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49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PICPIGDPWord文件下载.docx

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7556亿元,同比增长24.4%,比1-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7950亿元,增长19.2%;

房地产开发投资38070亿元,增长36.5%。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10月份,中央项目投资14845亿元,同比增长10.0%;

地方项目投资172711亿元,增长25.9%。

在注册类型中,1-10月份,内资企业投资174243亿元,同比增长25.7%;

港澳台商投资6001亿元,增长18.2%;

外商投资6521亿元,增长4.9%。

分产业看,1-10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4%。

在行业中,1-10月份,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8992亿元,增长6.4%;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947亿元,增长6.9%;

铁路运输业投资5181亿元,增长27.8%。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1-10月份,累计施工项目415234个,同比增加13030个;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6013亿元,同比增长25.7%;

新开工项目280276个,同比减少13136个;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4270亿元,同比增长23.8%。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1-10月份,到位资金215219亿元,同比增长25.6%。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8%,国内贷款增长22.7%,自筹资金增长30.1%,利用外资增长3.3%。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5亿元,同比增长18.6%,比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同比增长18.3%,与1-9月份持平。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396亿元,同比增长18.9%;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89亿元,增长16.8%。

按消费形态分,10月份,餐饮收入1681亿元,同比增长19.4%;

商品零售12604亿元,增长18.5%。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382亿元,增长29.6%。

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

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

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5%,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居住价格同比上涨4.9%。

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比1-9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

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0.6%;

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4%;

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4%。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其中鲜菜环比上涨5.3%;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2%;

衣着类价格环比上涨1.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环比持平;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5%;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环比持平;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环比上涨0.1%;

居住价格环比上涨0.9%。

五、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有所扩大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扩大0.7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5.8%,其中采掘工业上涨11.8%,原料工业上涨8.5%,加工工业上涨3.8%;

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6%,其中食品类上涨5.3%,衣着类上涨1.8%,一般日用品类上涨2.2%,耐用消费品类下降0.7%。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7%。

1-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涨幅与1-9月份持平。

10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1%,涨幅比9月份扩大1.0个百分点。

其中,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上涨15.8%,燃料动力类上涨8.9%,化工原料类上涨7.2%,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9.0%。

1-10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经济观察:

中国近期或再加息控通胀但面临两难

北京的分析人士11日说,在流动性过于充裕和通胀预期高企的背景下,不排除中国央行近期还会动用加息工具,以遏制通胀势头。

  但是他们也认为,在美日“零利率”和新一轮量化宽松的环境下,中国持续加息将进一步吸引国际热钱涌入,令中国的通胀控制面临两难处境。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0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PPI同比上涨5.0%,环比上涨0.7%。

1至10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3.0%,PPI同比上涨5.5%。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表示,估计今年的CPI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

这是官方首次发出物价超预期的明确表态。

当天,央行高级官员亦表示:

“央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的出现。

  目前来自国内外的流动性非常大,它们正成为通胀继续演变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管理十分必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从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央行政策出台节奏、银行进行政策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综合判断,央行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随着经济基本面不断向好,未来的通胀压力可能更高,市场的紧缩预期强烈,但对于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经济学家们莫衷一是。

2007年中国曾连续5次密集加息,其中7、8、9月接连上调利率,间隔不超过1个月。

 中国人民银行10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中国今年以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第五次上调。

  加上中国央行10月19日时隔近3年首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分析人士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在向常态回归。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世界各经济体为了促进经济复苏,都相继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宽裕的流动性对物价的上涨造成了巨大压力。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现在中国可以考虑保持货币流动性的适度和均衡。

  新一轮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回收了一部分流动性,但未来几个月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凝聚,加之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新投放了巨额流动性,一些分析人士据此认为,央行近期再次加息很有必要。

  10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5877亿元,数据虽较9月份的5955亿元略有减少,但比去年同期多增3347亿元。

  美联储日前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过剩的全球流动性在拉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加大中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同时,很可能也导致热钱滚滚流入中国牟利,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助推资产泡沫,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

显然,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损人不利己的货币政策正在进一步压缩别国进行政策调整的空间,也让中国在控制通胀问题上面临两难处境。

  “中国继续加息将进一步加大对国际热钱的吸引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在美国再度“开闸放水”,国内信贷投放又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寄望只通过一次加息就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显然不现实,但是,进行多次加息不仅会持续加大中美利差,吸引更多热钱涌入,很可能还会产生推高汇率、经济降温、需求下滑、失业率上升等负面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当务之急不是降低本国银行杠杆率问题,而是想尽办法挡住跨境资本热钱流入,阻止这些热钱冲击经济。

