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32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预习.doc

课前预习

积土成山

1.基础字词

(1)识读字音

赍发(jī)玷辱(diàn)

迤逦(yǐlǐ)仓廒(áo)

酒馔(zhuàn)剜(wān)

髭须(zī)搠扎(shuò)

提防(dī)沽酒(ɡū)

央浼(měi)恁(nèn)

(2)识别字形

(3)分辨词义

工夫·功夫

工夫:

指占用的时间;空闲的时间。

功夫:

本领、造诣。

缺点·缺陷

缺点:

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

缺陷:

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作客·做客

作客:

寄居在异地。

做客:

访问别人。

玷辱·玷污

玷辱:

使蒙受耻辱。

玷污:

弄脏,比喻辱没。

安定·安宁·安谧·安静

安定:

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安宁:

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安谧:

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

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安顿·安放·安置·安排

安顿:

安稳。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

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

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4)理解词义

恁:

这么,这样,那么,那样。

浑家:

早期白话小说中指妻子。

酒馔:

下酒的饭食。

絮烦:

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

理会:

①照料,处理;②注意,理睬;③交涉。

迤逦:

缓慢前行,这里有颠沛流离的意思。

髭须:

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

2.文学常识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水浒》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就叫《忠义传》,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答案:

《忠义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3.经典句段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点拨: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点拨:

这里写雪只一个字“紧”,这个字历来为人称道,它极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雪势之大。

鲁迅先生说:

“(它)就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4.标点符号

(1)那人道:

“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

问时,你只说:

‘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

’”

(2)李小二道:

“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点拨:

以上两个句子中,可否同时出现两个冒号,以后在运用时多注意。

5.句子活用

请将课文的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略(能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句子通顺即可。

问题导引

1.本文的情节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

第1段写林冲巧遇李小二,是故事的开端。

第2—9段是故事的发展,发展中有两起两伏:

第2—5段写陆谦等人酒店密谋,林冲买刀寻敌,是起;寻敌不得,“心下慢了”,是伏。

第6—9段写管营调林冲去守草料场,林冲生疑,是起;林冲接管草料场,打算长住,是伏。

两番起伏为高潮的出现蓄足了势。

第10—12段,写林冲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

2.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提示:

正面描写的是林冲刺配沧州后的遭遇和反抗,侧面略写的是反动统治者陷害林冲的诡计。

线索有主、副两条:

主线是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过程;副线是反动统治者的步步逼迫。

双线是矛盾斗争关系,副线推动主线发展,鲜明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官逼民反。

两条线索通过茶酒店、点视厅、草料场、山神庙等几个场景,由连接到交织,最后汇合到一起。

3.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

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有什么作用?

提示:

(1)直接描写风雪。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时间之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写林冲在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

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

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

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