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6965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7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知识点总结:

一、单位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1米(m)=1000毫米(mm)=1000×1000微米(μm)=1000×1000×1000纳米(nm)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1吨(t)=1000千克(kg)=1000×1000克(g)=1000×1000×1000毫克(mg)

二、刻度尺估读:

(4.19-1.00=3.19cm估读就是读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上图最小刻度是0.1cm,所以估读到0.01cm)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未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如:

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

发生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四、水的三态变化:

1、有确定熔点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没有确定熔点的固体物质称为非晶体。

2、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

3、水的熔点是0℃,沸点是100℃。

五、水是常用的溶剂:

1、溶液: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态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理解)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理解);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理解);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理解);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理解)。

⑤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掌握)。

⑥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六、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

2,质量比为8:

1。

化学方程式:

H2O

2H2↑+O2↑

由电解水实验可知: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七、空气:

1、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N2)78%  、 氧气(O2)21%   、  稀有气体0.94%  、 二氧化碳(CO2) 0.03%  、  其它0.03% 

 2、大气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

 ★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两种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3、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氮气(N2):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做保护气、制冷剂;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稳定,做保护气、做电光源(通电发光)。

 二氧化碳(CO2):

制碳酸饮料、灭火、人工降雨、舞台效果等 氧气(O2):

化学性质活泼,医疗、潜水、航天、炼钢炼铁等。

八、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活泼)

① 红磷与氧气反应:

  4P + 5O2  

2P2O5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现象:

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② 铁丝与氧气反应:

3Fe + 2O2

Fe3O4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黑色固体)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③ 木炭与氧气反应:

C + O2

CO2 

碳   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④ 氢气与氧气反应:

2H2 + O2 

2H2O

⑤硫和氧气反应:

S+ O2 

SO2

现象:

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氧气的制法:

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法之一):

 

(1)药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2)装置:

       

(3)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紫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 

(4)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试管口要塞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受热进入导管。

 

 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后固定集中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才可以开始收集气  

体,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实验结束后,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 

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5)操作过程: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组装仪器→加热→收集气体→ 从水槽中撤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6)用KMnO4制氧气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塞紧单孔塞,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握住大试管,如果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导管内,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7)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8)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法之一):

 

① 药品:

过氧化氢水溶液、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② 原理:

2H2O2

 2H2O + O2 ↑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 注意:

 

(1)二氧化锰是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2)催化剂不是只有二氧化锰一种,许多物质都可以做催化剂 

(3)过氧化氢溶液指的是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

 

③ 装置: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原理:

2KClO3

2KCl+3O2↑

装置: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制氧气:

原理:

2Na2O2+2H2O=4NaOH+O2↑

催化剂的特性(一变两不变):

 

Ø 催化剂可以改变..

化学反应的速率; Ø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 注意:

“改变”指的是既可以加快又可以减慢。

4、常见物质颜色:

 

黑色固体:

碳、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白色固体:

五氧化二磷 

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5、发生装置的选择:

 

根据反应物的性质、状态、反应条件。

 

① 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

 ② 固体和液体混合制气体的装置: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装置。

6、收集气体的方法:

根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溶解性

九、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约为1.5倍),能溶于水(体积比1:

1),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

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

灭火(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

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5、温室气体有:

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氟氯烃(氟利昂)、一氧化二氮(N2O)

6、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3)CO2的收集:

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的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4)CO2气体的验证 

①检验方法:

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②验满的方法: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木条立即熄灭,则CO2气体已集满。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一般步骤为:

①按要求连接好仪器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反应器中装入大理石  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⑤收集气体  ⑥验满

十、化学式:

化合价口诀:

KNaHAg+1价;CaMgBaZn+2价;FClBrI-1价;Al三Si四P五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亚铁+2铁+3;CuHg二价最常见;碳有正二和正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单质零价要记清

原子团(根):

原子团名称:

氢氧根、硝酸根、铵根、硫酸根、碳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根、亚硫酸根、氯酸根、高锰酸根、锰酸根、

化合价为-1、-1、+1、-2、-2、-1、-3、-2、-1、-1、-2

原子团符号:

OH-、NO3-、NH4+、SO42-、CO32-、HCO3-、PO43-、SO32-、ClO3-、MnO4-、MnO42-、

(1)氧化物:

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生石灰)、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H2O2双氧水、Na2O2过氧化钠

(2)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

NaOH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浆、石灰水)、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

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纯碱、苏打)、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Na2SO3亚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石灰石)、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

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

十一、粗盐提纯:

(1)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2)实验操作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用玻璃棒搅拌,并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的搅拌对粗盐的溶解起什么作用?

).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2.过滤

按照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所述方法进行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3)各项操作注意事项:

1、溶解的注意点

搅拌加速溶解(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内壁)

2、过滤的注意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无气泡)

二低: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1、烧杯靠住玻璃棒

2、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3、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发的注意点:

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加热至大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石棉网。

5.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

附:

玻璃棒的作用:

1、搅拌加速溶解2、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3、引流4、转移固体

十二、有颜色的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注意:

酸根离子是硝酸根离子的物质都是可溶的;酸根离子是氯离子的物质只有AgCl是白色沉淀其他都是可溶的;酸根离子是硫酸跟离子的物质除BaSO4是白色沉淀,CaSO4和Ag2SO4是微溶其他都是可溶的;酸根离子是碳酸跟离子的物质除钾、钠、铵盐可溶,其他都不可溶(产生的沉淀可溶于酸)⑤酸根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除钾、钠、铵、钡盐可溶,其他都不可溶(产生的沉淀可溶于酸)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

铜,氧化铁氧化汞,红磷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

硫磺

6、无色固体:

