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242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docx

第06讲宋代的易图教学文稿

第06讲宋代的易图

——从《道藏·周易图》中的两幅图说起  明英宗十年(1445年)结集而成的《正统道藏》中有《周易图》一书。

是书约成于南宋末期,所集之图大部分是杨甲《六经图》易经图(名《大易象数钩深图》)和郑东卿《周易疑难图解》之图。

其中,陈抟的《帝出震图》和范谔昌的《四象生八卦图》,却是两幅早出于北宋年间而不为人们有所注视之图。

  一般讲“河图洛书”、“先天图”和“太极图”这三大易图的传承,都要提到陈抟(字图南,号希夷先生)和范鄂昌。

我们先把这两幅图展现出来,或许会对弄清三大易图的来龙去脉有所帮助。

一陈抟的《帝出震图》(见下图)  图说:

希夷曰:

“正位称方,故震东、离南、兑西、坎北。

四维言位,故艮东北、巽东南、乾西北、坤西南。

坤独称地者,盖八方皆统于地也。

兑言'正秋’亦不言方位者,举正秋则四方之主时为四正,类可见矣。

离称'相见’,以万物皆见于此也。

兑称'说言’者,以正秋非万物所说之时,惟以兑体为泽者,物之所说而不取其时焉。

艮称'成言’者,以艮之体终止万物,无生成之义,今以生成初言者,以艮连于寅也,故特言之。

坤加'致’字者,以其致用于乾也。

触类皆然。

”  我们从此图与说中可知,图是本《说卦》而出,说是为解《说卦》而言。

《宋史·隐逸传》说陈抟“好《易》,手不释卷”,这一图及说正是他本《易传·说卦》“手不释卷”的心得。

所谓“心得”,自然有他自己的体会,图中加一“帝”字并有五空心圆点,注曰“主造化之尊称,即天五也”,正是本于《尚书·洪范》“次五曰建用皇极”之义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陈抟在这里只是以图与说解释《说卦》的有关文字,并没有相对于“先天八卦图”而称此图为“后天八卦图”。

又其作图元素有空心圆点,则与后来刘牧《易数钩隐图》的作图元素相同(如果将此图的八卦标以“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六八为足”的黑白圆点,即得《易数钩隐图》中的《河图第四十九》图)。

  此图即为南宋郑樵《通志》“记有”的“陈希夷易图”。

是我们所见唯一出于陈抟的易图。

后人因陈抟以五个空心圆点为奇数“天五”,以实心圆点为偶数二、四、六、八、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既有图中标以“天五”之易图,再全出“九宫数”之图,亦是“顺理成章”的事。

至于称之为“河图”,或称之为“洛书”,则又是称者的个人体会而已。

刘牧称之为“河图”,自有他自己的“道理”。

然而,“建用皇极”出于《洪范》,而相传《洪范》又是箕子叙“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汉时又有人说“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这大概又是称之为“洛书”的“道理”所在。

无论他们的“道理”如何,我们由此倒可以得知:

陈抟此图正是后来“河图”或“洛书”之源。

也正因为有如此名份之争,恰说明陈抟没有传出什么“河图”与“洛书”。

二范谔昌的《四象生八卦图》(见下图)  图说:

范氏谔昌曰:

“四象者,以形言之则水、火、木、金;以数言之则老阳、老阴、少阳、少阴,九、六、七、八。

惟土无形,四象各以中央土配之,则是为辰、戌、丑、未之成数也。

水数六,故以三画成坎,余三画布于亥上为乾;金数九,除三画成兑,余六画布于未上为坤;火数七,除三画成离,余四画布于巳上为巽;木数八,除三画成震,余五画布于寅上为艮。

