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063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提纲.docx

财政学复习提纲

财政学复习提纲

1.财政(PublicFinance)

财政产生的原因:

(1)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指在市场充分发挥其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状态。

包括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2)垄断现象(MonopolyPhenomenon)

(3)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4)市场不完全(MarketIncomplete)

(5)偏好不合理(PreferenceIrrational)关于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6)分配不公平(AllocationUnfair)

(7)经济波动(EconomicFluctuation)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的经济过热和经济衰退

财政的概念:

财政属于历史范畴、经济范畴、分配范畴。

要准确理解财政的概念,需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1)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

(2)财政分配的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和服务

(3)财政分配的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

(4)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5)财政分配的形式——价值、实物和力役形式

一般认为是指提供公共物品、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职能的财政。

或者说,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财政。

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ResourcesAllocationFunction)

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资源配置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率状态。

目标:

高效率

a)在经济学中,通常以帕累托效率作为衡量资源配置高效率的标准。

b)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c)帕累托改善(Paretoimprovement),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d)帕累托效率意味着所有的帕累托改善都不可能。

资源配置职能的基本要求

(1)确保社会资源在公、私两大部门之间的最优配置

(2)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

(3)有效地配置归公共部门支配的社会资源

(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

财政间接的资源配置

(1)财政活动会影响或改变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尽量做到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

(2)通过财政的投资、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投资方向和消费方向,调节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

二、收入分配职能(IncomeDistribution)

财政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

目标:

公平分配

经济公平(市场公平):

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

经济公平实际上属于市场效率的范畴。

社会公平:

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即社会认可的收入分配格局。

社会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隐含了对社会公平标准的一种认可。

三种不同的公平观

1、规则公平

在统一规则的前提条件下,各人的收入份额与其对生产的贡献份额相一致的收入分配就是公平的。

2、起点公平

强调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

起点公平依然承认分配结果上的差别,并认为只要这种差别是由努力和选择所形成的,它就是合理的。

3、结果公平

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在现代财政学中,主要从结果公平的角度来评价收入分配的状况。

如何测度收入的差距?

1、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

将社会成员从低收入向高收入排列,然后将收入与人数逐个相加,并算出这些人的人数与收入在总人数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得到一系列的组合点。

2、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

基尼系数=A/(A+B)。

0≤基尼系数≤1。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大致标准:

0-0.2之间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较为合理;

0.4-0.5之间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相当悬殊。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EconomicStabilityAndDevelopment)

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产生影响,以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目标经济稳定: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手段

(1)通过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

(2)通过“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量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适度发展。

(3)通过投资、补贴、税收等手段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高速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保证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与安定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的提高。

财政的特征:

(1)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2)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非盈利性的财政

(4)法制化的财政

2.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

概念:

指在市场充分发挥其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上,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状态。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以及财政存在的最直接、最充分的理由。

表现:

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2、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3.私人物品(PrivateGoods)与公共物品(PublicGoods)

概念:

私人物品(PrivateGoods):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PublicGoods):

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

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

——一旦公共物品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技术上做不到或经济上不可行

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ry) 

——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排斥和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消费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

——在既定的公共物品水平下,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引起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Non-divisibility)→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公共物品以其“共同消费性”(collectiveconsumption/jointconsumption)区别于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的分类

按性质划分

纯公共物品(Pure-PublicGoods)

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Quasi-PublicGoods,MixedGoods)

纯私人物品----混合物品----纯公共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既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又不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则为纯私人产品;

如果一种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则为纯公共物品;

如果一种物品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只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征的,则为混合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但又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俱乐部物品(ClubGoods):

如教育、公园等需付费的公共设施、娱乐场所。

拥挤性物品(CongestibleGoods):

强调这类物品的非竞争性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即这类物品都有一个饱和界限(拥挤点),在未达到拥挤点时,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但一旦达到拥挤点后,再增加消费者就会影响到现有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

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非排他性——公共资源(PublicResource)如自然资源的开采权。

市场为何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决定了市场机制是不可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的。

非排他性→搭便车(FreeRiding)

免费搭车:

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某种公共物品的行为。

非竞争性→P=MC=0(免费供给)

私人部门和市场机制并不是完全不参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4.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

概念:

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了他人福利的情形。

特点:

存在于经济主体决策之外,因为他无须因其行为影响他人而承担成本或获得补偿

存在于市场价格机制之外,绕过价格机制影响他人的福利

种类:

(1)正外部效应(PositiveExternalities)

指给无偿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行为;如某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

(2)负外部效应(NegativeExternalities)

指给他人施加了成本,却不因此而付出代价;如化工厂的排污行为。

外部效应对效率的影响

负外部效应与供给过剩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C=MPC=MPB=MSB

边际外部成本(marginalexternalcost,MEC)

