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65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docx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生物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生物11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2018年11月20日9:

00-11:

30试卷满分:

3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1N-14O-16Na-23Al-27Mg-24C-12S-32Cl-35.5Fe-56Cu–64

第Ⅰ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同时含DNA和RNA,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B.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ATP

C.动物细胞和单细胞藻类的有丝分裂与中心体有关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是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答案】B

2.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进入动物神经细胞的方式不同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答案】C

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

B.营养不良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速率减慢

D.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态

【答案】B

4.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提高,大部分H+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回流和泵出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不相同

B.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C.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

D.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答案】D

5.“超级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人”,具有极强的耐药性。

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

B.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为RNA,变异能力强

C.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着极少数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

D.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其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着极少数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C正确;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6.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答案】D

【解析】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或Ⅲ-3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X没有分开,A错误;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而由于Ⅲ-2是血友病患者,所以Ⅳ-1的基因型是XHXh,B错误;C、若Ⅲ-2(基因型为XhY)和Ⅲ-3(基因型为XHXH或XHXh)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D、若IV-1(基因型为XHXh)和正常男子(基因型为XHY)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D正确。

29.(8分)如图1表示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种代谢反应,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有关物质。

(1)其中C代表NADP+,写出上图编号所代表的物质:

D___________I___________。

(2)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图2为测量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实验装置简体,实验中其他环境因素保持稳定不变。

图3则是该观测指标的变化数据。

(3)实验装置图2用于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的变化量。

(4)图2装置实验装置在光强1000Lx时,实验进行10分钟,则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参照图3数据)。

(5)若每格代表该物质的质量为1微克,则在光强400Lx放置1分钟,叶绿体中制造葡萄糖_______微克(保留小数1位)。

【答案】:

(1).NADPH(1分)丙酮酸(1分)

(2).⑩(1分)(3).氧气(1分)(4).右移100格(2分)(5).7.5(2分)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A是H+,B是水,C是ATDP和Pi,D是NADPH,F是ATP;G是三碳化合物,H是五碳化合物,I是丙酮酸。

图2张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D是NADPH,I是丙酮酸。

(2)图中⑩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3)实验装置图2的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所以于观测的指标是氧气的变化量。

(4)图2装置实验装置在光强1000Lx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净光合作用量,所以实验进行10分钟,则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是向右移动10×10=100格。

(5)若每格代表该物质的质量为1微克,则在光强400Lx放置1分钟,氧气的产生总量为6+2=8微克,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相当于葡萄糖的量为8×180÷6×32=7.5微克。

30.(10分)科研人员对这姜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査结果如表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毁(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鹭类中的优势种是。

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

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正常情况下,所得数据比真实值(填“偏大”或“偏小”)。

(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

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

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和,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的必然结果。

【答案】:

(10分,每空1分)

(1)池鹭随机标志重捕法偏大

(2)垂直空间

(3)时间(或高峰时期或高峰时间)取食地点(或地点)竞争适应

31.(9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的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与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中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正常情况下,花色为橙红色的牡丹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2)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个突变体,基因型为为aaBbDdd,请推测其花色为_________。

(3)该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为了探究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的哪种类型,科学家让其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正常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①;

②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②;

③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是图乙中类型③。

【答案】: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

(2)黄色

(3)①黄色:

橙红色=1:

3(1分)②黄色:

橙红色=1:

5(1分)③黄色:

橙红色=1:

1(1分)

32.(12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____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________。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

(4)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答案】:

(1)B、C

(2)胰岛素效应器(3)(负)反馈调节

(4)(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1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的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微粒运动(即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D.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热量总是自发的从分子平均动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分子平均动能小的物体

(2)(10分)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Q时,气体温度上升到T2.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T1和T2均为热力学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的摩擦。

求:

①活塞上升的高度;

②加热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

【答案】:

(1)(5分)BDE

(2)(10分)解:

①气缸内气体压强

(2分)

气体发生等压变化,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2分)解得

(2分)

②加热过程中由于气体对外做功,

(2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内能的增加量

(2分)

34.(15分)【物理-选修3-4】

(1)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A沿y轴做简谐运动,A刚好完成一次全振动时,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横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波速为2m/s,波源A简谐运动的周期为0.4s,B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一个质点,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图中x轴上AB之间的距离为0.4m

B.波源A开始振动时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此后的1/4周期内回复力对波源A一直做负功

D.经半个周期质点B将向右迁移半个波长

E.图示时刻质点C所受的合外力方向沿y轴正方向

(2)直角三角形ABC为某玻璃砖的横截面,其中∠A=30°,BC长度为L,平行光束以与AC成45°角的方向照射到AC面上,已知从BC面射出的光线与BC垂直,如图,求

①玻璃的折射率n;

②AB面上哪个范围有光射出?

【答案】:

(1)ACE(5分)

(2)①

(5分)②从B点到距离B点

宽度内(5分)

【解析】:

①一部分光进入玻璃砖后,到达AB界面,经AB面反射后垂直BC射出,光路如右上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AB面的反射角∠4和入射角∠3均为60°,通过AC面后的折射角∠2为30°.

由题意知∠1=45°

光线通过AC折射时,由折射定律可得:

②由临界角公式得,据

则得临界角C=45°

凡能经过AB面时发生全反射从BC面射出的光线,不能从AB面射出.

由AC面射入后到达BC面的光,光路如右下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5=60°>C

以这部分光在BC面发生了全反射,之后垂直AB面射出.

从接近C点处反射的光,经AB面射出的位置与B点的距离为

所以,AB面上能射出光线的范围为从B点到距离B点

宽度内.

