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441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长城放鸽》

1.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1课时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学生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5、完整演唱。

6、用竖笛吹奏。

7、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第四课时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1.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唱歌歌曲<

<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

用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冬天在雪地里锻炼的欢乐情景.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

踏雪寻梅>

时.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冬天的情景,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会快乐演唱歌曲<

感受与理解音乐,大胆地进行演唱与表现。

(一)、冬之景

1.师生律动《铃儿响叮当》师:

欢快的音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的四十分钟吧!

2.名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源泉。

——冼星海

3.生猜谜语:

小小白花天上栽,千变万化六个瓣。

一夜北风花盛开,飘呀飘呀落下来。

师:

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小天使?

生:

小雪花

4.欣赏视频《雪花的快乐》

师:

雪花蕴含着我们的热情与渴望,浓缩着人类艺术的精华。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诗人——徐志摩的音乐诗歌《雪花的快乐》吧!

5.板书《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

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它像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师板书)

(二)、冬之礼——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

想一想冬爷爷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

歌曲的情绪怎样?

2、朗诵歌词

你们喜欢冬爷爷送的礼物吗?

冬爷爷为什么要送礼物给你们呢?

他有什么愿望?

请大家一起朗诵歌词吧。

3.师热情范唱

4.掌握节奏师:

你们发现旋律中,那种节奏用得最多?

(学生讨论)

2/4X-︱XXX︱XX︱X_-‖

师生拍手练习节奏

节奏模仿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生:

模仿了马车上的铃铛声,表现力小朋友收到冬爷爷的礼物后,高兴的心情。

5.学生听唱歌曲两遍,自己试着学唱歌曲第一段师:

让我们音乐声中感受一下收到礼物后的快乐心情吧!

6.师生分析旋律的特点师;

第一段旋律共有两乐句,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

同头异尾

大家发现第二段旋律的音区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旋律有这样变化?

要表现什么?

请同学们再唱一遍,然后回答。

音区变高,表现了小朋友勇敢、坚定、不畏严寒的意志,旋律的舒展表现了小朋友洁白无瑕的情怀。

太棒了,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纯洁的情怀去迎接小雪花吧!

7.学生随琴齐唱歌曲

8.学生以多种方式表演唱歌曲

师生接唱小组唱男女比赛领唱学生个人上台展示并演唱......

教师激情鼓励,并评价,让学生之间评价。

同学们不但收到了冬爷爷的礼物,还记住了冬爷爷的叮嘱。

老师也被你们的歌声给打动了,让我也和你们一起去迎接小雪花吧

9.师生一起走进儿歌,再次感受歌曲的快乐。

纷纷扬扬小雪花

姿态万千好潇洒。

不辞辛苦为大家,

勇敢锻炼意志发。

(三)、冬之乐——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

冬天是寒冷的,但意志坚强的人却不畏严寒,尽情享受着冬天的美丽和快乐。

让我们随着〈踏雪寻梅〉的歌声,边听边唱,走出教室,走进冬天,去雪中锻炼意志,共享欢乐,共度好时光吧!

生听赏与跟唱〈〈踏雪寻梅〉走出教室。

(四)、结束全课。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

《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2、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

3、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互相问候

2、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

(56个)

(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

(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

3、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羌族:

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

(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

3、羌笛和锅庄舞

(1)羌笛:

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

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2)羌族的锅庄舞: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

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三、学唱歌曲

(一)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

(4)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本相同。

(5)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6)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

(7)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唱和互动

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

(分组表现)

四、律动与舞蹈

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

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

3、集体边唱边跳。

小结本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

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瑶族舞曲》《锦鸡出山》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

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

(大屏幕显示:

瑶族的资料。

教师补充: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

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

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

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

)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服饰、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

(2)了解瑶族。

大屏幕显示:

刘铁山,____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____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

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

教师介绍:

《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

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

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

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生答)

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

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

B、随琴唱。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

B、随录音哼唱。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

(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生交流,简短回答)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B、随琴唱。

(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

●跺脚、△捻指、×

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

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

(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

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

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5.欣赏《锦鸡出山》

6.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阿喽喽》《木鼓歌》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4.欣赏《木鼓歌》。

重点:

用舞蹈参与歌曲的表现,用演奏参与音乐欣赏。

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学习《阿喽喽》的歌谱。

1.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

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

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

(学生回答:

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

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

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

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

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

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

(男齐)你见过没有?

