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07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docx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由各种致病细菌引起的结膜急性炎症。

结膜充血,结膜囊出现脓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是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典型体征。

【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合并角膜炎者按角膜炎处理。

勿包扎患眼,可配戴有色眼镜减少刺激。

2.若患眼分泌物较多,可用生理盐水等溶液冲洗结膜囊。

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确定致病菌后给予敏感抗生素。

根据病情可联合用药。

3.奈瑟菌性结膜炎应及时全身使用足量抗生素。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如耐药可选择同类其他敏感抗生素。

成人淋球菌性结膜炎若角膜被感染,应加大用药剂量。

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可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方法给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超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如果病变未累及角膜,在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可局部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炎症反应及并发症。

2.症状明显改善后即停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3.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结膜炎症迅速扩散或炎症波及角膜,应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加大抗生素用量

沙眼急性期

沙眼是由A、B、C或Ba型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急性期出现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滤泡、弥漫性角膜上皮

多伴眼睑红肿、结膜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出现大量炎和耳前淋巴结肿大【治疗原则】

1.改善环境,讲究卫生。

2.使用0.1%利福平滴眼剂、0.1%酞丁胺滴眼剂或0.5%新霉素滴眼剂等点眼,4次/d。

夜间使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眼膏,疗程最少10?

12周。

最近有研究发现单剂口服阿奇霉素可以明显降低沙眼衣原体感染率。

3.积极治疗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一般不使用糖皮质激素。

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包涵体性结膜炎是由D-K型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滤

泡性结膜炎。

成人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表现为轻中度充血、眼部刺激和黏液脓性分泌物。

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结膜滤泡形成伴乳头增生,多位于下睑。

耳前淋巴结肿大。

新生儿多双眼发病,早期出现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

【治疗原则】

1.衣原体感染可波及呼吸道、胃肠道,因此口服药物治疗很有必要。

婴幼儿可口服红霉素,成年人可口服多西环素。

2.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剂及眼膏,如15%磺胺醋酸钠滴眼剂、0.1%利福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般不使用糖皮质激素

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是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常合并角膜病变,传染性强。

早期出现结膜充血水肿、滤泡增生,水样或浆液状分泌物。

患者局部异物感、刺痒烧灼感明显。

常伴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症状。

【治疗原则】

1.讲究卫生,感染者接触物品要清洗、消毒。

避免接触患眼及其分泌物。

常洗手,尽量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

2.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缓解症状。

3.可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若合并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眼液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如未累及角膜可在抗病毒治疗的条件下,局部使用低浓度、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症状控制后即停药;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炎症波及角膜应停用糖皮质激素。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是由新型肠道病毒70或柯萨奇病毒A24变种引起的一种暴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传染病。

发病急、传染性强,常见症状有眼痛、畏光、异物感、流泪、结膜滤泡、角膜损害及耳前淋巴结肿大、结膜下出血呈片状或点状,少数患者出现前葡萄膜炎以及发热不适及肌肉痛等全身症状。

【治疗原则】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局部抗炎、抗病毒治疗。

3.病情严重及伴全身症状者应全身用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无角膜病变者可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局部低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症状明显缓解后及时停药。

急性变应性结膜炎急性变应性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对外界过敏原产生的、由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

表现为双眼睑突然水肿,结膜水肿、充血及乳头增生,出现浆液状分泌物。

一般不波及角膜。

患者常有明显的瘙痒、烧灼感及流泪症状。

泪液和血浆IgE含量升高。

常合并其他黏膜组织过敏性炎症。

可有明显的过敏原接触史。

【治疗原则】

1.如能明确致敏原,应避免接触或行脱敏治疗。

2.局部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肥大细胞稳定剂等药物治疗。

3.症状严重者可全身用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症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其原则为大剂量、短时间。

轻症患者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

因反复发作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要密切观察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是眼压升高。

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对自身抗原的一种超敏性变态反应。

除了结膜组织出现异常炎症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外,在全身及眼部其他组织也可出现异常的变态反应及并发症。

【治疗原则】

1.

