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施工方案1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91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架施工方案1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支架施工方案12.docx

支架施工方案12

XXXX路轨道延伸工程XX标段

支架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建设有限公司

XXXX路轨道工程XX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11月2日

 

一、编制依据、原则

(一)编制依据

1、XX市XX路轨道线路延伸工程XX换乘站工程施工(第XX标段)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文件、地勘资料以及施工现场踏勘资料等全部资料;

2、国家颁发的市政、轻轨交通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见下表:

国家颁布规范、标准

项号

规范、标准

编号

1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03

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03-2002

3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XX4-XX93

4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3、安全生产规范、规程标准:

见表:

安全生产规范、规程标准

项号

规范、标准

类别

1

《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国务院)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15号令

3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B33-86

4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部13号令

4、GB/TXX001-2008idt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要求》、GB/T24001-2004idtISO14001:

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以及XX市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二)编制原则

编制原则

项号

原则

内容

1

全面响应招标文件的原则

认真阅读、领会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补遗文件,明确工程范围、技术特点、工期、安全、质量等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

2

确保工程安全的原则

充分认识本标段工程,即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使用可靠成熟的方法,做好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3

确保工期实现的原则

优化施工组织,选用优良的施工设备,合理配置资源,选好配套设备,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工期和关键工期的实现,确保总工期。

4

确保优质工程的原则

确立对质量终身制负责的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优质工程。

5

勇于技术创新的原则

在做好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提高,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推广新技术,勇于创新。

6

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施工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文明施工,爱护环境;千方百计减少扰民;尽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健康。

二、工程概况

本段为XX站后折返线区间桥梁结构,全长0.375km,全线为高架线路,起讫里程:

DK024+118.858-DK024+493.858。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墩采用独立墩,基础为灌注桩基础,主要采用直径为2.8m和1.25m的挖孔桩。

高架桥采用了1×20m、1×25m、3×25m三种跨度的标准梁,采用斜腹板单箱单室截面,梁高1.8m,梁宽10.4m。

以3×25m为例,桥梁横截面均采用单箱单室截面,顶板厚0.25m,顶板加腋尺寸为0.6×0.2m;底板厚0.22m,底板加腋尺寸为0.2×0.2m(剖面图如下)

各个区间的概况如下表所示

区间名称

桩号里程

联跨组合

数量

梁类型

XX地铁XX标桥梁工程

DK024+118.858-DK024+493.858

20米

1

钢筋混凝土简支箱梁

25米

1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3×25米

5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A/B)

三、施工准备及部署

(一)施工准备

1、基坑回填、泥浆池处理:

承台施工后,将基坑内的水抽干,用山皮石分层回填,分层厚度为50CM,回填时用挖掘机配合打夯机分层夯实。

2、排架基础处理

2.1清除地表面腐殖土、杂土30cm;清土后采用不小于18t碾压机碾压排架场地,碾压过程中如果发现,局部软弱地基,进行局部换填,确保地基土的承载能力。

2.2在经过碾压的原地面上回填70cm厚建筑垃圾,分2层碾压回填,10cm石屑填缝;

2.3排架场地面层采用10cm厚C20素混凝土硬化,横向设2%排水坡,两侧做土质边沟。

3、在地基处理完毕后由测量班组组织放出支架边线

(二)施工部署

施工组织机构

我公司成立责、权、利相统一的项目经理部,隶属公司总部管理,按项目法全面负责本工程施工,处理该工程的所有现场事务。

选派符合甲方要求的,具有一级项目经理(或一级建造师)资质、管理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任项目经理;在公司范围内调遣或聘请适合本标段施工要求的人员,合理配置和调遣施工的队伍、生产资源和设备;项目经理部各机构部门同时受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管理;项目经理部将按照我公司项目管理的要求优质、高效、安全、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规模和技术特点,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名、总工程师1名、生产经理1名、商务经理1名。

