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21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docx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

RevisedonNovember25,2020

 

就业形势与政策教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主讲人

授课题目

就业形势与政策

授课对象

各专业本科2006级

时间分配

3课时

课时目标

1、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

2、解读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就业制度。

3、介绍社会人才需求、职业与职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自觉做好求职准备。

授课重点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

就业形势与政策,是每个大学生都会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历程。

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掌握大学生就业政策,从而更好地了解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大学生顺利毕业。

2、通过横向与纵向对比,认识当前就业大环境

分析学校各专业近年来就业统计数据,结合今年的毕业生与行业企业具体发展趋向,教会学生掌握就业的基本渠道与途径,科学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合理确定求职目标和就业期望值;解读国家、省市相关就业政策与人事代理制度,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授课难点

1、了解就业形势政策,合理应对就业压力。

2、树立正确择业观与就业观,做好求职各项准备。

授课形式

大班授课

授课方法

1、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2、案例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高桥王辉主编,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曾湘泉,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思考题

1.现行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指导方向

2.观摩参加一次招聘会,对目前的就业招聘形式作以直观理解。

教研室主任及课程负责人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课程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就业形势与政策

1、就业形势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2002年全国有145万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

今年2009年,611万大学生!

是2002年高校扩招前的两倍多!

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

但由于毕业生供给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市场消化超量供给的高校毕业生人才需要时日。

来看一看河南省的情况,扩招前的200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万人,扩招后第一年的200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万人。

2009年,河南将有51万大中专毕业生面临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70万,10万转业军人等待安置工作,另有35万人登记失业,这其中还不包括950万返乡农民工。

这其中有万名高校毕业生。

最后来看一看咱们学校,由于咱们学校是五年制医学为主的学校,2003年我校是扩招前的最后一年,毕业生仅427人,2004年扩招后毕业生1154人,而2008年的毕业生为1762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

2000—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万人、万人和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域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1814万人、500万人和816万人。

所以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包括我们河南省在内的中部区域较弱。

最后,需要特别点出的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全国性失业问题非常突出。

去年,全国GDP增速下滑了4个百分点,河南GDP增速也回落了个百分点。

2009年即将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二)我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一贯坚持做好就业常态化教育、全程化服务、特色化市场,“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为了一切学生就业,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作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①“一把手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校党委、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委书记周铁项、校长邢莹十分重视,经常性指导工作。

②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全省卫生行业的用人需求形势,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自2004年以来,利用4年多时间对河南省县级以上211家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建立了收录用人单位2000余家的就业信息库。

把调研的结果形成《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对省内医疗卫生人才的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及专业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并以此为根本把握市场形势,紧抓人才需求市场的开发,为学校的招生、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提供政策咨询。

正是这种就业常态化教育,使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我校大五学年属于临床教学实习阶段,学生分布在省内外几十家教学医院,学校难以及时把就业信息传递到每一个毕业生手中。

为使在校毕业生和非在校毕业生走出“信息不对称”的尴尬状态,积极探索网络、手机信息化时代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新模式,为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与服务的“全信息”。

④本着“互动、双向、及时”的指导思想,以提供“桥梁作用”为立足点,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

“新乡医学院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及时改版升级,并投资1万元购买了职业规划网络测评系统。

广大毕业生得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发布的网络信息,开展网上就业咨询服务。

“网络课堂”“远程面试”等也正在紧张筹划建立。

系列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网上双选活动的开展,网上就业市场的开拓,多渠道、立体化网上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使我校实现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有效衔接。

⑤针对毕业生的不同需求,我校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开展分类指导,构建了“全方位、主动型、实践式”的就业指导服务新模式,同时进一步整合就业工作者队伍资源,使就业指导服务形成了合力。

我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指导成立大学生就业与实践协会,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就业问题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对在校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实现成功就业等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这两年来,我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成功举办和模拟就业现场秀等异彩纷呈的就业实践式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数据是最客观真实的,看看我校以前的相关统计数据。

2003年——2008年新乡医学院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览表

年度

毕业生人数(人)

年底就业人数(人)

年底就业率(%)

2003

427

402

2004

1154

1087

2005

1407

1317

2006

1476

1348

2007

1738

1640

2008

1762

1651

(该数据为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

2008年12月31日,我校首次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白皮书》,全面介绍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在此我作以简单介绍。

我校2008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共计1762人,截止12月31日,已登记就业人数为1651,就业率%。

为全面掌握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我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数据,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现将我校2008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类、分专业统计。

按就业方式统计,我校2008年毕业生录取研究生人数为55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正式派遣人数为68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灵活就业人数为39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总就业率为%。

按在省内、外就业去向统计,其中在河南省内就业人数为104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省外就业人数60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出国17人。

