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960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doc

【德育案例】学生玩手机案例分析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高一八班班主任

今年是我从教第二十九年,当班主任管理学生对我来说已是经验丰富,但遇到了很难处理和解决的新问题----学生玩手机。

所谓新学期,新的开始,新班级,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管理都很严,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在三年内,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有成就。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我的性格,做事情前都会好好考虑清楚,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我的个性,知道我是一位严厉的老师,很多同学都对我的做法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学生玩手机很难处理。

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了几句,学生也回了几句嘴,任课老师后来把事情告诉了我。

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我管理不善的原因,还有,就是班上没有一位同学跟我反映此事,我到班上去跟同学们说,以后班上有事情必须都要跟老师讲,虽然现在我还不教你们的课,但是你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跟我说。

后来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慢慢跟她谈。

我问她:

“老师收手机,为什么要还嘴?

”学生说:

“因为怕老师把手机收走,怕老师告诉您。

”我跟学生说:

“做错事情了,只要肯承认,只要自己意识到了,老师怎么会怪你呢,况且,你们现在还年轻,一下子让你们收住心,不玩手机也不可能,但是,时间上必须要把握住,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关机,一定要掌握好。

学生最后知道自己错了,并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做好。

现在我们的学生有的住校,有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有的中午孩子放学是去奶奶家还是姥姥家时间上要临时决定,我们到底如何要求绝对不带?

还是谁能带谁不能带?

上课如何控制?

不让学生玩看手机。

一旦上课玩手机了,老师发现了,给他摔了,给家长,给班主任,还是还给学生,教育一下,还是。

于是我针对学生的兴趣又展开来有关玩手机以及该不该带手机上学展开了讨论,但还是得靠学生自觉,可是学生能把握住吗?

后来商量带手机来的都关机,放学再看,但感觉还是难管理。

鉴于班里不止一人玩手机事不仅在她一个人身上,还有很多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

针对这件事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玩手机这种事情,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

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

我希望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力量。

【德育案例】

学生玩手机案例分析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高一八班

班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