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329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题文档重点看Word文档格式.docx

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B)

A.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

C.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

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D)

A.土地利用成绩B.土地利用问题C.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土地利用分区

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B)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估价C.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16、在进行工业用地选址时,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工业(如轧花厂、榨油厂)应布局在:

(A)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成品的消费地

C、布局时没有限制D、位于原料产地与成品消费地的中间位置

17、(C)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A、土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B、土地质量的保护与提高

C、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D、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协调

18、居民点布局的形式有(B)、带状式、多边形式、自由式。

A、块状式B、卫星式C、条状式D、散点式

19、人口规模为85万的城市是(D)。

A、中等城市B、小城市C、特大城市D、大城市

20、“土地利用率”是指:

(D)

A.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B.耕地面积占农用地面积的比例

C.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D.已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21、采用劳动力平衡法进行人口预测时,“基本人口”是指:

A.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B.拥有工作,能自给自足的人口数

C.已成年的人口数D.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总数

22、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对象是(A)

A.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的矛盾

B.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在土地上的落实

C.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各类土地的合理布局

D.如何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或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23、根据兽医防疫要求,畜牧场应距最近的公路最好在(D)米以上。

A、50B、80C、30D、100

24、采用“年平均增长率法”进行作物产量预测时,下列所列参数中对预测结果不产生影响的是(C)

A、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B、预测的年期C、复种指数D、作物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25、建筑密度指(A)的百分比。

A、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B、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

C、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土地总面积D、建设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

26、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D)人民政府批准。

A、国务院B、县级C、地(市)级D、省级

27、在公路选线时,两条公路相交的交角不应小于(B)

A、30度B、45度C、60度D、90度

28、土地利用规划按照(A)划分,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A、规划性质B、规划目的C、规划任务D、规划范围

29、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C)的关系

A、点与面B、局部与整体C、点与面、局部与整体D、近期与远期

30、某市以2000年为基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规划期限的一般要求,其目标年应为(B)年。

A、2005B、2015C、2020D、2025

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须经(A)批准。

A、原批准机关B、原批准机关的上级机关C、地方人民政府D、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部门

32、从系统论观点看,土地利用的实质是(C)。

A、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潜B、人为干预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C、组成不同状态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D、不断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33、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的的关系可概括为(B)。

A、并列B、局部与整体C、长远与现在D、整体与局部

34、(C)提出了农业区位论。

A、韦伯B、克里斯塔勒C、杜能D、廖什

35、某市1998年人口为449030人,1990—1998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假定迁入

迁出人口相等,按照人口自然增长法,预计该市20XX年为(B)万人。

A、49.6B.50.0C.49.1D.以上都不是

36、将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的著名报告是(D)。

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21世纪议程》D、《我们共同的未来》

37、以下指标与城市化水平成反比的是(D)。

A、规划区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比例B、人口密度C、城市大小D、城市之间的平均距离

38、我国按行政区域范围通常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D)。

A、全国—县(市)级—乡(镇)级三个层次

B、全国—省级—县(市)级—乡(镇)级四个层次

C、全国—省级—县(市)级三个层次

D、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乡(镇)级五个层次

39、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规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都是宏观规划,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取代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

C、国土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

D、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这三个

概念的包含关系应该是(A)。

A、

(1)包含

(2),

(2)包含(3)B、

(1)包含(3),(3)包含

(2)

C、

(2)包含

(1),

(1)包含(3)D、

(2)包含(3),(3)包含

(1)

4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B)审批制度。

A、定额B、分级C、差别D、统一

42、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A)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

43、以下关于规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规划是一个综合协调过程B、规划是一个辩护的过程

C、规划不是一个政策实施过程D、规划是一个建议未来方向的过程

44、(C)决定了工业区位论中的区位。

A、原材料B、原材料和运费C、运费和劳动费D、劳动费和原材料费

45、采用劳动力平衡法进行人口预测时,“基本人口”是指(B)。

A、已成年的人口数B、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

C、拥有工作,能自给自足的人口数D、从事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总数

46、(C)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

47、以下不属于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的是(D)。

A、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B、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C、多指标综合预测法D、趋势外推法

48、以下不属于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的是(A)。

A、趋势外推法B、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C、多指标综合预测法D、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