你信不信?

(女齐)你信不信?

(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

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5.欣赏《木鼓歌》。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贵州彝族儿歌,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自己了解欣赏跟多的民族歌曲。

第三单元唱大戏

《看大戏》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了解豫剧的唱腔、流派、地方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一、导入

1.师表演戏歌《唱脸谱》。

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是什么艺术种类?

戏曲。

刚才的歌词中,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戏曲人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

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认识这些脸谱。

(师出示课件图片)课上到现在,同学们会觉得奇怪,以往的课都是唱歌呢,今天怎么唱戏了呢?

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戏曲大世界,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

(出示课件)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这首歌曲中有什么跟别的歌曲不同的地方呢?

二、新课教学

1.学生听音频范唱。

2.学生看视频第二次聆听。

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跟以往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3.师一句一句教生跟唱。

4.师增加句子长度教生跟唱。

5.师完整大声唱,让生小声跟唱。

6.师伴奏,生唱。

三、拓展延伸

1.师:

在刚才的戏曲中,同学们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的声音呢?

师再次播放歌曲,让生分辨。

师出示课件,带领生认识锣、鼓、钹等民族打击乐器。

2.师带领生了解经典豫剧曲目。

同学们,你们都了解哪些豫剧曲目呢?

咱们河南台有一个很经典的戏曲节目,是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

对,《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都是很有名的豫剧。

3.师带领生欣赏豫剧视频。

4.师带领生简单学几句《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同学们唱过之后,有没有发现豫剧有什么特色?

(生自由答)

豫剧比较粗矿豪爽,曲谱中经常有上滑音和下滑音,那你们觉得这跟什么有关呢?

5.模仿说河南话,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大家听一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

(生聆听思考)

四、小结

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

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花木兰》《故乡是北京》

1.通过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花木兰》《故乡是北京》,对传统戏曲有初步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通过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能够分辨乐曲结构,感受乐曲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欣赏乐曲《花木兰》《故乡是北京》,感受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一、复习歌曲《看大戏》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学生进行复习演唱。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看大戏》,这是一首具有河南豫剧风格的创作歌曲。

今天我们首先要欣赏民乐与管弦乐合奏的器乐曲——《花木兰》。

二、欣赏乐曲《花木兰》

1.简介花木兰。

2.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花木兰》音频,在聆听前提出问题:

(1)乐曲分成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

ABA′。

(2)乐曲的那几个部分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

(A段昂扬有力、B段抒情优美、A′欢快热烈。

聆听以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初步感受。

3.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E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2)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音乐情绪昂扬、有力,表现了木兰决心替父从军的决心及在战场英勇杀敌的飒爽英姿……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A伴奏。

(4)再次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一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

主题A是由哪件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演奏的?

由板胡与管弦乐队演奏。

4.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二部分。

(1)教师出示主题B,教师弹琴,学生轻声随琴哼唱(可改用降B或A调),感受乐曲的戏曲风格。

音乐情绪抒情、优美;

表现了木兰及将士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主题B伴奏。

5.欣赏乐曲《花木兰》第三部分。

提示学生注意:

(1)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哪个部分基本相同?

(与第一部分相同,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结束部分情绪更为热烈。

(2)乐曲第三部分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木兰与将士们在战场英勇杀敌,得胜后荣归故里,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壮士凯旋的场景。

6.完整欣赏乐曲《花木兰》,随音乐进行展开想象。

三、欣赏《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

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

——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

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

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

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歌曲演唱的形式?

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独唱——女高音独唱;

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

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

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课堂小结

《西湖美》

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教学难点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练声连音练习模唱练习

二、感受西湖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们说苏杭是哪里呢?

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

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

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

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三、体验学唱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四、越剧欣赏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

同学们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