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131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docx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

变形监测完整版资料

1、变形监测定义

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变形监测的目的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2)验证设计参数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3、变形监测的意义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

2)精度要求高

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

5、为了最大限度地测量出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数据,减少测量仪器、

外界条件等引起的系统性误差影响,每次观测时,测量的人员、仪器、作业条件等都应相对固定。

例如,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求在规定的日期,按照设计线路和精度进行观测,水准网形原则上不准改变,测量仪器一般也不准更改,对于某些测量要求较高的情况,测站的位置也应基本固定。

6、建筑物变形的一般分类

在通常情况下,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按变形特征分类7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1)自身变形,伸缩,错动,弯曲扭转。

2)钢体的位移,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倾斜。

8、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巡视;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等。

9、周边监测包括:

滑坡监测、高边坡监测、渗流监测等。

10、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如何确定,有何依据。

精度:

1917年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第十三届会议上工程测量组提出:

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

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的多。

周期:

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11、变形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2)完整性3)先进性4)可靠性5)经济性

12、变形监测点的分类及每类要求

1)基准点:

埋设再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

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的一致。

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以少于3个,应进行定期观测。

2)工作点:

埋设再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的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监测。

3)变形观测点:

埋设再建筑物内部,变形监测点标石埋设后,应在其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

稳定期根据观测要求与测区的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宜少于15天。

13、变行监测技术在哪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①自动化监测技术②光纤传感检测技术③CT(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④GPS在变形监中的应用⑤激光技术的应用⑥测量机器人技术⑦渗流热监测技术⑧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14、简述沉降监测的定义。

答:

对监测点高程变化量的测量工作称之,沉降监测又称垂直位移监测。

一般用“+”表示下沉,用“-”时表示上升。

15、什么是垂直位移和沉降?

建筑物沉降与哪些因素有关?

概念:

垂直位移能同时表示建筑物的下沉或上升,而沉降只能表示建筑物的下沉。

影响建筑物沉降的因素有:

(1)建筑物基础的设计。

(2)建筑的上部结构(建筑物的基础荷载)。

(3)施工中地下水的升降

16、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17、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如何减弱i角误差对沉降观测结果的影响?

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

水准仪i角误差;水准尺长与名义尺长不符。

2)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

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等强磁场的影响;温度和大气折光影响。

3)人为引起的误差

方法:

减小i角误差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计差,又由于i角误差会受温度等影响,减弱其影响的有效方法是减少仪器受辐射热的影响;若i角误差与时间成比例地均匀变化,则可以采用改变观测程序(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的方法减小i角误差影响。

18、沉降监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3种。

19、水准基点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标志。

普通混凝土标、地面岩石标、浅埋钢管标、井式混凝土标、深埋钢管标、深埋双金属标。

20、工作基点是用于直接测定监测点的起点或终点。

21、监测点是沉降监测点的简称,布设在被监测建筑物上。

常用监测点标志形式有:

盒式标志、音井式标志、螺栓式标志。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22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垂直角观Dm方法:

1)单向观测:

测距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弱?

).2、大气折光误差m、m仪器高量测误差m、目标高量测误差m测误差?

Kiv)对向观测。

中间法;323、简述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也称为连通管测量,是利用相互连通的且静力平衡时的液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测量方法。

24、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测GPS答:

精密水准测量;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量。

25、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对容器的要)气压差异的影响;42)温度影响;31)仪器的误差;)对传感器的要求。

求;5、精密水准测量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有哪些26方法: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监测时,从工作基点开始经过

若干监测点,形成一个或多个闭合或附合路线,其中以闭合路线为佳,特别困难的监测点可以采用支水准路线往返测量。

要求: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水准测量主要限差;沉降监测点的精度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的基本原理、27次观测周期设建筑物弄个点在第k:

?

为,X该点的原始坐标为、Y则该点的水平位移,Y、所得相应坐标为X0k0k

平均变形速度为:

28、测点布设原则与方法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的测点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对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9、水平位移监测常用的观测方法有

1)大地测量法(包括:

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量法、交会法);2)基准线法(包括:

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垂直法);3)专用测量法;4)GPS测量法。

30、交会观测方法有几种及什么情况用哪种方法

1)测角交会法:

采用测角交会法时,交会角最好接近90°若条件限制,也可设计在60°~120°,工作基点到测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

2)测边交会法:

r角通常应保持60°~120°,测距仔细,交会边长度a和b应力求相等,一般不大于600m;

3)后方交会法:

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不能在同一个圆周上(危险圆),应至少离开危险圆周半径的20%。

31、交会法:

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测定位移标点的坐标变化,从而确定其变形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

32、精密导线用于变形监测与一般工程测量的导线测量有什么不同?

