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573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doc

2010年各市中考试题汇编——记叙文(四)

綦江卷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

咋还是杂色米呢?

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

“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

”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

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

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

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

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

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

“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

“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4分)

16.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

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分)

答:

我选()处:

17.第⑧自然段:

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4分)

18.第⑨自然段: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4分)

19.“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

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4分)

答案

15.(共4分。

)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分)。

16.(选作,共3分。

(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

(揣摩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

(2)斑驳陆离:

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

噌噌:

形容长得很快。

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揣摩词语1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

17.(4分)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2分),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2分)

18.(4分)示例:

天啊!

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

娘啊!

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

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

(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

19.示例一:

每天早晨桌上的早餐,每次出门前那声亲切的叮咛,获得成功时给我肯定,遭遇失败时给我鼓励……我愿永远停靠母爱的港湾。

(内容2分,情真2分)示例二:

爸爸总是那么严厉,生活中让我独立、学习上让我自主,每次遇到风险总不让我退缩。

其实,在他那威严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慈爱的心。

(内容2分,情真2分,共4分)

安徽卷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

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

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的神情和幽思。

它们被九根缝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

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

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

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

我说我在看马。

他问我,要骑吗?

我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

我说我不骑。

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

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

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

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来。

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

这声嘶鸣,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

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

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向它表示了回敬。

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0.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

初见九匹马的印象;接着写:

然后写:

与申年人的对话;最后写:

11.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12.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4分)

13.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4分)

14.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

为什么?

(5分)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答案

10与白马对视(2分);与白马作别(2分)。

11①因为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从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围栏里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③其它八匹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因而这匹白马的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④这匹白马与我作别时的嘶鸣让我心里有一阵剧烈震动,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它既喊出了禁锢者的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回答其中三点即可,或者将①③两小点合为一点,每小点2分,共6分)

12①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却被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一片如此辽阔且花草丰茂的草原,却成了一片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与悲愤(2分);②写围栏的狭窄、草原的死寂,与后文写白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强调了白马不屈的抗争精神(2分)。

13①为四百元钱,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一根短短的缰绳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作者为此感到悲愤与委屈(2分);②它们的形象与作者心中“骏马”的形象相差甚远,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2分)。

14不好(1分)。

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想要获得一把利刃的愿望,也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怒之情(2分)。

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杭州卷

活在往事中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

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

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

2008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

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

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

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

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

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

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

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

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

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

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

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

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

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

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

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

鹅毛团,下一年。

”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

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

是啊,2008年到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⑴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⑵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

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1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

”原因是什么?

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4分)

1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4、第⑨段中说:

“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5分) 

答案

11、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

“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

“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门”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12、原因:

大雪带来的压抑心情、对新年的期盼和迷惘、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回忆及深思。

13、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14、当我们年轻时,怀揣着希望和梦想,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此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结果。

当我们老了,不必再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我们才静下心会回顾人生,回忆往事,而这一切因为已经逝去而显得尤其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