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78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

1.1.1项目名称:

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1.1.2承建企业:

xxxx有限公司

法定地址:

xxx

法定代表人:

xxx

职务:

董事长

注册资金:

5000万元

电子邮箱xxx

联系电话:

xxx

1.2项目概况

项目拟建地点:

xxx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xxxx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500亩,其中4万吨冷链物流系统项目,占地面积113亩,物流配送中心占地面积387亩。

项目总投资1310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0909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1440万元,流动资金8715万元。

项目建设期2年。

项目建成后,正常年销售收入可达8516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5142万元,年均销售税金4975万元,年均所得税3786万元,年均税后利润11357万元,年均投资利税率21.41%,年均投资利润率16.11%,税后内部收益率15.5%,贷款偿还期4.8年,税后投资回收期6.9年,税后净现值17730元。

项目盈利能力好,偿还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冷链物流,包括2万吨冷藏库2座,2000吨恒温保鲜库1座,2000吨气调冷库1座、加工配送中心2座等;七大类型市场以及检测加工和仓储、物流配送、物流商务管理、会展中心、信息咨询和其他服务等主要功能建筑,以及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

项目按功能规划划分为:

冷链物流区、市场交易区、检测及仓储区、商务信息区、会展区、服务区以及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额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131064

1.1

建设投资

万元

120909

1.2

建设期贷款利息

万元

1440.0

1.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614.5

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85160

正常年份

3

年均销售税金

万元

4975

4

年均总成本

万元

63218

5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15142

6

年均所得税

万元

3786

7

年均税后利润

万元

11357

8

年均投资利税率

%

21.41%

9

年均投资利润率

%

16.11%

10

资本金利润率

%

30.25%

11

贷款偿还期

4.8

11.1

外汇贷款

0.00

11.2

人民币贷款

其中含建设期1年

12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

12.1

所得税前

%

19.36%

12.2

所得税后

%

15.50%

13

投资回收期

13.1

所得税前

6.0

含建设期1年

13.2

所得税后

6.9

含建设期1年

14

券投资净现值

14.1

所得税前

38,837

14.2

所得税后

17,730

15

自有资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26.74%

16

盈亏平衡点

%

42.10%

1.3企业概况

xxxx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早期以发展物流为主。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营主业也由最初物流行业不断扩大到汽车销售、钢材、煤炭物流领域以及生态农业、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对外贸易、汽车差速器高新技术研制、新型生物制药、文化传媒和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成长为集团型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

相继在北京、天津、石家庄、长春、沈阳、哈尔滨、吉林、青岛、深圳、十堰、郑州、长治、太原、包头、大同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办事处)。

华信集团汽车贸易领域辖有一汽大众4S店、东风日产4S店、长安福特4S店、天津一汽4S店、东风标志专营店等,年售车10000多辆。

华信物流领域辖有北京钢材公司、太原钢材公司、长春钢材公司、天津钢材公司、青岛钢材公司、唐山钢材公司和永年钢材市场。

华信集团还与长春一汽、湖北二汽、青汽和众多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华信集团以“自然、生命、和谐、发展”为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并率先在xx市民营企业内部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委,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工会、团委等为纽带的组织体系。

公司以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全新的经营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纳税大户及重合同守信誉单位,被各金融机构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并通过IS0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保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多次向灾区及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大力救助困难失学儿童。

华信集团在不断完善经营思路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管理的提高。

公司在多年的经营活动中已深深地融入社会,融入企业公民当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企业发展特点及具有人性化的企业经营理念。

同其他企业一样,主动地承担起对员工、对客户、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成为有责任感、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企业。

本项目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可以产生巨大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所谓“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的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发展现代物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和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产业政策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物流能够促进城市以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增加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带动就业、扩大辐射为重点,向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基地、做强大园区、建设大项目的战略目标全面发展。

2.1.1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作为第三产业的商贸物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不断加速自我改造和壮大,积极有力地促进产品流通,对繁荣市场经济,推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加速城市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本实现了由工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7年的11.3%,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9%上升为48.6%,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上升16.2个百分点。

1979—2007年,我国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1.4%,第三产业增长10.8%。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大调整,70%的就业人口从事农业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7年的40.8%,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17.3%上升至26.8%,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12.2%上升至32.4%。

农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转变。

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80%下降为2007年的50.4%,林、牧、渔业所占比重明显提升。

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进展明显,1979至2007年,棉花产量增长2.5倍,油料产量增长3.9倍,糖料产量增长4.1倍,水果产量增长26.6倍。

中国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第三产业将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传统服务业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进行改造,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继续将国内市场发展列为重点工作,鼓励大型仓储物流基地建设。

商务部在《国内贸易“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中对商贸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推进商贸业经营与服务方式创新;促进商品交易市场升级,使其逐步向商品展示订货中心、商贸采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变。

商务部推进“双百市场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带动完成2000家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的升级改造,培育一批符合国家标准、面向国内外市场、现代化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进展。