在国内流动性过多、调控难度大的特殊时期,不排除采取对信用杠杆放大进行暂时性强约束的制度。

  中国央行日前表示,针对入境热钱,中国可以采取总量对冲的措施,以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做好强化资本项目管理的常规动作的同时,中国还应考虑采取征税、延长外汇停留时间等措施应对热钱的冲击。

通胀加速窜升亟待加息升值货币政策组合拳

核心提示:

当前若不从货币政策上根治通胀之根基,通胀势将进一步发酵,年底可能将突破5%,令宏观调控部门防不胜防。

  通胀犹如脱缰之野马呈现出“利落”的走势。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

PPI同比上涨5%,涨幅比9月扩大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

  10月份通胀如此凌厉的走势,远高于之前各大研究机构4%的预期中值。

虽然其同环比的上涨速度出乎意料,但依旧在意料之中。

应该说,9月份的宏观数据出来后,我们就发出警示,通胀将呈现加速趋势,而且其走势的蜕变之状可与2007-2008年相比。

如今看来,当前通胀的袭来之烈度要更为凶猛。

【相关策划|第三方:

通胀凶猛专杀穷人】

  简易地拆解分类数据看,10月份的食品类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1%,非食品类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

显然,当前的物价走势,呈现出了程度不同的整体性上涨态势,其趋势基本与现实相符。

  事实上,10月份以来,上涨的商品已经不再仅限于食品等价格,服装、耐用品价格等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似乎演绎出补涨之特色。

为此,央行继出台加息举措外,昨日又发布了提高0.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通胀境况。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以及工信部等也出台或正在酝酿各种可能之防通胀举措。

  其中发改委在明确表示今年的通胀可能突破3%的同时,并表示导致当前通胀的首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发行过大,这一不同常规的表态反映当前的通胀压力已到了需要痛下决心的关键时刻。

  我们一直坚持认为,当前之通胀不仅是一个典型的货币现象,而且不厌其烦地呼吁有关部门和学者别用通胀的结构性表现特征权作当前通胀之因。

过剩的货币流动性掀起的通胀狂潮,在其实现形式上是结构性的非均匀态势,不同类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敏感度等质地的不同,是导致通胀以由点及面蔓延的重要原因。

  因此,当前若不从货币政策上根治通胀之根基,通胀势将进一步发酵,年底可能将突破5%,令宏观调控部门防不胜防。

我们坚持认为,通胀的首选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

具体而言,国务院和央行应该加快推出加息、升值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组合拳,彻底扭转通胀的飙升之势。

毕竟,当前在货币政策方面仅象征性地出台某一项或两项的不稳定的点缀性的政策将是无济于事的。

  中国的加息与美联储加息伴随着货币流动性的收紧等有所不同,中国的加息更多地是行政式的手段,加息虽可以缓解货币乘数的扩展,矫正储蓄负利率状态,引导居民的消费品投资性的防通胀行为(当前的食品等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本质上不是又消费需求拉动,而是投资保值需求撬动),但并不改变市场的过剩货币供应量状况。

而要缓解通胀飙升势头,还需要收紧流动性过剩之局面,这就需要央行在加息的同时,需要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切实收紧过剩的货币流动性。

  同时,通胀之因还源自人民币汇率长期偏离均衡状态。

当前中国经济的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对外依存度较高,特别是能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

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值,不仅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而且抬高进口价格,从而加剧通胀风险。

鉴于此,适度提高人民币币值、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是当前中国遏制通胀负效应相对较低的政策选择项。

  当然,对于当前有关部门为防止通胀而在诸多价格上涨过快的领域采取行政式价格管制,我们认为应该尽量少用。

这一政策负效率很大,而且效果有限。

有关部门对某一或某几个领域实行价格管制,那么其结果就会导致其他领域的价格上涨,从而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猫鼠游戏,结果是所有价格都在价格管制下出现了上涨。

当前几乎所有商品都出现了上涨态势,很大程度上与这种价格管控有着不容回避的联系。

而且,价格管制性的通胀防范术,还将导致市场出现以次充好、偷斤缺两等变相的涨价行为,令有关部门防不胜防。

贺强:

