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394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docx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

《湖湘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讲稿)

《湖湘文化》是湖南电大开放教育的一门文化通识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湖湘文化通论》。

主要是以专题的形式来介绍湖湘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在考核容上,第一章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第十四章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属于综论部分。

第三章湖湘教育到第十章湖湘饮食文化属于专题部分。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主要介绍湖湘民俗风情、风物名胜,作为自读篇目,不列入考试范围。

《湖湘文化》这门课程要求学习者在理解文化、湖湘文化基本特点的前提下,掌握湖湘文化的总体发展过程,了解各个领域的主要成就,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对湖湘历史文化现象、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这是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

在考核方式上,本门课程经常采用的题型有:

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判断题一般针对湖湘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简要描述,要求学员对其正误进行判断。

这类题目在命题思路上一般是针对章节知识点的细节设置,时间、地点、事件内容、性质是这一类题目的考察对象。

在解答这一类题目的时候,面对考题,要能够明确题目考查的具体指向。

下面我们先看往年的考试题:

1.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天文学家。

他创作的《离骚》,一开头就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天文学的问题。

2.张仲景著《五十二病方》,确立“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后世称为“医圣”。

3.湖湘的民间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祖先崇拜三种类型。

在第一题中,前一句的描述是正确的,问题出在具体的作品上,涉及到天文知识的,不是《离骚》,而是《天问》。

第2题,考察的内容是:

《五十二病方》是怎么一部书?

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是什么,我们知道:

《五十二病方》是西汉马王堆帛书中的医学文献,张仲景是东汉时期人,他的医学成果主要反映在《伤寒杂病论》中。

第3题,是对湖湘民间宗教信仰的概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湖湘民间宗教信仰,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和俗信信仰三种类型。

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均归属于俗信信仰。

选择题的考察目的与判断题相近,不过由于多采用不定项选择的方式,涉及的知识点多,迷惑性较大。

在解答这一类题目的时候,可以用排除法来完成。

下面看例题:

1.下列史学著作属于的近代湖湘史学的有

A.《中国革命史论》(未完稿)B.《海国图志》C.《二百年来之俄患》D.《社会进化史》

2.关于湖湘古代散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柳宗元为官永州时所写《永州八记》,是中国散文史上有口皆碑的名篇。

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其谪守巴陵郡时,为重修岳阳楼而写作的,堪称我国散文史上的千古奇文。

C、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是散文史上的名篇。

D、江盈科的《雪涛小说》大半是艺术性很高的寓言作品,一些也可被视为短篇小说。

第一题中,关键点是“近代湖湘史学”,近代,指的是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这80余年,《中国革命史论》(未完稿)的作者是陈天华,《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二百年来之俄患》的作者是宋教仁,《社会进化史》的作者是蔡和森,这部书出版于1924年。

第2题中,B项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谪守巴陵郡的不是范仲淹而是他的朋友滕子京。

所以,我们在面对判断、选择题时,一定要了解出题的意图,注意细微知识点的表述。

简答题比较常见,这一类题目一般要求围绕问题回答,要求是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表述准确,围绕观点可以稍微展开分析。

如例题:

1,简述湖湘古代文学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2,湖湘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

第一题要求分时期介绍湖湘古代文学在诗歌方面的成就,需要说明重要的作家与作品;第2题要求写出教材里例举的教育家及其主要事迹。

以第一题为例,湖湘古代文学在诗歌上,早期是以外来流寓作家为主体,从唐宋时期起,本土作家群体开始出现,一般分为三期:

一是先秦两汉,这一时期主要有屈原、贾谊;二是唐宋,这一时期有外来作家的创作,包括杜甫李白王昌龄等人,也有本土作家,如胡曾

的咏史诗、李群玉的诗歌;三是元明清时期,在明代诗歌史上,“茶陵诗派”和“公安派”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茶陵诗派”的领袖是湖湘诗人李东阳,开了法盛唐、宗杜甫的诗歌复古运动的先河。

在所有考试题型中,和以上三种题型相比较,论述分析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论述分析题是针对教学要求中“初步掌握一些湖湘文化的基本原理,能够对文化现象进行评价分析”这样一个要求来设置的。

因此,在解答这一类问题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就解题的步骤来说,首先是表明观点,陈述相关的理论,我们说分析问题也要有理有据,这个理,当然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理论。

再结合理论进行分析。

在分析时,尽量做到语言流畅简洁,排除表述上可能出现的歧义。

举几个例题:

1.和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湖湘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那么,你认为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有人认为湖湘文化就是楚文化,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3.外来文人在湖湘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我们逐一来分析这些问题,一起来归纳解题的方法

先看第一个例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包含以下内容:

(1)湖湘文化有什么特点?

