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506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7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docx

上海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世界史部分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王国的更替: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

二、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A)

楔形文字,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三、《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B)

1、特点:

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颁布。

《汉谟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

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历史价值:

《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

一、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位置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经埃及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其北端为地平的尼罗河三角洲。

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三、金字塔与来世信仰(A)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四、象形文字与纸草(A)

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的书写材料以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3课古代印度。

一、种姓制度(B)

古代印度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1、种姓制度的特点:

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2、对种姓制度的评价:

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佛教的创始、经典和传播(A)

1、佛教创始:

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

2、佛教的经典:

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印第安文明的代表(A)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是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的杰出代表。

二、玛雅人对农业的贡献:

(A)

玛雅人长于农耕,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单元核心概念:

(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与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相辅相成,培育了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代表的古代政治民主制度,为希腊古典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戏剧和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里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古代罗马是继古代希腊之后崛起于地中海地区的另一个古代文明中心。

它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与这一历史发展进程相适应,古代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并形成了以“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为标志的罗马法律体系。

在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创立了基督教。

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希腊城邦的形成

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它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

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2、古希腊城邦基本特点(A)

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3、“古典时代”(A)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

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二、雅典民主政治(C)

1、特点: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2、形成原因:

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3、形成过程:

(1)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2)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3)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是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引来了全盛时期,即“伯里克里时代”。

4、评价:

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

一、《荷马史诗》(A)

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二、史学与哲学:

(A)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

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罗马共和国:

(A)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二、罗马帝国(A)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

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罗马帝国灭亡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三、基督教的兴起(A)

1、基督教创立的时间:

公元1世纪上半叶

2、基督教的创始人:

耶稣

3、基督教创立的地点:

巴勒斯坦地区

4、基督教的经典:

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5、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宣布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第9课罗马法体系。

一、“十二铜表法”(A)

1、颁布:

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由于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不断斗争,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

2、特点:

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3、意义:

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二、“公民法”(A)

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

由于它们仅适用于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

三、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B)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罗马法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一、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A)

1、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

公元7世纪前后

2、伊斯兰教产生的地点:

阿拉伯半岛

3、伊斯兰教的创立者:

穆罕默德

4、伊斯兰教的经典:

《古兰经》

5、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创立时间

地点

创始人

经典

传播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悉达多

“三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基督教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圣经》

世界上传播最广泛的宗教

伊斯兰教

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

单元核心概念:

(1)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2)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过形成了等级君主制。

(3)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争斗,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由盛转衰。

第12课封建制度。

一、封建制度的产生:

1、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基本确立的时间(A)

产生:

6世纪下半夜

基本确立:

11世纪前后

2、采邑改革及其影响(A)

时间:

8世纪上半叶

推行者: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

内容:

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史称“采邑改革”。

影响:

(1)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后来,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2)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

(3)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二、中世纪庄园:

庄园的特征(A)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一、城市的自治(A)

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不断,争斗时起。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城市争取自治的常用的两种手段。

二、等级君主制:

(B)

1、背景: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与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2、形成:

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产生。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3、特征: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利。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4、意义:

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册世界近代史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单元核心概念:

(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君主专制(B)

1、形成背景:

a、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

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

2、形成时间: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影响:

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

1、时代背景: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原因:

(1)经济根源: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

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

(3)商业危机:

传统商路受阻(奥斯曼帝国破坏了传统的商路)。

(4)客观条件:

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欧君主的支持。

二、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

时间:

15、16世纪之交

国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

简况:

(1)葡萄牙王室资助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

(3)西班牙政府支持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首次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4)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积极方面:

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和商品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

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代表人物和内容(A)

a、时间:

14—16世纪,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席卷西欧各国,这场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b、发源地:

意大利

c、内容: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d、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二、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A)

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2、宗教改革的意义(B)

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单元核心概念:

(1)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5课英国革命

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A)

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圈地运动促进农牧场和手工工场的发展

c、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二、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

1、光荣革命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即“光荣革命”。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英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

一、启蒙思想家(A)

1、17世纪的英国:

霍布斯、洛克等

2、18世纪的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a)伏尔泰:

被誉为启蒙运动的“泰斗”。

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

(b)孟德斯鸠:

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c)卢梭:

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

三、内容(启蒙思想有什么)(C)

1、高举理性大旗:

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批判君主专制:

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但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3、宣扬自由和平等:

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

四、启蒙运动的作用(给欧洲带来什么影响)(C)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宣言》(A)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B)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三、《合众国宪法》与联邦制度的确立(B)

1、确立标志:

1787年《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2、主要内容:

(1)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2)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由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民选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利,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3、意义: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革命的爆发(A)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

二、《人权宣言》(B)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示人权和公民权利,体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三、《法国民法典》(A)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它否认封建等级制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通过对外战争,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第三单元工业社会的来临

单元核心:

(1)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北美及其他地区,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铁路和汽船代替了马车与木帆船,煤炭和钢铁等新能源、新材料被广泛应用。

(2)与生产力迅猛发展相适应,工厂制、股份制、社会立法等新制度和新法规应运而生。

(3)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产业结构,而且引起社会阶级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等的深刻嬗变。

(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5)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孕育(工业革命的背景)(B)

1、定义: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2、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

a、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b、国外市场: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c、劳动力:

“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d、资本:

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e、技术:

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二、蒸汽机(A)

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三、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影响)(C)

a、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b、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

阶级结构:

贵族、乡绅的社会影响力下降,农民人数减少,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

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生活方式: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如现代工厂制)和新法规(如社会立法)的产生。

d、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血汗工厂)

e、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B)

a、现代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而发生的变化。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机械化的生产。

b、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c、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血汗工厂”(A)

工业时代初期,早期工厂制度被称为“血汗工厂”。

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受到残酷剥削,女工和童工的处境更加悲惨。

二、社会立法(A)

a、原因:

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