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9909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311 大小:17.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1页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3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推拿手法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操作应产生温热渗透感,一般在治疗的最后应用。

应用于四肢、腰背、关节韧带和肌腱等部位。

可配合具有润滑性质的药物。

能使局部产生温热感,有舒经活络、理气止痛、健脾和胃、消淤退肿、祛风散寒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胃脘痛、消化不良、腰背酸痛、肢体麻木及软组织损伤等。

6.揉法,用指腹、全掌、掌根或大小鱼际贴附,轻柔旋转不停摆动。

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软化疤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减轻疼痛。

指揉法适用于头面、胸胁部。

掌揉法适用于头面、脘腹及四肢部。

适用于全身各部肌肉劳损、疲劳酸痛,尤其是损伤局部瘀血凝滞经久不散,腹部胀满,习惯性便秘等。

7.捏法,有三指捏和五指捏。

三指捏是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

五指捏是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

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

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可与“捏”结合,用于全身各部肌肉劳损、疲劳酸痛、损伤瘀滞经久不散所致硬块、损伤后关节僵直和功能障碍等。

8.滚法,用小鱼际及手背尺侧在人体某部滚动。

舒筋活血,温通经络,滑利关节,散寒止痛。

适用于肌肉较丰厚处,如肩背部、颈部、腰骶部、臀部、四肢部等。

治疗风湿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瘫痪及软组织损伤。

9.抖法,用双手握住被按摩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

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松弛肌肉,灵活关节,消除疲劳。

常用于四肢大关节和肌肉丰厚处,如腕部、肘部、肩部、腰部、髋部、肌肉。

不用猛力,幅度逐渐增大。

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10.搓法,双手手掌紧贴皮肤做快速往返搓的动作。

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

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用力均匀,协调连贯。

使皮肤、肌肉松弛,血液流畅,促进新陈代谢,消除肌肉疲劳酸胀,提高皮温及肌肉工作能力。

适用于四肢、胸部和腰背部,以及肩、臀、膝等部。

一般用于按摩后阶段或结束前。

11.掐法,用指端一般用拇指的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肤的方法。

(1)单指掐;

用单指指甲用力向下。

(2)双指掐;

用双指相对用力进行掐拿穴位。

动作要领:

手力贯于指端,用力要轻柔缓慢,不可用力过猛。

以有酸、胀、痛感为宜。

功效:

醒脑开窍,行气止痛,11.掐法,用拇指的指端切压肿胀局部皮肤的方法。

力量深透均匀,从远心端缓慢密集地向前推移。

较快消肿止痛,广泛用于软组织损伤所致的肿胀疼痛(24-48小时后)。

12.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

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治疗风湿酸痛、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

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13.击法,用拳背、掌根、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叩击体表。

拳击法:

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叩击体表掌击法:

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分空拳侧击和空拳盖击。

侧击法(小鱼际击):

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

指尖击法:

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

兴奋肌纤维和神经,消除伤后瘀血凝滞,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酸胀和神经麻木。

适用于头部、背、腰、臀和下肢肌肉丰厚处。

14.摇法,也叫运拉。

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近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连续做伸屈、展收、旋转、环转及牵引等活动手法。

动作要缓稳,范围由小到大。

切记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

松解粘连,增加关节活动度,解除关节功能障碍,保持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

广泛用于四肢各大小关节,一般在按摩结束前使用。

颈部摇法:

受术者坐位,术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下颌,双手以相反方向做左右环转和前俯后仰的屈伸活动。

托肘摇肩法:

术者一手按住患肢肩关节以固定,一手托住肘部,使肘部伸直,摇动肩关节。

握手摇肩法:

一手握手握腕摇肩法:

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从前下-前上-后上-后下方的大幅度环转摇动肩关节。

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解除粘连。

治疗肩关节扭挫伤,肩部腱鞘炎,肌腱炎和肩周炎等。

肩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肢前外方,一手托拿住肘关节,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作肘关节的屈伸或旋转摇动。

