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57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全本数学教案整理版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位置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

××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

(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

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

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

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

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

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

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2课时

课题

分数乘整数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都是)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怎么列式?

(乘法,×3)

(3)++=9,那么++=×3,所以×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3个是多少?

(列式:

×3=)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

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

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

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

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一个数乘分数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一、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

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

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

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

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

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三第6题

(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

算式:

×2

(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

(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

(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

(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

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

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

(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

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练习课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

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

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

×(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

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

计算中

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3、学生得出: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

(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

“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依据是什么?

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

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关系。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一、复习

1、口答:

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

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

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降低?

分贝

现在?

分贝

80分贝

(1)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

80-80×=80-10=70(分贝)

现在?

分贝

8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

80×(1-)=80×=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

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

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2、巩固练习:

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

(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

75+75×=75+60=135(次)

解法二:

75×(1+)=75×=135(次)

三、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

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

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倒数的认识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

出示课题:

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

(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

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

怎么理解?

(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

为什么?

(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

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

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

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

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

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

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为什么?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

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

0有没有倒数?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

2010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一、教学目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

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30÷5=6,30÷6=5)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