但应注意药物副

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

作用

2.预防感染。

3.如合并干眼、倒睫等并发症,可对症治疗或手术矫正。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病情严重者可局部短时间、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需要合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长期、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者,要注意副作用。

细菌性角膜溃疡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细菌感染引起角膜基质坏死的一类化脓性角膜炎症。

起病急骤,常有明确感染史。

刺激症状明显,眼睑、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性充血。

早期角膜出现边界清晰的上皮溃疡,其

可见致密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

浸润灶迅速扩大,形成溃疡,表面及结膜囊内可见脓性分泌物,前房常有不同程度积脓。

【治疗原则】

1.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病史,高度怀疑本病者应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随后再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使用敏感性药物。

2.以局部用药为主,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全身用药。

3.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适当使用散瞳剂,以防虹膜后粘连。

4.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B类药物有助于溃疡愈合。

5.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急剧发展、角膜可能或已经穿孔的患者,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一般不使用糖皮质激素。

2.如病情控制,在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下,可局部小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及抑制炎症反应。

真菌性角膜溃疡由致病真菌引起的一类感染性角膜溃疡。

溃疡形成菌丝苔被,溃疡周围出现伪足、卫星灶、免疫环,角膜内皮斑、前房积脓是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典型体征。

【治疗原则】

1.局部使用抗真菌治疗,可联合用药以减少单一药物用量,降低其毒副作用。

病情严重者可考虑全身用药。

2.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使用散瞳剂避免虹膜后粘连。

3.反复发作、药物疗效不佳者,根据病情可考虑行板层或穿透角膜移植。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角膜病毒感染

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类角膜炎症性病变。

根据角膜受累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上皮型角膜炎:

早期局部浸润,知觉减退,病情发展可形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溃疡;角膜基质炎:

以角膜基质浸润、水肿等炎症反应为主;角膜内皮炎:

表现为角膜后沉着物及其周围组织炎症。

【治疗原则】

1.局部使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滴眼液治疗为主。

严重者或短时间反复发作者需要口服抗病毒药物。

2.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但有角膜溃疡者禁用;无

3.对溃疡面积较大、反复发作的病例可采用板层、穿透角膜移植或羊膜移植等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有角膜溃疡者禁用糖皮质激素。

2.如角膜无溃疡并同时有基质水肿者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

3.角膜基质炎或内皮炎可局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水肿控制后即停

药。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可运用于角膜基质内皮炎。

棘阿米巴角膜炎由棘阿米巴感染所致的严重角膜炎性病变。

刺激症状明显,但常与体征不一致。

患者视物模糊,局部疼痛可进行加重。

可有角膜上皮或上皮下浸润、放射状角膜神经炎、环形基质浸润、盘状基质浸润等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阳离子防腐剂,如0.02%的洗必泰和0.02%的聚六甲撑双胍;芳香族双眯,常用的有0.1%羟乙磺酸丙氧苯脒、0.15%羟乙磺酸双溴丙脒;氨基糖苷类及咪唑类。

2.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角膜炎症进行性加重的情况下,应及时手术。

如果炎症尚未累及角膜全层,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若炎症已累及角膜全层,合并大量前房积脓,则应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蚕食性角膜溃疡

是一种自发性、进行性角膜溃疡,病因不明。

溃疡周围组织有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多见于成年人,双眼发病者进展快、愈后差。

患者常有强烈的眼部刺激症状和明显视力下降。

初期周边角膜浅基质浸润,后沿角膜缘潜行

性、边缘隆起进展,可累及整个角膜,导

致角膜穿孔及周边新生血管长入【治疗原则】

1.本病治疗困难。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胶原酶抑制剂、环孢素

A和FK506滴眼剂可能有一定效果,注意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口服维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病灶位于周边并较局限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病变较大或角膜穿孔,则需

行角膜移植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可局部大剂量、短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症状控制后停药。

如长时间或反

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其副作用。

干眼

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泪膜不稳定、泪液渗透压增加,常伴有眼部不适、

视力波动或下降和眼表炎症的一类疾病总称。

多见于老年女性。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或避免导致干眼的原因。

2.局部使用人工泪液,根据病情可使用泪小点栓塞。

3.眼表炎症反应明显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的

应用】

1.轻度干眼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

2.中重度干眼并伴有眼表炎症的患者,可局部小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炎

症控制后即停药

3.对于慢性睑板腺炎引起的干眼,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联合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

(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浅层巩膜炎

浅层巩膜炎又称表层巩膜炎,指发生在表层巩膜的炎症,女性多见,好发于角膜缘与眼外肌附着点之间的区域。

病因不清,可能与外源性抗原抗体所致的过敏反应有关。

不少患者合并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动脉炎、结核病等。

可有疼痛及刺激症状,巩膜表面组织与其上的结膜有弥漫性充血和水肿,呈紫红色,触压轻微疼痛。

【治疗原则】

1.局部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

2.严重患者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可局部应用1%氟米龙滴眼液,4次/d。

2.控制不佳时可用1%醋酸泼尼松龙。

巩膜炎

巩膜炎为巩膜基质层的炎症,常合并角膜炎和葡萄膜炎。

病程长、易复发、疗效差,可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

病因同浅层巩膜炎,可合并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动脉炎等。

也有学者认为与结核、梅毒、痛风有关。

多见于壮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半数双眼先后发病。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病情轻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重症病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3.原则上糖皮质激素要足够剂量,病情控制后剂量递减,直至痊愈。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口服泼尼松,0.5?

