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824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4节.docx

创新设计一轮复习第十章第4节

第4节 随机事件与概率

考试要求 1.理解样本点和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理解随机事件与样本点的关系;2.了解随机事件的并、交与互斥的含义,能结合实例进行随机事件的并、交运算;3.理解概率的性质,掌握随机事件概率的运算法则;4.会用频率估计概率.

知识梳理

1.样本点和样本空间

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样本点,记作ω;随机试验的所有样本点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记作Ω.

2.概率与频率

(1)频率:

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

(2)概率: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概率P(A),因此可以用频率fn(A)来估计概率P(A).

3.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定义

符号表示

包含关系

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

B⊇A

(或A⊆B)

相等关系

若B⊇A且A⊇B

A=B

并事件

(和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

A∪B(或A+B)

交事件

(积事件)

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

A∩B(或AB)

互斥事件

若A∩B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A∩B=∅

对立事件

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A∩B=∅

P(A∪B)=1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

0≤P(A)≤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E)=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F)=0.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②若事件B与事件A互为对立事件,则P(A)=1-P(B).

[微点提醒]

1.任一随机事件A都是样本空间Ω的一个子集,称事件A发生当且仅当试验的结果是子集A中的元素.

2.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

(1)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2)事件A的对立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

3.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

当一个事件包含多个结果且各个结果彼此互斥时,要用到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即P(A1∪A2∪…∪An)=P(A1)+P(A2)+…+P(An).

基础自测

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是相同的.(  )

(2)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

(3)若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则0≤P(A)≤1.(  )

(4)6张奖券中只有一张有奖,甲、乙先后各抽取一张,则甲中奖的概率小于乙中奖的概率.(  )

答案 

(1)× 

(2)√ (3)√ (4)×

2.(必修3P123A3改编)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

分组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频数

2

3

4

5

4

2

则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  )

A.0.35B.0.45C.0.55D.0.65

解析 由表知[10,40)的频数为2+3+4=9,

所以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0.45.

答案 B

3.(必修3P121T5改编)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去参加演讲比赛,事件“至少有一名女生”与事件“全是男生”(  )

A.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B.是对立事件,不是互斥事件

C.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D.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

解析 “至少有一名女生”包括“一男一女”和“两名女生”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再加上“全是男生”构成全集,且不能同时发生,故“至少有一名女生”与“全是男生”既是互斥事件,也是对立事件.

答案 C

4.(2019·北京十八中月考)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

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

C.不可能事件D.无法确定

解析 抛掷10次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可能为0~10,都有可能发生,正面向上5次是随机事件.

答案 B

5.(2018·全国Ⅲ卷)若某群体中的成员只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45,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的概率为0.15,则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  )

A.0.3B.0.4C.0.6D.0.7

解析 某群体中的成员分为只用现金支付、既用现金支付也用非现金支付、不用现金支付,它们彼此是互斥事件,所以不用现金支付的概率为1-(0.15+0.45)=0.4.

答案 B

6.(2019·潍坊调研)甲、乙两人下棋,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是,乙获胜的概率是,则乙不输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乙不输包含两人下成和棋和乙获胜,且它们是互斥事件,所以乙不输的概率为+=.

答案 

考点一 样本点与样本空间

【例1】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相继投掷两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样本点和样本空间;

(2)用A表示随机事件“至少有一次掷出1点”,试用样本点表示事件A;

(3)用Aj(j=1,2,3,4,5,6)表示随机事件“第一次掷出1点,第二次掷出j点”;用B表示随机事件“第一次掷出1点”,试用随机事件Aj表示随机事件B.

解 

(1)首先确定样本点,用1,2,3,4,5,6表示掷出的点数,用(i,j)表示“第一次掷出i点,第二次掷出j点”,则相继投掷两次的所有可能结果如下:

(1,1) (1,2) (1,3) (1,4) (1,5) (1,6)

(2,1) (2,2)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4,6)

(5,1) (5,2)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6,5) (6,6)

注意到(1,2)和(2,1)是不同的样本点,分别表示“第一次掷出1点,第二次掷出2点”和“第一次掷出2点,第二次掷出1点”这两个随机事件,因此样本空间共有36个样本点.把每个样本点称为基本事件.样本空间为

Ω=

={(i,j)|i,j=1,2,3,4,5,6}.

