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737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docx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基础运用)教师版

2018东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的文学社团组织大家来到位于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参观学习。

现代文学馆主要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和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7题。

1.阅读下面展厅里的一段话,在横线处填入正确的字形和读音。

(2分)

1917年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发端。

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家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虽饱受苦难而不悔,致力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汇与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文学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作家们关注现实,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敏锐的洞chá力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在文学的题材、风格和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新局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深信,经过一代代中国作家前赴后继的奋斗与努力,中国文学一定会以崭新的风貌矗立在世界文学之林。

2.集合时间就要到了,但你的好友顺顺还没到。

原来他到了下图中星号处,但不知道路该怎么走。

请你给步行的他发一条指路信息。

(2分)

答:

3.终于你等到了姗姗来迟的顺顺,他激动地说:

“你的指路太暖心了!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上句中“暖心”的“暖”含义最贴近的一项是(2分)

A.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人们出门时总是习惯的带上手套暖手。

B.20I7年11月7日,因突然降温,北京市启动了提前试供暖。

C.东城区委开展了“支援西部,情暖人间”爱心捐赠公益活动。

D.到了10月,装修市场明显回暖,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4.顺顺突然指着下面的图问你:

“这幅油画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你笑了笑,说:

“这幅画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咱们读过的名著《①》中的②和③。

”(3分)

油画“受难者”图(局部)

5.展厅中心有一对大瓷瓶,上面烧制了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姓名。

瓶上一定会有以下谁的名字?

(2分)

A.雨果B.梁启超C.吴敬梓D.鲁迅

6.顺顺回家后写了四幅字,他问你下列哪幅作品更能体现现代文学馆的名称特点,你的回答是:

(2分)

A.

B.

C.

D.

7.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写的感想。

从上下文看,这三段分别在标点符号、关联词、句子表达上各有一处错误。

请你找出并其中的一处并加以改正。

(2分)

①在这里,随便走走就足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学气息:

江南园林的建筑手法,十三位文学大师的雕像,彩色玻璃镶嵌的名著主题壁画,外墙面上体现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指导方针的花卉图案。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馆内的作家手稿。

手稿上无数次密密麻麻的批画和修改让我们看到作家们的认真和严谨。

②来到这里见证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来的发展,既然能够丰富知识,还可以对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这会激励我们好好学习语文。

就像巴金先生说的那样:

“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

”这句话被刻在了文学馆门口的石头影壁上,我想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要把它刻在我们的心中。

③在进出馆时,每一位同学也都亲手抚摸了巴金先生的手模,如同与大师的零距离接触一样。

其实不光是巴金先生,所有的作家都是我们的榜样。

作为一名中国人,以我国涌现无数的文学巨匠感到自豪。

答: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察;fù(2分)

2.答案示例一:

先沿樱花园东街向北走,走到惠新东街与文学馆路交叉路口,再沿文学馆路向东走,现代文学馆就在路北45号。

答案示例二:

先沿樱花园东街向北走,在与北土城东路交叉路口右转向东,再沿着北土城东路向东走到和育慧南路交叉的路口,向北走到和文学馆路交叉的路口,现代文学馆就在路北45号。

(2分)

3.C(本题共2分,选C得2分,选A得1分,选B或D不得分)

4.骆驼祥子祥子虎妞(3分)

5.D(2分)

6.D符合现代笔画简洁流畅,规范写简化字的要求。

(2分)

7.书名号改成引号“既然”改成“不但”“以我国涌现无数的文学巨匠”前加“我”(2分)

2018西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

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极尽表达出诗人愿意化身千万梅花的浪漫情怀。

可以说,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

它隐逸孤清,高洁傲然,坚贞自守,高标俊逸,成为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

历经岁月磨砺,梅花的象征意义丝毫不减。

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赋予了梅花乐观坚韧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

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个错字,最后一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

错字修改:

将“”改为“”

句子修改:

将“”改为“”

2.请在材料中的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

3.同学们探究“咏梅诗”时,发现诗歌多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含义。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梅花凌寒傲雪的风姿。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使用对偶,对仗工整,意境脱俗,是咏梅的佳句。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其与世无争的坦荡和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以传神之笔写梅花隐于春色又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赋予梅花以人的精神风采。

4.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书法,书写“梅花诗”。

学生小王觉得“梅”字的第9笔颇为难写,还需多练。

近日,他准备临摹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贴在教室里。

你建议他临摹以下哪种书体?

