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6345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渔歌子》教学设计

一、读词语,观视频,未成曲调先有“感”

1、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特精神,漆老师期待你们出色的表现。

2、漆老师知道我们四<4>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积累词语了。

漆老师带来了三组词语,你们看——先自己轻轻地读读。

3、齐声快速朗读一下这些词语。

读完了,聪明的你发现三组词都是写什么的呢?

第一组……(生:

颜色)第二组(生:

景色)第三组……(生:

心情)现在大家不看大屏幕,看看最多能记住几个?

4、短短的时间,同学们记得词语真不少。

漆老师想奖励一下你们。

(为了让学生注意大屏幕,师可以说:

“坐好来,睁大眼睛,让漆老师能感受到你们特想要这个奖励,好吗?

”)

5、播放《西塞山前》视频。

看完了,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如果学生能用上积累的词语,要大力表扬)

6、孩子们,这个视频里不仅有这么多的美景,还包含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题目就是——(事先写好板书,然后用东西遮起来,然后掀掉)《渔歌子》。

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我们读读课题。

8、这是一个词牌名,渔歌子中的“子”不读轻声,就读三声。

我们再来读读!

二、初读,读出词的节奏

1、孩子们,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词?

读这首词前,漆老师有要求:

每人至少读词三遍,第一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字正腔圆;第二遍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有板有眼;第三遍要是能读出点词的味道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听清楚了吗?

开始读吧!

2、(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

(有错误就正音,如果学生没有读错,那么为了进行词语教学,我这样反馈“刚才同学们在读词的时候,漆老师发现这几个词语读得不是很好,你们看”)

3、西塞山,“塞”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平舌音sai,四声,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āi,组词“瓶塞”,sè,组词“堵塞”;

4、“蓑衣”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你们见过蓑衣吗?

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

蓑衣)这就是蓑衣,人们遮雨用的,它是用什么编制的呢?

(出示草)所以“蓑衣”的“蓑”是——草字头。

5、同学们这是箬笠,看着这个词你们猜一猜它是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呢?

(上面的识字方法来应用)

6、扫除了字音障碍,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词。

7、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刚刚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漆老师也想来读读。

注意听,自己用铅笔在书上做做标记。

(师范读)

8、做好标记了吗?

看看你们划的停顿和漆老师是不是一样,不一样的就修改一下。

改好了吗?

谁再来读,通过朗读表现出你的停顿?

9、孩子,我最欣赏你读西塞山前——中的“前”字拖那么长音,我仿佛看到了高高的西塞山。

谁再来读读!

10、了不起,桃花你读得特别的美,我眼前浮现了那一望无际的桃花海洋。

11、咱们男生女生比一比,看下谁读的更有词的韵味?

(及时予以表扬)

三、深读,读出词的“味道”

板块一:

一幅美丽如画的景

1、找一找:

同学们,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迅速地用笔圈出来。

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圈了哪些呢?

(如果没有说全,师反馈“嗯,还有补充吗?

把景物找全,一个也不要漏掉。

”)

2、说一说:

a、全词只有27个字,却描写了9种景物,所以说诗词是凝练的艺术。

但正因为它的凝练,词中没有为我们描述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这些景物吧,别忘了,课前我们可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词呢。

()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

流水()鳜鱼()白鹭()

()斜风()细雨

注意:

当学生用上了课前积累的词语要及时进行表扬。

然后一一交流,注意时间,选择前两个多样化说,后面逐一减少说的人数。

b、你们可真会形容。

同学,我们把刚才的描述串联起来,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其实啊,这就是这首词的表达意思了。

4、写一写: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纸笔,把你脑海中浮出的画面,运用你丰富的语言将它写下来。

a、学生动笔描写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b、学生汇报

5、多么优美的蚊子啊,在他们的描述中,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

6、好一幅江南的景色!

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

7、刚才同学们的词语都很恰当,但是少了点特色。

北国的大雪纷飞是美丽,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是美丽,南国的满目的翠绿也是美丽。

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美丽。

所以,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

我们抓住这里景色的特点来说:

(出示:

填空:

——————的江南)

生:

花红柳绿的江南、青翠欲滴的江南、一碧千里的江南、细雨绵绵的江南

8、所以我们说,这真是如画醉人的景!

(贴词卡:

如画醉人的景)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细雨,真是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画中一般,难怪这么多诗人喜欢描写江南的美景。

李白写过这样的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还有白居易也写过一首词来赞美江南的春天,题目是——“忆江南”。

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9、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开心吗?

(生:

开心)开心的时候我们脸上往往会带着笑容,下面大家一起开心的、带着微笑的表情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词。

10、瞧,带着表情读以后,你们的声音和语调都发生了变化,读得真好。

11、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想象与理解,我们既看到了远处青翠的西塞山,高飞的白鹭,我们也看到了飘飘悠悠的粉红桃花,味美的鳜鱼。

张志和就像一个画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读这首词。

板块二:

一个悠闲自在的人

师:

从这首词中,你仅仅看到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吗?

词中还描写了谁?

生:

一个钓鱼的人

师: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悠闲自在、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人

师: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

斜风细雨不须归,在斜风细雨中,他都不想回家了。

师:

是呀,不须归就是不想回家的意思。

(贴词卡:

悠闲自在的人)

四、回归板书,为拓展“铺路”

1、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诗人不想回家,诗人不想回家,是因为这里有——(指板书)生读:

如画醉人的景;更是因为在这里诗人能做一个——(指板书)生读:

悠闲自在的人,也是因为这里没有烦恼,让诗人的心情非常轻松愉快。

2、诗人不想回家,不错。

那么诗人仅仅是不想回家吗?

我们来走进张志和。

课件出示:

【张志和】浙江人,本名龟龄,精通书画,音律、作诗。

少年时得到皇帝器重,皇帝赐名“志和”。

后来被降职,他干脆辞官,整日泛舟垂钓,却从不放鱼饵,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

从此漫游山水之间,再也不想回朝廷做官了。

3、读完材料,作者仅仅是不想回家吗?

4、是啊,他厌倦了官场的生活,他再也不愿意回到官场了,只愿意陶醉在着如画风景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让我们津津有味地读读这首词。

5、(古筝音乐起,引读)晨曦为露的早上,诗人独自划着小船,顺着春水,绕过西塞山,慢慢地朝着桃林移动,张志和在心里轻轻吟着——

6、时间过得真快,已近黄昏,岸上的人家已经升起炊烟,天空渐渐飘起了细细的雨丝,但诗人依然坐在船头,一点儿也不想回家,他高兴地吟着——

五、拓展练习,以诗写文

练一练: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以下诗句的画面,注意景物的颜色美和姿态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翻译: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悠闲自在的人

如画醉人的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