肘关节摇法,术者一手握住前臂下端,一手握住四指,作腕关节的屈伸和环转摇动。

腕关节摇法,指关节摇法,术者一手握手掌,一手捏住指端,作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屈伸和环转摇动。

屈髋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髋外侧,一手扶住膝关节前侧,一手拿住踝关节上方,作髋关节的屈伸和环转摇动。

直髋摇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肢外方,一手扶住髋关节外侧,一手拿住踝关节上方,使患肢抬离床面10-15公分,在拔伸牵引下作髋关节的环转摇动。

髋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患膝屈曲,术者站于患膝外侧,一手从膝后托拿住患膝,拇指压住痛处,一手拿住踝关节上方,屈伸和摇动膝关节。

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趾,屈伸、内外翻和环转摇动膝关节。

踝关节摇法,15.拔伸法,又称牵引法。

用力应稳而持续,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掌握好拔伸的方向。

切不可突然大力猛烈牵拉。

颈部拔伸法,受术者正坐,术者站在其后,双手拇指顶住枕骨后方(或风池穴),两前臂分别压在受术者两肩。

双手拇指的向上顶推力及双前臂的下压两肩的力,使颈椎处于持续的慢慢向上拔伸的力量中,形成拔伸。

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滑利关节。

治疗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

指间关节拔伸法,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者腕掌部,一手捏拿住指端,两手同时做反方向用力拔伸。

滑利关节,缓解手指疼痛麻木。

治疗指间关节扭挫伤,肌腱复位、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等。

膝关节拔伸法,受术者仰卧,患侧膝关节屈曲约90度(膝关节交锁者在交锁位)。

助手用前臂托抱住受术者大腿下端,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两人向相反方向用力拔伸膝关节。

滑利关节。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及膝关节交锁的准备手法。

16.扳法,用双手或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如膝部)或在助手的辅助下有力扳动肢体的被动运动方法。

稳、准、巧,切忌强拉硬扳,不能超过生理活动范围。

颈部扳法(略),胸背部扳法,扩胸牵引扳法:

受术者坐位,两手臂上升并双手合拢扣住。

术者立于侧后方,一手掌根部抵住需要扳动的棘突,一前臂从受术者上胸部绕过扶住对侧腋部,并令其后仰,术者抵棘突之手同时用力扳推。

滑利关节,纠正位置。

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胸背部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

受术者坐位,两手置颈部交叉扣住。

术者握住受术者前臂下段,用一侧膝部顶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并令其稍前倾,术者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扳动。

腰部扳法,增大关节活动度,矫正小关节错缝,改变椎间隙的压力,有助于突出的椎间盘还纳。

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错位及关节功能障碍等。

腰部扳法,腰部斜扳法:

受术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下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上者伸直。

术者一手/肘推按住受术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肘抵住臀部或髂前上棘,将受术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肘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腰部扳法,腰部后伸法:

受术者仰卧位。

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痛处,一手从双膝关节前上方托起下肢,两手同时用力扳伸按压。

17.分筋法,指端做与肌腱、肌纤维和韧带相垂直方向拨动的手法,亦称拨筋或拨法。

(1)拇指:

又称一指禅,用拇指指端按于肌肉深部进行左右拨动。

(2)食、中指:

即用食、中指端并齐同时插入肌筋缝中进行拨动。

用力向下力度合适以有酸胀为宜。

拨动的方向要根据肌筋的走向与其垂直。

分解粘连,解痉止痛。

18.理筋法,用指腹使紊乱的肌筋理顺的手法。

(1)拇指理:

用拇指指腹按住伤部的上端,另一手的拇指指腹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的走向缓慢移动进行推、挤、按使断裂紊乱的肌筋理顺粘贴一起,反复数遍。

(2)掌根理:

方法同上。

适用于大块的肌肉的理顺。

用力要均匀,柔和,反复自下而上或由两端向中间推理。

切忌由痛点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推理。

顺筋归位,调和气血。

分筋法和理筋法,19.弹筋法,用手指将肌肉、肌腱提起并突然放下的动作,亦称提弹。

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余四指将肌肉、肌腱提起,然后突然放下。

提弹时要有力而迅速,快提快放,每处可提弹1-3次。

提弹后可配合柔和的手法按摩。

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促进神经感觉恢复,防止肌肉肌腱萎缩。

20.刮法,用指端或光滑的钝器做单向刮动患部的方法。

拇指末节屈曲,用单或双拇指的指端,在伤部做连续的单向刮动。

力量均匀,力达病变部位,由轻到重。

松解粘连,消除硬结,促进修复,缓解疼痛。

用于髌骨劳损、肌腱末端病及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

21.背法,将被按摩者背起做腰部摇晃或牵引的动作。

按摩者和被按摩者背对背靠近站立,互相肘挽肘,按摩者的臀部抵在被按摩者的腰骶部将其背起,嘱其肌肉放松,先做摇摆晃动再做上下抖动。

两肘要挽紧,背部紧贴,摇摆晃动和抖动的幅度逐渐增加,不可过猛。

用于运动后腰部肌肉肌肉疲劳酸痛,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三、经穴按摩,1.经络2.腧穴,1.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路径,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

络,网络,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协调阴阳,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能量的通路”),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上肢内侧前缘,上肢外侧前缘,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前缘,胸腹及下肢内侧前缘,上肢内侧后缘,上肢外侧后缘,腰背及下肢外侧后缘,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上肢内侧中间,上肢外侧中间,下肢外侧中间,下肢内侧中间,督,有总督的意思。

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

任,即担任。

任脉行于胸腹部的正中,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

2.腧穴,又称穴位、穴道。

是脏腑、经络之气与体表交会处。

腧,转输、输注。

穴,空隙、聚集。

分类,经穴:

365处经外奇穴:

如印堂,太阳,落枕,膝眼阿是穴:

无一定名称和位置,以压痛点而定位的穴位,又称“天应穴”。

取穴方法,人体体表标志骨度分寸指寸法简便取穴法,第7颈椎棘突:

低头时突出处第7、8胸椎棘突间隙:

两肩胛骨下端连线中点第4腰椎棘突间隙:

两髂嵴连线中点,简便取穴法,取风市,立正垂臂,股外侧中指端所指之处即是。

取列缺,两手虎口自然平直相交,食指尖端所指处即是。

取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即是。

取劳宫,半握拳,中指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即是。

经穴的主治性能,局部主治性:

所有的穴位均有其局部主治性能。

邻近主治性:

某些穴位有兼治其附近器官、组织的疾病。

(印堂,曲池)远道主治性:

某些穴位能治疗远隔部位器官、组织的疾病。

(合谷,委中)整体主治性:

有些穴位具有整体主治功能,如强壮身体、退热、复苏等作用。

(足三里,大椎,人中),穴位按摩的选穴原则,局部选穴:

陈旧性伤取“阿是穴”或损伤局部穴位(如髌韧带损伤-犊鼻,腓肠肌损伤-承山)邻近部位取穴:

小腿三头肌损伤-承山、委中、阴陵泉、悬钟,腰部损伤-腰眼、肾俞、命门,颈椎病-风池、肩井远隔部位取穴:

循经取穴,腰背损伤-委中、昆仑、承山,胸胁部损伤-内关,胃肠疾患-足三里特定取穴:

失枕-落枕,休克、低血糖、晕厥-人中、百会、足三里,腰痛委中求,头面合谷收。

踝痛找悬钟,腹痛三里谋。

急救掐人中,疲劳华佗留。

夹脊:

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腰眼: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急救穴:

人中、涌泉、十宣、劳宫多功能穴:

内关、足三里强壮保健穴:

百会、神阙、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脾俞、足三里、太溪死穴:

太阳、膻中、中脘安神穴:

神门、内关、心俞、风池,头痛:

印堂、风池、太阳牙痛:

下关、颊车、合谷、内庭落枕:

落枕颈项:

风府、风池肩背:

肩井、天宗、大椎腰痛:

腰痛点、委中、承山胃痛:

内关、梁丘、足三里痛经:

中极、三阴交,止痛穴,内庭: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腰痛点:

在手背指,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个穴位。

颈椎:

外关、风池、大椎、肩井脊柱:

夹脊腰椎:

命门、肾俞肩关节:

肩髃、肩髎、肩前、肩贞、条口腕关节:

阳溪、阳池、神门膝关节:

鹤顶、膝眼、阳陵泉、委中踝关节:

丘墟、昆仑,通利关节穴,百会、印堂、太阳、人中、风池大椎、天宗、肾俞、大肠俞肩髃、曲池、外关、内关、合谷、落枕环跳、委中、承山、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昆仑、太溪、涌泉,常用穴位,百会头顶凹中悬,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太阳眦角一寸许。

委中腘窝纹中屈,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钟找,内踝三寸三阴交。

华佗夹脊外五分,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处。

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等。

十宣十指尖端找,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扭伤曲池下外导。

合谷第二掌骨中,内关掌后二寸绕。

扭伤:

曲肘,掌心向内,在肘横纹的尽头(曲池穴)和腕背横纹的中间(阳池穴)联线上1/4处,肌肉最丰满的位置。

治疗腰扭伤。

穴位按摩手法,点法:

拇指、中指、肘尖掐法:

急救拿法:

两手指指端同时对向挤压两个对称的穴位或肌肉、肌腱。

如颞下颌关节半脱位-左右颊车,胸胁痛、胃痛-内关外关,膝关节疼痛-阴陵泉阳陵泉,头痛感冒-左右风池),经穴按摩的注意事项,经穴按摩用力不宜过大。

一般以出现酸、胀、麻为宜。

用力应由轻到重,再又重到轻。

取穴要少而精。

治疗疾病时,应配其他疗法。

应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选用不同的手法。

四、身体各部位按摩,

(一)头部体位:

仰卧位或坐位。

手法:

揉穴位;

百会、太阳、风池等顺逆方向各60次。

抹前额;

虎口分开,拇指置于头后,其他四指在前额向两侧抹动数十次。

梳头皮;

双手指微曲,分开。

从前额向颈后抓梳数十次。

叩头部;

手指微曲,手腕放松以手腕带动手指轻轻叩打头部,从前额向后颅移动。

作用:

治头痛、头昏。

(二)面部体位:

平卧或坐位。

太阳、迎香、地仓、颊车。

抹眼眶;

用指腹从内向外抹,抹口周;

用食指和中指从承浆穴向地仓穴抹,拇指从颊车穴向地仓穴推抹。

滚面部;

用小鱼际肌滚双侧面部至微红。

拍面部;

用双手四指轻轻拍打面部。

推面部;

用双掌从耳根轻推至下颌。

揉耳根;

用双手拇指揉捏耳根。

压眼球;

用双手食、中指轻轻按压眼球。

美容、治疗神经衰弱。

(三)颈部体位:

坐位或俯卧位手法:

推、擦、摩、揉、揉捏、叩、运拉、拿、点穴,1520分钟推、擦、摩;

揉,揉捏;

点、拿穴位;

风池、肩井、大椎、风府、天宗叩,运拉。

治疗颈肩痛。

注意事项,按摩力量因人而异,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颈部新伤局部不宜按摩,禁止运拉对震动易引起头昏者,不做叩打,(四)胸部体位:

仰卧。

四指分推肋;

以双手四指分置肋间隙从胸骨向两侧推抹。

推胸骨;

用四指或掌根从胸骨上端轻推至剑突处。

按揉穴位;