此四象生八卦也。

”  汉时既有“分土王四季”之说。

从图中看到,在四正方各画有五个空心圆点。

生数一加五为成数六居北方;生数二加五为成数七居南方;生数三加五为成数八居东方;生数四加五为成数九居西方。

这就是所谓的“四象”之数。

《易数钩隐图》之“河图四象第五十一”图,正是以此四数的黑白圆点构成之图。

  范氏说“四象生八卦”,四正卦坎、离、震、兑各是“三画”,四象数六、七、八、九所余之三、四、五、六,正是乾、巽、艮、坤四维卦的卦画数。

《易数钩隐图》之“河图八卦第五十二”图,正是以乾三、坎三、艮五、震三、巽四、离三、坤六、兑三之黑白圆点构成之图。

可见,《易数钩隐图》的“四象生八卦”说是来自范谔昌。

(见下图)  《周易图》中所列范谔昌之《四象生八卦图》,正是郑樵《通志》“记有”的“易源流图”。

也是宋末元初雷思齐于《易图通变》中所言“范谔昌所著《大易源流》”中的“龙马负图出河,羲皇穷天人之际,重定五行生成之数,定地上八卦之体”的“河图”。

“天一正北,地二正南,天三正东,地四正西,天五正中。

地六配子,天七配午,地八配卯,天九配酉,地十配中寄于未”,从雷氏所述范氏说中可知,范鄂昌所谓的“河图”是五十五数,又不同于以九宫数所成四十五数之“河图”。

从《四象生八卦图》中看到,四正方仅是六、七、八、九之“四象数”,而以九宫数所成之“河图”,其四正方为一、九、三、七之数。

由此可见,时至范鄂昌仍没有以九宫数为“龙马负图出河”之“河图”。

到了刘牧著《易数钩隐图》时,虽以九宫数为“河图”,然仍以四正方布以六、七、八、九数为“河图”之“四象数”。

这就说明,刘牧的“河图”与“洛书”并非完全传自范鄂昌,而是有其自己的“发明创造”。

  北宋末邵伯温说种放传陈抟“象学”给许坚,许坚又传范鄂昌,之后是“由此一枝传于南方也”(见《易学辨惑》)。

则知是南方三衢刘牧得范氏“象学”之传。

南宋的朱震于《汉上易传卦图》中说,四十五数的“河图”是由陈抟传下来的,经种放、李溉、许坚、范鄂昌,四传而至刘牧。

从以上二图的分析中可知,谓三衢刘牧得陈抟“象学”之传似可,谓其得陈抟的“河图”之传则不可。

  思考题:

  1北宋,有“彭城刘牧”、“字长民”、“太常博士”与“三衢刘牧”、“字先之”、“兖州观察推官”之说。

是一人还是二人?

  2四十五数的“河图”是传自陈抟吗?

  3一些学者在叙述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史时,直接引用朱震之说,而谓“河图”、“洛书”、“阴阳鱼太极图”、“先天”等图皆来自陈抟。

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有什么学术上的策略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易数钩隐图》

(一)  北宋太常博士彭城刘牧著《易数钩隐图》。

自序曰:

“夫卦者,圣人设之观于象也。

象者,形上之应。

原其本,则形由象生,象由数设。

舍其数,则无以见四象所由之宗矣。

……今采摭天地奇偶之数,自太极生两仪而下至于复卦,凡五十五位,点之成图,于逐图下各释其义。

庶览之者易晓耳。

”今见《道藏》三卷本《易数钩隐图》,自卷一“太极第一”至卷二“七日来复第四十六”,是“凡五十五位”之四十六幅图。

终二卷至“遯卦第四十八”。

卷三又出七幅图,其中方有“河图”、“洛书”之名。

依其自序所言,是以天地五十五之数“点之成图”,目的是为了阐述“象由数设”,特别是要由此见“四象”所由宗。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记“新注周易十一卷,皇朝刘牧长民撰。

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

庆历初,吴秘献其书于朝,有诏奖之。

田况为之序。

又有钩隐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凡四十八图”。

北宋仁宗,公元1023年至1063年在位,庆历为公元1041年至1048年。

时有宋咸,著《王刘易辨》二卷,维护王弼而驳斥刘牧。

自序有“业刘者实繁,谓刘可专门,王可焚窜”之语。

其序作于定康元年(公元1040年),可见当时“言数皆宗之”,似当在朝廷“有诏奖之”之前,就是已形成之态势。

(其太极至八卦四图见下)  《易传·系辞》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以上四图,就是刘牧“以数明象”从太极画到八卦之图。

  “太极第一”图是以五个白点与五个黑点代表十个天地奇偶之数。

以表示“两仪之气混而为一”之义。

  “太极生两仪第二”图,上一,下二,左四,右三。

以表示“一气所判,是曰两仪”、“两仪乃天地之象,天地乃两仪之体”、“画天左旋者,取天一、天三之位也。

画地右动者,取地二、地四之位也。

”  于“天地数十有五”、“天一生地六”、“地二上生天七”、“天三左生地八”、“地四右生天九”五图之后出“两仪生四象第九”图。

是图以六、七、八、九为“四象”,并于图说中针对先儒以金、木、水、火为四象,说“金木水火有形之物,安得为象哉”,亦不同意以实象、假象、义象、用象为四象之说,又特别指出“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亦不是四象,是“此四事,圣人易外别有其功,非专易内之物”。