结合书体特点说说你的理由。

(3分)

 楷书    行书

“梅”字的第9笔是   

 我建议他临摹 体,理由是   

5.钱币也是文化的载体。

同学们还关注到了钱币上的梅花。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探究一下我国第四套金属流通币

“梅花5角”正面采用梅花图案的设计意图。

(2分)

6.材料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例如,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常引用他《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让朋友看到光明和希望。

(3分)

7.鲁迅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书屋的后园就植有几株腊梅,曾为少年鲁迅的书塾生活增添几分趣味。

我们学习过鲁迅叙写这段往事的作品《 》,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散文集《 》中。

(2分)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1. 答案:

错字修改:

将“颠”改为“巅”

句子修改:

将“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改成“值得同学们关注并探究。

(共2分,每空1分)

2.答案:

;、(2分,每空1分)

3.答案:

A(2分)

4.答案:

梅的第9笔是点(1分)

答案示例一:

我建议他临摹楷书体,理由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一如我们求学的态度要端正,适合作为书法作品贴在教室里以明志。

答案示例二:

我建议他临摹行书体,理由是行书舒展灵动,一如梅花洒脱飘逸、不堕凡俗的品格,适合作为书法作品贴在教室以点染环境。

(2分,建议临摹哪种书体不占分,书体特点1分,对应分析1分)

5.答案示例:

梅花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内涵,是中国人理想人格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将梅花设计于钱币之上,表达了中国人对梅花的喜爱,并借钱币的流通使梅花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2分,梅花精神1分;设计于钱币的意图1分)

6.答案: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共3分,每空1分)

7.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共2分,每空1分)

2018海淀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某校组织同学们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了解近五年来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文化展区的一个脸谱头盔(见左下图)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

中国队佩戴此头盔,获得了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金牌。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语,用一句话写出头盔上所绘的人物和她的主要事迹。

(不超过12个字)(2分)

提示语:

左图头盔上所绘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位女英雄,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就是以她的传奇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她“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答:

_______________

2.参观“数字故宫”项目展示时,借助清晰灵敏的触摸屏,同学们全方位、高清晰地观赏到文物的细节,真切体会了展览的主题:

让文物“活”起来。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活”与主题中的“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告诉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那满天繁星多美呀!

一颗颗洒在深蓝色布上,晶莹透亮,闪闪的,活像一双双眨啊眨的大眼睛。

C.文物修复这活儿最需要凝神静气,但凡有一点心浮气躁,在修复过程里都有可能毁坏整个文物。

D.为了让戏曲艺术活起来,老艺术家纷纷走进校园,传艺,传神,传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一个个造型独特、身怀绝技的机器人成为经济展区最亮丽的风景,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的神奇。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共8分)

最“迷你”机器人:

胶囊胃镜机器人

该胶囊机器人长约27毫米,直径约12毫米,体重不足5克。

从外(xíng)上看,它只是,但实际上却是。

它的“肚子”里藏着300多个元件,集成了LED照明、成像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可以快速诊断胃内病症。

受检者只需用温水将其吞服,15分钟内就能完成无痛无创无麻醉的胃镜检查。

检查完毕,胶囊会随着胃肠蠕动被排出体外。

它凭借及,居然在“复兴号”“蛟龙号”这些国之重器前抢了一把风头,圈粉无数。

同获得世界超算“六连冠”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领先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等项目一样,这个小机器人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并投入应用,是血统纯正的“中国智造”,其技术水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是医学领域的耀眼明星。

最“贴心”机器人:

智能分拣系统

“双11”期间,你是不是也疯狂购物,并翘首企盼自己的快递早一点送达?

