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61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

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

这些思想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探求强国之路。

一、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林则徐被称为“开演看世界的第一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维新思想。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3)运用所学知识认识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并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难点:

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法学法

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六.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相对较好的学习能力,但也有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倾向,学习主动性不足。

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全面、客观分析问题能力和文明史观,并且要注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通过必修一、二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在这里提到近代中国同学们想到了哪些事件?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等)。

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眼中的近代中国。

鲁迅先生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设问:

(1)为什么中国太难改变了?

(2)是什么让中国改变?

(提示学生联系之前所学内容,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分析)

大清朝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外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战主导地位;在思想上儒家纲常伦理根深蒂固。

这些都让以天朝上国自称的清政府与世界脱轨,并停滞不前。

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大炮轰开中国封建帝国的大门后,中国政治上沦为双半社会,备受帝国主义的凌辱和压迫,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但是大炮也惊醒了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探索救亡之道,自强之路,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破除封建思想束缚,不断向外国学习先进东西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来看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宰割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

这时的中国如同一位不断遭受打击的病人,旧伤未好,又添新伤,在中国处于亡国灭种之际,正所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时期、不同阶级的先进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提出各自的“救世良方”,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中后期,不同派别的中国人提出的几个医治中国的药方,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手头上有四张药方,分别是雾里看花——师夷长技以制夷,移花接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柳暗花明——维新思想。

今天我们探讨为什么要开药方?

是哪些人开出的药方?

这些药方的成分是什么,又有怎样的药效?

各位专家,你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可别让病人服错了药,伤了身、丧了命啊。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药方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药方一”:

雾里看花——“师夷长技以制夷”】

1、【原因】

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先来看看1840年之前的中国。

图片展示“传统的华夷文化观”,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当时清政府是怎样看待本国文明和外国文明的?

(贵华夏,贱夷狄),那事实是这样的吗?

图片展示英国议会场景、机器生产场景等。

从图片中看到以英国为代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步入近代化(民主政治、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

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了寻找原料和开拓市场,欧美人纷纷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而地大物博的中国便成了他们的猎物。

随后发动了鸦片战争,我们开始沦为双半社会,这就使得我们民族危机加深。

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

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

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问他们应该指哪些人?

(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动摇的?

(向西方学习),所以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总结一下原因主要体现在: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2)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医生】

林则徐、魏源(简介两位及其作品)

(1)林则徐:

福建人(今福建省福州),民族英雄。

1设立译馆,主持翻译夷书(以下内容简单介绍)

《四洲志》: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把英国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译出来,亲自加以润色、编辑,撰成《四洲志》一书。

译作简述世界5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此书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

《各国律例》:

1839年传教士伯驾和林则徐本人的译员袁德辉,将瑞士法学家滑达尔国际法著作——《国际法》有选择性的翻译,这是目前有明确中文史料记载的国际法进入中国的第一次翻译活动。

通过两个第一我们可以看出林则徐的地位

地位: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贬革职,发配新疆,途径镇江时,和故友促膝长谈一宿,希望魏源能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求救国御侮之道,第二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之上编写了《海国图志》,为救亡图存开出了一剂药方。

②委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2)魏源:

(简介)

湖南邵阳人。

《海国图志》:

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行扩编。

随后,又辑录徐继畲(she)在道光28年所成的《瀛环志略》及其他资料,补成100卷,于咸丰二年刊行于世。

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我们来看看他书中所提出的药方: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分析魏源的话总结药方成分

3、【药方的成份】

T:

1、“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张药方,想要通过什么方法救治中国?

2、西方又有何长技?

3、通过这剂药,到达什么目的?

S:

1、师夷长技;2、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3、以制夷(抵御外敌)

4、【药方是否被采用】

那抵抗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药方是否有被统治者采用。

(没有)我们前面有讲到,清朝的统治阶级夜郎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无法接受《海国图志》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

因此该思想未能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可悲的是:

《海国图志》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但传到日本,大受欢迎,日本人从这本书了解了西洋各国,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到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

5、【药效】

虽然这张药方没有被统治者采用,但在当时还是发挥了一定的药效。

那有何药效啊?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大家仔细琢磨的话,会发现这张药方本身存在一些问题。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各位专家给个结论,这张药方能不能救治中国?

(不能)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很可惜,在当时,大多数人只把《海国图志》视为“识夷情”的入门书,很少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实践。

在这之后中国又为此付出了代价。

我们通过图片看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发生了什么?

学生总结出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缓解激化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为我们国家开出了新的药方:

“移花接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药方二”:

“移花接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首先我们总结一下这一剂药方开出的原因:

1、【药方的背景】

(图片: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国内出现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威胁清王朝的统治;这个时期,英法两国,贼心又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内忧外患,病情加重。

2、【医生】

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

3、【药方的成份】

3、主要思想及其内容: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其何由?

