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600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doc

语文知识点总结

说明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语言(语言表达角度最主要的两点):

平实生动

2、说明文的顺序:

(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

(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3)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等)。

3、说明文的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

并列式

递进式等。

4、说明文的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5、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③.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列图表: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注意: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

下定义要求完整,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

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6、说明文的常考重点题型: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

答: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记叙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作用题都从结构和内容上考虑

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一、词语:

(1)赏析加点词语:

分析:

(1)词本义

(2)文中义

(3)句义(把词语文中的意思表述出来)

(4)表达好处。

模式:

……是……意思,在此处说明了……,表现了……的感情。

(2)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

内容上

分析:

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析: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模式:

写了xx人的xx事。

说明道理文章内容的概括方法:

模式:

“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赏析句子题。

分析:

(1)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2)具体分析修辞或者特殊句式

(3)写出的内容(注意作用词)

(4)这样写的好处(有明显的感情也要点出来)

知识点:

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情感。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使之人性化,达到形象生动的特点。

排比:

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

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即此句运用了……从而……表现了……表达了…… 

四、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

作用:

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插叙

作用:

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结构上根据具体情况说一下。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注意:

五、文章段落作用题:

分析:

(1)结构上

(2)内容上(包括写法上)

知识点:

1、结构上:

(1)对上文(或全文):

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

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

2、内容上:

开篇点题 、气氛渲染、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等等。

3、写法上: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

(4)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六、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知识点:

①正面描写: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②侧面(间接)描写:

其他的人或事

③细节描写

④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七、分析人物形象题。

分析:

(1)与他相关的事

(2)与他相关的话

(3)直接形象

八、评价感悟类

评价:

“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

感悟:

结合主旨、

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

从原文引出;

评价:

表明态度及理由。

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议论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分析:

(1)位置

(2)句式

知识点:

位置:

①题目点明

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一般文章为总分总结构。

③结尾总结,一般文章为分总结构。

④文章中间

句式:

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注意:

(1)开头有事例,一般中心论点在事例之后。

(2)解释、引用、重申的内容不能成为中心论点。

(3)结尾如果发出号召,论点在前面。

(4)论点不用修辞手法;不用否定句(若是,要将其肯定过来)(如果题目是论点,不用改动);不用疑问句、反问句。

(5)“因此”是论点的标志词。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好几个。

二、论点与论题

分析:

(1)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前者如“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后者如《说谦虚》。

(2)要求不同。

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观点要明确,赞成或是反对,不能含糊其辞,态度要鲜明。

论题的确立却没有作者的观点和主张,可以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3)形式不同。

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如《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论题常是一个短语,如《想和做》《发问的问题》《谈骨气》。

(4)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三、开头有什么作用?

⑴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

模式:

①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

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⑵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

模式:

①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

模式:

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⑷直接提出论点

模式:

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

此种情况较少。

⑸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

模式:

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四、议论文的论据

分类:

(1)事实论据:

事实胜于雄辩(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字)人+事+结果

(2)理论论据:

引用据典(名人的话成为人们公认的真理、经典著作)

作用:

用…论据准确、具体、严密地从正面(反面)论证了…的观点,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常考题型:

(1)论据能否去掉或颠倒论据顺序

(1)不能(一般情况下)

(2)在内容上写了…,论证了…观点(就近,可以是总论点也可以是分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结构上起到照应作用或两节之间的关系

(4)删后或改后后果

(2)论据是否合理

(1)只要能论证论点的论据就是合理的

(2)内容上写了什么

(3)与论点的关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与…论点是一致的

(3)补充论据

找到前几个论据排列的规律

a.有无照应b.是否按时间顺序

c.论证何论点(就近)d.注意限制性的要求

e.句式上一一对应

五、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

将★★和★★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

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六、议论文论证结构

知识点:

(1)总分式。

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

(2)并列

分析:

1)行文中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或者“从…上看”、“以…上分析”。

2)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是并列的。

3)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同时在讲“是什么”(论点的补充)或“为什么”(论点的重要性)或“怎么做”(具体的做法)。

(3)层进

分析:

1)标志词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2)几个层次或者段落讲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会怎样”的两个或以上方面。

(4)对照式。

两节之间是一正一反的关系。

分析:

1)正反对比论证法

2)事实论据

七、议论文的语言:

知识点:

特点:

①准确、严密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常考题型:

(1)“★★”词去掉好不好?

为什么?

模式一:

①不好。

②“★★”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

③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模式二:

①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

②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某段或句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

①内容上概括该段大意(注意要将观点放入其中)

②结构上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下文论题或论点

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出下文的论述

结尾——总结全文,发出号召,重申中心论点,提出中心论点

(3)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模式:

①★★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

②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③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4)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①论题角度,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

②论点角度,可以用“★★是★★”、“★★应该★★”的格式。

(5)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①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

②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注意:

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

③引出论点或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