项目经理部下设五部一室(工程部、技术部、质检安全部、商务部、财务部、物资部、办公室)和2个工区,工区下设各专项作业队。

具体人员详见下表。

项目部人员情况

XXXX路轨道延伸工程第XX标段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

四、劳力及机械配置

配备25吊车t一辆台。

架子工60人:

其中班长兼记录1人、安全检查1人。

五、主要施工工艺

(一)支架施工

支架工程设计分为:

基础工程、支架、纵梁三个部分,要进行基底承载力、强度、刚度、挠度和稳定性检算,从而确定基础的形式、杆件的间距、数量和预留起拱度。

支架强度安全系数大于1.4,稳定性安全系数大于1.5。

首先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桥跨结构,本着施工方便、安全、经济的原则选用支架类型。

1、支架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1地基处理方式及地基承载力;

1.2荷载:

模板和支架自重;梁体重量;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风力、水流冲击荷载等。

1.3支架搭设方式;

1.4支架的变形、沉陷等。

1.5预应力施工后支点反力的变化。

2、支架设计主要检算以下因素

2.1强度检算:

支架各构件按其计算图式进行强度计算,容许应力可按临时结构予以提高。

2.2挠度验算

2.3预拱度计算:

包括梁体自重所产生的挠度、支架受荷载后产生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支架基础的沉降量等。

强度、刚度、稳定性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3、支架选择

3.1支架规格

支架立杆底部采用可调底座(0~600mm),支架立杆顶部采用可调顶托(0~600mm)。

普通立杆规格2400mm、1800mm、1500mm、1200mm四种,横杆规格为600mm、900mm两种。

钢管采用直径48mm,壁厚3.5mm。

立杆间距90*90cm,在箱梁中横梁、端横梁,腹板处设加密区,间距为600*900mm。

横杆步距120cm,底层、顶层60cm,同时设扫地杆;剪刀撑采用直径6000mm钢管,直径48mm,搭接形式采用扣件与碗扣架连接。

详见下图。

3.2支架搭设

底模面板均采用厚为15mm的竹胶板,面板尺寸1.2m×2.4m,面板直接钉在45mm厚,中心间距为500mm的跳板上,跳板下为横桥向方木,横桥向方木采用100×100mm方木,间距50~60cm;横向方木置于纵向150×150mm方木上,纵向方木间距应与立杆横向间距一致。

在钉面板时,每块面板应从一端赶向另一端,以保证面板表面平整。

腹板及翼板钢模板直接固定在顺桥向150×150mm方木上,并将钢模上、下口采用不小于Φ20钢筋每隔一米对拉。

搭设支架时应考虑箱梁两侧预留900mm宽工作面,以满足挂板施工要求。

支架安装顺序:

地基处理→测量放样→安装底托调平→安装底层门架→安装纵横水平钢管→安装上层门架→安装调节杆→安装顶托调平→安装剪刀撑及斜撑。

3.3传力系统

支架顶部设3层方木将模板荷载传至支架。

第一层顺桥向布置,截面为15cm×15cm,置于碗扣式支架顶托上;第二层横桥向布置,截面为10cm×10cm,置于第一层方木之上,间距为50~60cm,第三层方木上铺45mm厚跳板,中心间距500mm跳板,以增加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3.4稳定性

为保证支架的稳定性,以纵桥向每隔3.6m间距横向布置剪刀撑,同时顺桥向每隔4~6跨布置剪刀撑。

剪刀撑φ48钢管连续布置,与地平面成45度,角度偏差小于15度,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斜杆扣在立杆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剪刀撑必须上至底模板,下至地面,在地面处设置垫木;可调托不得大于300mm。

4、支架验算

4.1参数信息

4.1.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0.90;纵距(m):

0.90;步距(m):

1.20;;脚手架搭设高度(m):

10.00;

采用的钢管(mm):

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

4.1.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6.000;

梁体浇筑厚度(m):

0.70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000;

4.1.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10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00;

