伏阁以争,又求见上,皆不许,而固争之,得罪然后已。

盖公事君之大节如此。

此其所以名闻天下,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终于大位,为天下惜者也。

初以进士释褐,补宁州军事推官。

年少耳,然断狱议事,已能使老吏惮惊。

遂迁大理寺丞,知兖州仙源县事,又有能名。

其后尝直史馆,待制龙图阁,登闻检院,以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而兖、郓御史中丞皆再至。

所至官治,数以争职不阿,或绌或迁,而公持一节以终身,盖未尝自诎也。

其在兖州也,近臣有献诗百篇者,执政请除龙图阁直学士。

上曰:

“是诗虽多,不如孔某一言。

”乃以公为龙图阁直学士。

于是人度公为上所思,且不久于外矣。

未几,果复召以为中丞。

而宰相使人说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

于是又度公且不得久居中,而公果出。

初,开封府吏冯士元坐狱,语连大臣数人,故移其狱御史。

御史劾士元罪,止于杖,又多更赦。

公见上,上固怪士元以小吏与大臣交私,污朝廷,而所坐如此,而执政又以谓公为大臣道地[注],故出知郓州。

公以宝元二年如郓,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于滑州之韦城驿,享年五十四。

其后诏追复郭皇后位号,而近臣有为上言公明肃太后时事者,上亦记公平生所为,故特赠公尚书工部侍郎。

(有删改)

 道地:

代人事先疏通,留有余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知谏院矣          知:

主管

B.然断狱议事狱:

案件

C.遂迁大理寺丞迁:

贬谪

D.开封府吏冯士元坐狱坐:

定罪

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初以进士释褐

B.以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

C.而宰相使人说公稍折节以待迁

D.上固怪士元以小吏与大臣交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此其所以名闻天下,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终于大位,为天下惜者也。

(4分)

译文:

                                    

                                    

(2)所至官治,数以争职不阿,或绌或迁,而公持一节以终身,盖未尝自诎也。

(4分)

译文:

                                    

                                    

9.文中哪几件事表现了孔道辅的“刚毅谅直”?

(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①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①陈陶:

地名,在长安西北。

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

②都市:

唐都城长安。

(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4分)

答:

                                    

                                    

                                    

(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3)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

(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5)________________,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

(6)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________________。

(朱熹)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陶虎臣

汪曾褀

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

“砰——磅!

”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阴城是一片古战场。

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

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作“阴城”。

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

草里有蛤蟆、野兔子。

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

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

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作“遍地桃花”。

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

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

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

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

弄不好,还会出事。

陶虎臣的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

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

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

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

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

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

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

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

有好事者倡议:

今年放放焰火!

东西南北四城,都放!

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

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

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

地点:

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

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

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

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

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

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

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陶虎臣点着焰火了!

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

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

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的“泗州”两个字。

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

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

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子不停地挥舞。

看到这里,满场大笑。

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

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

“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

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

“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

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

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

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

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

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褀文集》,有删改)

1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3.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4分)

答:

                                    

                                    

                                    

14.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6分)

答:

                                    

                                    

                                    

                                    

15.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

(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

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

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

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

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

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

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

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

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

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

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

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

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

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

人与空间,融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

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

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

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笪重光说: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

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

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

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

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

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

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

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

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结果无不失败,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

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

有时抑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6.结合文章第一段谈谈你对中国绘画中“静”的理解。

(6分)

答:

                                    

                                    

                                    

17.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6分)

答:

                                    

                                    

                                    

18.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差别主要有哪些?

(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粗糙,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

“你们注意到了吗?

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

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诗歌除外。

阶段检测(五)

1.C [瞥见:

一眼看见。

洞察:

很清楚的观察。

引人注目:

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备受瞩目:

指很受到别人的关注,是别人关注的焦点。

排山倒海: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铺天盖地: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

2.B [A项,以“桑梓”代指故乡。

B项,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直下三千尺”是夸张。

C项,以“干戈”代指战争。

D项,以“汗青”代指史册。

]

3.C [A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辞误用。

B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误用。

D项“过誉”是对别人的称赞表示客气的话,谦辞误用。

]

4.C [文段讨论的是退的智慧。

B项“以退为进,占据主导”背离文段主旨。

A、D两项意思相近,但概括都不够全面。

]

5.C [漫画的右侧是一个正在吹响的喇叭,喇叭上的花束上方有“报喜”两字。

左侧是正在鸣响的钟,上方有“警钟”两字。

漫画中央是一个头戴小帽身着中山装的男子。

男子的两只耳朵都长在靠近喇叭的一面。

靠近喇叭的眼睛圆睁,靠近大钟的眼睛紧闭,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情。

这讽刺了那些只听喜讯不听警告的自欺欺人的人。

]

6.C [迁:

调任,升任。

]

7.C [C项连词,可译为“来”。

A、B、D三项均为介词,可译为“凭借”。

]

8.