并从“象与辞相对之物”的角度,说此四事不过为“爻卦之下辞”,而非“爻卦之象”。

  “四象生八卦第十”图,图说:

“五行成数者,水数六,金数九,火数七,木数八也。

水居坎而生乾,金居兑而生坤,火居离而生巽,木居震而生艮。

已居四正而生乾、坤、艮、巽,共成八卦也。

”此图四正卦为下坎,上离,左震,右兑,四隅卦为乾、坤、巽、艮(为《易传·说卦》所言八卦方位)。

水数六取“三画”配坎,余“三画”为乾;金数九取“三画”为兑,余“六画”为坤;火数七取“三画”为离,余“四画”为巽;木数八取“三画”为震,余“五画”为艮。

四正卦皆“三画”,四隅卦则与本卦画数同。

  从“象为爻卦之象”及“象由数设”的理论出发,“以二仪之气混而为一以画之”为“易有太极”之象,进而“天左旋取天一、天三之位,地右动取地二地四之位”为“是生两仪”之象,进而以天五合一、二、三、四而得六、七、八、九为“两仪生四象”之象,进而分四象六、七、八、九之数为八卦之画为“四象生八卦”之象。

这就是刘牧《易数钩隐图》开卷所明之义。

  其后“二仪得十成变化第十一”是黑白点五十五位图,“天数第十二”是白点二十五位之图,“地数第十三”是黑点三十位之图,“天地之数第十四”是黑点五十五位之图,《大衍之数第十五》是黑白点五十位之图,“其用四十有九第十六”是黑白点四十九位之图,“少阳第十七”是白点七位图,“少阴第十八”是黑点八位图,“老阳第十九”是白点九位图,“老阴第二十”是黑点六位图,“七八九六合数第二十一”是黑白点三十位图,“乾画三位第二十二”是黑白点十五位图,“坤画三位第二十三”是黑白点四十位图,“阳中阴第二十四”是黑白点二十四位图,“阴中阳第二十五”是黑白点四十一位图,“乾独阳第二十六”是白点三位图,“坤独阴第二十七”是黑点六位图,“离为火第二十八”是黑点四位图,“坎为水第二十九”是白点五位图,“震为木第三十”是白点五位图,“兑为金第三十一”是黑点五位图,“天五合地十为土第三十二”为黑白十五位图,“人禀五行第三十三”是黑白点二十八位图,“乾坤生六子第三十四”是黑白点三十六位图,“乾下交坤第三十五”至“兑为少女第四十三”皆是黑白点三十六位或三十五位图,“坎生复卦第四十三”是黑白点十六位图,“离生姤卦第四十四”是黑白点十一位图,“三才第四十五”是黑白六位图,“七日来复第四十六”是黑白十一位图。

由此可见,《易数钩隐图》“自太极生两仪而下至于复卦”之四十六幅图,全是以黑白点构成之图。

其立图之意亦一本《易传》之说。

所谓八卦之由来,亦是本《易传》之说,是从“太极”步步生出,而不是说圣人则什么“河图”、“洛书”画出来。

  《易数钩隐图》曰:

圣人“观天地奇偶之数,从而画之,是成八卦,则非率意以画其数也”。

又曰:

“太极乃两仪之始,八卦则重卦之始也。

”我们从《易数钩隐图》上卷中的内容所了解到作者的观点是:

八卦是圣人观天地奇偶之数而画出来的。

是从太极到两仪,再到四象逐步画出来的,不是“率意以画其数”,更不是依据“非易内之物”的“河出图,洛出书”而画出来的。

  南宋冯椅《厚斋易学》引《中兴馆阁书目》记“易数钩隐图一卷”、“本朝太常博士刘牧撰。

牧字长民,彭城人。

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

”我们在这一讲中所述,就是出于今见《易数钩隐图》上卷的内容。

  思考题:

  1上一讲中所列《河图四象第五十一》和《河图八卦第五十二》两图与这一讲中的《两仪生四象第第九》和《四象生八卦第十》两图完全相同,只是图名不同而已。

所谓“河图四象”之数又与朱熹十数“河图”的四数及方位相同,而《易数钩隐图》下卷又以九宫数为“河图”。

您对这里的矛盾现象有何看法?

  2《易数钩隐图》上卷谓八卦由太极步步生来,而《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又谓八卦之象是伏羲本“龙马负图”而定,同一刘牧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吗?