随着城市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现代物流的目的是实现物流的时空效应,同时应是城市社会活动正常高效进行的前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是保证物资的有序流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现代物流在城市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形成与现代农业配套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辐射北方市场,已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

2.1.2冷链物流产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消费方式正在不断变化:

从传统的家庭操作型型转向方便、熟食、个性型消费。

大型量贩店、中型生鲜超市、小型便利商店、食品专门店等成为我国食品流通的主渠道。

据资料显示,食品流通过程成本中的90%是物流,食品卫生、品质、前置期的核心保证因素是物流,食品流通产业管理、技术、效率的95%取决于物流。

食品物流相对于其它行业物流,最突出的特点是:

(1)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份和食品安全性,食品物流要求高度清洁卫生,同时对物流设备和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

(2)由于食品具有特定的保鲜期和保持期,食品物流对产品交货时间即前置期有严格标准;(3)食品物流对外界环境有特殊要求,比如的温度和湿度;(4)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须有相应的冷链设施。

冷链物流,就是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需要特别装置和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从世界食品冷链市场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将发展冷藏链列为国家的产业政策之一,我国这项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起步。

我国冷藏运输率目前为10%—20%,欧、美、日等均达到80%—9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产业必将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

冷链物流中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

初级农产品:

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

加工食品:

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等产品冷冻冷藏和冷链配送运输。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加快城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的需要。

目前,与城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相比,物流产业还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

一是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受“小而全,大而全”的影响,专业化、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阻碍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效率的提高。

二是“条块分割”影响了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运输仓储等设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加之企业之间协作配合不够,使物流整体系统全程化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和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物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滞后,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都不能适应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许多小型物流公司普遍存在实力小、信誉度低、运输不合理的问题,对企业造成损失,间接影响整体经济效益。

区域商贸物流业是最直接、最快速提升聚集力、吸纳力、辐射力的产业,是城市建设必须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现代农业物流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扩大本地区与国内农产品行业的经济交流,加速相关产业经济的循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产业增加值,从而加快城市经济建设进程。

2.3.2合理规划运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需要

物流的小批量、多批次带来的是汽车运输的比重逐步提高,这必然给城市带来诸如空气污染、交通拥挤、噪声等困扰城市的环境问题。

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市场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合理规划组织物流,改善城市环境。

本项目通过对城市的物流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改善。

通过不断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推进中原最大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及提高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整体运行质量。

2.3.3满足食品流通市场的需要

目前,与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相比,承担食品流通功能的冷链物流产业还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

一是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方式转变带来对生鲜和冷冻食品大量需求的发展趋势相比,我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冷藏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冷链运输能力不足,阻碍了冷链物流效率的提高。

二是“条块分割”影响了冷链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运输仓储等设施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加之企业之间协作配合不够,使物流整体系统全程化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不足和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物流业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滞后,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都不能适应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普遍存在实力小、信誉度低、运输不合理的问题,对企业造成损失,间接影响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以适应食品消费市场需求。

2.3.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中共中央2010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

“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统筹制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规划,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等扶持政策,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

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支持。

河北省已将现代物流业确定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

2010年河北省《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菜篮子”产品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供应,落实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

落实国家对批发市场、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用地、用水、用电的价格政策及税收减免政策。

本项目作为产业物流和中转物流“二位一体”的现代物流方式,不仅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

2.3.5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项目按照绿色物流进行设计,实施绿色采购、绿色加工、绿色仓储包管、绿色运输管理、绿色营销策略。

本项目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没有污染,附加值高,能直接带动本地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人流的聚集效应,增加本地区的经济收入。

完全符合政府提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物流市场分析

3.1国内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明显不断增大。

物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超过了同期GDP增长幅,其中流通加工、包装增幅最快,交通运输比重最大。

见表3-1。

表3-1:

物流业增加值发展情况表

项目

八五期间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物流增加值(亿元)

比重(%)

物流增加值(亿元)

比重(%)

物流增加值(亿元)

比重(%)

社会物流总额

4265

100

6887

100

12140

100

交通运输

3396

79.6

5498

79.8

9470

78

仓库

175

4.1

274

4

517

4.3

贸易

459

10.8

714

10.4

1340

11

流通加工、包装

195

4.6

335

4.9

720

5.9

邮政

40

0.9

66

1

93

0.8

中国物流市场前景广阔,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9%(按现价计算),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

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06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

其中:

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2%。

物流总值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虽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

2007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高于上年。

2007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为21.5%。

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而成一体,实现企业与社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一起被人们当成“新经济”的重要内容,被广泛地称作第三利润源泉。

2006至2010年,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功能将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下降3%;80%的海运出口市场,都将集中在大陆。

3.2城市物流服务发展趋势

由传统运输、仓储、力p工等部门企业转型的现代物流业,依据其传统业务侧重提供物流业务某个环节的服务,产生了物流各种服务形式。

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迅速发展。

外企、大型企业对高效率、系统化物流服务需求增加,带动了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的兴起和发展,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新兴经济领域如快递、电子商务等对物流配送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也促进物流服务呈现多样化发展。

3.3国内外冷链产业现状

3.3.1国外冷库行业现状

2008年,全球总体冷藏库容量约为2.4777亿立方米(87.4997亿立方英尺)。

国外冷库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主要有日本、美国、芬兰、加拿大等国。

日本是亚洲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国,—20℃以下的低温库在冷库中占80%以上。

?