仅靠货币手段不利经济发展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其中CPI增4.4%,而9月份为3.6%,工业增加值为16.1%,比9月份的16.3%略有回落。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整体来看经济增长问题不大,但4.4%的CPI增长高于一般预期,控通胀成为接下来两个月调控重点。

但他表示,抑制食品价格上涨要靠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粮食深加工和仓储能力,这在我国是短板。

如果仅仅依靠货币手段效果有限,也会对经济增长不利。

贺强表示,虽然之前也有少数经济学家预计到CPI要超过4%甚至更高,但大多数预期还是在4%以内。

今天公布的数据确实说明通胀形势需要高度重视。

贺强分析说,此次国内价格上涨和2004年、2007年的情况不一样。

2004年的一轮价格上升主要是国内因素,而2007年国际大宗商品上涨的输入性因素更多,今年很不幸的是国内、国际因素叠加,使得调控艰难。

贺强认为调控价格首先要抓农业,兴修水利,扩大投资,提高抗灾能力。

而在粮食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后期粮食深加工、粮食仓储更为重要,必要时有足够的粮食投放市场平抑价格,这个短板影响了国家对粮价调控能力。

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马光远:

必须拉响恶性通胀的警报

10月份的经济数据将于本周公布,令人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走势并不乐观,CPI很有可能再创新高,直逼4.0%的心理大关。

  从物价态势看,无论是食品价格,还是非食品价格,普涨的态势极为明显: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在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监测产品中,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用油和蔬菜价格上涨尤为明显。

而非食品方面,由于棉花的暴涨导致服装类价格至少上涨三成,甚至连土豆和苹果都加入了爆炒的行列。

而最近美国再次祭起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大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看涨,加之热钱的加速涌入,使得输入性通胀的形势也极为严峻。

  事实上,自今年7月份以来,CPI重回3.0时代,尽管各方都在遮遮掩掩,中国目前已经进入通胀时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货币政策的基本目的而言,管理通胀预期是其首当其冲之责,在8月份CPI冲高至3.5%之后,9月份CPI再创3.6%的新高,最乐观的预计,起码在两年时间内,中国的物价指数再次回到3.0%之内基本无望。

在国内负利率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下,保值的压力使得游资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炒作,而这一切的最终根源则是由于货币超发。

数字也表明,2009年中国的GDP是1978年的92倍。

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2009年60.62万亿元却是1978年859.45亿元的705倍。

这意味着,中国的民众为经济增长承担了相当大的成本。

  而且,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CPI是被严重低估的,可以说,按照目前统计出来的CPI,我国的物价水平远远超过了3.6%,在CPI被低估的情况下,民众事实上承担着比CPI更高的通胀税。

也就是说,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事实上是在向居民征税。

很显然,这种追求高速度,而不顾居民幸福感的发展思路已经被“十二五”规划所抛弃,中国经济要追求速度,但经济增长的速度应该匹配于民众的幸福感,而不是相反。

没有幸福感的速度,只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

  特别是,根据历年中国物价上涨的基本规律,明年的上半年将成为物价集中爆发的极端,季节性因素再加上货币流动的滞后效应,严重通胀的凸显期将在明年下半年。

这种情况下,决策层必须提升对通胀的警惕,提高通胀在公共政策中的战略级别,将防止通胀预期的政策及时转型为防止恶性通胀集中爆发的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必须结束宽松时代,适度从紧,严防物价的失控,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尽早改变目前负利率的现状,最起码应该在年内再加息一次,减少民众对通胀的恐慌。

一旦对通胀放松警惕,把这只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要再使它回到瓶子,恐怕就太难了。

  严重的通胀,是一种对民众福利和幸福感的剥夺。

高涨的房价,不断飙升的生活用品价格,以及每天贬值的货币……这是一种非常扭曲和不公平的经济生态。

我们说,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居民收入经历了真正的“失去的十年”,在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和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而支出又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经济增长和通胀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如果再以货币超发促经济发展,只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的继续恶化。

因此我们呼吁,决策层必须拉响恶性通胀的警报,未雨绸缪,实事求是,直面中国物价的严峻态势,在对低收入民众进行物价补贴的同时,及时转变宽松货币政策,改变负利率的不正常现状,释缓民众的焦虑,而不是以非人道的高通胀换取经济增长的漂亮数据。

提准备金率、加息、禁涨令,一个都不少【

经济观察网文钊/文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10月份CPI涨幅达到了4.4%。

此前一天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而在过去40天里,这已经是央行第二次提高准备金率,期间还曾加息25个基点。