(2)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因此,我们在解答时要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回答。

我们教材里对湖湘文化的特点的归纳为:

1)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2)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3)关注现实、体用结合的经世学风;4)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作风;5)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创新意识;6)自强不息、坚忍不磨的奋斗精神.

当然,关于湖湘文化的特性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来阐释,当然,前提是要符合历史实际。

在阐明湖湘文化的特点之后,如何来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呢?

我个人认为应当从普遍规律入手,也就是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来谈。

影响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很多,但一般认为,地域文化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民族宗教、人口迁徙、社会结构以及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较大。

在论述了地域文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之后,就可以逐条分析。

比如说“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既是与湖湘多山,古代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有关,也与文人罕至,贬谪文化的历史传统有关;而“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作风”既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有关,也与湖湘学派的学术风格有关。

总体上看,这样的题目可以充分看出学员对湖湘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

再看第二个例题:

2.有人认为湖湘文化就是楚文化,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这是一个对于湖湘文化概念界定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教材中对湖湘文化的描述是:

”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包括现实)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

”这是依照文化学者泰勒的文化概念铺演而成。

教材里对此问题以脚注的形式表明了态度,主要是从时间段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即:

“楚文化仅仅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存在,只在先秦时期对湖湘文化产生影响。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

在分析论述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的切入角度与论述面:

1.两种地域文化存在的时间、空间。

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在先秦时期影响了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从时间上看,湖湘文化自唐宋以后,有逐步中原化的特点。

自起源上看,湖湘在楚国统治之前就已经有自己的文化,考古发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文化内涵上:

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巫文化,湖湘文化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文化,这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学员可以登陆学习平台查看专题教学辅导)

接下来看第三个题目:

外来文人在湖湘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考查的是学员对整个湖湘文化发展的理解。

大家首先要有一个概念:

那就是湖湘文化从源头上看,一个源头是以苗蛮文化、楚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另一个文化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湖湘文化从最初的发展阶段起,就处于两者的融合的趋势下。

而中原文化的输入,与外来文人密切相关。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外来文人促进了湖湘文化的定型、核心理念的形成。

二是外来文人扩大湖湘文化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是主体。

对于论述分析题,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前提是有理有据。

回到前面的话题,那就是在解答论述分析题时,一要找准切入点,明白问题的实质内容;二是要依据有关的理论作为自己分析的依据;三是要围绕自己的观点罗列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四是条理要清晰,条理是否清晰,直接反映了对知识体系的把握程度。

在介绍完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方法之后,我们按照章节次序,重点复习以下这些内容:

1,湖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个题目其实要求依据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文化的影响来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在一定地域条件下进行的,地域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物质文化,从而影响精神文化,而文化又综合作用于地理环境,改变地理环境。

但决不能机械认为地理环境决定地域文化。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一书中认为,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寒冷的气候使人更有信心和勇气,炎热的气候则使人无力、颓唐、懒惰。

他还认为,土地肥沃的国家容易养成人的依赖性,土地贫瘠则能使人勤勉持重、坚忍耐劳,勇敢善战。

地理环境决定论在19世纪发展成为新兴的社会学中的一个学派。

我们教材里引用了钱基博先生的评论。

“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

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

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

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

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

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

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

正是因为土地贫瘠、多山、交通不便,造成以农耕为主、经济不发达的局面,而这又是湖湘在漫长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人才少、地位无足轻重的原因之一,只有到了宋代,因为整个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南移的大趋势,湖湘文化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因为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也使湖湘地域文化具有保守与自强并存、坚韧与顽固同在的特点。

其次,按照自然环境,湖湘文化本身也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湖湘文化又进一步可以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滨湖(洞庭湖)平原地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稻作农耕兼及渔业的生存方式与文化类型;

(2)以湘江流域为中心兼及资江、沅江、澧水流域中下游部分地带的丘陵盆地相间地区,是一种稻作农耕与渔猎混杂的生存方式与文化类型;

(3)湘东、湘西、湘南山区,是一种以旱土农作兼及狩猎的生存方式与文化类型。

2.湖湘文化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它与楚文化是什么关系?

