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46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上的街市》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上的街市》教案.doc

《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思妙想),这个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神话、诗歌,还有寓言。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掌握诗歌中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3、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进行诗歌朗读指导、训练,品味诗歌;

2、学习诗歌中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美满、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中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教学尤其要注重诵读。

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画面美,在诵读中体悟诗歌的情感美。

2、小组竞赛法。

在“介绍作者”环节采用此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举例法。

通过举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联想”和“想象”两个概念。

4、提问法。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诗歌。

5、讲授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导入一:

通过引入学生在本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学习过的巴金的《繁星》中的片段导入新课: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导入二:

面对深邃的夜空,有位同学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夜晚,天空像一块黑色的布幕,没有闪烁的星星,没有皎洁的月亮。

星星和月亮都到哪儿去了?

是还没有睡醒,沉醉在甜蜜的梦乡之中呢,还是到野外玩得入迷,忘了回家?

我想他们也许是在后台化妆。

说不定过一会儿,黑色的天幕拉开了,星星们会出来唱歌,月亮姐姐会出来跳舞······我手托下巴,凝视这神秘的天空。

哦,对了,不久前我国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我仿佛骑在人造卫星上,去寻找那些美丽的星星和月亮了。

教师语:

同学们,每当我们仰望繁星点点的夜空时,总觉得它是那样的神秘莫测,让人充满遐想。

浩瀚无垠的夜空中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星光闪烁的夜晚,跟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去游览“天上的街市”。

(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1、知识接龙——我所知道的“郭沫若”

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依次轮流说出一条关于“郭沫若”的信息,所说的信息不能与前面同学所分享的信息相同,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对作者郭沫若了解更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2、“明星小档案”

教师用PPT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相关信息,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三、新课教学

(一)文本感知篇

1、感知“音乐美”

(1)教师进行配乐示范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2)听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首诗给你的印象,初步感知诗歌。

(3)选择诗歌中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来示范朗读,并说一说你觉得在朗读中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配乐朗读后,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节示范朗读,并说出自己在朗读过程中注意到的问题,指导诵读技巧:

①注意停顿、轻重恰当;

②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节奏柔和、舒缓;

③把握美好、恬静、自在而又略带伤感的感情基调。

进行诵读指导之后,全班齐读诗歌。

(二)文本品味篇

第一小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师:

第一节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生:

街灯、明星(教师板书)

师:

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街灯和明星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示例:

①发光发亮;②都是远远的,给人以朦胧感;③都是只有晚上才出现。

师:

大家找到了不少的相似点,正是因为这些相似点,我们才能从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作者才会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

这种“由一个东西想到另外一个有相似之处的东西”的思维方式就叫做“联想”。

(教师进行局部板书,之后用幻灯片展示“联想”的概念,并列举生活实例对“联想”加以解释说明)

第二、三、四小节:

(原文略)

PPT课件展示原文,图文并茂(教师局部板书:

街市→物品→人物→生活)

1、品味“画面美”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并概括: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四幅画卷?

(教师引导、点拨)

①星灯辉映图

②街市奇珍图

③骑牛往来图

④天街闲游图(教师板书)

2、品味“情感美”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牛郎织女在天上的幸福生活。

示例:

他们最终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来时往,天天相见。

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思考:

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对比,引出诗歌的背景介绍,明确诗歌主旨及作者向往、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师局部板书)

写作背景:

上个世纪初,我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鼓励人们执着追求光明和理想,作者写下此诗。

4、介绍“想象”,并列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想象”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师:

同学们,作者由“街灯”想到了“街市”,街市上的“物品”,还有牛郎织女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生:

不是,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师:

对,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

它与“联想”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想象”,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想象”概念——由甲事物重新创造出另一个不存在的乙事物)

5、品味“语言美”

诗中一共用了几个“定然”?

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

作者在诗歌中不单单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而且语气还特别肯定,我们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四个定然都表示肯定的语气。

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于想象的,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同样也受到鼓舞和感染。

6、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牛郎织女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三)文本延伸篇

1、智力冲浪——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由“一个红色圆形、两个深蓝色三角形、两条波浪线”组成的画面,让学生展开描绘,从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续写下面的句子

(1)牵牛花开放了,。

(2)秋天到了,梧桐树叶从树上纷纷扬扬地落下,。

3、课外延伸阅读——温家宝《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获得启示,升华全文主旨:

①要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发挥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②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之人!

四、作业布置

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五、板书设计(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