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441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Word文件下载.doc

“十二五”(2011-2015年)是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二次创业的突破时期,是向全面现代化跨越的关键时期。

如何充分发挥十七年发展积聚的实力与优势,进一步树立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理念,确立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新标杆,学习追赶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大力培育国际一流企业,集聚国际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宜居城市,更加主动、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加快把园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开发区,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本规划纲要在对园区“十一五”发展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环境,结合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明确的新十五年发展目标,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园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

(一)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

“十一五”(2006-2010年)是园区综合竞争力提升最明显、转型升级步伐最快、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期间,园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有效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五年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近89亿美元,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2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3倍和3.2倍。

园区“十一五”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一五”是园区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的时期,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园区先后启动实施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金融产业三年翻番、纳米技术产业双倍增、金鸡湖“双百”人才“七大计划”,集群推进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创意产业园、中新生态科技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到2010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33.7%和60.4%,比“十五”期末提高9.1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

金融、外包、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初具形态,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45.4%;

集约发展迈出新步伐,万元GDP能耗五年间下降17.32%。

近几年,园区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2、“十一五”是园区科技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时期,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活力明显增强。

政府科技投入年均增长30%,R&

D投入占GDP比重2010年达4.4%;

集聚各类风险投资及担保机构167家,管理和募集资金规模超过240亿元,已成为江苏省内创投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建成了纳米加工与测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SaaS(软件即服务)、软件动漫影视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建设了中科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苏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合作载体,区内科技企业与国内外90多所院校合作承担300多项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

创新环境不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有效实施,国际合作渠道不断拓展,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专利申请年均增长30%,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50%;

人才培育引进力度不断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项目累计达到183个,累计15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总数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入选省“双创人才”、市“姑苏领军人才”总量占全市比重达50%左右,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3、“十一五”是园区城市建设大跨度加快推进的时期,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功能不断增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东部新城初具规模。

近年来,园区抢抓苏州中心城市向东发展的机遇,高标准推进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功能板块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五年间累计完成投资357亿元,独墅湖隧道、北环东延、沪宁高铁园区站等一大批项目顺利建成,轨道交通加快建设;

城市功能要素加快集聚,五年间累计建成各类商务楼宇载体面积超200万平方米,时代广场、李公堤、月光码头等环金鸡湖8大工程全部建成,东方之门、九龙仓、新鸿基等超高层商务楼宇加快启动建设,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新的金融商贸文化中心;

区镇联动一体发展加快推进,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稳步实施,三大副中心功能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五年间累计新增绿地17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8%,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4、“十一五”是园区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和谐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园区坚持发展与惠民、富民相结合,统筹推进科教医卫文体等各项事业,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居民。

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科技文化艺术中心、重元寺、青少年活动中心、评弹学校等设施建成投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基本健全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新建、改建了一批医院,胜浦镇、唯亭镇建成国家卫生镇,娄葑镇建成省卫生镇;

建立了“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保实现全面并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强镇富民战略稳步实施,撤村建居全面完成,社区管理和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湖西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424元和19276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2.8%和12.5%。

5、“十一五”是中新合作迈上新平台、改革探索不断深化的时期,中新合作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园区高举中新合作旗帜,五年来先后召开了五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双方合作更加紧密、关系更加融洽;

积极主动地借鉴新加坡经验,五年间赴新培训人数超过800人次,重点在科技、环保、金融、社会管理等领域拓展了借鉴的广度和深度;

充分利用理事会平台,坚持不懈地先行先试,成功争取了中新区扩区、高新区政策共享、全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试点、首个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试点等一大批政策支持,较好地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区域投资软环境。

改革探索迈出了新的步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全面委托授权,审批更加简化方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式运作,企业服务进一步深化;

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开发带动功能持续增强;

“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苏宿工业园开发快速推进,苏通科技产业园基本完成首期基础设施开发。

(二)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园区过去十七年尤其是“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发展中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1、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以投资和出口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已经受到严重制约,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简单加工制造比重较大,服务业占比仍然较低,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规模偏小;