(二)  《易数钩隐图》卷下开篇既是“河图第四十九”图(见下图),图说:

“以五为主,六八为足,二四为肩,左三右七,戴九履一。

”这是由“九宫算”演变而来的图,而不是刘牧自己“点之成图”之图。

接下来的“河图天地数第五十”(一至五数黑白点图)即卷上“天地数十五第四”;“河图四象第五十一”(六七八九黑白点图)即卷上“两仪生四象第九”。

这二图之数是一至九,与“河图第四十九”数同而方位异。

“河图八卦第五十二”即卷上“四象生八卦第十”。

  接下来是“洛书五行生数第五十三”、“洛书五行成数第五十四”(见下图)。

有“或问,洛书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则与龙图五行之数之位不偶者,何也。

答曰,此谓陈其生数也”之说。

则知亦称“河图天地数第五十”为“龙图”(一上二下三右四左,与“洛书五行生数”图“一下二上三左四右”之位正相反)。

“先陈其已交之生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一二三四五数各加以五,则由“洛书生数”图得“洛书成数”图。

可知《易数钩隐图》卷下所谓的“洛书”,是由两幅图组成。

而且“洛书生数”图是“已交之生数”,相对于“龙图”来说,龙图之生数是“未交”的,所以“其位不偶”。

  至于如何从“河图”过度到“河图天地数”、“河图四象”和“河图八卦”,则无说。

只是在“龙图龟书论”中曰:

“观今龙图,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韫,且其图纵横皆合天地自然之数,则非后人能假伪而设之也。

夫龙图呈卦,非圣人不能画之,卦含万象,非圣人不能明之。

”又曰:

“龙图止负四象八纯之卦。

”我们在第一讲中列有“九宫八卦图”,八卦配九宫数是:

坎一,离九,震三,兑七,二坤,四巽,六乾,八艮。

《易数钩隐图》卷下所谓“龙图”止负“八纯之卦”,大概是指这样的方位。

而《易数钩隐图》卷上由六七八九四数分得的八卦也正是这样的方位(《说卦》所言八卦方位)。

卷上说八卦是由六七八九四象数得来,卷下则说“龙图呈卦”圣人画之。

既然“龙图”已经“负八纯之卦”,不知圣人为何还有“画之”之则?

显然卷下之说与卷上之说相互矛盾。

《易数钩隐图》原只是一卷本,到有三卷本时就出现前后矛盾现象,且其图又是“观之则甚重复”,显然不是出于一人之手。

  叶适《习学记言》卷四十九曰:

“与契丹和前四十年,刘牧送张损之,后四十年,苏洵送石扬休。

”而《宋元学案》言范仲淹举荐三衢刘牧(公元1011年?

/FONT>1064年),时当公元1041年(时年三十岁)。

宋咸《王刘易辨》成书于公元1040年,刘牧弟子吴秘献刘牧书于朝廷时当“庆历初”(公元1041年左右)。

三衢刘牧三十岁之前,既有“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之态势,而又由其弟子代献其书于朝廷,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真,则宋咸不当说“近世刘牧”,李觏《删定易图论序》亦不当说“世有治易根于刘牧者,其说日不同”,亦不可能在刘牧活着的时候就“删其图而存之者三”。

又王安石为三衢刘牧作《墓志铭》,但称“屯田郎中”,不言“太常博士”;但言学《春秋》,亦不及《易》学著作。

又与邵雍(公元1011年?

/FONT>1077年)同时之郑夬师事吴秘,是彭城刘牧的再传弟子(不可能是三衢刘牧的再传弟子)。

凡此数端,则说明北宋时有二刘牧,一为文官,一为武官;一为北方彭城人,一为南方三衢人。

《易数钩隐图》一卷本,可能是北刘牧撰,而三卷本自《复》卦之后增加九图及“龙图龟书论”,则可能是范谔昌“由此一枝传于南方”的弟子南刘牧所增益。

  《易传·系辞》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数钩隐图》卷上是本此说而以“象由数设”的理论,从太极画到八卦。

  《易传·系辞》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数钩隐图》卷下是本此说而言伏羲则之画卦。

显然是两种不同的“理论”。

  思考题:

  1如果说北宋时期有二刘牧,那么朱震谓“河图”、“洛书”是陈抟传种放,放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则这一刘牧是何地人?

  2《易数钩隐图》上卷谓八卦由太极步步生来,而卷下又谓八卦是伏羲本“龙图”而画,又谓“龙图”已“负八纯之卦”,那么伏羲画的是什么?