(2)因为随机事件A=“至少有一次掷出1点”,则A包括上述样本空间中所有出现1的样本点,因此

A=.

(3)Aj={(1,j)},j=1,2,3,4,5,6.因为这些事件任何一个发生事件B就发生,所以B=A1∪A2∪A3∪A4∪A5∪A6.

规律方法 1.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描述随机现象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样本空间.关于样本空间的几点说明:

(1)样本空间中的元素可以是数也可以不是数;

(2)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可以是有限多个的,也可以是无限多个的.仅含两个样本点的样本空间是最简单的样本空间;

(3)建立样本空间,事实上就是建立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因此,一个样本空间可以概括许多内容大不相同的实际问题.例如只包含两个样本点的样本空间Ω={H,T},它既可以作为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出现反面的模型,也可以作为产品检验中合格与不合格的模型,又能用于排队现象中有人排队与无人排队的模型等.

【训练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Ω.

(1)同时掷三颗骰子,记录三颗骰子点数之和Ω=________.

(2)生产产品直到得到10件正品,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Ω=________.

答案 

(1){3,4,5,…,18} 

(2){10,11,12,…}

考点二 随机事件的关系

【例2】

(1)把红、黄、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人,每个人分得一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  )

A.是对立事件B.是不可能事件

C.是互斥但不对立事件D.不是互斥事件

(2)设条件甲:

“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结论乙:

“概率满足P(A)+P(B)=1”,则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1)显然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两者可能同时不发生,因为红牌可以分给丙、丁两人,综上,这两个事件为互斥但不对立事件.

(2)若事件A与事件B是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再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A)+P(B)=1;投掷一枚硬币3次,满足P(A)+P(B)=1,但A,B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如:

事件A:

“至少出现一次正面”,事件B:

“出现3次正面”,则P(A)=,P(B)=,满足P(A)+P(B)=1,但A,B不是对立事件.

答案 

(1)C 

(2)A

规律方法 1.准确把握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念:

(1)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但也可以同时不发生;

(2)对立事件是特殊的互斥事件,特殊在对立的两个事件不可能都不发生,即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判别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一般用定义判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两个事件,若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则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训练2】从1,2,3,4,5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其中:

①恰有一个是偶数和恰有一个是奇数;②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上述事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  )

A.①B.②④C.③D.①③

解析 从1,2,3,4,5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有3种情况:

一奇一偶,两个奇数,两个偶数.

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包含一奇一偶或两个奇数这两种情况,它与两个都是偶数构成对立事件.

又①②④中的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不是对立事件.

答案 C

考点三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例3】(2017·全国Ⅲ卷)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

℃)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

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最高气温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天数

2

16

36

25

7

4

以最高气温位于各区间的频率估计最高气温位于该区间的概率.

(1)估计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

(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单位:

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写出Y的所有可能值,并估计Y大于零的概率.

解 

(1)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低于25,由表中数据可知,最高气温低于25的频率为=0.6.

所以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不超过300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6.

(2)当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为450瓶时,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200×6+(450-200)×2-450×4=-100;

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300×6+(450-300)×2-450×4=300;

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450×(6-4)=900,

所以,利润Y的所有可能值为-100,300,900.

Y大于零当且仅当最高气温不低于20,由表格数据知,最高气温不低于20的频率为=0.8.

因此Y大于零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8.

规律方法 1.概率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频率是随机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用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用频率来作为随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

2.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

利用概率的统计定义求事件的概率,即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步趋近于某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概率.

提醒 概率的定义是求一个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

【训练3】如图,A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1和L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所用时间(分钟)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选择L1的人数

6

12

18

12

12

选择L2的人数

0

4

16

16

4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1和L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解 

(1)由已知共调查了100人,其中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有12+12+16+4=44(人),

∴用频率估计相应的概率为p==0.44.