按照教材的观点,湖湘文化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具体来说,是商周时期湖湘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形态已经形成性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

它是独立于楚文化的地域文化。

教材认为:

荆指荆山,狭义的荆楚地域指楚民族聚居的地方或楚国所在地,而先秦时期湖湘地区属于广义的荆楚地域,且楚文化只是一个历史概念,楚国对湖湘地区的实际控制或统治并不长,认为湖湘文化是楚文化的子系统的观点是错误的。

当然,我们前面也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从时间、影响的空间、核心的文化形态来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没有形成定论,一些观点认为我们今天能够感受到的湖湘文化形成于唐宋,也就是湖湘这一地域概念出现之后,湖湘学派形成之后。

大家在复习时,可以多借鉴参考,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3,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可以概括为哪些方面?

怎样理解这些特点?

教材里总结为六个方面,即1)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2)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3)关注现实、体用结合的经世学风;4)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作风;5)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创新意识;6)自强不息、坚忍不磨的奋斗精神.

那如何理解呢?

从两个方面,一是形成的原因,也就是理论分析层面;二是具体表现,也就是事物表现层面。

简单说一下:

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它是如何形成的?

一是传统,我们前面说湖湘在古代曾经属于楚地,楚地与中原诸国在文字、语言、习俗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被认为是“南蛮”,尽管楚地有不输于中原的文化,春秋战国以来,南北尽管有交流,但终究没有成为主流的文化中心,在文化上有自己的独立性;其次是湖湘交通不便,不像中原诸地,文化辐射面大,这种环境,一方面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却有利于独立意识的培养;三是文化心理,自先秦以来的贬谪文人形成的文化心理,具有一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的自信,与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

千百年来,上至屈贾,下至王昌龄、柳宗元、刘禹锡,这一传统一直在放大,影响辐射不断加强。

这是溯源。

再看具体表现,教材例举了”自濂溪周氏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邵阳魏默深今文尚书三家诗”“王闿运的公羊学”“谭嗣同为变法流血”“黄兴敢打硬仗”“蔡锷云南举兵”。

再说“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要说文化渊源,也可以回溯到先秦时期的屈原,以及史记·留侯世家》所云:

“楚人剽疾”,楚人骁勇,无畏生死,这个也有地理环境与历史原因,因为湖湘自古以来移民较多,与原住民的斗争历朝历代都存在,这是“勇”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爱国的传统不断被延续、被放大。

贾谊、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胡安国的《时政论》。

可以说近代湖湘人才群体的兴起与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切相关的。

不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就无法解释何以到了近现代,湖湘英雄辈出。

4.宋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简要介绍他们的成就。

宋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张栻比较有代表性。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

”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

“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木,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此外,他还是优秀的散文家,《爱莲说》是千古名篇。

胡安国、胡宏父子是福建人,但长期在湖湘居住,他们既是教育家,胡安国创办碧泉、文定书院讲学,在南岳完成了理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春秋传》。

胡宏也是教育家,与胡安国一同讲学,创立了湖湘学派,教育家张栻是他的学生,他的主要著作有《知言》、《皇王大纪》和《易外传》等,他们父子同时又是史学家。

胡安国、胡宏父子创立的湖湘学派特点鲜明,首先是尊奉理学。

湖湘学派主要人物的学术思想,都直接渊源于宋代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颐、程颢。

胡安国认为自己的学问主要来自二程,以二程的私淑弟子自居,并请朱熹前来长沙会讲,此后湖南士人一直与朱熹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