1)精密边角导线法:

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监测点的变形量。

2)精密弦矢导线法:

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矢据变化的观测值来求得监测点的实际变形量。

33、全站仪又称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一种兼有电子测距、电子测角、计算和数据自动记录传输功能的自动化、数字化的三维坐标测量与定位系统。

全站仪分类:

短程测距、中程测距、长程测距全站仪。

34、在测量机器人自动变形监测系统中,距离和方向是如何进行改正的?

1)距离差分改正;2)气球差的改正;3)方位角的差分改正。

35、简述视准线及其测量特点。

答:

视准线法是基准线法测量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

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观测方法。

该方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照准精度、大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36、基准线测量主要有哪些方法?

1)视准线测量;2)引张线测量3)垂线测量

37、视准线在布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视准线一般分三级布点,即基准点、工作点和观测点,当条件允许时,可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合并布设。

视准线的两个基点必须稳定可靠。

即应选择在较稳定的区域,并具备有高一级的基准点经常检核的条件,且便于安置仪器和观测。

各观测点基本位于视准基本面上,且与被检核的建筑物部位牢固地成为一体。

工作基点(端点)和观测点应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埋设强制对中底座。

38、视准线测量有哪些方法?

小角法测量;活动占见牌法测量。

39、简述引张线及其测量特点。

答:

所谓引张线,就是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

以此基准线对设置在建筑上的变形监测点进行偏离量的监测,从而可求得各测点水平位移。

引张线法是精密基准线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设备简单,测量方便,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0、有浮托引张线主要有哪些部件构成?

答:

主要包括端点装置、测点装置、测线及其保护管。

端点装置可采用一端固定、一端加力的方式,也可采用两端加力的方式。

加力端装置包括定位卡、滑轮和重锤,固定端装置仅有定位卡和固定栓。

测点装置包括水箱、浮船、读数尺、底盘和测点保护箱。

41、引张线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构成?

为什么要采用无浮托引张线?

构成:

引张线的设备主要包括端点设置、测点设置、测线及其保护管。

原因:

为了解决引张线实现自动化中的种种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系统中取消浮托装置,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误差的原因因素,提高引张线的综合精度,而且可以简化引张线的观测程序,便于其实现完全的自动化观测系统。

42、垂线有哪两种形式?

各适用于什么监测工作?

形式:

正垂线和倒垂线。

正垂线一般用于建筑物个高程面处的水平位移监测、挠度观测和倾斜测量等。

倒垂线大多用于岩层错动监测、挠度检测、或用作水平位移的基准点。

43、正垂线装置包括:

悬线设备、固定线夹、活动线夹、观测墩、垂线、重锤及邮箱等。

正垂线是将钢丝上端悬挂于建筑物的顶部,通过竖井至建筑物的底部,在下端悬挂重锤,并放置在油桶之中,便于垂线的稳定,以此来测定建筑物顶部至底部的相对位移。

正垂线的观测方法有多点观测法和多点夹线法两种。

44、激光准直测量如何进行分类?

答:

按照其测量原理可分为直接测量和衍射法准直测量两种,按照其测量环境可分为大气激光准直和真空激光准直。

45、波带板大气激光准直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

主要由激光器点光源、波带板和接收靶三部分组成。

46、简述真空管激光准直系统的组成。

答:

分为激光准直系统和真空管道系统两部分。

激光准直系统包括:

激光点光源、波带板及其支架和激光探测仪组成。

真空管道系统包括:

真空管道、测点箱、软连接段、两端平晶密封段、真空泵及其配件。

47、建筑物内部监测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答: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

位移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渗流监测和挠度监测等。

48、建筑物内部位移监测有哪些内容?

答:

内部位移观测包括分层沉降观测、分层水平位移观测和界面位移观测。

49、分层沉降观测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电磁式沉降仪观测、干簧管式沉降仪观测、水管式沉降仪观测、

横臂式沉降仪观测和深式测点组观测。

50、分层水平位移观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

一般采用测斜仪及引张线式位移计,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正、倒垂线进行观测。

51、界面位移如何进行观测?

答:

可采用振弦式位移计及电位器式位移计进行观测。

52、测斜仪有哪几部分构成?

