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246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建筑自评表.docx

绿色建筑自评表

绿色建筑自评表

LT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

1.5、条款分析

根据《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第七条规定:

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农民自建住宅除外),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

其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其他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

注:

达标判定满足要求√,不满足要求×,不参评〇

类别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

分数

目前得分

建议深化或优化项

深化或优化后得分

备注

编号

款项内容

款项分数

条文总分

节地与室外环境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需补充环评报告,氡检测报告或证明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项目规划设计和应对措施合理,需补充环评报告,对噪音及污染源进行检测或全面检测建成后的噪音、空气质量、光污染等各项环境指标。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19

10

 

本项目容积率1.10,本条可得10分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9

7

 

本项目绿地率为35%,绿地可对外开放。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6

3

 

本项目地下室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64.7%,均为地下一层

4.2.4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2

4

0

 2

 深化项,本项目设计说明中玻璃幕墙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30的幕墙玻璃,需深化设计玻璃幕墙采用反射比不大于0.20.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

2

 2

深化项,请补充相关设计说明,可得分。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

4

4

 

 

4.2.6

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

2

6

2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1

1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2

0

 

 

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1

1

 

 

4.2.7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

2

4

2

 

通过室外热环境模拟计算,室外平均热岛强度≤1.5℃,可得分。

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

2

2

 

 

4.2.8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3

9

3

 

本项目距离“锦江花园”公交站步行距离约30m。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3

3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3

 

 

4.2.10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3

6

3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及数量合理,且有这样防雨设施。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

3

3

 

地下室停车为社会停车场,且合理布置地面停车。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6

6

 

本项目为文教卫生中心,兼医疗、办公、学习、就餐功能,并向公众开放。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4.2.13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

3

9

0

 3

深化项,有调蓄功能的绿地面积应达到1299㎡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3

0

 

 

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

3

0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6

0

 

 

4.2.1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3

6

3

 

 

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m2,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

3

0

 

 

总分

100

6559

 

 7

不参评9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

5.1.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本项目采用VRF空调系统,项目为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本项判定达标。

5.1.2

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5.1.3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5.1.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6

6

 

 公共检出穿墙比小于0.5,可得分

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6

6

 

 本项目玻璃幕墙可开启面积达到10%,外窗可开启面积达到35%。

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10

0

 

 

5.2.4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6

 6

 本项目采用VRF系统,请补充相关设计说明,补充VRF系统的IPLV(C)值,本条暂判定得6分

5.2.5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值低20%。

6

6

 

 本项目采用VRF系统,满足要求

5.2.6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

10

0

 0

该项需进一步模拟计算,本项得6分 

5.2.7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6

6

 

 本项目采用VRF空调,本项得6分。

5.2.8

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

3

5

3

 

 本项目满足要求,可得3分

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3

3

 

 本项目满足要求,可得3分

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水力平衡措施。

2

0

 2

 本项目采用VRF空调,本项得2分。

5.2.9

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3

3

 

5.2.10

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规定的目标值。

8

0

 

 

5.2.11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3

0

 

 

5.2.12

三相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3

5

3

 

 

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2

0

 

 深化项,请补充相关设计说明,可得分。

5.2.13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

3

 

 

5.2.14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3

 

本地峰谷电价差低于2.5倍,本条不参评。

 

5.2.15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水需求。

4

 

建筑无可用的余热废热源,本条不参评。

 

5.2.16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10

0

 

 

本项目目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量占生活热水设计小时加热量的60%。

总分

100

5836

 138

不参评26分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1.1

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6.1.2

给排水系统设置应合理、完善、安全。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6.1.3

应采用节水器具。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6.2.2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

1

7

1

 

 

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1

1

 

 

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

5

0

 5

 

深化项,施工图中补充按水平衡测试要求设置分相计量水表。

6.2.3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

8

8

 

 

6.2.4

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游泳池、绿化、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2

6

2

 

 

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4

4

 

 

6.2.5

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

2

4

 

 

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

2

 

 

6.2.6

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10

 10

 