你可知道,你拿到的快件很可能是由一个憨态可(jū)的机器人分拣出来的。

因为,我国快递企业已自主研发了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

这些机器人体积小,机身主要为黄色,被网友称为“小黄人”。

它通过扫描快件上的条码,与终端实现信息【甲】,对路径进行智能【乙】,从而高效分拣,快速送达。

据了解,350台“小黄人”,一天大约可以处理快递包裹60万件呢!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蠕(rǔ)动翘首企盼(qiáo)外形憨态可鞠

B.蠕(rǔ)动翘首企盼(qiáo)外型憨态可掬

C.蠕(rú)动翘首企盼(qiáo)外形憨态可掬

D.蠕(rú)动翘首企盼(qiào)外型憨态可鞠

(2)根据语意,从下列备选词语中分别选出一个,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甲】【乙】处。

(2分)

【甲】_______(A.传达B.传输)

【乙】_______(A.优化B.优创)

(3)根据上下文,在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个“有眼有脑”的小机器人②一颗小小的药丸

③自己小小的身躯④让人惊叹的实力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4)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中国智造”的意思。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众留言区利用音频识别技术,将观众语音留言同步显示在电子屏上。

同学们和其他参观者纷纷留言,表达参观感受。

对下列四则留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天、入地、下海,厉害了我的国!

分析:

简明指出我国取得的成就涵盖各领域,“厉害了我的国”用倒装句强烈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B.墨子、悟空,齐齐升空;蛟龙、海斗,海下走走。

分析:

巧妙嵌入了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名称,并运用排比手法,使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彰显出大国自信。

C.五年成绩傲人,源自不忘初心;展望美好愿景,继续砥砺奋进。

分析:

以整齐的句式,对五年成就的原因做了精炼的总结,并且勉励国人为了美好蓝图而继续奋力前行。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分析:

引用毛泽东的诗词,为各领域杰出的工作者点赞,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点赞,简洁有力,豪迈昂扬。

一、基础·运用

1.答案: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2分)

2.答案:

D(2分)

3.

(1)答案:

C(2分)

(2)答案:

【甲】B【乙】A(2分。

每个1分)

(3)答案:

B(2分)

(4)答案要点:

中国自主创新研发(并投入应用);技术水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2分。

每个要点1分)

4.答案:

B(2分)

2018朝阳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1-2题。

(共6分)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

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

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guānzhào)照当下,(huísù)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⑤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观照回朔B.关照回朔

C.关照回溯D.观照回溯

2.文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句子修改:

【任务二】有同学为栏目创作了一首小诗,阅读诗作,完成3-4题。

(共4分)

每一件文物,每一座博物馆

都是记载历史变迁的珍贵档案。

都是守护中华文化的珍贵宝库。

凝视你,走进你,

寻觅曾经的沧海桑田。

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

3.对加点字的读音和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记载zài“化”第三笔是“丿”B.记载zǎi“化”第三笔是“乚”

C.记载zǎi“化”第三笔是“丿”D.记载zài“化”第三笔是“乚”

4.请为这首小诗续写一节,内容、语言与前两节保持连贯自然。

(2分)

答:

【任务三】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

5请你参照示例,从下面两件文物中选取一件,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设计一段文物的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

(100字左右)(3分)

示例:

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

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

“我是一把君王剑。

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

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

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一】《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

画中人物多达几百人,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二】戴安澜将军的“铁汉”印章

背景资料:

戴安澜将军是抗战革命烈士,作战英勇,指挥卓越。

毛泽东曾为其赋诗“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赞其虽英年早逝,但实现了抗日的伟大志向。

台儿庄战役期间,戴安澜专门镌刻了“铁汉”印章,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

答: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定。

选自其中的《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安陵小国使臣唐雎勇谋兼备,面对秦王据理抗争的故事。