胡安国去世后,他的学生许多改从了朱熹。

朱熹在就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又致力于振兴岳麓书院,经常和生徒讲论问答。

于是,程朱理学在湖湘占据了学术的主导地位。

虽然以后也有心学、农学渗入湖南,但这一主导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

  其次是重经世务实。

宋代的许多理学家都有空谈心性,不究实用的倾向。

湖湘学派虽然也是理拿中的一派,却自创立之初就反对“腐儒”学风;主张“通晓时务”,“留心经济”。

胡安国提倡实际生产劳作,提倡学者不妨锄锄地种种菜;认为君子之学,最重要的就是一“实”’宇,除经史之外,还必须致力于兵、农等经世实学,在他自己的著作中对这类知识就多有涉及。

由此,在知行关系上,湖湘学派阐述“知行互发”,特别注重“行”的作用,强调“践履”,即实践,认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因为湖湘学派重视务实,所以后人评价他们都是有用之才,而非“迂谈道学者”。

湖湘学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存门户之见,抱兼容并蓄态度,对与程朱理学不同的陆九渊心学派、陈亮事功学派并不一概否定,而是互为取舍。

如胡安国等人提出的“性,天下之大本也”的性本体论体系,就兼容了二程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张栻是继二胡之后湖湘学派的重要人物,也是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

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官至右文殿修撰。

著有《南轩集》。

5.简述宋、元时期湖湘官学的发展情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长盛不衰,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人才日益兴盛。

  官学基本普及。

  明黄宗羲《宋元学案》共为宋代学者988人立有学案,其中湖南141人,居全国第五位。

(1)自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开始,由改革派主导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以发展官学为核心的文教改革,这三次改革的主导者分别是范仲淹、王安石和蔡京。

改革使得湖南的官学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湖南官学基本上得到普及。

(2)官学实行“三舍法”。

这是王安石提倡的。

即:

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学生通过考试逐舍上升,上舍生学行兼优者即可授官。

(3)“潭州三学”------即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的可升入长沙湘西书院、湘西书院生积分高的可升入长沙岳麓书院,湘西书院生积分高的可升入长沙岳麓书院。

州学、湘西书院、岳麓书院三学之中,岳麓书院最高。

(4)宋代湖南州学、县学的普及率最高。

(5)宋代湖南地方学校大的教学深受理学的影响。

(6)元代地方官办学校还有社学、庙学义学和医学。

教学内容主要是程朱理学

6简述湖湘书院教育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既不是官学,又有官学的特点;既不是私学,又有私学的特点。

书院不仅成为宋代以来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而且也是宋代以来学术研究与传播的主要基地。

湖南古代书院教育在中国书院教育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书院数量在全国稳居前列,而且湖南书院还培养了影响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庞大人才群体。

1、隋唐时期湖湘书院教育。

光石山书院,是湖南最早的书院。

唐代湖南书院的基本特征:

位居全国之首,全国约有书院37所,湖南有7所;深受政治环境及外来文人的影响,安史之乱后,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很多文人流寓湖南;儒释道三者交互影响的产物。

2、两宋时期湖湘书院教育

长沙岳麓书院是湖南最早授徒的书院,创建于公元976年。

开宝九年(976年),在刘鳌的倡议下,潭州太守朱洞把僧人兴办的学校扩建为书院,岳麓书院诞生,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文教基地。

岳麓书院不是官学,但一开办就受到官府的支持和帮助,形成了岳麓办学的一个特点。

周式曾受到宋真宗的召见,并得赐“岳麓书院”匾额。

北宋后期,被纳入“潭州三学”的教育体制之中,岳麓书院为最高学府。

石鼓书院于997年由衡州李宽中读书故址改建而成。

湘潭碧泉书院(胡安国、胡宏创办)长沙城南书院(张栻创办)

宋代湖湘书院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理学与书院结合在一起。

3、元代湖湘书院教育。

元代湖湘书院教育以程朱理学为主,重义理、轻词赋,适应了统治者高度重视理学的需要,并出现了科举盛况。

4、明代湖湘书院教育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但并没有取代程朱理学在湖南的地位。

5、清代前中期湖湘书院教育。

清代湖湘书院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拨给,八股文为主要教学内容,乾嘉后,汉学也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湖湘著名教育家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

1.理学教育家张栻:

创办城南书院,主教岳麓书院。

2.近代学制奠基者:

张百熙。

3.清季巨儒王先谦:

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

4.磨血教育家胡元倓:

“北有南开,南有明德”。

5.“长沙教育王”徐特立:

创办长沙师范等。

6.女学教育家朱剑凡:

创办周南女子学堂等。

.湖湘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怎样理解?