——李鸿章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1898)

(分析两者的观点,引出药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发动了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各位同学,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69第一自然段,分析中学指的是什么(封建伦理纲常),西学指的又是什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两者地位如何(“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通过服用这剂药达到什么目的?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本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4、【药方是否被采用】

这张药方有没有被采用(有),我们在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通过图片,学生自行解决)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帜,创办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开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开创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

5、【药效】

我们目前了解了两张药方,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咱们来比较下,看哪张药方比较好?

两张方子的治疗方法和目的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抵抗派和洋务派都是地主阶级,因此,他们的都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所以,虽然药方名字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两者不同的地方,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中国这位病人服用这剂药后,有没有富强起来呢?

(没有)

专家们我们来看看,把西方的先进技术嫁接在落后的社会制度上,中体西用的结局如何?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

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日本向欧洲主要是学习什么?

(教育制度,政治制度),而我们洋务派去欧洲目的又是什么?

(看哪家厂的船炮好、哪家的便宜)我们仅仅只是在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

从材料中看出结局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中国落后,不仅仅是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洋务运动没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层面,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维护他们的继续统治目的,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

然而洋务运动在进行过程中,有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弊端……

后面的史实,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医疗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创伤,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三、【“药方三”;柳暗花明——早期维新派的早期维新思想】

1、【药方的提出者】

王韬、郑观应

2、【药方的成份】

早期维新派准备在经济、文化、政治这些方面,如何医治中国。

(经济:

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

主张革新,实行君子立宪制度)

了解药方主要成份后,大家就能发现这张药方比洋务派的药方好在哪里了。

洋务派是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早期维新派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另外早期维新思想鼓励发展资本主义,为民族资本产阶级发展奠定基础。

3、【药方是否被采用、药效如何】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从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无法实施。

所以这个药方还是没能救治中国。

但这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早期维新思想,为后来的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伤还未痊愈的情况之下,又遭到甲午战争的重创,,并签订了《马关条约》,西方列强在此鼓动之下召开了屠龙大会(图片),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此时的清政府为了还债,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另外西方的资本输出,自然经济瓦解,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的到了初步发展(图片数据支撑),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出现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在政治、经济、阶级和思想各因素下,19世纪末,我们的资产阶级又提出了新的救国良方。

二、【“药方四”:

柳暗花明——康梁维新派的维新思想】

1、【药方的背景】

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阶级上:

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药方的提出者】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3、【药方的主要成份】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一思想,同学们根据课本69最后一段和70页第一自然段,完成这一表格。

代表人物

论著

主要主张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

主权在民、民主君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观点

分点分析三者的思想主张。

1、康有为:

康有为抨击“天不变,道亦不变”,(介绍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提出探究问题)

材料:

马克思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问: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点?

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原因: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此材料体现了康有为否定封建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梁启超

材料: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强调只有变法,才能图存。

3、严复

材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材料强调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只有不断改变自我,才能在世界立足。

分析完三个人的思想后,提出问题:

三人都强调突出一个字是什么?

“变”字。

要变什么?

(变革制度,君主立宪制)西方是什么制度?

(君主立宪制等民主制度)所以,康梁维新思想比之前的药方,更进步在顺应了世界历史的潮流。

4、【药方是否被采用】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接受维新思想实行变法,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

但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停止变法,维新变法仅推行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这段材料反映了康有为敢于挑战封建传统思想的精神,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妥协性。

这就是药方无法继续使用的根本原因。

结论: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所以这张药方还是没法救治中国。

5、【药效】

这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有什么影响?

材料: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材料中体现了:

为国而死,警醒中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维新志士为民族国家慷慨赴死,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材料体现了:

启蒙了人民思想,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话,在看看后人事怎样评述的:

鲁迅先生说: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是近代第一鞭子,一鞭于背痛不可当,方打开久闭的门户,睁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着一鞭,开始学西方造船造炮,“但只准学这一点,其他不能要”;甲午海战第三鞭打来,才知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没有科学,没有经济、政治的变法不行。

一步三回头,以致使中国引进西学、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运动的步伐缓慢,进展跨度小,而且偏狭浅近。

——毛磊等《中西500年比较》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总结一下:

 

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有层次的、渐进的、连续的,是与中国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

我们救亡图存的过程,是一个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

这个历程,不断促进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这四张药方都没能达到挽救民族危机,强国富民的目标,中国人民还需继续探寻救亡图存的“药方”。

思考练习题

1、从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实践程度的角度对以上人物进行排序并阐明理由?

2、总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答案:

1.层次性、渐进性、连续性(器物—制度)

2.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紧密相连的

3、在东西文化碰撞交融中,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痛苦的嬗变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