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2232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真题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详解】A.正确;

B.成分残缺,把“使得”去掉;

C.两面对一面,把“决定了”改为“标志着”,把“是否”去掉;

D.搭配不当,改为: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在生活中

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

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C.⑥⑤③④②①D.⑥⑤③④①②

【答案】D

【详解】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留白”是中心话题。

故“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

”是首句,“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是解释“⑥”的“留白”。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承接⑤句中“意境”,“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提出生活中“留白”,“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解释生活留白的原因,“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是解释“生活留白”后的生活状态。

排序为:

⑥⑤③④①②。

选D。

5.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

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

清明节扫墓、踏青;

端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

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答案】C

【详解】A项错误,改为:

“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

八月十五吃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B项错误,改为:

“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八月十五喝桂花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项正确;

D项错误,改为: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

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的节日是七夕节。

6.综合运用

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经典诗词”朗诵会

为《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2)“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闻一多邓稼先

例句:

“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班肖非

2

《奋斗

青春》

1702班季强

 

【答案】

(1).

(1)②

(2).

(2)答案示例: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3)示例:

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详解】

(1)《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一首豪放词,故配乐应该是慷慨激昂的。

选②。

(2)从“杜甫、闻一多、邓稼先”三者任选一个。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者,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然后结合其事迹,运用“……杜甫(闻一多、邓稼先),在……(人物事迹)”的格式仿写。

(3)要求学生把握串场词及写法。

串场词是贯穿在晚会整体的语言脉络,穿插在节目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调节气氛,增加氛围,在无形中映射主题和中心思想。

结合主题“为国奋斗”,写出两个节目之间的串场词即可。

注意说清人物、节目名称。

如:

感谢1701班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梦想是美好的,这个梦想需要我们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170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7.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2)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

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苦。

(3)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

例如《<

论语>

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

【答案】

(1).

(1)不畏浮云遮望眼

(2).

(2)何当共剪西窗烛,(3).却话巴山夜雨时(4).(3)三军可夺帅也,(5).匹夫不可夺志也

【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遮”“剪”“烛”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

,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

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

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吴承恩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

儒勒·

凡尔纳把潜水艇想象成“诺第留斯号”船,虚构了它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简爱》中的简·

爱和《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根本特点:

它将识制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详解】A项:

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埃德加·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不是“传记小说”;

B项“玄奘出游”不是传说;

C项“虎妞”不是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人物形象。

虎妞是个长的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的人,她是个办事的好手,有类似男人的爽快和利落。

在和祥子的爱情纠葛中,一直处于主动地位,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

D项正确。

9.《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大都有好“打抱不平”的特点,例如鲁智深号称“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也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也不怕”。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这一类“打抱不平”的行为呢?

【答案】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类行为。

既看到这类英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义”的一面,值得弘扬;

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冲动、鲁莽造成不良后果的一面,是不足取的。

【详解】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从对社会有正能量的影响和对社会有负能量的影响两方面评价这种“打抱不平”的行为。

首先从赞扬的一面分析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义”的一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弘扬。

但是他们的武力打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负能量的。

古诗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

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

指长江。

③建业:

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

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

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

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

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

雨丝。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

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11.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0.BC11.“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10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B项正确;

D项“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错误,改为:

营造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E项“间接抒情”错误,改为:

“直抒胸臆”。

【11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叠词的表达效果。

叠词,使诗歌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然后结合“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分析:

两个叠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雨湿帆,帆湿而重;

飞鸟入雨,振翅不速的景象。

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文言文阅读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

“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

废法纵罪,非忠也;

臣罪当死。

”王曰: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

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

“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

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

循吏列传》

【注解】①行县:

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

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

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

恩惠.⑤听:

偏听,偏信。

⑤居官:

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

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

推诿。

④听微决疑:

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

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

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

经过)

D.辞不受令(辞:

言辞)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15.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2.B13.A

14.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15.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具体表现:

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12题详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

放纵);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

犯过错);

D.辞不受令(辞:

推辞)。

【13题详解】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的“以”解释为:

因为;

A项的“以”解释为:

B项的“以”解释为:

用,把;

C项的“以”解释为:

来;

D项的“以”解释为:

拿、向,用。

故选A。

【14题详解】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罚”,刑罚;

“过”,过失。

【15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

”得出:

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结合“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得出:

得出共同点:

知理守法(或敢于担当责任)。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

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

“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

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

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

“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

“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

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

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李离说:

“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

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

“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

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

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

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

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

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

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

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

基本规律是: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

“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

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

反映气候变化的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17.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18.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农访:

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

ng)一线。

(1)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2)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答案】16.D17.C

18.

(1)白露

(2)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16题详解】

A项内容与“表,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

”不相符。

B项内容与“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

”不相符;

C项内容与“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不相符。

【17题详解】

A项错误,改为:

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诞生和测量工具;

第④段通过作诠释和举例子来说明圭表;

第⑧段总体上概括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18题详解】

(1)“秋处露秋寒霜降”的节气: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故第三个节气是“白露”。

(2)结合“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分析“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