0年代以前国外冷库普遍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70年代后期逐渐采用以R22为制冷剂的分散式制冷系统。

美国和加拿大占80%以上的冷库都以使用R717为制冷剂。

80年代以来,分散式制冷系统在国外发展很快,冷却设备由冷风机逐步取代了排管,贮藏水果冷库中近1/3为气调库,在冷库建造方面土建冷库正向预制装配化发展,动化控制程度比较高。

比较著名的装配式冷库的制造商如芬兰的辉乐冷冻集团(叫URRE),其库板HE—3由无氟绝缘聚氨酯板和两层镀锌的钢层组成,轻便易拆卸,施工期短、气密性好、空间利用率高。

近年来,国外新建的大型果蔬贮藏冷库多是果品气调库,如美国使用气调贮藏苹果已占冷藏总数的80%;法国、意大利也大力发展该项技术,气调贮藏苹果均达到冷藏苹果总数的50%—?

0%以上;英国气调库容达22万吨。

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拥有10座世界级的自动化冷库。

3.3.2国内冷库行业现状

冷库是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冷冻冷藏食品的需求比重必定越来越高,美国的人口是我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冷库容量却是我国的3.5倍;日本的人口只有我国的十分之一,而冷库容量是我国的2倍;从市场发展趋势看,我国现有冷库容量还严重不足,技术水平和效率还十分低下。

我国自1955年开始建造第一座贮藏肉制品冷库,1968年建成:

第一座贮藏水果冷库,1978年建成第一座气调库。

1995年由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引进组合式气调库先进工艺,并在山东龙口建造15000吨气调冷库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大型组装式气调冷库的成功先例,用户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7年又在陕西西安建造了一座10000吨气调冷库,气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公司气调冷库已分布在山东、河南、北京、湖南、新疆、陕西、天津、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并获得客户的较好信誉。

广东、北京等省市大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

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吨,其中外资、中外合资和私营冷库约占50万吨,国有冷库450多万吨,分属于内贸、农业、外贸和轻工系统,其中内贸系统冷库容量达30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我国商业系统拥有果蔬贮藏库面积达200多万m2,仓储能力达130多万吨,其中机械冷藏库?

0多万吨,普通库为60多万吨。

我国冷藏库容量近年来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中国拥有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易腐食品和医药产品消费市场,但人均冷冻仓储空间却还不到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对于优质冷链设施的需求也是十分庞大的。

从我国冷冻冷藏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看,我国的现有冷藏容量还明显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3.3国内冷链物流现状

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根据相关的规则),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等;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

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标准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防止食品变质与污染。

我国完整独立的冷链系统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很低。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值在100亿美元。

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以传统的车厢(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

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率占世界首位。

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1.服务的质量;2.运输的质量;3.缺乏可靠的物流服务商(特别是大型区域和全国范围的物流服务提供商);4.高费用;5.运输和储存等基础设施的不足。

与此同时,国内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更增加了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

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

3.4政府重视发展现代物流

近年来xx市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措施。

各级政府正在加快推动xx物流产业和城市化发展进程,通过培植和发展城市骨干物流企业,加快推行物流现代化,必将使现代物流成为支撑城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我国冷库及相关产品市场现状及市场需求预测,国内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本地的资源状况,在xx建设一个档次高、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快捷准确、仓储销售服务一流的xx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预测年均冷藏货物周转值50亿元以上,其市场前景乐观。

综上所述,在xx市建立一个产品档次中高,配套设施齐全,市场信息快捷准确,销售服务一流的现代农业物流中心,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设计方案

4.1项目总体建设内容

本项目设计的物流业务包括:

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整合/分拨、物流全过程的货物跟踪、EDI电子数据交换、与客户生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Internet上的信息服务、各地库存的调度和统计、运输过程的设计和管理、供应链的策划和管理、营销分析、环境信息搜集和分析等。

为满足现代农业物流配送各项功能及广大客户的需要,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冷链物流、七大类型市场以及检测加工和仓储、物流配送、物流商务管理、会展中心、信息咨询和其他服务等主要功能,以及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

据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量要求,经过对同行业的考察和分析,本着实际需要的原则,确定工程建设规模为:

项目占地面积500亩全部为新征土地。

其中:

冷链物流区113亩,农业物流市场387亩。

建筑总面积231850m2,其中:

冷链物流区建筑面积48250m2,市场分类仓储区建筑面积为67000m2,检测及综合仓储区建筑面积为10000m2,商务信息区建筑面积为12500m2,会展建筑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