49、一般以林带透风系数作为鉴别林带结构的指标。

林带透风系数0.35以下为(C)。

A、透风结构B、疏透结构C、紧密结构D、疏松结构

50、(B)是丘陵地区的取水枢纽。

A、排灌站B、塘坝工程C、水电站D、抽水站

51、水库库址的地形要求(D)。

A、口大肚小B、山高峡深C、两岸高耸,谷底宽广D、肚大口小

52、为了满足防风要求,耕作田块的宽度一般(B)。

A、500-800米或更长B、200-400米C、300-600米D、200米

53、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原材料系数指(A)。

A、局部性原材料总重/制成品总重B、局部性原材料总重/全部原材料总重

C、原材料费用/制成品生产总费用D、原材料费用/劳动力费用

54、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采用综合平衡法(综合法)时,要求期内各类用地面积

增加量之和(A)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B)(B)。

A、不相等B、相等C、A<

BD、A>

B

55、公路选线时,主干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C)。

A、6%B、5%C、8%D、10%

56、下列关于公路平曲线半径和公路选线关于平曲线半径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在公路的纵坡交点通过削(或填)所成圆弧的半径

B、公路在平面拐弯地形成的圆弧的半径

C、各级公路的设计应尽量采用大于或等于最小平曲线半径

D、在地形条件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57、下列(D)不是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区管制的规则。

A、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各类建设,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B、禁止在本区内开山炸石、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C、严禁盲目开荒和破坏自然植被的活动

D、本区内影响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不可调整到其他用地区

58、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可用(B)累加。

A、居住建筑区和公共建筑区B、生产区和生活区C、城市区和农村区D、建成区和规划区

59、一般用林带透风系数作为鉴别林带结构的指标。

林带透风系数0.6以上(A)为。

60、(C)是通过修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为农作物提供必要的水量。

A、输水工程B、治涝工程C、灌溉工程D、防洪工程

61、水库库容由(C)两部分组成。

A、设计调洪库容、兴利库容B、校核调洪库容、死库容

C、有效库容、死库容D、兴利库容、校核调洪库容

62、为了满足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耕作田块的长度一般(A)。

A、500-800米或更长B、200-400米C、300-600米D、200米

63、在进行工业用地选址时,农产品的初步加工工业(如轧花厂、榨油厂)应布局在:

(A)。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成品的消费地C、布局时没有限制D、位于原料产地与成品消费地的中间位置

64、在运用线形规划模型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时,各类用地面积之和应等于土地

总面积,这一关系通常作为(D)。

A、目标函数表达式B、控制变量的非负要求

C、控制变量的协调约束D、土地总面积的约束方程

65、公路选线时,最小平曲线半径在山岭、重山区不应小于(D)。

A、50米B、30米C、20米D、15米

66、下列关于公路在平原、微丘陵地区选线,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对于小桥涵的位置,原则应服从路线走向

B、斜交过大或河沟过于弯曲时,采取改河(沟)措施或适当改移路线,调整斜交角度

C、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居民点,可以穿越居民点

D、路线与铁路或其他公路相交时,尽可能采用正交或不小于45º

的斜角

67、依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下列不属于建设用地的土地是(D)。

A、城市建设区用地B、旅游用地C、工矿用地D、非永久性沟渠农田水利用地

二、多项选择

1、土地具有养育、(ACD)等功能。

A、承载B、资产C、仓储D、景观

2、在进行居民点用地选址时,在建筑方面要考虑下列要求:

(ABCD)

A、地形朝向B、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B、土质条件D、安全条件及节约用地条件

3、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BC)等方面。

A、耕地需求量B、农业用地需求量

C、建设用地需求量D、城镇居民点用地需求量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具有整体性、(ACD)。

A、长期性B、科学性

C、战略性D、控制性

5、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由(ABD)等指标组成。

A、土地开发利用程度B、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C、土地生产力水平D、土地利用综合效果

6、土地的特性有:

土地物质的自然性、(ABCD)、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A、土地数量的有限性B、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C、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D、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7、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是(ABCD)。

A、因地制宜原则B、持续利用原则C、综合效益原则D、针对性原

8、用两步法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土地总适宜性等级的判定方法有(BCD)。

A、评价系数法B、主观综合法

C、极限条件法D、算术方法

9、土地需求量预测时,常采用趋势预测法,其主要预测模型有(ACD)。

A、直线模型B、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C、指数曲线模型D、二次抛物线曲线模型

10、规划期内总人口的预测,可通过将预测期内(BC)相加,确定预测期末的总人

口数。

A、出生人数B、人口机械增长数C、人口自然增长数D、死亡人数

1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ABCD)

A、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分析B、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

C、土地利用结构分析D、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12、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时,常采用的方法有:

A、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B、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C、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D、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预测法

13、土地具有(ABCD)功能。

A、养育功能B、承载功能C、仓储功能

D、景观功能E、生态功能

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对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有(BC)等。

A、土地利用水平评价B、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C、土地适宜性评价D、土地经济评价E、土地的生产效率评价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ABCDE)。