答:

测斜仪一般由测头、导向滚轮、连接电缆及测读设备等部分组成。

53、测斜仪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摆锤始终保持铅直方向的特性。

弹簧铜片上端固定,下端靠着摆线;当测斜仪倾斜时摆线在摆锤的重力作用下保持铅直,压迫簧片下端,使簧片发生弯曲,由粘贴在簧片上的电阻应变片测出簧片的弯曲变形,即可知道测斜仪的倾角,从而推算出测斜管的位移。

54、简述深式测点组进行分层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

答:

在需要观测的位置预埋测点标志,并将标志接伸到建筑物的表面,这样,多个标点就形成了一个标点组,每次观测各个标头高程,即可知道各测点的沉降情况。

55、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力是反映物体一点处受力程度的力学量,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

传感器一般可按被测量的物理量、变换原理和能量转换方式分类。

按变换原理分类如:

电阻式、电容式、差动变压器式、光电式等,按被测量的物理量分类如:

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56、应力/应变的监测分为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

57、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主要进行粗差检查及处理、温度条件检查、点应力条件检查及平差、对测值平滑处理等。

58地下水位监测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答:

地下水位观测是水利、采矿、能源、交通以及高层建筑等工程中进行安全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

目前,国内地下水位观测一般采取在透水层埋设测压管,通过人工或利用水位传感器进行观测,也可通过专门的观测井进行观测。

59简述渗流量监测的主要内容。

答:

渗流量观测包括渗漏水的流量及其水质观测。

水质观测中包括渗漏水的温度、透明度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

60、简述渗流量监测的几种常用方法和使用场合。

答:

(1)当流量小于1L/s时宜采用容积法;

(2)当流量在1~30L/s之间时宜采用量水堰法。

(3)当流量大于300L/s或受落差限制不能设置水堰时,应将渗漏水引入排水沟中,采用测流速法。

61、什么是挠度观测?

答:

测定建筑物受力后挠曲程度的工作称为挠度观测。

建筑物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线位移称为挠度。

62、简述裂缝监测的目的和内容。

答:

裂缝观测的主要目的是查明裂缝情况,掌握变化规律,分析成因和危害,以便采取对策,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行。

对建筑物产生的裂缝应进行位置、长度、宽度、深度和错距等的定期观测,对建筑物内部及表面可能产生裂缝的部位,应预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观测或临时采用适宜方法进行探测。

63、裂缝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测微器法:

包括单向测缝标点和三向测缝标点,主要用于测量表面裂缝的宽度和错距。

单向测缝标点:

一般用于测量裂缝的宽度,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裂缝分布情况,对重要的裂缝,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在裂缝两侧各埋设一个标点。

三向测缝标点:

有板式和杆式两种,目前大多采用板式三向测缝标点。

测缝计:

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位式、钢弦式等多种。

超声波检测:

就是以超声波为媒介,获得物体内部信息的一种方法。

64、简述土工建筑物表面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全部裂缝或若干主要裂缝区的裂缝进行观测。

在观测范围内,以土坝、土堤等建筑物的轴线为基准线,可按堤坝桩号和距轴线的距离,画出坐标方格,逐格量测缝的分布位置和沿走向的长度。

裂缝宽度可在两侧设带钉头的小木桩作标点进行量测。

裂缝错距可作刻度尺直接量测。

裂缝深度,可选定若干适当位置,进行坑探、槽探或井探。

探测前,最好从缝口灌入石灰水,以便观察缝迹。

65、简述土工建筑物内部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于土工建筑物内部或表面可能发生裂缝的部位,可在施工时埋设土应变计或改装的测缝计进行定期观测。

在已成土工建筑物上,除可利用上述探测缝深的各种方法外,也可使用对堤坝隐患进行探测的有关方法进行探测,还可利用变形观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判断,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探测。

66、简述混凝土建筑物表面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于混凝土建筑物,首先应根据情况,确定观测范围。

裂缝分布位置和长度可仿照土工建筑物的量测办法进行量测。

裂缝深度,除可用细铁丝等简易办法探测外,常采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探测,也可采取逐步钻孔进行压气或压水试验办法探测。

裂缝宽度,除可用读数放大镜直接观测外,常在缝两侧设金属标点,用游标卡尺量测,或将差动式电阻测缝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缝的两侧,用电阻比电桥或其他检测仪器观测或自动遥测。

对于贯穿性裂缝的错距,可在缝的两侧设三向测缝标点进行三个方向的量测。

67、简述混凝土建筑物内部裂缝观测方法。

答: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或表面预计可能发生裂缝的部位,可在施工时埋设裂缝计(差动式电阻测缝计连接加长杆而成)定期进行观测。

在已竣工工程上,可采用上述探测缝深的办法进行探测。

68、简述光纤传感器的优点。

答:

灵敏度高、耐腐蚀、电绝缘、防爆性好、抗电磁干扰、光路可扰曲、易于与计算机连接、便于遥测等,而且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频带宽,可进行温度、应变、压力等多种参数的分布式测量。

69、光钎传感器按光钎作用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大类。

光钎传感器按被测对象的不同分为光钎温度传感器、光钎位移传感器、光钎浓感传感器、光钎电流传感器、光钎流速传感器等。

70、光纤微弯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对应变、声等物理场的检测或桥梁的支撑系统(LCPC).AAAA.沉降观测工作点的布设:

1)沉降监测工作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内部应力分布状况等。

2)工作点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使工作点的高程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

3)工作点的点位应便于观测。

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哪些?