按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其中医疗卫生单位就业人数为77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在国有企业就业人数为68人,在教学单位就业8人,部队就业54人,其它企业、公司就业人数177人。

按就业单位地域统计,我校毕业生在地市级单位就业135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县级就业单位26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县级以下就业3人,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人,大学生村官计划2人。

前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可以说整体上是喜人的。

2004年--2007年我校连续两届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市场的设立、河南省医疗卫生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毕业生考研录取调剂、手机短信就业服务平台、社会实践牵手大学生成才就业之路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创新先后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的好评和推广,同时也被中国教育报、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但是受今年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医学类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我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已十分严峻,就业竞争十分激烈。

我校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这个问题在近十年内将依然存在。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本身的原因,还有毕业生自身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

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国家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

供给与需求错位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求才难“同时并存。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金融、贸易、法律、IT类是我国目前人才最紧缺的行业,人才缺口都在百万以上。

三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较快,是每年毕业生最期望就业的地域,在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地区城市聚集了大量优秀、高层次的人才,而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西部地区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现在正值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的时机,急需大量优秀、专业的人才,却很少有毕业生问津,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2、选人用人,缺少标准

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越是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

而外企,特别是500强企业,更愿意选择大学生进企业,从头培养。

这种用人上的差异与企业文化、企业规模、CEO战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度关联。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开始重视和建设企业的人才培训模式。

从毕业生自身来看,主要表现在:

1、知识陈旧,转化率低

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

我国大学生一般在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只要2-3个月。

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准备不足,目标模糊

目前国内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人才交流会协议签约意向成功率一般在30%左右。

3、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

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

报志愿靠拍(家长定);

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

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

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

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的群体中仅占40%。

4、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其就业的理念存在三大误区:

一是“创业不如就业”;二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三是“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基层、西部一套房”。

现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毕业时,出现了能力危机,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二、就业政策

(一)基本政策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沿袭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阶段,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从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阶段。

在不同阶段,毕业生就业政策有所不同,是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都与其时代特征相适应,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通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国现阶段就业政策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应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

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考虑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基础上的需要,尤其是要报省艰苦地区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等重点单位的需要。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何国家急需人才的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就业。

建立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二)近年来配套政策

1、从2006年起,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将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开展“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2、2006年起,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以帮扶学子就业。

3、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表示,2006年起建立就业评估、监测和预警机制,同时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

4、就业政策中的新动向:

教育部下发《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为有效应对当前严峻就业形势,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有关部门也在积极研判形势,计划在近期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日前,教育部下发《国家促进普通高效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见附件),并印制了3万张大型宣传海报发至各高校,意在帮助毕业生及时、全面地了解政府积极促进高校学生就业的政策。

据悉,教育部与有关部门还在组织编写《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手册》,对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并将于本月底下发。

此外,3月底和4月初教育部还将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等网站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周”活动,进一步解读和宣传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

我校也将根据教育部和上级有关部门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帮助我校毕业生进一步了解政策、读懂政策、用好政策,共同做好2009年和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展示资料

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1、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2、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3、对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优先录取;

4、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的,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5、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6、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7、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8、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9、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三、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10、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享受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

聘用期满,根据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11、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12、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13、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14、登记失业并自主创业的,如自筹资金不足,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15、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16、灵活就业并符合规定的,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五、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17、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18、机关、事业单位免收招聘报名费和体检费;19、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20、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由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并组织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是党中央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人才培养战略的重大调整和重要决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所以我们要学会客观、开放地审视就业形势。

目前,大学生遇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挑战,同时也遇到了难得的人才发展、培养、成长机遇,一是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足够的就业空间;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逐步完善,政策性障碍正在消除;三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项目正在逐步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极为关注并极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但就业归根结底是大学生个人的事情。

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大学生唯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并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社会中,就业职位的层次分布是呈三角形的,从顶端向下,各职位层次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逐渐下降,数量逐渐增多。

“供需矛盾”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职位的分布与就业层次、薪酬水平等状况。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GDP增长将保持在7%-8%的水平,每年能够提供的新增职位数在600万—900万之间,而每年新增劳动力和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新增职位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将向社会职位的“三角形”靠近底端的方向移动,大学毕业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已势在必行。

大学毕业生应树立的就业观念包括:

1、竞争择业的观念

2、择业发展观(先做人、再做事,先生存、再发展)

3、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4、服务基层的观念

5、尽可能发挥专业所长,做到专业对口

二、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专业特色制定一个适中的就业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三、面向基层就业,牢固树立基层服务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

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

基层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创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基层还是一种意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性工作做起,都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工作态度。

国家出台了有关服务基层就业的意见,不是一时之需,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

面向基层就业,是时代的召唤和国家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然的选择。

路在脚下!

祝福大家,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