(1)这就是孔道辅为天下人所熟知的缘由,然而士大夫们大多认为孔道辅在高位上没有善终,是天下值得惋惜的事。

(2)孔道辅所治理的地方官场清明,他多次因为在职权范围内尽力谏诤而不屈从逢迎,(所以)有时被罢免有时被调任,然而孔道辅始终坚守节操如一,从来都没有自我屈服过。

9.①上书要求明肃太后归政于天子,廷奏枢密使、上御药罪状;②率谏官、御史谏诤废后之事;③所至官治,正直不阿,持节终身。

解析 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刚毅谅直”这一关键词,并在文中找到表现孔道辅“刚毅谅直”的主要事件,答题区间集中在第1、2段,筛选出相关信息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宋朝已故的朝请大夫、给事中、掌管郓州军州事务,并被赐予紫金鱼袋的孔公,是孔子第四十五代孙。

孔公名道辅,字厚济。

他在当今天子天圣、宝元年间出仕为官,因刚强坚毅、诚信正直而为天下人所熟知。

他曾经主管谏院,上书请求明肃太后把政权归还给天子,并且在朝廷上奏明枢密使曹利用和上御药罗崇勋的罪状。

在当时,罗崇勋把持权力,与士大夫勾结;而曹利用强悍霸道没有礼貌,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害怕他。

(孔道辅)曾经担任御史中丞,皇后郭氏被废,(孔道辅)率领谏官、御史一起跪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又求见陛下,都不被答应,但他坚持力争,获罪之后才作罢。

孔道辅侍奉君王的节操就像这样。

这就是孔道辅为天下人所熟知的缘由,然而士大夫们大多认为孔道辅在高位上没有善终,是天下值得惋惜的事。

最初孔道辅凭借进士的身份脱去平民的衣服,补任宁州军事推官一职。

年纪轻轻,然而断案议事,已经能使资历老的官吏们害怕惊讶。

不久升任大理寺丞,掌管兖州仙源县事务,又有能干的名声。

这之后曾经在直史馆、龙图阁等待诏命,任职闻检院,凭借吏部流内铨一职,纠正审察在京城的刑事案件,管理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并且兖州、郓州御史中丞都是两次担任。

孔道辅所治理的地方官场清明,他多次因为在职权范围内尽力谏诤而不屈从逢迎,(所以)有时被罢免有时被调任,然而孔道辅始终坚守节操如一,从来都没有自我屈服过。

他在兖州的时候,有一个向皇帝献诗百余首的近侍大臣,执政请求皇帝授予他龙图阁直学士的职位。

皇帝说:

“这人诗虽多,不如孔道辅一句话。

”于是让孔道辅担任龙图阁直学士。

在这时,人们都揣测孔道辅为皇帝所念及,他在外为官的日子将不会太久了。

没过多久,(皇帝)果然又召见并让孔道辅担任中丞一职。

然而宰相派人劝说孔道辅稍微低头屈己来等待升迁,孔道辅却拿自己做不到这样的话告诉宰相。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揣测孔道辅在朝廷任职不会太久,后来孔道辅果然被外放。

当初,开封府吏冯士元定罪下狱,供词牵连好几位大臣,所以把他这个案子移交给御史。

御史判决冯士元罪名,仅仅判他杖刑,又多次更改赦免他。

孔道辅拜见皇帝,皇帝本来就责怪冯士元凭着小官吏的身份与大臣们私下勾结,玷污朝廷,又这样牵连甚广,并且执政又说孔道辅替大臣事先疏通来留有余地,所以外放他管理郓州。

孔道辅在宝元二年前往郓州,路上得病,在十二月壬申日死于滑州的韦城驿,享年五十四岁。

之后朝廷下诏追认恢复郭皇后的封号,有近侍大臣向皇帝进言,说孔道辅当年上书明肃太后还政一事,皇帝也记得孔道辅平生的所作所为,所以特追赠孔道辅尚书工部侍郎的名衔。

10.

(1)首联写对战事惨败的悲痛,颔联写对阵亡义军的悲悼,颈联写对群胡骄横的悲愤,尾联写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

(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心中哀痛之情。

(3)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

11.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则必有我师 (3)杳不知其所之也

(4)恨别鸟惊心 (5)蚕丛及鱼凫 (6)秋月春风等闲度 (7)在明明德 (8)熟读而精思

12.叙写阴城的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

13.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用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响。

14.“放焰火”把故事推向高潮,详写凸显最生动环节,给读者以震撼;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心情和举动)和正面描写(焰火燃放景象)相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焰火”的华丽和后文陶虎臣的悲惨结局形成映衬,凸显主题。

15.本文塑造了一个手艺精妙、与世无争却仍难逃悲惨命运的小人物形象;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乡镇经济的萧条,百姓生存的艰难;流露出作者对主人公的为人和才能的赞赏及不幸遭遇的同情。

16.①超越了模仿和追求后深沉静默地与自然太空融化为一。

②“静”并不是绝对的,它蕴含着生命的动。

③“静”是无限和永恒的。

17.首先指出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的原因;接着通过与西洋油画的对比,说明中国画人与空间一体;最后强调中国画空白的实质是宇宙往来、生命流动,而这正是中国画的妙境所在。

18.①画法不同:

西洋画以颜色为画底,摹写真景;中国画以空白为画底,虚实相生。

②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不同:

西洋画将画境与观者、作者对立,所以观照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用线条与光线来表现;中国画将作者与画境完全融合,忽略了作者和观者,所以中国画观照浑茫无边的宇宙,笔下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

19.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