指新增单位产品生产所导致的由第三方承担的额外成本。

社会成本MSC=MPC+MEC

MSC=MPC+MEC=MPB=MSB

MPC﹤MPB→生产增加,供给过剩

 

负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供给过剩正外部性导致的效率损失:

供给不足

正外部效应与供给不足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

MSC=MPC=MPB=MSB

边际外部收益(marginalexternalbenefit,MEB)

社会收益MSB=MPB+MEB

MSC=MPC=MPB+MEB=MSB

MPC﹥MPB→生产减少,供给不足

矫正外部效应:

私人对策:

道德约束、企业合并、明确产权和谈判(科斯定理)

公共对策:

对于产生正外部效应的行为主体,政府采取补贴等鼓励性措施;对于产生负外部效应的行为主体,政府采取征税(庇古税)等矫正性措施;排污权交易;管制

价格PMSC=MPC+MD(边际社会成本)

r*DMPC(边际私人成本)

rC

MB(边际收益)

0Q*Q产量Q

5.政府干预(GovernmentIntervention)

概念:

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就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

产品提供和生产的不同组合

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混合物品到底是采用公共生产方式、私人生产方式和混合生产方式,主要取决于效率。

私人生产在效率上要优于公共生产。

具体而言是:

公共物品由公共提供,私人物品由私人提供,混合物品混合提供。

政府干预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法律和行政手段

现代财政学的基本分析思路:

市场有效——市场失效——政府介入——财政的活动

政府干预的表现形式: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矫正外部效应3、消除垄断

4、培育市场,健全市场体系5、矫正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失灵

6、纠正不合理偏好7、调节收入分配不公8、维护经济稳定发展

6.公共物品最优提供的局部均衡分析:

鲍温(Bowen)模型

考察单个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问题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均衡的差异

私人物品:

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数量的调节者。

公共物品:

产品数量的接受者,产品价格的调节者。

私人物品:

只要出现均衡的市场价格,就能建立起该产品产量的供需均衡。

公共物品:

只有当总的支付愿望等于提供该产品的总成本时,其产量才处于均衡状态。

私人商品的供需均衡公共商品的供需均衡

MSB=MPBi=MSC

7.公共物品最优提供的一般均衡分析:

萨缪尔森模型

撤消单个公共物品的限制,寻找所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最优供应的条件

模型假定

1、经济社会由消费者A和B两人组成;

2、有两种产品,私人产品X和公共产品Y,它们都用于最终消费;

3、两个消费者的偏好是给定的。

解决的问题

1、在最优状态下,社会资源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

2、不同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最优组合;

3、在上述最优状态下,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

萨缪尔森模型

 

如果B的无差异曲线是给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已知的,则:

(1)A的消费可能性曲线只能是TT。

A不可能移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而不损害B的利益;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是私人商品和公共商品之间的边际生产转换率(MRT),而AA和BB的斜率则分别表示消费者A和B在消费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时的替代关系,即分别表示A和B在私人商品和公共商品消费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A,MRSB)。

于是得到:

MRT=MRSA+MRSB

(3)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

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之间的生产转换率等于消费者A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消费者B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

8.投票规则

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对应于私人选择的一种集体选择。

是指理性的经济人通过一定的民主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的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一)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Rule)

指一项决策或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优点

带来帕累托最优、有效避免“搭便车”

缺点

决策成本高、有可能导致威胁和敲诈行为、忽略了投票人的策略行为

林达尔均衡(LindahlEquilibrium)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模型结论

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

公共产品的这种配置方式具有帕累托效率。

模型存在的问题

假定每一成员都真实披露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这并不现实;

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

(二)多数票规则(MajorityRule)

指一项议案或决策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

简单多数票规则

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提案或决策就可通过。

比例多数票规则

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一定比例,方案才能通过。

如2/3,3/4,4/5,5/6….

1、投票循环和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通常采取两两表决方式,以获胜次数最多者为最后的决策结果。

提案在x和y之间进行,提案y获胜;提案在x和z之间进行,提案z获胜;

提案在y和z之间进行,提案y获胜;据多数票规则,提案y获胜中选。

结论:

提案在x和y之间进行,提案x获胜;

提案在y和z之间进行,提案y获胜;

提案在x和z之间进行,提案z获胜;

在这一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出现投票循环的现象,这就是投票悖论(paradoxofvoting),这意味着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

投票悖论的成因:

峰(peak)指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所有相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

单峰偏好(Single-peakedPreference)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其效用总会下降,则称其具有单峰偏好。

双峰(或多峰)偏好(Multiple-peakedPreference)如果投票人偏离自己最偏好的结果之后,效用先降后升,则称其具有双峰(或多峰)偏好。

投票悖论的成因:

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投票均衡存在。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投票悖论的消除:

淘汰表决

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

假设前提

个人理性条件;无限制领域条件;帕累托条件;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非独裁性。

结论:

在上述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启示:

完善的公共选择机制是不存在的,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

多数票规则的均衡结果-----中间投票人定理(TheoremofMedianVoter)

中间投票者所偏好的水平就是多数票决策的均衡结果。

中间投票人指的是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半则比他弱。

中间投票人定理在多数票规则下对不同的财政支出水平进行表决时,均衡结果必然是中间投票人最赞成的支出水平。

9.财政支出

概念:

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实质: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意义: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也反映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一、按经济性质分类(以是否能直接得到等价补偿为标准)

1、购买性支出(purchaseexpenditure)

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以消费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所发生的支出。

它既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又包括政府投资各种事业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性支出)。

特点

(1)有偿性

在购买性支出中,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政府支出获得了等价性补偿。

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在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体现出来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分配关系。

(2)对经济的影响具有直接性

购买性支出所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当期市场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场、生产、就业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体现出来的是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2、转移性支出(transferexpenditure)

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有关受益人所形成的支出。

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特点

(1)无偿性

在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支出并未获得等价性补偿,其中不存在任何等价交换的问题。

体现出来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关系。

(2)对经济的影响具有间接性

在转移性支出中,政府从私人部门那儿取得的收入,自己并未使用,而是作为中间人,将经济中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转移支付给另一部分企业和个人,是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重新分配活动,体现出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职能。

转移性支出形成有关受益人的收入,在这些受益人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才形成有效社会需求,因此对市场、生产、就业等的影响是间接的,取决于受益人的反应。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意义

购买性支出对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影响。

而转移性支出恰好相反。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若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较大,则财政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如果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则财政执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较强。

二、按政府职能分类(按费用类别分类)

1、行政管理费

指国家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资金。

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检察机关、驻外机构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等。

2、国防费

指国家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国家安宁,维护国家主权不受外来侵略而发生的支出。

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援助支出、民兵建设事业费支出、用于实行兵役制的公安、边防、武装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各种经费、防空经费等。

3、经济建设费

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国家直接投资兴建一些企业和项目或对一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所支出的资金。

包括基本建设费、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费、增拨国有企业流动资金、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镇青年就业经费等。

4、社会文教费

国家为兴办文教科卫事业所支出的资金。

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5、其它支出

国家职能在实现过程中由政府出面借入的国内外资金、发行的各类债务的本金和利息的支出。

按政府职能分类的经济意义

有助于清晰、全面、具体地揭示出政府执行的那些职能以及职能的侧重点。

对一个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国的政府职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而有助于预测未来财政支出的发展变化趋势。

通过对若干国家同一时期内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横截面的分析,进行国际比较,可以揭示出各个国家的政府职能的构成及其差异。

10.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阐释

(一)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应提高。

财政支出规模扩张的最基本原因是工业化

工业化→人均收入增加→政府活动扩张→财政支出增加

工业化:

市场关系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城市化:

人口居住密集化→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增加管理和调节工作

需求的收入弹性:

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瓦格纳的分析主要立足于工业化。

瓦格纳法则主要站在需求的角度来解释财政支出的增长。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时间形态理论

皮科克和怀斯曼的研究结论:

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社会剧变过后,财政支出水平将会下降,但一般不会再回到原来的水平。

梯度渐进增长论——内外因素论

研究假定:

政府喜欢多支出,但公民不愿多纳税,公民可容忍的税收水平(theleveloftaxtolerance)是政府财政支出的约束条件。

内在因素GDP↑→人均收入↑→税收收入↑→财政支出↑

外在因素

社会动荡(如战争、经济大萧条、饥荒等)对财政支出造成的压力,是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突发事件→设置新税种或税率↑→税收收入↑→财政支出↑

替代效应(displacementeffect):

在社会动荡时期,纳税人的税收容忍水平会提高,税收增加使许多私人支出被财政支出所取代。

审视效应(inspectioneffect):

社会动荡的出现往往暴露了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使政府和公众都认识到自己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

集中效应(concentrationeffect):

在社会动荡的非正常时期,中央政府显然会集中较多的财力以满足其猛增的支出需求。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主要代表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每个阶段有不断出现的新的支出需求→财政支出↑,但支出结构不同

早期阶段——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

中期阶段——政府投资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趋于下降。

此时,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大大加强。

成熟阶段——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等方面,这部分支出的增长不仅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11.财政支出项目或方案评估标准

(1)净收益标准

当,说明该项目或方案经济上可行,数值越大,获利水平越高;

当,说明该项目或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