4.2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000×10.000×10.000/6=166.67cm3;

I=10.000×10.000×10.000×10.000/12=833.33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4.2.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6.000×0.300×0.700=5.46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0.300=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1.000+2.000)×0.900×0.300=0.810kN;

4.2.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1.2×(5.460+0.105)=6.678kN/m;

集中荷载p=1.4×0.810=1.134kN;

最大弯距M=Pl/4+ql2/8=1.134×0.900/4+6.678×0.9002/8=0.931kN.m;

最大支座力N=P/2+ql/2=1.134/2+6.678×0.900/2=3.572kN;

截面应力σ=M/w=0.931×106/166.667×103=5.588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为5.588小13.0N/mm2,满足要求!

4.2.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ql/2+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

Q=0.900×6.678/2+1.134/2=3.572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3572.100/(2×100.000×100.000)=0.536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0N/mm2;

方木的抗剪强度为0.536小于1.300,满足要求!

4.2.4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q1+q2=5.460+0.105=5.565kN/m;

集中荷载p=0.810kN;

最大变形V=5×5.565×900.0004/(384×9500.000×8333333.33)+

810.000×900.0003/(48×9500.000×8333333.33)=0.756mm;

方木的最大挠度0.756小于900.000/250,满足要求!

4.2.5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6.678×0.900+1.134=7.144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1.715kN.m;

最大变形Vmax=3.968mm;

最大支座力Qmax=23.338kN;

支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0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4.3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由于采用碗扣式脚手架,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4.4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4.4.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49×10.000=1.489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0×0.900×0.900=0.284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6.000×0.700×0.900×0.900=14.742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16.514kN;

4.4.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000+2.000)×0.900×0.900=2.430kN;

4.4.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23.2XXkN;

4.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23.2XXkN;

σ----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89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5.08cm3;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00N/mm2;

Lo----计算长度(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由公式

(1)或

(2)计算

lo=k1uh

(1)

lo=(h+2a)

(2)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0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090m;

公式

(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o=k1uh=1.155×1.700×1.200=2.356m;

Lo/i=2356.200/15.800=149.000;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312;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σ=232XX.400/(0.312×489.000)=152.XX0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52.XX0N/mm2小于[f]=205.000满足要求!

4.5.7、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fg

其中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N/m2),p=N/A;p=115.55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kN);N=28.89

A——基础底面面积(m2);A=0.25

fg——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fg=120.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g=kc×fgk

其中kc——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1.00

fg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12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二)脚手架施工注意事项

1、脚手架搭设

1.1脚手架搭设应对基础进行验收,并按本设计要求放线定位。

1.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每次搭设长度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

1.3搭设过程中,应随时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1.4凡是参加外架搭设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蹬高作业操作证的人员,非持证人员不得参加操作。

1.5凡经医院检查,证明患有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脏病以及其他不能从事高空作业的同志不得参加操作。

1.6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按要求正确系好安全带且应系紧挂牢。

1.7搭设时必须遵守操作规程,按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实施,不得图方便,偷工省料。

1.8操作时,手应抓紧抓牢,所用板手应用绳链系挂在腰部,扛管时应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架子操作还应注意下方有无其他人员操作,行走或停留,以免发生事故。

1.9吊车吊运钢管,脚手板、扣件时应分规格、类型进行,一次上管集中堆放使用,严禁长短不一的钢管混吊和散吊。

施工前在地面上划好高空作业区,并派专人监护。

2、脚手架拆除

2.1拆除脚手架时,必须经过项目总工和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拆除,未经批准的脚手架不得擅自拆除。

拆除时周围应设置警戒区域,并有专人负责监视。

2.2拆除脚手架的方法和顺序,应从桥跨的中间向两边墩柱对称松顶托卸荷后,再呈成阶梯状拆除。

2.3拆除下来的脚手管应用人工传递,严禁乱扔,事前必须在地面上划好作业区,并派专人监护,作业区内不准人员行走或停留,拆下的钢管应按长短分规格堆放到指定位置,而且要堆放整齐,扣件按种类型号堆放到指定地点,保持现场整洁和文明施工。