步骤有哪些?

数据分析处理包括?

方法:

精密水准法、沉降仪量测法、三角高程。

内容:

1)基础沉降;2)水平位移;3)滑坡监测;4)裂缝监测;5)内部监测。

步骤:

1)沉降监测方案研究与技术设计

2)沉降监测仪器检验

3)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4)沉降监测数据采集

5)沉降监测数据处理

6)沉降量计算与分析

7)沉降量报表

8)沉降量过程曲线绘制

9)沉降监测报告编写。

数据分析处理:

1)进准网数据处理,当基准网独立监测时,基准为可以独立平差计算

2)各周期数据处理,各周期监测后进行数据平差计算。

建筑物内部监测包括的内容①位移监测。

②应力/应变监测。

③温度监测。

④地下水位及渗流监测。

⑤挠度监测。

⑥裂缝监测等。

建筑物基础沉降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基准网数据处理;2)各周期数据处理。

建筑物沉降监测项目:

1)基础沉降2)水平位移3)滑坡监测4)裂缝监测5)内部监测。

方法:

1)沉降监测方案研究与技术设计2)沉降监测仪器检验3)沉降监测点位布设4)沉降监测数据采集5)沉降监测数据处理6)沉降量计算与分析7)沉降量报表8)沉降量过程曲线绘制9)沉降监测报告编写。

BBBBB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方法?

内容:

包括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两大部分。

围护结构包括维护撞墙、水平支撑、围檀、和围梁、立柱、坑底土层和坑内地下水等,周围环境包括周围土层、地下管线、周围建筑和坑外地下水等。

方法:

水平位移监测:

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视准线法等;沉降监测:

精密水准测量、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基坑工程监测的项目有哪些?

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和沉降;深沉水平位移;基坑回弹;土体分层沉降;结构内力;坑外地下水;周围环境。

基坑监测的数据处理有哪些?

监测前应设计各种不同的外业记录表格,表格中的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外业监测数据应尽快计算处理,并提交日报表或技术报告,必要时还需要提交各种监测图;工程结束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基坑施工监测周期和预警值一般怎样确定?

基坑监测贯穿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的全过程,即从基坑开挖第一批土到地下结构施工至标高,基坑越大,施工时间越长,监测期限就越长确定预警值时应注意下列基本原则:

1满足现行相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2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3考虑与主管部门对所辖保护对象的要求4考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和经济等因素

CCCCC桥梁墩台的变形监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

(1)墩台的垂直位移观测:

主要包括墩台特征位置的垂直位移和沿桥轴线方向(或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倾斜观测。

(2)墩台的水平位移观测:

其中各墩台在上、下游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横向位移观测;各墩台沿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观测称为纵向位移观测,两者中,以横向位移观

测更为重要。

桥梁塔柱的变形监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

(1)塔柱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2)塔柱整体倾斜观测;(3)塔柱周日变形观测;(4)塔柱体挠度观测;(5)塔柱体伸缩量观测。

桥梁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桥梁墩台变形观测;塔柱变形观测;桥面挠度观测;桥面水平位移观测。

方法:

1)垂直位移监测2)水平位移监测3)挠度观测。

什么是桥面挠度?

其主要观测方法有哪些?

答:

桥面挠度是指桥面沿轴线的垂直位移情况。

其主要观测方法有:

悬锤法;精密水准法;全站仪观测法;GPS观测法;静力水准观测法;测斜仪观测法;摄影测量法;专用挠度仪观测法。

什么是桥面水平位移?

如何进行观测?

答:

桥面水平位移主要是指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

其主要观测方法有:

三角测量法;交会法;导线测量法;基准线法;测小角法;GPS观测;专用方法等。

什么是索塔的挠度?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索塔的挠度是指索塔在高程方向上索塔各点的水平位移分布情况,它包括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于桥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

索塔产生挠度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由于索塔两侧的拉力不等,而使索塔在顺桥向产生挠度变形;

(2)由于索塔受风力、日照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挠度变形;

(3)由于设计与施工的不合理性,而使索塔产生额外的变形。

对索塔进行挠度监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答:

(1)在索塔建设过程中,随着索塔高度的增加,挠度变形的幅度也急剧增大。

只有准确地掌握索塔摆动和扭转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和相应的施工测量工作。

(2)在大桥钢箱梁吊装过程中,由于施工原因,致使索塔两侧受力不平衡,从而使索塔在顺桥向产生一定的偏移,这种偏移有时可达几十厘米。

为了将这种变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致于使其危及索塔安全,需对此变形进行观测。

(3)为了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验证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效果,并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应该对桥梁进行变形观测。

索塔挠度监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交会法(测角、测边、边角交会);全站仪极坐标法;天顶距测量法;倾斜仪法;垂线法。

简述桥梁结构健康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