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30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吆喝》教学设计.doc

《《吆喝》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吆喝》教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吆喝》教学设计.doc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旧时北京城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文化内涵。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难点:

学习体味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旧时北京城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文化内涵。

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关注传统文化。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1.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

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2.课文写了很多吆喝声,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

按从早到晚的顺序,按一年四季的顺序。

四、局部探究

1.品读吆喝,说说“吆喝有什么特点”?

预设:

表现形式多样(比喻、拟人、夸张等)

内容贴切生活(地方特色、通俗易懂)

注重声调唱腔音韵

2、音频播放,真实感受老北京的吆喝。

小结:

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令人拍案叫绝。

这些都是靠吆喝人的智慧创造的,他们宛如一群艺术家。

在作者看来,在我们看来,这听吆喝就是在欣赏“声乐艺术”。

四、跳读体会,体察吆喝生活

1.吆喝人的生存状态怎么样?

(提示:

抓住环境、外貌描写,时间词,修饰词,吆喝词,正面或侧面)

工作环境恶劣:

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

工作时间早晚四季:

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工作艰辛:

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

收入微薄:

冰棍儿——三分嘞

工作种类低下:

“拍花子的”(人格受到侮蔑)

小结:

生活在底层的小商贩,起早贪黑,肩挑背扛,走街串巷,无非是为了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这种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还招来人格的侮辱。

读吆喝,体会到了吆喝人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

2.体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

深入思考:

这群靠不体面的叫卖来维持生计的小商贩,他们的生存如微薄的收入一样“卑微”吗?

示例:

乞丐:

生活没有着落,但却不因困穷和“低贱”而逝去诗意面对生活的权利,积极乐观地谋求生存,不卑不亢。

买馄饨的:

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用真诚的服务态度,让顾客放心、称心,总之让顾客对馄饨充满热心。

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买柿子的不但词儿变得热闹,还卖弄一同唱腔。

“卖弄”的意思是有意显示、炫耀。

可以想象买柿子的脸上流露的得意之笑。

面对艰辛生活的自娱自乐,自得其乐。

小结:

这群老北京的小商贩,他们的生活就如吆喝一样有滋有味,有腔有调。

处境再难,也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

读吆喝,我们体悟到了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结:

“一群生活处境艰难困窘的人们,用他们像音乐一样动听的人生态度,组成了老北京的市井风情”。

这也许就是作者萧乾的怀念和感触吧?

萧乾曾在《北京城杂忆要旨》中提到:

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它来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板书),唤回东方人的尊严(板书)。

我们感谢萧乾这支美丽的秃笔,让我们感受到这群底层小人物真真实实的生存状态,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

我们尊重,乃至敬畏这群人,这种尊重是北京人的荣誉,我们东方人的尊严。

读吆喝,我们不仅了解了吆喝本身的特点,更是通过对字词的品味,结合体验,读到了吆喝背后的人性美。

五、品味《吆喝》的优美语言.

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

”“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

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2.语言平易又不乏幽默生动。

六、探究吆喝的文化内涵

作者回忆介绍种种“吆喝”之声的用意何在?

萧乾在谈到《北京城杂忆》的“原旨”时说:

“《北京城杂忆》不是知识性。

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

吆喝是一种文化,中华名族引以为骄傲的非物质文化。

传承吆喝文化,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