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643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

是学生学习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第一个信息窗,让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个信息窗,主要是学习怎样试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试商,并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

2、在合作探究、互相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关键: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时安排:

5课时

 

信息窗一——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

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

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二、分析素材,理解意义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一下。

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

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

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

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每人分几个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

  3

  3

  ——

  1

  9

  ——

  2

  4

  1

4)根据表格进行小结:

同学们把9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

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2、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

教师板书:

9÷4=2(个)……1(个)

结果是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

读作:

9除以4商2余1。

3、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4、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

三、借助素材,总结

师:

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

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四、巩固拓展、应用。

1、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

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

五、总结。

学生谈收获

六、课堂检测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快速试商的能力。

3、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上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延续。

1、要求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人,先要知道每人分几块,有很多种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尝试列式

18÷2=9(人)

18÷3=6(人)

18÷4=4(人)……2(块)

18÷5=3(人)……3(块)

18÷6=3(人)

18÷7=2(人)……4块)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先独立观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4、你是怎样做出来的?

以18÷7=2(人)……4(块)为例,师:

“我们可以通过摆学具求出。

如果不摆学具,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

”启发学生说出“因为18里面最多有2个7,所以18除以7商2”。

或者说“乘法口诀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因为18大于14,而小于21,所以只能商2。

三、先摆一摆,再计算。

1、9根小棒,每两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2、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说试商的过程。

四、试一试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

1、师:

老师手里拿着几个气球?

(18个),要分给几个小朋友?

(5个),平均每人分几个?

还剩几个?

你能自己填一填算式吗?

(学生填答题纸,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交流自己是怎样找到合适的商的。

2、找规律

通过刚才的练习,比较每道题里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同位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3、小结:

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五、解决问题。

1、思考:

一件衣服钉几个扣子?

30个扣子可以钉多少件衣服?

还剩多少个?

集体交流,订正。

2、自主练习4题

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多少?

各剩几只?

独立观察图。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自主练习5题

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几辆小车?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想法,

4、自主练习第6题

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信息窗2:

搭帐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1、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解决第一个问题:

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3)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

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小组内解决:

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小组讨论,写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5)观察比较:

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

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板书:

9÷2=()……()

②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根,还剩()根

板书:

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

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五、总结:

学生谈收获

课后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六、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

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请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投影:

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

请把它找出来。

14÷4=3……28÷5=1……316÷3=5……110÷4=2……2

(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

(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

(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5题

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请学生先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然后根据要求涂色。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改错,改完后请同位检查。

(2)解决实际问题:

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请学生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首先,请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然后在全班交流,补充。

3、游戏:

蚂蚁躲雨

27÷836÷622÷748÷9

37÷448÷849÷733÷5

(1)请学生先独立计算出每道题的结果,然后再按照提示,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沙滩上还有什么?

(饲料)箱子里还有多少瓶饲料?

(2)想一想蚂蚁到哪去躲雨?

分组讨论

①没有余数的算式48÷836÷649÷7

②余数是3的算式27÷848÷933÷5

③数是1的算式22÷737÷4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每人分几枝

分给几人

还剩几枝

2

10

0

3

4

5

6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总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关计算。

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的道理,并能根据这个道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梳理:

1、交流整理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知道了什么是有余数除法。

(2)我会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我知道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对照比较找出难点。

教师提问:

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

学生可能回答:

(1)不能很快找到合适的商。

(2)不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解决:

1、()最大能填几?

6×<528×<61×6<52

×8<523×<19×4<27

2、先圈一圈,再计算

(1)2个2个的圈

(2)3个3个的圈

(3)4个4个的圈

(4)5个5个的圈

3、用竖式计算

19÷2=23÷7=59÷9=

27÷6=50÷8=38÷4=

四、应用:

1、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

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上有小朋友要去观看足球比赛。

有一辆汽车,限乘8人。

门口有售票处,上面有各种门票的价格。

2、提出问题:

(1)小组讨论:

如果我们班的同学要去看足球赛,要解决哪些问题?

(2)组间交流:

第一,要解决乘车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门票的问题。

(3)解决问题:

第一、我们班有58名同学,至少需要几辆汽车?

学生列式解答:

58÷8=7(÷辆)……2(人)

引导学生讨论:

到底需要几辆车?

7辆还是8辆。

第二、每个小组有6名同学,只有50元的费用,该怎样买票?

方案一:

买A区票。

理由,位置好,看的清楚,比较舒服。

50÷9=5(张)……5(元)

存在的问题:

钱不够,方案行不通。

方案二:

买B区票。

理由,位置也可以,看的比较清楚。

50÷8=6(张)……2(元)

可以实施。

方案三:

买C区票。

理由,价钱便宜。

50÷7=7(张)……1(元)

存在问题:

余着一张票,位置不是太好,看的不清楚。

小组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方案二。

4、拓展应用:

为了增加现场的热闹气氛,同学们在看台上摆了一个造型。

他们按照红、黄、绿、蓝的顺序排列。

第21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34名同学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第36名同学呢?

你发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