如此兴师动众,说明一场反通胀战争已经全面打响。

这场战争一如过往,具备中国特色。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几个月,货币政策将大动干戈。

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如2007年那样的政策节奏,准备金持续上调,利率进入持续的上调通道。

如果金融机构仍不能放缓放贷步伐,则更严厉更直接的信贷管制措施,也将毫不迟疑地被监管部门拿出来。

行政性的管制措施也不会被弃之不用。

过去几个月,各个行业涨声不断,决策部门多少是抱持容忍态度的。

不过从此之后,决策部门的忍耐限度可能会越来越低。

即使是一些行业因为成本上升原因而采取的正常调价措施,也可能会被明令禁止或者私底下劝退。

至于那些很容易被指认为“串谋”的涨价行为,更会在坚决打击之列。

此前决策部门正在启动阶梯电价和水价、天然气价格改革,包括资源税也在酝酿扩大试点。

这或许是当时决策层对物价预期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

不过未来几个月价格不会改变向上的走势,如果决策部门依然坚定地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就可能推波助澜,相信没有谁愿意在这个时候强闯价格关。

甚至可以预期,上一轮反通胀中曾经动用的针对地方政府的物价控制手段,比如确定一个地方如果连续3个月物价涨幅超过3%,就不准出台任何涨价措施,也会再次动用。

当然,财政补贴政策也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这一点无可置疑。

通胀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应该是低收入阶层,对此政府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过,这些管控手段如何发挥作用,还需要辨析。

中国特色的反通胀手段,在于决策部门相信,通过价格管控可以控制住价格涨幅。

因为决策部门认定通胀的原因或在于成本推动,或在于投机炒作

因此,只要禁止涨价,不许涨价,或者打击炒作,价格自然会钉死在某个特定水平上。

历次反通胀政策组合中,被认为最有效的不是货币政策,反倒是这样的行政管制措施。

从物价水平连续3个月超过3%不准出台涨价措施,到明令禁止或者私下劝导相关行业企业不准涨价,逻辑都是如此。

不过这一次情形似乎有些不同。

国家发改委官员分析称,这次通胀不同于过去因粮价或者肉价上涨主导,摆在第一位的原因是流动性过剩。

既然如此,主要通过限价,不允许涨价来遏制通胀,能够收到的效果也许是有限的。

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过剩,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收取流动性,这一方面货币政策能够起到的作用显然更大。

但是对于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在反通胀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中国宏观部门历来带有怀疑色彩。

包括曾经盛行一时的中国市场主体对利率不敏感论,都曾或多或少影响了宏观决策。

这恐怕也是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反应时有断续而不连贯感觉的原因之一吧。

表面看来,采取行政手段,强压价格龙头,似乎立竿见影。

但是通胀的形成本身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通胀的回落乃至预期的改变,也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期望短时间内打掉通胀,改变预期,打赢反通胀战争,有些不切实际,也可能导致更大的经济波动。

可以看到,很多时候,通胀预期的持续强化,反而是行政性的价格管控措施导致的。

决策者一厢情愿地相信,通过管制和禁止令,可以推迟或者拖延涨价行为,或者将各种可能的涨价行为错开,但是事实上,一旦通胀预期形成,价格连锁反应是很难遏制的,强压的结果,往往是导致更大的反弹。

并且,价格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传导链,价格管控只是对价格链条上的某个环节发生作用,结果可能导致整个价格体系信号的失真,一方面导致价格预期紊乱,企业也可能因此采取更为冒险的方式,应对可能的价格调控。

这可能体现为对原材料的抢购和囤积,而民众的反应则可能是对消费品的抢购和囤积。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

CPI创新高通胀预期持续增强【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

经济观察网陆志明/文10月份CPI同比上涨至4.4%,再创年内新高。

10月CPI同比再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受国庆假日因素推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所致。

夏季洪涝灾害影响了蔬菜生产、运输以及生猪供应,从而导致蔬菜、鸡蛋、猪肉等农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

同时近期国际市场进口大豆、食糖等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短期内食品价格的上涨仍有可能持续推升CPI上升。

但随着CPI正翘尾因素的逐渐下降,灾害、节假日效应的逐渐消退,主要农产品供应将逐渐充足,食品、鲜果主导的CPI价格涨势会逐渐趋缓。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增幅与上月持平。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以及国内需求回升导致PPI趋稳回升。

此外,由于经济回暖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