用拇指或剑指按揉膻中穴。

扩胸;

让患者坐位,双手叉指抱头后,术者从后面双手握住患者上肩并屈膝用膝盖顶住患者胸椎,让患者作深吸气后术者双手向后扳拉患者的双臂并同时用膝推顶患者胸椎。

扩胸顺气,治胸闷、胸痛。

(五)腹部体位:

揉腹;

双掌重叠顺神阙穴顺时和反时钟方向进行推揉并逐渐扩大。

推腹;

用掌根沿两侧腹直肌从上至下推。

分肋理气;

用双掌沿肋弓向两侧推抹。

按揉穴位:

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

健脾开胃,强身健体,治疗腹泻、腹痛、腹胀。

(六)腰背部:

俯卧位,头偏向一侧,上肢置于体侧,手心向上。

推、擦、摩、揉、按、拍、叩、扳、拿、点穴,背,2030分钟推、擦、摩;

揉,擦;

拍、叩;

脾俞、腰眼、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委中,每穴30s左右;

拿斜方肌;

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小关节紊乱,可按、扳或背。

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治疗腰痛。

注意事项,对腰背部肌肉损伤、劳损或疲劳酸痛有良好效果腰部骨折者慎用按压,严禁扳或背,(七)上肢1.手部体位:

坐位手法:

推、擦、摩、揉、运拉、掐,5-10分钟推、擦、摩、揉手指掌面、背面和两侧;

推、擦、摩、揉手背;

掐合谷运拉手指,注意事项,推和揉手法不宜过重软组织损伤急性期不做运拉指间关节损伤早期局部不做按摩,(七)上肢2.腕部体位:

坐位。

推、擦、摩、揉、运拉、抖、掐,10-15分钟推、擦、摩;

揉,按;

掐;

大陵、运拉,抖轻推摩,注意事项,按摩的重点在掌侧和背侧的肌腱和肌肉部位桡动脉搏动部位做揉法时用力宜轻软组织损伤未愈者不做运拉和抖抖腕关节时,两手要紧握腕部,以控制腕关节抖动的幅度,以免引起疼痛,(七)上肢3.前臂体位:

推、擦、摩、揉、揉捏、按压、搓、点、拿,15-20分钟推、擦、摩;

揉捏;

搓,按;

点,拿;

内关、外关、手三里揉捏时拇指和其余四指力量要均匀,(七)上肢4.肘部体位:

推、擦、摩、揉捏、运拉、抖、点推、擦、摩;

揉、揉捏;

运拉,抖;

点;

曲池、尺泽,注意事项,肘关节内侧血管表浅,揉捏时手法宜轻。

抖动时控制好幅度。

肘关节损伤或脱位整复后肿胀明显者,局部不宜按摩,以免继发骨化性肌炎。

(七)上肢5.上臂及肩部体位:

推、擦、摩、揉、揉捏、搓、抖,运拉、点、拿推、擦、摩;

搓、抖、运拉;

肩髃拿,注意事项:

对肩关节功能障碍者做运拉和抖时,应根据其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幅度,(八)下肢1.足及踝部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

推、擦、摩、揉、运拉、点推、擦、摩;

揉;

点昆仑、太溪;

运拉;

轻推摩,注意事项,足踝部肌肉较少,揉时不能用力太大。

踝关节韧带损伤未完全修复者慎做运拉。

(八)下肢2.小腿部体位:

坐位或仰(俯)卧位,膝关节屈曲。

推、摩、揉捏、搓、抖、点推、摩;

搓,抖;

点承山、阳陵泉、阴陵泉、悬钟;

注意事项,重点是小腿三头肌。

肌肉损伤时不做抖法,搓的力量也要小。

(八)下肢3.膝关节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放松。

推、擦、摩、揉、揉捏、搓、刮、运拉、掐推、擦、摩;

擦摩;

搓,运拉;

髌骨劳损者刮髌骨边缘;

