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833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11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4页
《内科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4页
亲,该文档总共1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大纲》.docx

《《内科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大纲》.docx(1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科学大纲》.docx

《内科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InternalMedicine

(供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全科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化学、物理、数学和基础医学理论与技术蓬勃发展,临床医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深入,内科学相应也进入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

内科学的任务是在基础医学各课程的基础上,系统的讲授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适当的介绍一些虽不常见但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的疾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对内科学教学带来的相应变化,介绍国内外医学新进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勤思考、多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要在为病人服务的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医学事业刻苦学习,拼搏进取。

本大纲根据目前内科学知识更新的情况和21世纪医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八版)和2009年《内科学教学大纲》为基础进行修订,供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大纲所列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多媒体及临床见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了解内容。

内科学的教学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系统讲课和临床见习的方式,总学时130学时,理论授课100学时,临床见习30学时。

第二阶段为内科毕业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理论课考核采用笔试方式进行,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其中平时成绩以临床见习时带教老师给出的成绩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

 

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数

实验学时数

第一篇绪论

自学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共21

6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自学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2

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

2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2

第七章肺结核

2

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第九章间质性肺疾病

自学

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

1

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2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

2

第十三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自学

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2

第十六章烟草病学概要

自学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共24

6

第一章总论

0.5

第二章心力衰竭

2.5

第三章心律失常

3

心电图检查

3

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

第五章高血压

3

第六章心肌疾病

3

第七章先天性心血管病

自学

第八章心脏瓣膜病

3

第九章心包疾病

2

第十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1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自学

第十二章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自学

第十三章心血管神经症

自学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

共19

6

第一章 总论

1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1

第三章 食管癌

自学

第四章 胃炎

1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

2

第六章 胃癌

2

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1

第八章炎症性肠病

2

第九章 大肠癌

自学

第十章功能性胃肠病

自学

第十一章 慢性腹泻

自学

第十二章 脂肪性肝病

自学

第十三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学

第十四章药物性肝病

自学

第十五章 肝硬化

3

第十六章 原发性肝癌

1.5

第十七章 肝性脑病

1.5

第十八章 胰腺炎

1.5

第十九章 胰腺癌

自学

第二十章 消化道出血

1.5

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

共12

3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肾小球病概述

1

第三章肾小球肾炎

2

第四章肾病综合征

2

第五章IgA肾病

自学

第六章继发性肾病

自学

第七章间质性肾炎

自学

第八章尿路感染

1

第九章肾小管疾病

自学

第十章肾血管疾病

自学

第十一章遗传性肾脏疾病

自学

第十二章急性肾损伤

1

第十三章慢性肾功能衰竭

2

第十四章肾脏替代治疗

1

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

共9

3

第一章总论

0.5

第二章贫血概述

0.5

第三章缺铁性贫血

1

第四章巨幼细胞贫血

自学

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

1

第六章溶血性贫血

2

第七章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自学

第八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自学

第九章白血病

2

第十章淋巴瘤

1

第十一章浆细胞病

自学

第十二章骨髓增生性疾病

自学

第十三章脾功能亢进

自学

第十四章出血性疾病概述

0.5

第十五章紫癜性疾病

0.5

第十六章凝血障碍性疾病

自学

第十七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自学

第十八章血栓性疾病

自学

第十九章输血和输血反应

自学

第二十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学

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共9

3

第一章 总论

1

第二章 垂体瘤

自学

第三章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自学

第四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

第五章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自学

第六章 尿崩症

自学

第七章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自学

第八章 甲状腺肿

自学

第九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第十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自学

第十一章 甲状腺炎

自学

第十二章 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

自学

第十三章库欣综合征

1

第十四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自学

第十五章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自学

第十六章嗜铬细胞瘤

自学

第十七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自学

第十八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自学

第十九章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自学

第二十章伴瘤内分泌综合征

自学

第二十一章糖尿病

3

第二十二章低血糖症

自学

第二十三章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自学

第二十四章 肥胖症

自学

第二十五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自学

第二十六章高尿酸血症

自学

第八篇风湿性疾病

共4

3

第一章总论

0.5

第二章风湿热

自学

第三章类风湿关节炎

1

第四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1.5

第五章脊柱关节炎

自学

第六章干燥综合征

自学

第七章原发性血管炎

自学

第八章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自学

第九章系统性硬化病

自学

第十章雷诺现象与雷诺病

自学

第十一章骨关节炎

自学

第十二章痛风

1

第十三章骨质疏松症

自学

第十四章纤维肌痛综合征

自学

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共2

第一章总论

0.5

第二章中毒

1.5

第三章中暑

自学

第四章冻僵

自学

第五章高原病

自学

第六章淹溺

自学

第七章点击

自学

合计

100

30

总计

130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现代医学的兴起,医学的发展概况

2、《内科学》系统介绍人体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熟悉学习方法,培养“临床思维”的科学思维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2、熟悉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3、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明显增加趋势及其原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