1.5mg?

kg-1?

d-1,病情稳定1个月后可减量。

2.后巩膜炎病情严重者可采用静脉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剂

量1g/d,一般不超3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

2mg?

kg-1?

d-1。

(三)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是一类眼内炎症的总称,包括前葡萄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

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病因复杂,多与免疫相关。

因和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类型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所患的葡萄膜炎类型及患者本身的因素进行治疗。

注意个体化治疗。

【治疗原则】

1.积极查找病因:

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和伪装综合征,并查找相关的全身免疫性疾病。

2.局部治疗:

热敷、散瞳、局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眼药,主要适用前葡萄膜炎的治疗。

3.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适用于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以及双眼葡萄膜

炎。

4.免疫抑制剂治疗:

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缓解或炎症反复发作,如Behcet病,或由于全身疾病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者,要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给予适合的剂量(即能控制炎症的剂量),而不应一味加大剂量,以免过度用药治疗。

2.给予足够的剂量(指每天的剂量和总的剂量),不但达到及时有效控制葡萄膜炎之目的,还要实现彻底治愈炎症之目的。

3.在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膜炎无效或效果不佳时,若治疗已经超过2周,应考虑增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4.给药途径:

(1)滴眼剂点眼:

①适应证:

前部葡萄膜炎及前房有炎症的其

他多种葡萄膜炎。

②急性期:

1%醋酸泼尼松龙或0.1%地塞米松,开始点眼频度高,炎症控制后点眼频度逐渐递减。

③恢复期:

0.1%氟甲松龙,点眼频度应逐

渐递减。

长期使用要监测眼压和晶状体混浊。

(2)球旁注射:

①适应证:

结膜下注射适用于严重的前葡萄膜炎,经点眼

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角膜上皮损伤的患者,也可与抗生素联合结膜下注射,治疗细菌性眼内炎;后Tenon囊下注射主要用于单侧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或伴有囊样黄斑水肿的单侧前葡萄膜炎。

②常用药物:

甲泼尼龙40mg/ml或曲安

奈德40mg/ml,前者药物作用持续48?

72小时,后者作用持续2?

3周。

(3)口服:

①适应证:

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尤其

适用于双侧受累者。

②常用药物及治疗方法:

泼尼松,0.5?

1mg?

kg-1?

d-

1,治疗1?

2周后逐渐减量,剂量较大时可每1?

2周减10mg剂量较小时每周减2.5?

5mg对于一些顽固性炎症,常需要使用维持剂量(成人每天15?

20mg,维持剂量通常需要使用数月后,再逐渐减量。

(4)

静脉途径

静脉途径给药:

①适应证:

在治疗葡萄膜炎时,多不需要

给药,在出现严重视网膜炎、视乳头炎并在短期内可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或丧

失者可考虑静脉途径给药。

②常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甲泼尼龙500mg/d(与前述

巩膜炎中提到的大剂量冲击剂量不同),静脉滴注3天,之后改为泼尼松口服,

减量方法同全身口服用药。

③禁忌证:

老年人、儿童、孕妇;糖尿病、胃溃疡、精神病患者。

④应注意补钾、补钙。

(四)视网膜疾病。

下述常见病的糖皮质激素使用指导适用于炎症期的患

者。

白塞综合征

白塞综合征(Behcetsyndrome)是一种累及眼、口腔、皮肤和生殖器等多系统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多形性皮肤损害、口腔和生殖器复发性溃疡等。

病因不清,是自身免疫病。

病理改变是闭塞性血管炎,血管基底膜可能是免疫反应的主要袭击目

标。

【治疗原则】

1.根据器官的具体受累情况决定采用局部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2.必要时可采用抗代谢药。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糖皮质激素可以控制急性炎症,但是不能防止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的复发。

严重威胁视功能的炎症急性发作,可以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冲击疗法。

口服给药:

对于青壮年而言,泼尼松起始量

50?