A、地租和地价理论B、区位理论C、持续利用理论

D、生态经济理论E、系统工程理论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主要有(CDE)。

A、制定土地利用计划B、控制建设用地C、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D、合理组织土地利用E、土地利用监督

17、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E)。

A、土地资源数量分析B、土地资源质量分析

C、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D、土地利用结构分析E、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18、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常常采用(CD)等方法。

A、趋势外推法B、回归预测法C、指标概算法

D、需求推算法E、数学模型法

19、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可采用(BCD)方法。

A、参数法B、综合法C、模型法D、土宜法E、供需平衡法

20、土地利用分区一般分为(BD)。

A、土地利用结构分区B、土地利用地域分区C、土地利用类型分区

D、土地利用用地分区E、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1、在居民点用地选址时,对于建筑要求应主要考虑(ACDE)。

A、地形朝向B、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水源C、土质条件

D、水文地质条件E、节约用地

22、门槛理论指出在居民点发展中,有(BCD)限制条件,即门槛。

A、城市规模限制B、地理环境条件

C、基本工程管网状况与铺设的技术限制

D、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E、自然资源限制

23、土地具有(ABCE)等特性。

A、面积有限性B、沃度差异性C、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D、土地资源的储备性E、土地利用可持续性

24、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特点与问题有(ABCDE)。

A、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B、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平衡

C、森林面积少,森林覆盖率低

D、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E、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5、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包括(ABDE)等。

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B、因地制宜C、分工协作

D、综合效益E、动态平衡

2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BCD)。

A、土地利用规划监督B、土地利用供需预测

C、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D、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E、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27、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ACE)方面。

A、土地开发利用程度B、土地利用质量分析指标

C、土地利用综合效果D、土地利用数量分析指标

E、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28、在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时,通常将(AD)的占地面积累加。

A、生活区B、城市区C、农村区D、生产区E、居住建筑

29、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时常用(ABCE)。

A、综合效用值法B、主目标优化法C、目标规划法

D、线性规划模型法E、层次分析法

30、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有(AD)。

A、土地利用分区模式B、土地布局环状模式C、土地布局带状模式

D、土地利用类型模式E、土地利用比例模式

31、居民点用地选址时应考虑(ABCDE)。

A、组织生产的要求B、建筑的要求C、卫生保健的要求

D、兽医防疫要求E、生活要求

32、(ABC)属于在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

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B、门槛理论C、带形城市理论

D、卫星城市理论E、多边形城市理论

33、在居民点用地选址时,对于建筑要求应主要考虑(ACDE)。

34、(BCD)是衡量土地合理利用的标准。

A、是否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和建设的需要

B、是否在土地利用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C、是否在土地利用中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

D、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E、是否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土地资源

35、下列(ACE)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土地复垦规划B、农场土地利用规划

C、土地开发整理规划D、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E、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36、下列(ABCDE)是农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A、农地改造B、农田整治C、地块调整

D、土地利用结构调整E、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37、以下关于耕作田块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有(BE)。

A、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所以冬半年以东西行种植作物较好

B、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的要求,因此长边应沿等高线方向配置

C、有利于降低地下水的要求,因此田块的长边应与地下水流向一致

D、有利于防风要求,一般使主林带与主害风方向一致

E、耕作田块的方向与居民点的位置保持最短的距离

38、农业用地规划中农业用地包括(ABCD)等。

A、水产用地B、耕地C、园地

D、林地及牧草地E、废弃地

39、一般来讲,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的类型主要有(BCE)。

A、大气水B、地表水C、地下水

D、土壤水E、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

40、决定城市规模的重要经济原因是(DE)。

A、经济实力B、产业特点C、地理位置

D、规模经济效益E、聚集经济效益

41、主渠道规划布置时,下列(ABCE)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灌溉干渠应尽可能布置在灌区的最高地带或沿着分水岭

B、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损失少

C、少占或不占耕地D、上、下级渠道最好平行布置E、结合地区特点因地制宜

42、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BCE)。

A、村庄用地B、水利工程用地C、公路工程用地

D、城市用地E、居民点用地

43、工业用地选址考虑的一般要求包括(BCDE)。

A、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B、厂址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

C、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D、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

E、维护生态平衡的要求

44、依据《土地管理法》,下列(ABCE)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A、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B、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统筹安排各类用地D、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E、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45、(ACD)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特性。

A、针对性B、灵活性C、局部性D、实用性E、超前性

46、依据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需要、土地利用规划和实际状况,将土地分为(BCE)。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城镇用地E、未利用地

47、以下关于耕作田块外形配置说法正确的有(ACE)。

A、田块可以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B、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短边设计应该尽量的倾斜

C、田块的两个长边要呈平行和直线

D、可以把田块设计成形状不太规整的三角形和多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