35.【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共15分)我国部分城市灰霾天占全年一半,引起灰霾的PM2.5微细粒子包含(NH4)2SO4、NH4NO3、有机颗粒物及扬尘等。

通过测定灰霾中锌等重金属的含量,可知目前造成我国灰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是交通污染。

(1)Zn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3—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

(3)PM2.5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引发二次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中含有NOx、

O3、CH2=CH—CHO、HCOOH、CH3COOONO2(PAN)等二次污染物。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N2O结构式可表示为N=N=O

B.O3分子呈直线形

C.CH2=CH—CHO分子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D.相同压强下,HCOOH沸点比CH3OCH3高,说明前者是极性分子,后者是非极性分子

②1molPAN中含σ键数目为__________(用含NA的式子表示)。

 

③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5]SO4,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填数字)。

 

(4)测定大气中PM2.5的浓度方法之一是β-射线吸收法,β-射线放射源可用85Kr,已知Kr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晶体中与每个Kr原子相紧邻的Kr原子有m个,晶胞中含Kr原子为n个,则

=_______(填数字)。

(5)水分子的立体结构是________,水分子能与很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其原因是在氧原子上有______________。

(6)冰晶胞中水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其晶胞结构如上图,其中空心所示原子位于立方体的顶点或面心,实心球所示原子位于立方体内)类似。

每个冰晶胞平均占有____个水分子。

冰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微粒排列方式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2分)

(2).平面三角形(2分)

(3).AC(1分)10NA(1分)  6(2分)

(4).3(5).V形(1分);孤电子对(1分)

(6).8(1分);C原子与O原子都为sp3杂化,且氢键和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解析】:

(1)Zn为30号元素,所以Zn2+在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

(2)对于NO3-,根据VSEPR理论,中心N原子的配位原子数3,孤电子对数为0,则价电子对数为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N原子为sp2杂化,则其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3)①A、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二者形成的化学键相似,故N2O结构式可表示为N=N=O,A正确;

B、O3与SO2互为等电子体,为V形分子,B错误;

C、CH2=CH-CHO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两个单键和一个双键,故均为sp2杂化,C正确;

D、HCOOH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CH3OCH3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氢键的作用强于范德华力,所以HCOOH沸点比CH3OCH3高,与分子的极性无关,D错误。

答案选AC;

②PAN中所有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为σ键,-NO2的结构为

,所以PAN(CH3COOONO2)分子中含有10个σ键,则1mo1PAN含σ键数目为10NA(或10×6.02×1023或6.02×1022)。

③配体位于方括号中,由1个NO和5个H2O构成,则配位数为6。

(4)根据均摊法,以顶点计算,与之相邻最近的Kr位于三个面心上,而顶点的原子为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心上的Kr为两个立方体共有,故最近的Kr为3×8/2=12,晶胞中Kr有8×1/8+6×1/2=4,两者比值为12:

4=3。

(5)水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孤电子对数=

=2,所以水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型,水分子能与很多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其原因是在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金属离子有空轨道,能形成配位键;

(6)每个冰晶胞平均含有水分子数为:

+6×

+4=8(其中顶点为8个,面心为6个,晶胞内有4个);金刚石中,C原子为sp3杂化,而冰晶胞与金刚石晶胞微粒排列方式相同,说明C原子与O原子都为sp3杂化,且氢键和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36.【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反-2-己烯醛(D)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香料,下列合成路线是制备D

的方法之一。

根据该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RCHO+R'OH+R"OH

(1)A的名称是__________;B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____;C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_________种。

(2)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写出检验该官能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3)E为有机物,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

a.聚合反应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d.取代反应

(4)B的同分异构体F与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写出F可能的结构________。

(任写2种)

(5)以D为主要原料制备己醛(目标化合物),在方框中将合成路线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

(6)问题(5)的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正丁醛或丁醛(1分)9(1分)8(2分)

(2)醛基(1分)

+2Ag(NH3)2OH

+2Ag↓+3NH3+H2O或(2分)

+2Cu(OH)2+NaOH

+Cu2O↓+3H2O;

(3)cd(2分)

(4)CH2=CHCH2OCH3、

;(2分)

(5)

;(2分)

(6)保护醛基(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解析】:

(1)根据流程图,A为CH3CH2CH2CHO,是丁醛;B为CH2=CHOC2H5,分子中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9个(如图:

),C分子中与环相连的三个基团中,8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化学环境都不相

同,共有8种,故答案为:

丁醛;9;8;

(2)D为

,其中含氧官能团是醛基,检验醛基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故答案为:

醛基;

+2Ag(NH3)2OH

+2Ag↓+3NH3+H2O或

+2Cu(OH)2+NaOH

+Cu2O↓+3H2O;

(3)根据流程图,结合信息,C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

、CH3CH2CH2CHO和CH3CH2OH以及水,因此E为CH3CH2OH,属于醇,能发生的反应有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故选cd;

(4)B的同分异构体F与B有完全相同的官能团,F可能的结构有:

CH2=CHCH2OCH3

,故答案为:

CH2=CHCH2OCH3

(5)D为

,己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O,根据信息和己醛的结构,

首先需要将碳碳双键转化为单键,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即可,故答案为:

(6)醛基也能够与氢气加成,(5)中合成路线中第一步反应的目的是保护醛基,故答案为:

保护醛基。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了调查某学校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该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该小组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组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在恒温箱中培养时倒置,其目的是________;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河水中该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上述的活菌计数法外,______________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

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答案】:

(1).平板划线法

(2).灼烧(3).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4).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产生杂菌污染(5).种群(6).当两个或者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7).显微镜计数(8).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学生测定水质中细菌含量为素材,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等知识。

通过从图中划线情况分析得出该小组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通过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练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