(一)“穷究天人,把握大本”,这里讲的“天”指自然界,“人”指人类社会,“大本”则是指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根本。

古人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究自然、社会的奥秘,把握其大本大原,从而为自己立身处世提供一个世界观的基础。

古代湖湘哲学家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穷究宇宙(天)的奥秘。

相传屈原在浪迹湖湘时,写过一篇光辉的诗篇《天问》,就天文、地理、人事等方面提出了大量问题,充分反映了他好学深思的哲人风采,也充分反映了其想象力丰富的诗人气质。

自从屈原的《天问》写出之后,在很长的时间内,无人对答,只是到了唐代的柳宗元在流放永州期间,才第一次为回答《天问》而写作了《天对》。

柳宗元以他丰富的学识和当时达到的科学水平,回答了屈原提出的许多问题。

王夫之也写一本《楚辞通释》,其中就包括对《天问》的注释。

王夫之认为,屈原探讨和把握宇宙形成和发展奥妙的目的,是为了“尽人事纲维之实用”,即为了经世致用;也就是说,研究哲学的目的,是要为现实服务。

其二,以“道”为宇宙的本原。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家的老子是最早以道为世界本原的。

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没有固定的形体,它似有若无,似虚而实。

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经法》中所讲的“道”与老子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贾谊在论述道是宇宙的本原时,特别将它与“德”联系在一起。

他指出,道凝结后便成为德,道虽然神奇,但必须附载于德之上,才有所依据。

可见,在贾谊这里,“德”是道与万物之间的一个中介。

王夫之也曾经强调道的世界本原性质。

他提出的“道体器用”观点,揭示的是物质本体与其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吐纳百家,综合创新”。

这里讲的“百家”既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道家,也包括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哲学,还包括近代以来从外国传入的西方哲学。

所谓“综合创新”,则是指在批判地吸收其他学派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或创造自己的新体系。

湖湘哲学家的这种兼收并蓄态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吸收道学以创新。

湖湘哲学家从古代以来,大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但也有不少人吸收了道家的思想。

例如,贾谊一方面吸收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最高统治者皇帝在进行国家治理时,要实行无为而治。

但是他面对汉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又极力主张有为。

就是说,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汉王朝的江山稳固。

周敦颐的哲学也受过道家思想的影响。

例如,《太极图说》讲的“无极”就是出自《老子》的“复归于无极”。

而他的“主静”思想也与老子所说的“静为躁根”有一定的联系。

王夫之对于道家学说也有深入的研究,他不仅写过《老子衍》、《庄子通》、《庄子解》等重要哲学著作,还作过《愚鼓词》,表明他对于道家的养生之道也有深入研究。

王夫之对于道家那种无中生有的世界观是不赞成的,但是对于道家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却是充分肯定的和继承的。

其次,是吸收佛学以创新。

在这方面,柳宗元开了一个好头。

他认为佛教的中道思想与辩证法思想与《周易》和《论语》相通的。

唐代另一位哲学家李翱在出任朗州刺史时,与佛教禅宗的著名僧人惟俨有深入的交往。

正是在这种交往的基础上,李翱试图融合儒释,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复性论》。

这篇文章受了佛教多方面的影响。

王夫之也是一位善于吸收佛学思想的大家。

他一方面极力批判佛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另一方面又十分善于吸收佛教的合理方法论。

他将佛教的“能”、“所”范畴引入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就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创新(“能”指主体的认识能力,“所”指主体的认识对象)。

在近代湖南,谭嗣同自觉地将佛学作为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他吸收了佛教中一些辩证法的思想因素,作为自己变法思想的理论工具。

第三,是吸收西学以创新。

这是随着近代西学东渐过程而展开的。

在这方面郭嵩焘带了一个好头。

在他出使英法期间所写的日记表明,他已经初步接触了古代希腊哲学,而且也接触了一些近代西方哲学,并且力图将西方近代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实学精神统一起来。

而谭嗣同则自觉地将西方哲学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思想资料。

他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