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

银,铁,镁,铝,汞(银白色液态)

8、黑色固体:

铁粉,石墨,木炭(碳黑,活性炭),氧化铜,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沉淀)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沉淀),氧化钙,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

水,双氧水,稀盐酸,稀硫酸,酚酞(酸性和中性时)

12、蓝色溶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

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

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

石蕊溶液(中性时)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

氯气

19、无色无味气体:

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剧毒),甲烷CH4(微毒),氯化氢HCl,二氧化硫SO2

20、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二氧化硫SO2,氯化氢气体HCl,氨气NH3。

注意:

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盐酸、硝酸、醋酸。

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四)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1盐:

白色沉淀:

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2碱(溶于酸):

蓝色絮状沉淀:

Cu(OH)2红褐色沉淀:

Fe(OH)3

浅绿色沉淀:

Fe(OH)2白色沉淀:

Mg(OH)2

白色沉淀:

Al(OH)3白色沉淀:

Zn(OH)2

十三、制气体装置的仪器及干燥、除杂、净化:

初中化学气体制备装置

初中化学主要考查两种常见气体(O2和CO2)的制备原理、药品,气体制备装置一般分四大部分: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会考突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教科书上原理的考查;中考则突出考查学生能力,在会考基础上进行延伸和综合。

中考内容包括会考内容。

一、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

 

制备 

气体

中考实验内容

会考实验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

中考增加实验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

O2

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H2O2和MnO2

Na2O2和H2O

CO2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

 

H2

 

Zn与H2SO4或盐酸

NH3

 

Ca(OH)2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

二、气体的发生装置

(一)固+固(加热)(图1):

适用于制备气体:

O2(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NH3 

注意事项:

⑴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⑵铁夹应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的中上部)。

⑶固体药品要放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然后在试管的最后部位集中

加热,并逐步前移。

⑷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⑸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

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⑹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

适用于制CO2、H2、O2(用Na2O2和H2O、H2O2和MnO2制取O2也用此装置)

⑴图2装置注意事项:

 

①在最右边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口应深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而无法使用。

 

②加入大小适宜不溶于水的块状固体。

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太快无法控制,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导致酸液溢出。

 

③加人酸的量要适当。

 

④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⑵图3装置注意事项:

 

①瓶内气密性要好。

 

②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③加入酸的量要适当。

 

④生成气体微溶或难溶于水。

三、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装置

可干燥气体

H2、O2、CO2、N2、CO

H2、O2、CO2、N2、CO

H2、O2、NH3、N2、CO

不可干燥气体

NH3

NH3

HCl、CO2

a进b出(长进短出

a进b出(大进小出)

左进右出

(一)常见干燥剂及气体的干燥 

 

(二)常见净化(包括干燥气体)装置(图4)

注意事项:

⑴A为加热固态试剂以除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

如用灼热的铜丝除氧气。

⑵B、C一般盛液体药品,用于洗液。

如用浓硫酸除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除酸性气体。

气体由a进b出。

⑶D一般盛固体药品。

如用碱石灰吸收水或二氧化碳。

 

四、气体的收集装置(图5、图6)

 根据气体溶解性和密度(相对分子质量,与29比较)不同,把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排液法(常为排水法)和排气法(常为排空气法)。

装置图见下:

(一)排水法:

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例如:

H2、O2、CO、CH4等。

排水法的典型仪器是a,注意导管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便于导管的取出。

(二)排气法:

不与空气反应且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又可分为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

为了减少空气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如图b);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如图d)

⑴向上排空气法: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

如O2、CO2等,典型装置是b。

 

⑵向下排

空气法:

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

如H2、CH4、NH3等,典型装置是c。

 

 

(三)其它气体收集装置如果一种气体既能用排液法收集,又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则用排液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要高一些

五、尾气处理装置(图7)

 

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

常用经典仪器有:

 

⑴a用于NaOH吸收CO2(气体溶解或反应速度不很快,不易引起倒吸); 

⑵b用于收集少量气体然后处理;如多余的CO的处理。

 

⑶c收集极易溶且溶解很快的气体。

如NH3等,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体对气体的吸收。

由于漏斗容积较大,从而防止吸收液的倒吸。

 

⑷d用于处理难以吸收(有毒)且可燃的气体。

如H2、CO等。

十四、酸和碱:

十五、优先置换和中和原理:

1.优先置换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加入一种金属时,优先置换出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离子。

 

〖例1〗、 在盛有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

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 ) 

A. Cu B. Ag C. Zn和Ag D. Zn和Cu 

[分析]:

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O3反应,只有AgNO3完全反应后,锌粉才能与Cu(NO3)2反应,否则不反应。

“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AgNO3尚未反应完,故Cu(NO3)2不可能反应,证明锌量不足,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B。

 

〖例2〗、向含AgNO3 、Cu(NO3)2、Zn(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 

[分析]:

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Fe+2AgNO3=Fe(NO3)2+2Ag ①;Fe+2Cu(NO3)2=Fe(NO3)2+Cu 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

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2.优先中和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例1〗、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按顺序写出依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

由于NaOH、Na2CO3、NaHCO3的碱性依次减弱,因而优先发生:

NaOH+HCl=NaCl+H2O,再发生:

Na2CO3+HCI=NaHCO3 +NaCl ,最后发生:

NaHCO3+HCl=NaCl+H2O+CO2↑

十六、化学计算题的方法:

题型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生成的气体质量;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后增加的质量为气体的质量。

题型二:

有关图像题的计算,要从图像中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后计算,特别注意图像中拐点的意义。

题型三:

有关表格题的计算,要分析表格,从表格中获取数据,并选择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十七、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初中化学方程式现象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氧化物):

1.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O2点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