(2)选择L1的有60人,选择L2的有40人,

故由调查结果得频率为

所用时间(分钟)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L1的频率

0.1

0.2

0.3

0.2

0.2

L2的频率

0

0.1

0.4

0.4

0.1

(3)设A1,A2分别表示甲选择L1和L2时,在4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B1,B2分别表示乙选择L1和L2时,在5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由

(2)知P(A1)=0.1+0.2+0.3=0.6,

P(A2)=0.1+0.4=0.5,

∵P(A1)>P(A2),∴甲应选择L1.

同理,P(B1)=0.1+0.2+0.3+0.2=0.8,

P(B2)=0.1+0.4+0.4=0.9,

∵P(B1)<P(B2),∴乙应选择L2.

考点四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

【例4】经统计,在某储蓄所一个营业窗口等候的人数相应的概率如下:

排队人数

0

1

2

3

4

5人及5人以上

概率

0.1

0.16

0.3

0.3

0.1

0.04

求:

(1)至多2人排队等候的概率;

(2)(一题多解)至少3人排队等候的概率.

解 记“无人排队等候”为事件A,“1人排队等候”为事件B,“2人排队等候”为事件C,“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D,“4人排队等候”为事件E,“5人及5人以上排队等候”为事件F,则事件A,B,C,D,E,F彼此互斥.

(1)记“至多2人排队等候”为事件G,则G=A∪B∪C,

所以P(G)=P(A∪B∪C)=P(A)+P(B)+P(C)

=0.1+0.16+0.3=0.56.

(2)法一 记“至少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H,

则H=D∪E∪F,

所以P(H)=P(D∪E∪F)=P(D)+P(E)+P(F)=0.3+0.1+0.04=0.44.

法二 记“至少3人排队等候”为事件H,则其对立事件为事件G,所以P(H)=1-P(G)=0.44.

规律方法 1.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各事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把所求事件用已知概率的事件表示出来.

2.求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直接求解法,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分解为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再求和;二是间接法,先求该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再由P(A)=1-P()求解.当题目涉及“至多”、“至少”型问题,多考虑间接法.

【训练4】(一题多解)一盒中装有12个球,其中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随机取出1球,求:

(1)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

(2)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

解 法一 (利用互斥事件求概率)

记事件A1={任取1球为红球},A2={任取1球为黑球},

A3={任取1球为白球},A4={任取1球为绿球},

则P(A1)=,P(A2)==,P(A3)==,

P(A4)=,

根据题意知,事件A1,A2,A3,A4彼此互斥,

由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得

(1)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

P(A1+A2)=P(A1)+P(A2)=+=.

(2)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

P(A1+A2+A3)=P(A1)+P(A2)+P(A3)

=++=.

法二 (利用对立事件求概率)

(1)由法一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白球或绿球,即A1+A2的对立事件为A3+A4,所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

P(A1+A2)=1-P(A3+A4)=1-P(A3)-P(A4)

=1--=.

(2)因为A1+A2+A3的对立事件为A4,

所以P(A1+A2+A3)=1-P(A4)=1-=.

[思维升华]

1.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与随机事件的关系

每一个随机试验相应地有一个样本空间,样本空间的子集就是随机事件.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概率P(A),因此可以用频率fn(A)来估计概率P(A).

3.对立事件不仅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而且二者必有一个发生.

4.求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一般有两种方法:

(1)直接法:

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分解为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计算.

(2)间接法:

先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再用公式P(A)=1-P(),即运用逆向思维(正难则反).

[易错防范]

1.易将概率与频率混淆,频率随着试验次数变化而变化,而概率是一个常数.

2.正确认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关系,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是互斥事件中的特殊情况,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需准确理解题意,特别留心“至多……”“至少……”“不少于……”等语句的含义.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二人比赛,甲胜的概率为,则比赛5场,甲胜3场

B.某医院治疗一种疾病的治愈率为10%,前9个病人没有治愈,则第10个病人一定治愈

C.随机试验的频率与概率相等

D.天气预报中,预报明天降水概率为90%,是指降水的可能性是90%

解析 由概率的意义知D正确.

