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825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5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生物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冰箱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

将食物存放在冰箱里能保存较长时间的原因是

A.冰箱中没有空气B.低温杀死了食品中的微生物

C.冰箱中没有微生物D.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小动物的遗体被埋在大树旁,经过较长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主要原因是

A.被寄生细菌分解了B.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C.被大树的根吸收了D.被病毒分解了

3.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呈流线型  ②产卵繁殖后代  ③前肢变成翼  ④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片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5.如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P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B.E可以表示体内受精

C.F可以表示胎生哺乳

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6.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7.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合理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

C.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D.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8.大连在蛇岛上建立蝮蛇保护区,北京建立大熊猫基因研究中心,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分别属于()

A.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B.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C.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9.小明把家里死的小金鱼埋在一棵树旁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挖开土去看小金鱼,可小金鱼已不见了;原因是()

A.小金鱼蒸发B.小金鱼被树根吸收了

C.小金鱼被猫挖吃了D.小金鱼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10.引体向上是很多男同学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

请问在做引体向上将身体拉到最高位置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B.收缩、收缩C.舒张、收缩D.舒张、舒张

11.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B.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C.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属于信息交流

12.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间的通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特殊叫声B.夜里狼不停地嚎叫

C.狐狸在逃避追捕时左右晃动尾巴D.羊一边走一边嗅地上同伴的粪便

13.有口无肛门,有刺细胞的动物是()

A.水螅B.涡虫C.蛔虫D.蚯蚓

14.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因为()

A.一块骨骼肌能够独立完成人体的多个动作

B.骨骼肌附着在骨上

C.一块骨骼肌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构成,其中还有血管和神经,而且具有收缩的功能

D.骨骼肌广泛地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

15.放置时间久了的橘子皮上会长出青绿色的“毛”,这些“毛”是(  )

A.青霉B.细菌菌落C.酵母菌D.一个细菌

16.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和细菌。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蘑菇,蘑菇不属于细菌和真菌,是一种植物

B.夏天,容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形成细菌的芽孢不能生存

17.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陆生脊椎动物B.都能产有卵壳的卵,都要经过变态发育

C.都是变温动物D.蝮蛇属于两栖动物,大鲵属于爬行动物

18.下列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蛭的身体分节与躯体运动灵活相适应

B.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C.鲫鱼身体呈流线型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D.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19.下列哪项是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高级的特征(  )

A.有口B.有肛门C.生殖器官发达D.身体细长

20.动物的运动形式依赖一定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的游泳依靠的是尾的摆动B.蝗虫可以跳跃是因为它有发达的后肢

C.鸟类的飞行是因为他们有翅D.因为壁虎有四肢,所以运动方式为行走

21.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生物圈中能()

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D.传播植物种子

22.下列关于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农牧业生产

B.扁形动物中的蚯蚓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净化环境的作用

C.许多软体动物的贝壳都是重要的中药材

D.对人类而言没有绝对的有害动物和绝对的有益动物

23.关于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扁形动物身体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扁形动物在肠内将食物消化,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肛门排出

C.线形动物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D.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管理好粪便能够有效预防蛔虫病

24.有口和肛门的动物是:

A.蛔虫B.珊瑚虫C.涡虫D.血吸虫

25.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①蚯蚓—体表②鲫鱼—鳃③家鸽—肺和气囊④青蛙—鳃和皮肤⑤家兔—肺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26.“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27.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②通过形成芽袍繁殖后代

C.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

D.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

28.流出鱼体与流入鱼体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变化是()

A.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B.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增多

C.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D.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减少

29.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昆虫C.鱼类D.哺乳动物

30.“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细胞壁B.细胞膜C.遗传物质D.成形的细胞核

二、综合题

31.图1是学生小张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3]、[5]两条松紧带[2]、[4]和一颗螺丝[1]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图2中两图表示鸟类的两种不同行为,图3表示的是小白鼠走迷宫,图4是蚂蚁的通讯,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3]和[5]相当于骨,[1]起_____的作用。

虚线箭头表示[4]的收缩状态。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的某一动作的完成过程可描述为_____。

(2)图2中金鱼所表现出的行为形成过程是_____。

(3)在研究动物的行为时,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方案,(如图3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

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

该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答出一项即可)_____。

(4)动物不会说话,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

探究小组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蚂蚁通讯的实验,请予以完善。

步骤一:

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

A、B岛与A、C岛间分别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4所示。

步骤二:

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了B岛。

步骤三:

_____。

(补充实验步骤)

步骤四:

完成步骤二后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①滴洒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2.为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按表中A、B、C三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其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烘干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

实验结果

(5天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有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在整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组。

(3)从A与B两组实验观察的结果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C与B两组实验观察的结果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食品。

33.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红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下表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花塞住瓶口

温度

25℃

5℃

25℃

3天后观察

变质

没变质

没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肉汤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繁殖生长造成的”这一问题,可选择哪两个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________。

(4)根据表上实验结果,你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本实验中可以领悟到采用哪些方法对食品进行保存?

