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132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doc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教学难点

1.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

(一)积累词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瑰宝(  )荻港(   )锐不可当()歼灭(  )  溃退(   ) 要塞()殷(  )绥靖(  )阻遏(  ) 鄂(  )  豫(  )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

悍然拒绝:

锐不可当:

业已:

(二)走近作者:

1.作者:

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走进文本:

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

狭义:

指消息。

广义: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

导语: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三聚焦文本——师生对话

(一)走进文本,了解课文内容

速读课文,思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

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二)解读文本,掌握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1.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标题:

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省略。

结语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是什么?

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导语:

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3.主体部分写了什么?

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20日夜——21日夜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3

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大部

4.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结构顺序决定于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

中路军:

二十日夜起

西路军: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甚为微弱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东路军: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5.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三)品读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再读文章,品味新闻的语言特色:

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

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

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

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

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

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

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

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

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

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

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四)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

中原我军

时间:

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

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

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

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3.俗语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

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四探究提升——思想对话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总结评价——自我对话

巩固新闻的相关知识: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