  3《易学启蒙》斥刘牧“易置图书”、“托言出于希夷”,而据“诸儒旧说”以九数为“洛书”,十数为“河图”。

其实《易数钩隐图》卷下的图、书是三幅图,是李觏合二“洛书”图为一。

又《易数钩隐图》通书无图、书来自陈抟说。

蔡元定之说伪否?

《易学启蒙》之“本图书第一”为伪学否?

——《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  今见《四库全书》本《易数钩隐图》末附《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题“宋刘牧撰”。

原本是从《道藏》中辑出的。

此书共列《太皞氏授龙马负图第一》、《重六十四卦推荡诀第二》、《大衍之数五十第三》、《八卦变六十四卦第四》、《辨阴阳卦第五》、《复见天地心第六》、《卦终未济第七》、《蓍数揲法第八》、《阴阳律吕图第九》九图。

其中有四幅图已见于《易数钩隐图》。

  《太皞氏授龙马负图第一》(见下图),即前《易数钩隐图》之“河图第四十九”图。

  图说:

“昔宓牺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于河,是谓龙图者也。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

纵横数之皆十五。

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者也。

太皞氏乃则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

以阳气肇于建子为发生之源,阴气萌于建午为肃杀之基,二气交通,然后变化,所以生万物焉,杀万物焉。

且天一起坎,地二生离,天三处震,地四居兑,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数也。

且孤阴不生,独阳不发,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酉配天九,中配地十,既五行之成数。

遂定八卦之象。

”  这是在说如何从九宫数的“龙图”变作“五行之生数”与“五行之成数”二图,有了二图就能“遂定八卦之象”。

至于如何把八卦配到图上,则语焉不详。

大概是:

子位一数配坎,卯位三数配震,午位二数配离,酉位四数配兑。

然后再子位配六,卯位配八,午位配七,酉位配九,以配余下的乾、艮、巽、坤四卦。

八卦方位应该是《说卦》所言方位。

(如果说是在子位配乾、坎,卯位配艮、震,午位配巽、离,酉位配坤、兑,则八卦只有四正方位。

)这一先则“龙图”配数然后再配卦说,显然与《易数钩隐图》的八卦自太极步步生来说不同。

又《易数钩隐图》卷下所谓“龙图”止负“八纯之卦”,大概是指配九宫数的坎一,离九,震三,兑七,二坤,四巽,六乾,八艮的方位,而这里又说先把九宫数的“龙图”变作“五行之生数”与“五行之成数”二图,然后再配上八卦。

既然“龙图”已经“负八纯之卦”,不知太皞氏为何还要如此“折腾”?

难道只有如此把九个数翻来覆去地“折腾”,方是“圣人”之举吗?

又不知从九数的“龙图”中如何能“折腾”出个十数来?

我们思考这些问题,自然会怀疑前后二书是否都出自一人之手。

  此书还有《重六十四卦推荡诀第二》图(见下图)。

这是一幅内画黑白点八卦外布十二辟卦的易图。

  其说“圣人观象画卦”曰:

“四象者,以形言之则水、火、木、金;以数言之则老阳、老阴、少阳、少阴,九、六、七、八。

惟土无形,四象各以中央土配之,则是为辰、戌、丑、未之成数也。

水数六,故以三画成坎,余三画布于亥上为乾;金数九,除三画成兑,余六画布于未上为坤;火数七,除三画成离,余四画布于巳上为巽;木数八,除三画成震,余五画布于寅上为艮。

此四象生八卦也。

”从前面第五讲中知,这是出于范谔昌的“圣人观象画卦”说。

如果说是书的作者是范谔昌的弟子,会把老师的“圣人观象画卦”说当作“易数钩隐图遗论”收到书里吗?

  此书还有《大衍之数五十第三》图(见下图)。

这是一幅把天地五十五数分布在五个方位的图。

  此图本是所谓“洛书”生成数二图的合一数字图。

如果刘牧已经把天地五十五数称作“洛书”,在这里还会把天地五十五数的图称之为“大衍之数”图吗?

  从以上讲述中,我们可知《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一书关于“圣人则河图画卦”,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而《易数钩隐图》又有一种八八卦自太极步步生来之说。

对于八卦之由来,《易数钩隐图》与《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二书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如果二书是同出于一刘牧,对于八卦的由来,他会有如此三种不同的说法吗?