区域创新体系尚不完备,创新型企业仍然不强,创新能力不足。

2、东部新城功能设施还不够完善。

交通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对建设紧凑型城市支撑不足;

园区与古城区及周边市县快速交通联系尚未完全打通,对外交通有待进一步畅通;

商业休闲功能不强,现代化、国际化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具有集聚力、富有特色的商业设施比较缺乏;

各镇在基础设施及城市管理等方面与中新区的差距仍比较明显,整体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

3、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略显滞后。

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资源配置仍不够均衡,涉及居民衣食住行文娱健康的服务设施尚不够完善,尚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老年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的压力增大;

社会转型加快,外来人口快速增加,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人民群众对分享发展成果的期盼比较迫切,区镇统筹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

4、土地、环境等资源的硬性约束愈益明显。

经过十七年发展,园区基本完成了原批准规划面积的开发建设,目前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所剩不多,资源瓶颈比较突出;

COD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呈逐步上升趋势,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日趋明显,节能减排的压力不断增大。

5、人才、体制机制等要素的软性制约不断凸显。

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比较紧缺,创新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尤为不足,产业人才的结构与产业转型战略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人才创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府管理、机关运作存在向老体制回归的迹象,服务效率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栏:

园区“十一五”(2006-2010)规划纲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到2010年目标

2010年末实际

1.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

18%-20%

18%(现价);

15.3%(不变价)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人)

26000

31180

3.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33.7

4.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

4.4

5.科技载体建成面积累计(万平方米)

≥100

250

6.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家)

>500

520

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60

60.4

8.软件产业规模(亿元)

≥150

240

9.研发机构总数累计(家)

≥200

202

10.专利申请与商标注册累计数

≥10000

18450(专利申请)

11.区域常住人口规模(万人)

70左右

69.28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5000

34424

1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0000

19276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3

2

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60

64

16.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

100

17.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1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5

45.8

1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6

99.27

2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

≥96

95.75

2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比十五末降低18.21%

18.21%

二、发展环境

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国内外环境的新趋势、新特点,对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今后一段时期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值得关注:

1、从全球层面看:

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格局面临较大调整。

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循环和增长格局,导致国际经济增长模式深度调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欧等西方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倾向,世界经济可能进入一个增速减缓、结构转型双重特征并存的时期。

这对园区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外向度发展模式带来较大挑战,在客观上要求园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新一轮科技竞争更趋激烈,全球产业结构面临新的变革。

为应对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酝酿新的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抢占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力争形成国家竞争的新优势,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物联网等领域正在面临重大技术突破,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业态。

这为园区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三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变,中国仍将处于参与全球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高端制造业、区域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将是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的重点。

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经济优势和积极的开放政策,将使中国对外资继续保持较强的吸引力。

园区应密切关注外资企业市场、研发和制造本土化的趋势,及时调整引资策略,因势利导促进产业升级。

2、从国内层面看:

一是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发展主题。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国内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外需不稳定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东中西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将更加明显,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主要政策导向。

国家将进一步平衡内需和外需,更加注重地区均衡发展,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此背景下,园区应进一步贯彻内外双轮驱动战略,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率先转变发展方式。

二是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将加快向纵深推进,对外开放水平将全方位提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将更加突出,国家将致力于在收入分配制度、市场准入机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财政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改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缩小分配差距,使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同时,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大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园区应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主动推进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加快实施富民战略,建设和谐园区。

园区发展宏观背景:

苏州由高速公路时代走向“三铁”时代

在前十年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并已基本形成网络的基础上,作为跨区交通的高速铁路、区内联系的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内部联系的地铁,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其中,沿海铁路大通道、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苏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等,将使苏州成为国家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这对苏州来说,是基础设施方面划时代的变化,为“十二五”及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3、从区域发展层面看:

一是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加快推进,苏沪同城化效应将加快显现,苏州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

到2020年,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基本率先实现现代化。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使产业、人才、基础设施等加快融合对接,为区域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空前机遇,也使地区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园区应积极应对挑战,主动抢抓机遇,依托上海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背景,借力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二是跨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苏州由高速公路时代迈向“三铁”时代。

