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789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句、感叹句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重难点】   

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学方法】提问法、教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下载有关“安塞腰鼓”的画面、和范文朗读音频。

学生:

听歌曲《黄土高坡》的音频,体会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

查找“安塞腰鼓”的历史资料。

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

一曲激昂高亢,展现西部人民壮志豪情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图)这里是黄帝轩辕氏书写华夏民族第一部史诗的地方,这里的子民自古以来就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在数千年的抗争史上,产生了许多展现着西部粗犷,豪放的民风民俗的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将随着刘成章先生的生花妙笔踏上这片黄土,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黄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2、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欣赏。

3、学生谈观感。

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

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通过观看视屏同学们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么?

(雄伟,气势磅礴等等)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现在同学们带着对安塞腰鼓的感觉我们一起来看刘成章先生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安塞腰鼓》的。

二、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二)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寻美点。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美的句子。

(教师应适当提醒同学们用笔勾画;及时表扬同学做的好的地方;教师下讲台走动观察)。

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动中体会文章感情,讲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请同学们起来说说找出的优美句子。

重点讲解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读、效果)。

讲解后请一个同学读,再全班齐读,再听读,让同学们在对比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声,作者还描写了后生们的动作。

重点讲解“搏击”一词,与其他描绘打鼓的动词(打击、敲打)相比,作者为什么要用“搏击”,这体现了后生们的顽强的生命力。

与安塞腰鼓的发源地——黄土高原联系(搏击腰鼓、更搏击贫瘠、搏击艰难的生存环境)。

让同学们体会文章的主旨。

③回头看,安塞腰鼓不仅仅是写腰鼓,还写人、写环境、写土地。

(老师点明主旨)

④要求同学们找出最能体会作者情感的句子(提问)。

讲解反复的修辞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学读、全班读、听读。

比较学习,体会情感。

⑤短句和感叹句的运用。

(为了传达勃发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短语,使文章语句铿锵,节奏像波浪一样倾泻而出,欲止不能。

如“忘情了,没命了”。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短句,感情朗读。

⑥播放“忘情了,没命了”音频,同学们齐读,体会作者情感。

老师引导,适当总结。

⑦再看安塞腰鼓视屏。

让同学们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学的体会。

⑧回答刚开始的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的疑问解决了吗?

解决了,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没解决,老师引导总结)

(三)布置作业。

A、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一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B、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四)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生命的力量

阳刚之美

意蕴美

形式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