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49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导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爱莲说导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莲说导学案1.doc

《爱莲说导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导学案1.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莲说导学案1.doc

《爱莲说》导学案  

主备人:

苏英敏

班级:

14---5姓名:

 学习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一、了解作者、体裁。

   ⒈了解本文的作者。

周敦颐(1017-1073)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的范畴,通常借说明

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蕃()濯()淤()亵()鲜()有闻

三、解释下列加横点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8)同予者何人?

()

(9)宜乎众矣()

课堂学习:

交流预习情况。

听朗读录音,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字音正确,节奏明确,读出韵味。

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字词,先在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试着翻译句子。

四、分组合作探究:

1.请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在课文中用“——”划出来)

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

3.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

5.通过以上描写,请概况出莲花的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值----清高。

6.文章仅仅是赞美莲花吗?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

文中作者把莲花比作了君子,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7.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托物言志。

本文作者在品格高尚的莲花这一形象中寄寓了自己洁身自好、豁达正直

的生活态度。

8.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形象。

菊,不和世俗同流合污,是作者认同的,是正衬;牡丹,代表一种追求权力和地位的

  9.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四、小结。

课后拓展:

  1.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

我爱,因为它。

   2.默写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