随着跨区交通的高速铁路、区内联系的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内部联系的地铁相继建成,加上沿海铁路大通道、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苏嘉城际轨道交通等的加快建设,将使苏州成为国家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从“十二五”开始,具双核形态的“沪苏经济走廊”呼之欲出,这将是国家层面最具竞争力的发展轴线,园区作为长三角重要的节点和苏州东部新城,站在了更加有利的发展平台上。

4、从园区自身来看:

一是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二次创业的任务和挑战非常艰巨。

新时期园区二次创业的核心是以转型升级为引领,实现服务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的领跑示范,形成产业持久竞争优势。

如何在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上述转型,完成二次创业的使命,是历史的责任和现实的要求。

二是随着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区镇一体发展将深入推进,城市发展、社会管理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人民群众对改善公共服务和分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加迫切。

区镇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主动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消除二元结构,统筹推进区镇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等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减小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将成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三是商务成本呈较快上升趋势,区域竞争态势日益激烈,园区原有优势不断减弱,必须加快实现由成本优势、政策优势向产业优势、创新优势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与内地开发区相比,园区的成本优势正在失去;

与先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相比,园区在产业能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

与周边地区相比,园区在人才、理念、机制、项目等方面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总体来看,尽管园区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们更应看到在未来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机遇,看到园区十七年来开发建设积累的产业发展优势、规划建设优势、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和中新合作的品牌优势。

“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切实摆脱原有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正确处理好发展和转型的关系,实现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更好发展。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二五”将是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二次创业,向全面现代化跨越的关键时期。

新五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苏州特色和园区特点,立足科学发展,突出转型升级主题,树立更高标杆,科技创新学硅谷、产业发展学新竹、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新加坡,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指导思想

基于园区所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开发建设全局,继续深化中新友好合作,按照“新理念、新目标、新形态”和“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的总要求,围绕苏州市“三区三城”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创新引领、人才强区、文化兴区、区镇一体、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产业提升、开放创新、城市功能、信息化建设、低碳经济、公共服务、民生改善、文化建设等方面争创新优势,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新城区。

(二)发展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十二五”发展中,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致力中新合作,更加注重改革纵深化。

继续深化中新友好合作,积极主动地借鉴新加坡经验,提升借鉴的水平和层次,坚持先行先试,为园区转型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动力。

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提升改革开放的层次,完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并以体制机制创新破解难题、增添动力,建立规范、高效、廉洁、诚信的政府管理和服务体系。

2、致力转型升级,更加注重产业高端化。

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深入推进实施“九大计划”(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金融产业三年翻番、纳米技术产业双倍增、金鸡湖“双百”人才、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向服务型经济、创新型经济转变,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

3、致力提升文化,更加注重城市精致化。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完善商业休闲等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优化文化环境,完善文化功能,坚持多元文化包容和园区特色凸显相协调,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

努力形成更加优美的城市形态、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更具文化品位的城市内涵,塑造多元包容、大气开放、精致和谐、追求完美的城市文化。

4、致力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终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养老、住房、文化体育等的均衡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不同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居民收入倍增,使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5、致力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

大力推动生态优化,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三)发展目标

园区“十二五”发展,要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确定的园区今后15年(2010-2024年)目标为引领,以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力争“十二五”末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达到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制造业的结构和层次明显优化,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明显提高;

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大发展;

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二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区镇一体化园区。

城市规划建设更加协调统一,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功能和形态更加鲜明,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区镇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园区。

终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养老、住房、文化体育等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均衡,各类生活服务设施更加完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四是生态环境优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园区。

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为体现上述目标,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和资源环境约束等情况,园区“十二五”末指标体系主要预期目标分为五大类23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4项,约束性指标9项。

“十二五”规划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

是体现政府战略意图、引导未来发展方向的指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使市场主体行为方向与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一致。

约束性指标:

是体现了政府意志的指标,是政府向人民的承诺,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来确保实现。

┈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进一步改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