掐犊鼻、委中、血海、梁丘;

轻推摩,注意事项,膝关节肌肉较少,结构复杂,按摩时要紧贴皮肤,使力量达于皮下。

膝关节脂肪垫损伤或滑囊炎有肿胀压痛者局部不做按摩。

(八)下肢4.大腿及髋部体位:

坐位或仰卧位,屈髋屈膝。

推、擦、摩、揉捏、搓、叩打、抖、运拉、点推、擦、摩;

揉和揉捏;

搓,叩打;

抖,运拉;

点风市、承扶、梁丘;

轻推摩,第三章运动按摩,概念: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利用专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以提高人体机能、消除疲劳和防治伤病的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前按摩、运动中按摩和运动后按摩。

一、运动前按摩,目的:

提高韧带伸展性和关节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

可与准备活动结合。

按摩时间为510分钟。

在赛前或训练前1530分钟完成。

1.赛前精神不振的按摩,坐位点揉太阳、风池、内关重揉/重推/提拿斜方肌总时间23分钟按摩后做专项准备活动,2.赛前紧张的按摩,通过谈话进行心理调节。

头部从前到后做轻推、摩法58遍。

轻揉印堂、太阳1020遍。

稍用力点揉上星、百会、风池、曲池食指指端从前到后梳头约10次。

对将要运动的肌肉轻推摩揉捏。

2.赛前紧张的按摩,动作要领手法轻缓柔和、时间长、面积大。

时间在比赛前1020min。

操作时间1520min。

3.赛前局部关节肌肉的按摩,一般准备活动手法重、速度快、时间短、面积小重推、擦、摩关节肌肉重揉捏搓,拍击专项准备活动,4.赛前皮肤发凉的按摩,重而快速的的推、擦、摩,5.伤员的赛前按摩,伤部周围一般运动前按摩慢性损伤-推、擦、摩伤部肌肉丰厚处-揉、揉捏腱鞘和韧带部位-理筋关节-运拉专项准备活动粘布支持带或绷带,二、运动中按摩,目的:

及时消除疲劳,解除肌肉僵硬,提高训练或比赛效果。

按摩部位为负荷大、旧伤部、易疲劳部位。

按摩时间为13分钟。

手法可先用柔和的手法,然后再用较重而快的手法。

运动中按摩,跑跳项目:

揉捏和抖动下肢肌肉,擦摩踝关节和膝关节,拍打肩关节。

投掷项目:

揉捏、搓、抖上肢,擦摩和揉推肩胛部和腰背部。

篮球:

搓、抖上肢。

三、运动后按摩,目的:

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照顾重点,顾及全身。

按摩时间一般可选择在运动后、洗澡后、晚饭后1h或睡前1h进行按摩,极度疲劳时应休息23h再按摩。

操作时间2045min。

(一)上肢按摩,重点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和前臂肌群体操、举重、排球、投掷、游泳等揉捏、推摩、搓、运拉、抖点、拿内关、外关、曲池、尺泽、肩髃、肩井、天宗时间1015分钟,

(二)腰背部按摩,重点是背阔肌、斜方肌和骶棘肌体操、跳水、举重、排球、篮球等俯卧位推摩、擦摩、揉、按压、弹筋、叩打点、揉腰俞、肾俞、腰眼、天宗、肩井时间1520分钟,(三)胸部按摩,重点是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体操、投掷、排球等坐位或仰卧位推摩、揉、揉捏、弹筋时间510分钟,(四)臀部按摩,自行车、田径、举重、篮球、竞走、足球等俯卧位推摩、揉、叩打点、揉环跳时间约10分钟,(五)下肢按摩,推摩、擦摩、揉、揉捏、搓、叩打、抖点、揉、掐、拿承扶、风市、犊鼻、委中、血海、承山、昆仑、悬钟时间1020分钟,(六)全身按摩,胸-腹-上肢-腰背-下肢推摩、擦摩、揉、叩打、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