答案 D

2.有一个游戏,其规则是甲、乙、丙、丁四个人从同一地点随机地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前进,每人一个方向.事件“甲向南”与事件“乙向南”是(  )

A.互斥但非对立事件B.对立事件

C.相互独立事件D.以上都不对

解析 由于每人一个方向,事件“甲向南”与事件“乙向南”不能同时发生,但能同时不发生,故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

答案 A

3.设事件A,B,已知P(A)=,P(B)=,P(A∪B)=,则A,B之间的关系一定为(  )

A.两个任意事件B.互斥事件

C.非互斥事件D.对立事件

解析 因为P(A)+P(B)=+==P(A∪B),所以A,B之间的关系一定为互斥事件.

答案 B

4.(2018·石家庄模拟)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现乙级品和丙级品的概率分别是5%和3%,则抽检一件是正品(甲级)的概率为(  )

A.0.95B.0.97C.0.92D.0.08

解析 记“抽检的产品是甲级品”为事件A,是“乙级品”为事件B,是“丙级品”为事件C,这三个事件彼此互斥,因而所求概率为P(A)=1-P(B)-P(C)=1-5%-3%=92%=0.92.

答案 C

5.围棋盒子中有多粒黑子和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是,都是白子的概率是.则从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  )

A.B.C.D.1

解析 设“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为事件A,“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为事件B,“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为事件C,则C=A∪B,且事件A与B互斥.

由于P(A)=,P(B)=.

所以P(C)=P(A)+P(B)=+=.

答案 C

二、填空题

6.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农夫正在田间干活,忽然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地头的木桩上,他喜出望外,于是拾起兔子回家了,第二天他就蹲在木桩旁守候,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再也没有等着被木桩碰死的兔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兔子碰死在木桩上是随机事件,可能不发生

7.(2019·济南模拟)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设事件A={抽到一等品},事件B={抽到二等品},事件C={抽到三等品},且已知P(A)=0.65,P(B)=0.2,P(C)=0.1,则事件“抽到的产品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事件A={抽到一等品},且P(A)=0.65,

∴事件“抽到的产品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

p=1-P(A)=1-0.65=0.35.

答案 0.35

8.(2019·北京东城区调研)经统计,在银行一个营业窗口每天上午9点钟排队等候的人数及相应概率如下表:

排队人数

0

1

2

3

4

≥5

概率

0.1

0.16

0.3

0.3

0.1

0.04

则该营业窗口上午9点钟时,至少有2人排队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由表格知,至少有2人排队的概率p=0.3+0.3+0.1+0.04=0.74.

答案 0.74

三、解答题

9.黄种人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见下表:

血型

A

B

AB

O

该血型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28%

29%

8%

35%

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互相输血,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一种血型的人输血,任何人的血都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他因病需要输血,问:

(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解 

(1)任找一人,其血型为A,B,AB,O型血分别记为事件A′,B′,C′,D′,它们是互斥的.由已知,有P(A′)=0.28,P(B′)=0.29,P(C′)=0.08,P(D′)=0.35.

因为B,O型血可以输给B型血的人,故“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为事件B′∪D′,根据概率加法公式,得P(B′∪D′)=P(B′)+P(D′)=0.29+0.35=0.64.

(2)由于A,AB型血不能输给B型血的人,故“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为事件A′∪C′,且P(A′∪C′)=P(A′)+P(C′)=0.28+0.08=0.36.

10.某险种的基本保费为a(单位:

元),继续购买该险种的投保人称为续保人,续保人本年度的保费与其上年度出险次数的关联如下:

上年度出险次数

0

1

2

3

4

≥5

保费

0.85a

a

1.25a

1.5a

1.75a

2a

随机调查了该险种的200名续保人在一年内的出险情况,得到如下统计表:

出险次数

0

1

2

3

4

≥5

频数

60

50

30

30

20

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