  我们以上是就《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提出了许多问题,目的则在于要弄明白二书的作者是否为同一刘牧。

  在南宋时期,《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一书本称《先儒遗事》。

郑樵《通志》记“刘牧撰”,又记“一曰陈纯臣”。

可见,对是书的作者,于南宋时就有疑问。

我们今天从是书的内容分析,其作者不可能是刘牧。

既不是北刘牧,也不是南刘牧。

四库观臣既曰是书内容为“先儒之所未及,故曰遗论”,那么《易数钩隐图》已及之事,就不会在《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中重出。

刘牧怎会把自己的东西当作“先儒遗事”而加以议论呢?

  我们读此书,有一点可取之处,既是“孤阴不生,独阳不发”的理论,会对我们理解卦变之法有所启发。

《春秋谷梁传》曰:

“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朱熹曲解邵雍的“加一倍法”,独分一阳画为三画乾、四画(无名)、五画(无名)、六画乾,独分一阴画为三画坤、四画(无名)、五画(无名)、六画坤,既是违反了“孤阴不生,独阳不发”的基本易学理论。

“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说宇宙万物是自组织而形成的,并不是由外力分合而形成的。

  思考题:

  1我们考证《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一书的作者,在易图学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您有何议论?

  2所谓的黑白点“河图”、“洛书”,就如同给“上帝”画像一样。

刘牧先画了一幅,然后说“上帝”是则这个摸样“造人”的。

到了朱熹时又画了不同的一幅,然后说“上帝”是则如此摸样“造人”的。

“上帝”究竟是个什么摸样?

“只有天知道”。

刘牧搞伪学,是妄人。

朱熹、蔡元定又来了个伪学的平方,则是妄人中之妄人。

蔡元定因“伪学”党争而被流放到湖南道州。

我不知其别的什么“伪学”,仅就其《易学启蒙》的“本图书第一”篇来说,的确是地地道道的伪学。

您有何议论?

  3从北宋开始直到现在,凡说黑白点“河图”、“洛书”者,都是在谈论“上帝”的摸样。

我们翻开《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的一百五十八部典籍中,就有三十多部在谈论黑白点图书。

《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的二百二十二部典籍中,也四十多部在谈论黑白点图书。

尽管自宋以来有不少学者有过反对的意见,但是时至今日这类谈论仍然不绝于耳。

先是在1991年,一本叫《奥妙》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破释天书》的报告文学,说内蒙某大学的一位教授破释了“河图”、“洛书”的千古不解之谜。

说那十数黑白点的《河图》本是上古游牧民族的方位图,那九数黑白点的《洛书》本是上古游牧民族的气象图。

到了1996年,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的一位学者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易经柱背后的数学奥妙——神奇的六十四卦和合数表》一文,说这个神奇的数表是“在破译《河图》奥妙并发现八卦数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

”此后又有几篇相关文章陆续上报。

有个知名的学者还写出《科学地理解易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文为之捧场。

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直到来年的某次国际易学研讨会上,那位学者还在大会上宣扬他的所谓重大“破译”。

这两位大学里的学者所称对“河图”的“破译”(或“破释”),原来都“破”的是朱熹从刘牧《洛书》改造过来的《河图》。

其图距今仅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知如何就成了“千古不解之谜”?

真正的学问发表起来可难,而此类伪学问却能上大报,您有何议论?

——邵雍的《先天图》

(一)  上面的易图先见于两宋间人朱震所著《汉上易传卦图》(原名《周易图》)。

图说:

“右伏羲八卦图。

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夬得之。

”这幅图是朱震从郑夬的易学著作中录下来的。

据邵雍的儿子邵伯温《易学辨惑》所记,是郑夬趁王豫病笃之际,“贿其仆,就卧内窃得之”。

这就是说,在邵雍迁居洛阳之前对王豫讲学时,是称这样的图为“伏羲八卦图”的。

“八卦即是六十四卦”,这是古人的一种普遍的见解。

  如此把六十四卦按一定的次序作成圆图和方图,以圆者象天,方者形地,是时至宋代方出现的易图。

据对邵雍易学颇有研究的两宋间人王湜说,在这样的易图上,原先是没有卦名标注的。

曰:

“此伏羲易,无文字言语,卦名亦后人添之。

”(见《易学》)  往这样的图上填写卦名,就圆图来说,有两种看图的方法。

一是从外向里看,一是自内向外看。

上图所标卦名,是自内向外看,以最外层的卦画为上爻。

以左边的同人卦为例,如果从外向里看,以最外层的卦画为初爻,则是晋卦。

从朱震所引郑夬的卦变说看,他是从外向里看此图的,而且是坤上乾下。

  王湜称此图为《先天图》。

在邵伯温整理的邵雍语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