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51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docx

高考题型归类系列62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分析

高考实验四种能力的培养探讨

生物实验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

实验题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并稳定在了一定的比例,赋分值超过了试题的20%。

因此,实验题的解答能力直接关系高考成败。

我们要重视实验题的解法研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提高考试成绩。

实验题一般信息较多,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进行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迁移,实验题得分率还是可以提高的。

《考纲》告诉我们,实验能力考查目标具体包括:

(1)能独立完成“生物考试范围”内所列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正确理解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结合理论知识和知识来源过程,冷静分析,正确解答。

例如:

2005·上海生物·36B、下面是以小麦为材料所进行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班氏试剂,并加热至沸腾,试管中出现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2)在盛有10ml3%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新鲜的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液时,试管中有大量气泡生成,将点燃的卫生香插入试管,火焰变得明亮,这个实验证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利用小麦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试管经静置后置于透射光和反射光下,依次呈绿色和红色。

(4)小麦幼根吸水能力最强的部位是根毛区,用显微镜观察此区的徒手纵切片,可见到该区已分化出木质部,其中输送水分的是导管。

(5)为了研究小麦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小麦根尖的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

若以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培育中的小麦幼苗根部,则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处理前相比较,其数目增加一倍(或原来的两倍)。

(6)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7)现有在培养皿中萌发至3cm的小麦幼苗,罩以侧面开一个小孔的纸盒,胚芽鞘弯向小孔生长。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法,在细胞水平上证明,向光一侧细胞生长慢,背光一侧细胞生长快:

取弯曲处纵切片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测量向光侧和背光侧细胞长度。

命题意图:

此题以小麦这个实验材料作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几个基本实验所涉及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通过小麦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了综合考查,是一个“一材多用”试题(即一种材料可以作为多个实验的实验材料),这类试题不仅节约了实验材料,而且加强了相关实验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A

又如2005·江苏生物·42(10分)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人2滴3.5%FeCI3溶掖,向B管满人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蔼;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2+催化效率的高低)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H2O,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

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1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淌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3号试管。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和探究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的问题。

研究酶的的有关特性,是课本中的基础实验,实验目的是探索酶的高效性。

实验中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H202溶液、肝脏研磨液来分析,可能是H202溶液放置时问过长而分解,或肝脏腐败变质,过氧化氢酶失活。

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4组,着眼点应考虑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关键是考查设计的对照实验中变量条件,即单一变量原则。

证明“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02的分解”,用3与4号对照,3号试管应加入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0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为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2号实验组,为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以外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1号实验组。

因此,这一考题与上一例题都是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作为出发点来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理解这些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操作等。

那么在我们的实验复习中,我们首先就必须重视“生物考试范围”内所列的实验,注重实验知识的复习。

复习实验内容应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并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尽管实验题实验变式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与实验工具、药品、材料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密切相关。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熟练掌握各种实验工具的使用方法;多想一下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材料和药品,能不能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是否有相关的实验经验迁移来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注意选择实验材料要根据目的和原理决定,要有较明显的现象,能达到预期结果,同时兼顾安全、易得、常用的原则。

除了正确选器具、材料、药品机外,还应该能把它们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装置,因此,对任何细节都不能忽略。

其次,要在复习中加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总结,是实验知识系统化。

如: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4、实验方法等。

此外,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依据,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指导应用和验证,所以进行实验必须遵循原理。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的理解应用是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理解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我们在复习中忽略了这一环节,那么就会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即使做得再多,也只是就题做题,没有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升华,也就失去了二轮复习的意义。

总结了以上规律性材料,学生就可以在实战中轻松取胜。

如:

2005年全国理综卷Ⅱ,第30题

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9—3—2所示。

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请以放置一小段时间的菠菜为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孔具有开启和关闭的功能。

要求写出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解释。

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解释:

【思路】在实验设计题的解题过程中,除应遵循对照、单一变量、消除干扰因素等原则外,还可以这样思考:

给出实验材料和用具的可以根据实验材料和用具来推断实验步骤,如给出显微镜的就可能要制作装片进行观察,给酒精灯于是着要加热,有凡士林则肯定有密封的要求等(当然要排除题中可能的干扰材料);也可以根据实验步骤来推定实验材料和用具,如要进顶脂肪则实验材料和用具中要加上苏丹Ⅳ或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蒸馏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等。

而本题中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等,都是让学生自己完成,这就加大了题目的难度,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知识迁移】认真分析该题不难发现,它就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变式题,可以将“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当作细胞的质壁分离,“组成气孔的细胞(保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当作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问题的关键是:

考试时,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吗?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和类比,将实验原理相同或相似的知识迁移而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我们在复习时应该做到的一点。

通过类比,该题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做法类似,则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实验步骤等与这个基础实验也相似。

(当然注意将洋葱表皮细胞换成菠菜叶表皮等)。

【答案】实验材料与主要用具:

菠菜、清水、浓盐水、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镊子等。

实验步骤:

①取菠菜叶,用镊子剥取表皮。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表皮放入清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气孔,移动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气孔状态。

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上浓盐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盖玻片下的液体,反复做几次。

⑤继续观察气孔的变化,并做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解释:

在清水中气孔应开启,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变形,气孔开启。

在浓盐水中气孔应关闭,因为当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这要求考生能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

它不同于书本上的实验观察,其目的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例1.(2006年全国卷Ⅰ,第30题)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

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

此时,叶片均浮在水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分析预测的结果:

【思路】这是一道验证性实验设计题,要求考生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能力方面主要考查第2点(补充步骤、实验结果和现象的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对策:

掌握验证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目的:

明确题目要求。

本实验的要求包括:

实验性质是验证,而不是探究,鼓实验结果是确定的;

要证明“光和作用产生气体”和“呼吸作用消耗气体”两个方面。

2.实验原理:

搞清实验依据理论。

阅读整个试题,可以概括出本实验的原理如下:

光照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若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则释放氧气。

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小,所以氧气可以使叶片上浮。

3.材料用具:

此题已经提供材料用具。

这时学生就要分析这些材料用具。

其中有两组变量:

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暗培养箱和日光灯。

从题目所给的实验步骤

(1)

(2)可知,两只试管中烟草叶片所处的溶液环境不同(即液体环境是实验变量),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继续完成的实验步骤只能是两只试管同时光照或同时黑暗处理。

由NaHCO3稀溶液可以分析出,它可以产生CO2,也可以吸收CO2。

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一组加入NaHCO3稀溶液,另一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可知,本质是有无二氧化碳,所以应先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条件应光照。

可见,材料用具有时候也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实验步骤。

4.方法步骤:

合理设计实验。

为加强说服力,实验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设计对照实验时切记:

只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才有对照价值。

补充实验步骤时,对每一步有必要先打腹稿然后下笔,并要编号清楚(如⑴……⑵……,表达清晰。

5.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现象)任何实验结论的证明都需要一定的实验结果或现象为佐证。

有的实验(题目)中需要记录实验结果,这就要搞清楚记录什么?

如何记录?

一般有以下3中形式

⑴用文字描述:

略。

⑵表格的设计:

要理清设计思路:

①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在表格“工作区”记录的内容。

(题目中有明确的要求)②其次要明确表格的第一列写什么?

第一行写什么?

注意在第一列或第一行中肯定要写组别,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对照中组数可能更多)。

③再绘制表格(切记:

表格“工作区”是预留给所设计的实验中记录到的数据,而不是要学生造出数据来填入其中。

因此只要设计完成一张空白表格即可。

设计表格时,要先在草稿纸上画出表格轮廓,再写入答题纸中。

表格设计好后,切勿忘记给表格添上题注(即表格名称)。

⑶坐标图的设计:

要理清横轴的含义?

纵轴的含义?

纵横轴的单位?

曲线的走势?

关键点?

验证性实验由于有明确的实验目的,预测的结果是科学的、合理的、惟一的。

当然有的时候也并非记录数据而是需要学生确定观察指标。

本题就是这种类型的。

认真阅读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结果,可以判断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叶片上浮或下沉。

6.分析实验结果

用书本理论分析实验结果,因此结果唯一。

7.实验结论

联系实验目的得出结论。

结论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

不少结论是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找。

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

8.讨论

⑴对实验操作的理论、具体细节等进行讨论。

⑵也可讨论与实验无直接关系但有一定联系的其他知识。

注意:

●验证性实验中,实验目的、实验(或预测)结果和实验结论三者是一致的。

结果是指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成果”。

●验证性实验中,由于要验证的结论是肯定的,因此无实验假设。

●在验证实验中,如果实验记录作为题目条件已出现,那么就可得到肯定的实验结论。

错解探究:

本题考生失分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设计错误。

如先验证呼吸作用,则明显与步骤

(2)矛盾。

因为用真空泵抽去溶液和叶片中的气体后,试管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即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从评分细则中还可以看出本题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许多考生因为语言表达不够严谨而失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或灯光或光)下(3分,但是答太阳光或光得0分),照光一段时间。

结果:

NaHCO3稀释溶液中叶片上浮(1分,只得上浮得0分),蒸馏水中叶片仍在试管底部(或不变或保持原状或下沉)(1分,只答下沉得0分)。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或黑暗处理或遮光或暗处)一段时间(3分)。

结果:

NaHCO3稀释溶液中叶片下沉(1分),蒸馏水中叶片仍在试管底部(1分)。

先做(4)后做(3)步者只给步骤(3)评分;改变实验条件(如加小白鼠等),实验步骤10分得0分。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2分,只答光合作用得0分),叶肉细胞中的氧气增加(1分,答成浮力增加或细胞产生氧气得0分),叶片上浮。