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概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上升情况及主要原因。

4、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进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征。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流行病学]冬春季多发,呼吸道传播,散发或可流行。

2、[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毒及细菌引起。

3、[病理]上呼吸道粘膜血管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

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4、[临床表现]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

5、[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血象不高或偏低,细菌感染血象升高。

病原体检查。

6、[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风湿热、肾炎、心肌炎。

7、[诊断和鉴别诊断]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8、[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中药治疗。

9、[预防]隔离传染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病因与发病机制]病毒及细菌、理化因素、过敏反应。

2、[病理]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和粘液腺体肥大增生。

3、[临床表现]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气紧,肺部罗音。

4、[实验室检查]血象升高、血沉加快、痰培养可见致病菌,胸片肺纹理增粗或正常。

5、[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

6、[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一般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2、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

3、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病理改变、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一、慢性支气管炎

1、[概念]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病因及发病机制]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包括吸烟、职业性粉尘、空气污染、感染。

3、[病理]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4、[临床表现]症状:

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

体征:

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性特征,长期发作可出现肺气肿体征。

5、[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2、[病因及发病机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着重说明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包括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氧化应激机制因素。

3、[病理和病理生理]病理:

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特征。

分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和小混合型。

病理生理:

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退化、大量减少及部分肺泡通气不良、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4、[临床表现]症状:

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

体征:

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性特征,长期发作可出现肺气肿体征。

5、[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

指出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及临床意义。

X线检查:

指出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肺气肿的X线征象。

实验室检查:

指出痰、细菌学、血液检查及血气分析的临床价值。

6、[诊断与稳定期病情严重程度评诂]症状评诂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进行评诂。

肺功能评诂使用GOLD分级。

急性加重风险评诂

7、[鉴别诊断]根据国家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注意排除心、肺其他慢性疾病后,才能建立诊断。

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鉴别。

8、[并发症]包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心病。

只作简单介绍。

9、[治疗]稳定期的治疗:

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

健康教育:

戒烟、脱离污染环境。

支气管舒张药糖皮质激素、袪痰药、祛痰药、家庭氧疗。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地点。

支气管舒张药、控制性氧疗、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袪痰药。

10、[预后及预防]预后:

指出慢性支气管炎如能及早消除发病因素如戒烟,防尘等并积极治疗,预后是好的。

如不能坚持治疗,发病因素持续存在,迁延不愈,或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病变不断发展,则预后较差。

预防: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体育及耐寒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注意口腔卫生,保护下呼吸道防御功能。

对缓解期病人给予预防复发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及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指征和抢救措施。

2、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预防。

3、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哮喘的管理。

教学内容

1、概述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强调气道的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道缩窄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病因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神经因素、遗传因素等

3、发病机制气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

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作用;变态反应、受体功能低下及气道高反应性。

介绍外源性机制和内源性机制。

4、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体征。

外源性与内源性哮喘的特点。

重要讲解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

5、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有肺充气过度,用于鉴别诊断和发现并发症。

呼吸功能检查,气道反应性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和呼气峰流速日变异率。

过敏因素检查痰、血嗜酸性粒细胞,IgE,过敏原皮肤试验。

6、诊断和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分型。

与心源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气管支气管癌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鉴别。

7、并发症肺部炎症、阻塞性肺气肿及自发性气胸。

重症时导致呼吸衰竭。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肺心病。

8、治疗各种平喘药物的作用与临床应用,辅助治疗措施。

重点介绍茶碱类,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重症哮喘病人的抢救,气雾剂的使用方法。

特别强调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尤其是对严重哮喘的各种处理措施,以及缓解期哮喘的处理原则和寻找病因。

9、预防避免接触过敏原,脱敏治疗,药物预防。

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要求

1、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和鉴别诊断。

3、了解外科手术治疗。

教学内容

1、概念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2、病因及发病机制有些病例无明显病因,但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常发生于有遗传、免疫或解剖缺陷的患者,也可见于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免疫缺陷和罕见的气道结构的异常。

局灶性支气管扩张可源于未进行治疗的肺炎或阻塞。

3、病理和病理生理病理变化及其演变,好发部位。

4、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及并发症(咳嗽、咳痰或咳脓痰、咯血、肺气肿、肺心病、杵状指等)。

5、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片,支气管碘脂质造影,胸部HR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可作出诊断。

应与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弥漫性支气管炎相鉴别。

7、治疗内科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控制感染,改善气流受限,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体位引流,并发症的处理。

手术治疗:

适应证的选择。

咯血的处理:

参阅本篇第七章。

纤支镜灌洗的重要性。

8、预防与预后应用疫苗或减少急性发作,免疫调节,戒烟,康复锻炼有一定预防作用。

预后取决于支气管扩张范围和有无并发症。

肺部感染性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治疗)。

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

熟悉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3、了解肺炎流行病学,了解肺炎的病因分类和临床意义。

了解肺脓肿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概述:

肺炎的病因、肺的解剖及患病环境分类,讲述肺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

指出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细菌性肺炎为多见,而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非细菌性肺炎以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为代表。

2、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

分型及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

2.病理和病理生理肺炎球菌不损害肺泡结构,引起肺泡内的浆液和细胞浸润的实变。

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

消散后肺泡结构完全恢复正常,病变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3.临床表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

体征:

典型实变不多见。

4.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并不多见。

主要有感染性休克、心肌炎、急性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消散延缓,机化性肺炎。

5.实验室或其他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白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诊断等作出诊断。

与其他细菌性肺炎相鉴别;与胸膜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鉴别。

7.治疗抗菌药物的治疗:

对肺炎球菌肺炎,青霉素G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对重症患者可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支持疗法。

并发症的处理。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1)补充血容量;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3)控制感染;(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5)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液时注意速度和量)。

3、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的细菌特性、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4、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1.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占各种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

支原体的生物特性和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肺炎衣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常在聚居场所流行。

衣原体的生物特性和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引起成人肺炎的常见病毒。

病毒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和治疗。

5、肺脓肿

1.概述说明化脓性肺炎中心坏死、液化、排空形成脓肿。

2.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为几种细菌混合感染或纯属厌氧菌感染所致,厌氧菌感染的重要性。

阐述发病诱因。

3.病理病理变化及其演变、好发部位。

4.临床表现症状,肺实变体征,空洞体征,杵状指。

并发症:

咯血,脓胸等。

5.实验室检查痰特点,细菌培养,血象,X线检查特点,纤支镜检查。

6.诊断与鉴别诊断据病史、典型症状、血象和X线胸片,综合诊断并不困难。

与细菌性肺炎,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癌,肺囊肿继发感染等相鉴别。

7.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

强调早期、足量、疗程较长的重要性,抗生素的针对性、体位引流的重要性,纤支镜的局部治疗。

手术疗法的适应证。

8.预后早期诊断、早期彻底治疗对预后极为重要。

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诱因、加强护理。

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2、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及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检查方法,结核病的防治原则措施,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3、了解肺结核外科手术的适应症。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肺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抗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

肺结核病发病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已定为乙类传染病,我国在努力控制和消灭结核病。

2、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发生、发展结核菌类型、生物特点,病灶内不同繁殖状态的菌群,兼述非结核分支杆菌。

感染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

人体反应性细胞免疫与迟发型变态反应。

肺结核播散途径。

肺结核演变过程及临床常见的五种肺结核类型。

结核菌感染、发病、科赫现象。

介绍原发结核与继发结核的区别。

结合病理特点分述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x线胸片和临床特点。

3、病理学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殖、变质)及其转归,

4、临床表现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应强调病史的询问,注意部分病人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或不典型。

5、肺结核诊断痰结核菌检查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痰结核菌培养。

强调痰菌检查对确诊肺结核的重要性。

胸部x线检查:

结核病灶的相应特征。

讲解胸部x线检查对发现肺结核的意义。

结核菌素试验:

PPD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诊断方法、诊断程序与肺结核分类标准、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痰结核菌检查、胸部x线所见及结核菌素试验,了解病变的活动性及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结核菌培养发现不典型与耐药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

与肺癌、各种肺炎、结节病及尘肺相鉴别。

6、肺结核化学治疗抗结核药物适用于各型活动型肺结核。

抗结核化学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五种常用药物。

治疗原则与督导化疗。

化疗方案,初治、复治和难治性肺结核的化疗,化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介绍短程化疗及其具体应用。

对症治疗大咯血的处理。

难治和耐多药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7、肺结核控制策略措施彻底治愈活动性肺结核,特别是排菌病人;普及抗结核知识,切断传染途径;进行卡介苗预防接种和对易感人群的预防给药。

流行病学调查指标。

预防措施卡介苗接种,药物预防,发现病人,加强管理,合理化疗。

原发性支气管癌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癌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肺癌的病理分型及特点。

3、了解肺部的概述及病因。

教学内容

1、概述肺癌的危害以及近年来发病率升高。

2、病因与病理致癌因素与肺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各型肺癌的典型病理变化以及肺癌的分期。

肺癌的生长、转移与临床征象。

3、临床表现详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重点讲述咳嗽、咯血等肺癌早期症状的特点。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X线检查:

介绍胸部X线摄片、高电压摄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