B.善用天时地利人和,破解杨志的谨慎小心,“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来自于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C.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的杨修,但他却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D.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笔下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巧妙地利用契约上的“一磅肉”反击高利贷者夏洛克,智慧地取得了胜利。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答案:

D(2分)

2.答案要点:

句②“因为”改为“尽管”;句⑤“开卷有益”改为“获益匪浅”。

(4分)

3.答案:

C(2分)

4.答案示例:

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是连接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走近你,破译民族的基因密码。

(共2分,内容1分,语言1分)

5.答案示例一:

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

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看那集市商贩,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

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答案示例二:

我是见证英雄壮志的“铁汉”印章。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的主人戴安澜,将“铁汉”二字镌刻在我的身上。

那是我的姓名,他的信仰——不破日寇终不还。

虽然他殒命沙场,但我会把他的铁汉精神传遍中华。

(共3分。

内容2分,语言1分)

6.答案:

A(2分)

2018丰台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1.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正式发布。

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会徽的设计创意来自汉字的各种书体。

请你根据书法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会徽①的图形巧借汉字“冬”的行书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内涵丰富,线条流畅,充满韵律。

B.会徽②以繁体字“蘭”为基础,配以兰花图案,以楷书的方正、平直、严谨,传递出兰花的风骨和优雅,字画配合,表达弘扬中国兰文化之意。

C.会徽③的创意来自中国汉字“集”“乐”的繁体字“龜”“樂”,从中能看到蚕头雁尾的隶书形态,其字意和形象都与合唱比赛这一活动相契合。

D.会徽④中国印的“京”字取自篆书,篆体本身的艺术性,又使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舞动的人形或一个“文”字,体现出人文精神与奥运盛会的融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共6分)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文明大多依水而生,沿着河流繁衍兴盛。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

一江清水,万般风情。

汉字的“水”是象形文字,简洁明了的字形勾绘出河水清清、_浪徐徐的生动样态;用“水”(三点水)作偏旁的汉字,竟多达1035个。

我们的祖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水相关的哲理名言,还有大量成语、俗语、典故、谚语等,如“上善若水”“水能等舟,亦能覆舟”“①”等,水因而又成为我们祖先高深智慧与丰富情感的承载,构成独特的中华水文化。

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a(络绎不绝/比比皆是)。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以长江水为背景抒写离情;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深沉的情思也随冷绿色的波光而起伏。

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b(息息相关/生死与共),所以古典小说里也有很多与水相关的内容。

②所写的章回体小说《水滸传》里,梁山好汉就驻扎在“水举梁山”。

一百单八将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和阮氏兄弟,入水更是赛过蛟龙,水中杀敌c(各行其是/各显神通)。

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③纵火”展现的就是孙刘联手,在长江上火烧曹军战船的情景,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能载舟(zǎi)水泊梁山(bó)“波”字的第五笔是“乛”

B.水能载舟(zài)水泊梁山(pō)“波”字的第五笔是“丿”

C.水能载舟(zǎi)水泊梁山(pō)“波”字的第五笔是“丨”

D.水能载舟(zài)水泊梁山(bó)“波”字的第五笔是“”

(2)请在①处再写出一个与水相关的成语、俗语、典故或谚语:

________(1分)

(3)第三段的A、B、C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1分)

A.比比皆是息息相关各显神通

B.络绎不绝生死与共各显神通

C.络绎不绝息息相关各行其是

D.比比皆是生死与共各行其是

(4)第三段的②③两处,应填入的人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3.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与“亭”结缘,不但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还留下联语佳句。

在学习《醉翁亭记》时,小华查阅资料得知,醉翁亭一带的建筑还有二贤堂、冯公祠、古梅亭、意在亭等。

小华记下了其中的一些对联,发现有很多都源自《醉翁亭记》的文意,于是他想把与课文无关的对联筛选出去。

应被筛出的一副对联是(2分)

A.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B.泉声如听醉翁操海日已照琅琊山

C.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地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