而蒸馏水中缺乏二氧化碳和氧气,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2分,只答一个得0分),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1分),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注: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无此前提条件下述的3分得0分,但此条件也可作为结果呈现;蒸馏水中的叶片下沉(不变或在底部或保持原状),无此前提条件下述的3分得0分,但此条件也可作为结果呈现。

(2)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1分),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NaHCO3稀溶液中(1分),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1分,答浮力下降得0分),叶片下沉。

蒸馏水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2分),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1分),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注:

(1)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从文字描述上可以看出,该能力考查对考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又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具体要求,要求考生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及实验的分析能力。

对策:

掌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课题如试题需要学生写出实验课题,那对课题的文字描述大多渗透在题干的字里行间,仔细阅读便可领会。

实验课题的格式有:

“×××××××××××研究”

“×××××××××××实验”

“××××××××××的影响”

2.实验原理是完成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

有的是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的在题目中作为条件出现。

3.实验目的大多是写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的问题。

4.材料用具:

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有时省略。

大多数试题是作为条件提供给学生。

5.实验假设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问题所作出的参考答案。

如果要学生写出来,请参阅实验课题的名称,但要比实验课题的名称在文字上写得更具体一些。

6.实验步骤的设计(即实验设计方案或曰实验设计思路)

涉及到⑴实验设计思想⑵器材药品⑶实验步骤(要体现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为此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设立对照组时,只需明确写出单一变量内容,其余条件(无关变量,如培养条件等)用“其他……条件与(甲)对照组相同”即可。

⑷观察记录(图表、曲线等。

表格的设计要求同验证性实验)

设计实验步骤时,往往要考虑以下“三步曲”?

①取材,分组,编号将所用的材料、仪器等根据实验需要平均分组并标号。

所分的组数根据题目要求而定,必需考虑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胜利及发育状态相同)

②处理主要考虑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必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③培养(或饲养)、观察(或检测)和记录、统计、比较等:

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如果实验现象是具体的,则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即可。

7.实验预测及分析探究性实验是对本不知道,现在需要知道的实验现象或结果进行探究。

即使我们能用掌握的理论知识作出科学的、唯一的预测,但由于我们是作理论上的实验设计,因此实验预测应该是开放性的,即要写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即遵循完整性原则

探究性实验不象验证性实验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往往有几种预测结果,相应的就有几种可能的结论。

解题模式:

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

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

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

8.计论讨论的是与实验直接有关的内容,也可能是与该实验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

实验题的内容虽然较多,但在实际考试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试题考查内容、试卷长度等,内容往往是不完整的,主要由试题设计者来决定,选取其中主要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查。

这既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解释、推理及表达能力,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生物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演练。

[例题1]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

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

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与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相关的综合能力。

不但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目的,还要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㈠解答思路

1.明确实验目的弄清该题要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生物学事实。

解题方法有:

直接读取题干得出;一般在题干中有“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间接:

实验步骤→实验变量→实验目的。

本题可直接读取题干得出。

此实验目的就是题干中“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这句“探究”后面的内容,即“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2.分析实验原理就是完成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就需要分析实验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知识、方法,以及所依据的科学科学原理。

另外提供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也是应考虑在内。

此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储备知识独立分析、运用。

对所学知识运用要求较高,这是完成实验设计题目的的关键。

因此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应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接上例:

实验原理是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即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增加,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活动量增加。

3.独立设计实验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用具(一般情况下要用全所给的材料用具),实验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实验设计“三步曲”:

⑴编组标号。

研究对象、器皿等要编组标号,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即取材,分组,编号)

⑵实验处理。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

实验处理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单一变量,就是对实验结果有关键影响的单一因素;对照原则,就是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

即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以显示实验的效果,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常见的对照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自身对照(“这里对那里”)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用“这样处理”跟“那样处理”的结果相对照。

②空白对照(“处理对不处理”或“有药对无药”)指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

③条件对照(“等药对等水”)给对照组施以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这个处理因素就是实验变量。

一般用“等量清水”取代“药品、制剂”等。

④相互对照(“这药对那药”或“这里对那里”)不单独设立对照给,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现将四种对照方法总结成下表:

表1几种对照方法的比较

类型

设置对照实验

实例

空白对照

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

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3号缸不加药(第1册P88)

自身对照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第1册P88)

条件对照

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如甲状腺激素)

如上例中给对照组灌蒸馏水

相互对照

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向性实验中将玉米种子放置在不同的方向(第1册P79图4-2)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注意下图所示的程序:

 

⑶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等。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与分析。

接上例:

方法步骤:

①将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

——编组标号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与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与乙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段时间。

——实验处理,设立实验组(甲组)和对照组(乙),操纵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和蒸馏水”。

③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

4.实验结果分析一般情况下,凡进行实验都有结果出现。

这些结果的表现形式有数据、气味、颜色等。

在解答实验结果分析处理题时,要善于根据题干中提供的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看这种结果的出现是由什么因素制约主导的,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判断、推理、解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并抓住其实质性的变化,从中提炼出解题的要点。

同样,探究型实验,需要根据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