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4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盘门:

苏州城西南门名,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始建于前514年(春秋吴王阖闾元年)伍子胥筑城时。

④閟(bì

):

掩蔽。

7、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简要分析。

7.①诗人行船吴淞江,借“荒原”“落日”“鸣狐”“寒天”“吠犬”诸意象,描写了泊舟所见之景。

(写出4个意象即得2分)②一个深秋的黄昏,诗人所乘之舟傍河停泊。

纵目四顾,日落、荒原,不见人迹,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

不时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展开描述并加以概括2分),③寄托着作者的羁旅愁思并为下文抒发怀古之幽情做了铺垫。

(有相应的感情表述得1分,是否写出怀古之幽情铺垫不做要求)

8、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怀古之幽情?

请加以赏析。

8.①尾联用典抒发怀古之幽情(用典2分)。

②徘徊在盘门中,观看着这并列的水陆两门,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

楚魂指伍子胥,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允许越国求和并北上伐齐,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以至身死国灭。

③诗人因此感慨夫差固然咎由自取,而可惜那伍子胥的忠魂还依恋着吴山。

对忠臣的死于非命,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

(指出夫差、伍子胥来解释诗句和典故2分,指明作者的感情2分)

 

14.2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写景)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抒情)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7.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17.①“湿”字,弄湿、沾湿之意。

描写出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1分)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1分)

②“迷”字,使迷失航向之意。

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1分),烘托出朦胧、迷惘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18.“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5分)

18.①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1分),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1分);

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1分),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事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1分)。

【赏析】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

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听命于金人;

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

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

但是,"

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

爱君忧国孤臣泪"

而徒怀一颗"

临水登山节士心"

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①罢,海鸥②何事更相疑?

[注]①《庄子·

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

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②《列子·

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19.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9.

(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

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

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

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

“啭”写黄鹂啼啭之声;

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

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条3分,答出两点可给满分。

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两分。

20.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

(1)尾联运用两个典故(1分),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1分)。

(2)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试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21.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21.答:

(1)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

22.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2.

(2)“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古诗词鉴赏(11分)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23.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4.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14.1作业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5.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

请作具体说明。

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15.(5分)①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

(3分)

②以动衬静(2分)

16.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6分)

16.

(1)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2分)

(2)①直抒胸臆,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2分)

②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拟人的手法也可)(2分)

南柯子·

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7、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

试结合诗句分析。

17.①远近结合。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②视听结合。

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

③拟人。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6分。

每点表达技巧1分;

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

18、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18.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

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怀旧伤感、感慨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一句可以看出。

(5分。

答出两点即可。

每点“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日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①冶城:

东吴当年冶铸之地,位于金陵府冶西北。

②征虏亭:

东晋征虏将军谢石的哥哥谢万曾送客于此亭。

19.请鉴赏前两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19.

(1)对比。

用吴国的雄图霸业以及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和眼前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形成对比。

(2)情景交融。

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的变化,诗人看到的仍是:

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20.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

(1)物是人非,盛衰无常之感。

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殆尽了。

日暮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当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场面,也早已销声匿迹。

(2)借古讽今,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

揭示了六朝兴亡的原因就在于人事,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希望当今的统治者能够以史为鉴。

五、附加:

实验班必做,普通班选作

王 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 王珪:

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2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6分)

21.(6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

(2分)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

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

22.颈联(五、六句)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

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2.(6分)

①善用叠词。

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伤感的心绪;

②“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

③“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萧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每处赏析6分)

13周周测

三、诗歌鉴赏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有什么作用?

1、场景:

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

“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

(分析2分,概括1分)

作用:

烘托了晨猎热烈的氛围

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作用2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1)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身份)形象。

(2)

“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

“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

(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途经秦始皇墓

唐许浑

龙蟠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首诗中“势入浮云亦是崩”熔铸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请结合诗歌一、二句作简要分析。

①秦始皇墓龙盘虎踞,直入云霄,仿佛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煊赫声势(2分),

②但一个“崩”字陡转,写出了秦始皇在位时的不可一世与覆亡的迅速,宣告了秦始皇的死亡和秦朝的灭亡(2分),极富讽刺性(1分)。

2.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①对比、反衬手法。

(2分)②用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形成强烈对比,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与秦始皇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崩塌形成强烈对比,(2分)③反衬出秦始皇暴君的形象,含蓄的表达出作者的批判之情。

四、【默写】每题1分,1*6=6分。

1..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流水必有岸畔,而自己的苦海却是无边的句子:

6.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1.为礼不敬,临丧不哀

2.而耻恶衣恶食者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3.1作业

浣溪沙·

洞庭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

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9.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10.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比喻,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

对比,双尾白鱼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

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渡江大风

袁枚(性灵诗派的提倡者)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鸣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①此诗作于袁枚从扬州去镇江渡江时,扬州和镇江是隔长江相望的两城。

②“缆系”句,缆绳没有拴系的地方。

③鼍(tuó

即扬子鳄,一名鼍龙,又名猪婆龙,体长六尺至丈余,四足,背、尾有鳞甲,相貌可怖,鸣声如鼓。

④金焦:

金山和焦山的并称,金山在镇江市西北,焦山在镇江市东北,二山相距十五里,对峙江中。

11.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

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1、正与侧的结合

2、动与静的结合

3、声与色的结合

4、虚与实的结合

5、点与面的结合

6、远与近的结合

7、视与听得结合

8、时空角度写景

①本诗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风中渡江大风击浪、波涛如怒、小船起伏、惊心动魄的场面。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手法。

把金山和焦山想象成两位热情的东道主,远出城外来到江边迎接诗人,描写新奇,富有风趣。

表现出诗人搏击风浪后即将到岸的欣慰喜悦之情。

12.你认为哪一个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独”。

在狂浪怒卷、险象环生的江上,唯独“我”乘着一只小船搏击风浪。

一个“独”字突出表现了作者我行我素、英勇无畏、沉着镇静、乐观洒脱的自豪感。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宣室:

指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

虚席以待比喻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或以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

13.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

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

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14.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1、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

2、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

3、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附加题(普通版选做,实验班必做)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

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13.2作业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

唐制规定:

“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特点的?

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

(1)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阴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幽,幽而不暗。

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

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地幽,格外地暗,分外地静。

(答出三个角度即得满分)

(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答案:

尾联用了衬托(2分)(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的手法。

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1分),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①明确手法,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

流落江湖的乐人;

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诗中景物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景物描写构成了怎样的环境?

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2、

(1)答案:

(1)枫林暗示了是秋季。

(1分)

(2)孤舟、微风、枫林三个意象集中构成了一片肃杀、凄凉的意境。

(2分)(3)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愁情。

(2)有人说,诗歌的第三句“岭色千重万重雨”与全诗关联不大。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不同意。

此句不仅写岭色,也兼写筝声。

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

(2分)“千重”“万重”的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念奴娇·

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

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

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

3、

(1)上片:

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

(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9.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

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

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1分)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

(1分)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