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是细菌和真菌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________和无机盐,这种生活方式叫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作为_________角色,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________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近年来,有人把“野味”搬上了餐桌,大量野免和鹿被捕杀。

请结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谈一谈你对于该行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

35.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类与B、C、D、E类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_________,它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它属于_________动物,其运动靠肌肉和_________的配合完成。

(2)B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有_________,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里面有丰富的_________,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3)C类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_________中完成。

(4)D类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身体呈_________型,并被覆羽毛,前肢变成_________,除了用肺呼吸外,体内还有能储存大量空气辅助呼吸的结构叫_________。

(5)与E家兔食草特性相适应的是:

①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②_________发达。

(6)上述类群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_(填字母)。

36.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运动方式多样。

如图是蚯蚓、缢蛏、鸟和人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蚯蚓体内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__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2)乙图中,缢蛏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

(3)丙图中,鸟的体表覆_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可在空中自由飞行。

鸟还有许多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如胸骨有_______,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

(4)丁图是人的关节及曲肘动作模式图。

关节周围有_____包裹着,[]______内含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曲肘动作的产生是当[]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前臂骨绕肘关节运。

(5)下图是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因为一组肌肉的两端是固着在______骨上。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

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能较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因为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来延长食物的保鲜期,但是低温不能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低温下微生物还会繁殖,因此冰箱保鲜暂时的,不是永远保鲜,而是有一定的保质期。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品保存的原理。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详解】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如题中叙述的把动物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并能灵活答题。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

①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阻力,适于飞行,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正确。

②家鸽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与飞行无关,错误。

③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正确。

④家鸽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正确。

故选:

C。

【点睛】

家鸽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可结合着鸟类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详解】

A、蚯蚓的刚毛有辅助运动的作用,没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符合题意;

BCD、蛇的鳞片、蝗虫的外骨骼、蜥蜴的细鳞,都是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不符合题意。

因此不具有这种功能的是蚯蚓的刚毛。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察动物的特征。

P是青蛙和鲫鱼的共同特征,Q是青蛙、鲫鱼和奶牛的共同特征,E是青蛙和奶牛的共同特征,F是鲫鱼和奶牛的共同特征,识图答题。

【详解】

A、青蛙和鲫鱼属于变温动物,因此P可以表示体温不恒定,A的说法错误;

B、青蛙体外受精、奶牛体内受精,B的说法错误;

C、奶牛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鲫鱼卵生,C的说法错误;

D、青蛙、鲫鱼、奶牛的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D的说法正确;

【点睛】

仔细分析三种动物的特点,结合分析选项和题意,应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社会行为的特征:

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

【详解】

A、取食行为动植物获取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

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

“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体现了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C、为了争取食物、生存空间而发生争斗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进行地一系列与繁殖有关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社会行为的特征。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B错误。

C.任何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将永远不可能再生,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永远消失。

因此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C正确。

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点睛】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8.C

解析:

C

【解析】

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据此解答.

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大连在蛇岛上建立蝮蛇保护区;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北京建立大熊猫基因研究中心;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管理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等对捕猎国家保护动物的惩治行为,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解】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如题干中小明把家里死的小金鱼埋在一棵树旁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挖开土去看小金鱼,可小金鱼已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细菌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并能灵活答题。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在做引体向上将身体拉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分别是收缩和舒张,A正确。

【点睛】

明确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和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

1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动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面对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动物要维持个体的存活和种族的繁衍,一方面要靠发生在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另一方面要靠运动、取食、交配等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即动物的行为。

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可从两者的概念特点来分析解答。

【详解】

A.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A错误。

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B正确。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正确。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充气膨胀是一种防御行为,不是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动物行为,要理解掌握。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通讯,A不符合题意;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

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

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B不符合题意;而狐狸在逃避猎狗追击时,尾巴左右晃动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是通过同伴的气味来寻找同伴,防止离开羊群,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目的。

13.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