3、脚手架验收及维护与使用

3.1满堂脚手架采用分段验收的办法,每搭设完一段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员、安全员等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办理验收单后再使用。

3.2满堂脚手架必须按照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搭设,施工中的脚手架,不准堆放大量的钢管,模板木楞、钢筋等材料,总而言之,每平方不得超3000kg,操作前应先检查扣碗等焊接有无松动,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理,不留隐患,雪霜雨后应将雨水、霜雪清扫干净,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脚架管和安全网拿作他用,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上的任何部位的扣件和其他附件及锁卡装置。

以免造成事故。

对安全网要定时清洗,保持清洁。

六、质量保证措施

满堂架搭设水平杆要保证水平,立杆要垂直,间距要符合方案规定,立杆垂直偏差纵向不大于H/500,且不大于3cm,每个横立杆交接处的扣碗必须打紧,剪刀撑、斜撑的数量、间距、位置要正确,连接要牢固,无松动现象。

1、脚手架必须经过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2、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或继续使用:

①搭设完毕后;

②连续使用达六个月;

③施工中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④在受到暴风或大雨、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⑤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显著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3、操作架上严禁集中堆放不必要的施工材料或重大荷载。

4、在架子的使用过程中,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派专门人员定期检查钢管、扣件、脚手板及安全网的使用情况,遇有问题及时解决。

5、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在箱梁两侧应搭设安全网,安全网总体颜色应当一致,每一立面安全网的颜色不得出现过大色差,安全网挂设必须紧凑,表面绷紧。

七、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组织机构

1、碗扣钢管脚手架的杆件,均采用Q235A钢制作的¢48mm钢管,在立杆上每隔600mm安装一套碗扣接头,下碗扣焊在钢管上,上碗扣套在钢管上。

因此对杆件及配件的质量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

1.1杆件的钢管应无裂缝、凹陷、锈蚀现象。

1.2焊接质量要求焊缝饱满,没有咬肉、夹渣、裂缝等。

1.3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小于1/500,横杆、斜杆的最大变形要求1/250。

1.4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其他材料的质量要求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2、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

3、严禁将立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4、支架的斜撑必须对称设置,不得随意拆除。

5、剪力撑搭接不小于1m,且不少于3个搭接接头(距钢管端部10cm);剪力撑与立杆连接采用扣件连接,且剪力撑与立杆每节点处均需连接。

6、脚手架的基础必须经过碾压处理满足承载力要求,做到不积水、不沉陷。

7、脚手架搭设以3~4人为一组,其中1~2人递料,另2人各负责一端,共同配合组装。

8、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

9、在搭拆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现场旁站并保持记录,搭拆完毕后经安全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

每段验收一次,达到设计施工要求后挂合格牌。

10、脚手架搭拆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的专业架子工,并持证上岗。

11、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备工作。

12、在拆除过程中,凡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已松脱的杆件。

拆除的杆、配件严禁向下抛掷,应吊至地面,同时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作业。

13、拆除时应划出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树立警示标志,地面设专人围护,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14、拆除时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必须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15、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6、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17、六级风以上(含六级)时停止拆除脚手架施工。

为了保证安全措施的执行,项目经理部组织安全领导小组,人员安排如下:

八、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详见冬季施工专项方案

八、资料管理保证措施

为了施工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技术资料收集整理的及时和完整性,推进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施工过程中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和保证措施如下:

1、严格执行ISO9002国际认证标准,设专职资料管理员对资料进行统一管理。

所有技术、试验、材料、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相互配合,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2、资料收集,整理,每月分两次进行资料检查,第一次每月10号前主要检查上月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完善情况,第二次在25号前,检查资料的整理情况。

3、报验要求资料应在报检前准备齐全,然后进行报验。

4、竣工后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