深化项,施工图中应补充使用达2级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

6.2.7

采用节水灌溉系统;

7

10

7

 

 

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3

0

 

 

或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10

0

 

 

6.2.8

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

10

10

 

 

6.2.9

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或措施。

5

0

 

 

6.2.10

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

15

0

 

 

6.2.11

冷却水补水使用非传统水源。

8

0

 

 

6.2.12

对进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采取控制面源污染的措施;

4

7

4

 

 

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水体净化。

3

3

 

 

 

总分

90

4840

 

 15

不参评14分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7.1.1

不得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7.1.2

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7.1.3

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7.2.1

择优选用建筑形体。

9

3

 

 

本项目为体形不规则。

7.2.2

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

5

0

 

 

7.2.3

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10

10

 

 

7.2.4

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

5

 

 

7.2.5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5

0

 

 

7.2.6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

3

6

0

 

 

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

3

0

 

 

7.2.8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10

10

 

 

7.2.9

建筑砂浆采用预拌砂浆。

5

5

 

 

7.2.10

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10

10

 

 

7.2.11

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

5

0

 

 

7.2.12

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

10

0

 

 

总分

80

38

 

不参评25分

室内环境质量

8.1.1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需提供环评报告及室内噪音检测报告。

8.1.2

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需提供环评报告及室内噪音检测报告。

8.1.3

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8.1.4

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请调整相关设计参数,本条暂判定满足

8.1.5

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8.1.6

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

控制项

满足√

不满足□

满足□

不满足□

8.2.1

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

6

3

 

 

8.2.2

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

9

6

 

 

8.2.3

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

2

4

2

 

采用同层排水或其他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不小于50%。

2

 

 

8.2.4

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3

0

 

 

8.2.5

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

3

0

 

8.2.6

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

8

0

 

本项目主要功能空间采光系数达标面积比例:

40.5%

8.2.7

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6

14

6

 

 

内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60%

4

0

 

 

本项目内区采光系数达标面积比例:

16.6%

根据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

4

4

 

8.2.8

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12

0

 

 

8.2.9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

8

8

 

本项目采用VRF空调,满足要求,得8分。

8.2.10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13

0

 

8.2.11

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环境设计参数要求;

4

7

0

 

 

无暖通施工图及气流组织报告,本项不得分。

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

3

3

 

 

卫生间等区域设计排风系统,本项得3分。

8.2.12

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5

8

 

本条适应于集中空调建筑。

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3

 

本条适应于集中空调建筑。

8.2.13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5

5

 

本项目设置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总分

100

36

 

 

不参评23分

提高与创新

11.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高20%,或者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幅度达到15%。

2

10

 

 

11.2.2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1

 

 

11.2.3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系统全年能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0%。

1

 

 

11.2.4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达到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标准规定的1级。

1

 

 

11.2.5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

1

 

 

11.2.6

对主要功能房间采取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

1

 

 

11.2.8

建筑方案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结合场地特征和建筑功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建筑性能。

2

 

 

11.2.9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1

 

 

11.2.10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2

 

 

11.2.11

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

1

 

 

11.2.12

采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其他创新,并有明显效益。

2

 

 

 

1.6、评估结论及建议

绿色建筑评价得分及结果汇总表

评价指标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评定结果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评分项

权重wi

0.16

0.28

0.18

0.19

0.19

不参评分

9

26

14

25

23

得分Qi

59

36

40

38

37

折算得分

54.95

47.30

55.81

50.67

25.97

得分应≥40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不满足

实际得分

8.79

13.24

10.05

9.63

4.93

加分项

得分Q8

0

总得分∑Q

40.97

二星达标情况

不满足

建议调整项

4.2.4

5.2.2

6.2.6

8.2.2

8.2.8

加分项

0

调整后得分Qi’

66

44

55

38

37

调整后折算得分

53.85

52.70

61.63

41.56

得分应≥40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调整后实际得分

8.62

14.76

11.09

7.90

调整后总得分∑Q’

47.03

二星达标情况

满足

从以上表格分析得,本项目总得分为63.2分,大于60分,达到二星级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