60mg/d,根据炎症缓解情况逐渐减量。

当存在眼前部炎症时,需要同时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2.建议同时口服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3.不论是短时间服药还是必须长期服药,都必须严格注意逐渐减少给药量。

Vogt-小柳原田病

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disease)是一种伴有皮肤、毛发改变,听力异常和脑膜刺激征的双眼弥漫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

病因不明,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也有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典型表现:

发病前可有感冒样症状,出现头痛、耳鸣,然后出现双眼葡萄膜炎,首先是后葡萄膜受累,如果炎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可向眼前段蔓延形成全葡萄膜炎。

疾病后期出现皮肤、毛发脱色素表现,眼底呈典型的“晚霞样”。

【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对于眼前段炎症,应用散瞳、局部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消炎药点眼。

2.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应早期、足量给药,减量缓慢,维持时间长,疗程一般为8?

9个月,若疗程小于6个月,容易导致炎症复发。

3.注意补钾和补钙。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要在发病初

Vogt-小柳原田病有自愈的病例,但由于难以事先察觉是否是迁延性病例,因此除难以全身给药的情况外,对所有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

对于首次发病的病例而言,预防疾病迁延是主要目标。

为此需期彻底抑制炎症反应。

因此,从发病起1个月以内采取泼尼松龙大剂量疗法或冲击疗法,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但是较早或过快的减少剂量可能会造成炎症复发或迁延。

治疗6个月内停药的病例,炎症复发几率高。

1.大剂量疗法:

口服泼尼松龙初始量:

1?

1.2mg?

kg-1?

d-1,根据炎症缓解情况每1?

2周减量1次,开始每次减量5?

10mg当泼尼松龙减至30?

35mg/d时,每次减量2.5mg,维持剂量15?

20mg/d,最后隔日给药,有助于炎症稳定缓解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恢复。

2.脉冲冲击疗法:

对于重症病例,如双眼广泛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考虑首先采用甲泼尼龙1g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龙,采用1mg?

kg-1?

d-1或40mg/d泼尼松龙的维持疗法。

维持疗法持续1?

2周后,如果病情良好则逐渐开始降低服药量,但此时仍不可以迅速降低给药量。

对于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的病例,要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对于迁延病例,往往需要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分为3类:

(1)合并系统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结节病、白塞综合征、大动脉炎等;

(2)感染:

如真菌、梅毒、结核、病毒等;(3)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

其共同特征是以中青年为主、血管

阻塞是血管炎的主要征候,多数学者认为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多双眼发病,始于周边部,有静脉周围炎及动脉周围炎之分,或两者皆存在,静脉周围炎多为男青年,而动脉炎则无性别差异。

眼底镜下可能见到的周边血管病变包括小血管血柱粗细不一、走行异常,呈弯曲、纽结,有鞘膜伴随。

能周围有小出血点或渗出物。

病情进展后,有小静脉或小动脉闭塞。

荧光血管造影(FA)可见血管末梢渗漏,无灌注区形成。

可见新生血管及增殖组织。

【治疗原则】

1.应该首先排除感染所致的视网膜血管炎,如梅毒、结核等。

对于非感染性视网膜血管炎,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果炎症迁延不愈,可考虑联合应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2.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证者,可改用口服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3.如有大面积无灌注区出现,应予光凝。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可以采用泼尼松龙,一般服用1mg?

kg-1?

d-1。

2.疗程至少3?

6个月,病情顽固的要持续1年或1年以上。

3.上述视网膜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应换用或增加其他免疫抑制剂。

(五)视神经炎。

视神经的炎症,在眼球内段称为视神经乳头炎,在眼球后段称为球后视神经炎。

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眼球转动痛,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缓或消失,视野出现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或哑铃形暗点。

视神经乳头炎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充血水肿、出血渗出;球后视神经炎眼底可无异常。

【治疗原则】

1.查找病因:

脱髓鞘疾病、急慢性传染病、中毒等。

2.病因治疗。

3.除外传染病等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4.支持疗法,如用维生素B、B12,血管扩张剂等。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治疗时机:

要求在发病8天内治疗。

2.方案:

甲泼尼龙静脉注射1g/d(或250mg16h),共3天,随后给予泼尼松1mg?

kg-1?

d-1,11天;之后很快减量,在第15天给予泼尼松20mg/d,第16天和18天10mg/d。

(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视神经的挫伤和断裂伤,后者光感消失,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

挫伤导致的视神经病变可以因为视神经水肿导致视力严重损伤,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果及时可以挽回部分视力。

【治疗原则】

1.眼眶CT确定无视神经断裂伤,应尽快行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

2.神经营养药辅助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各种原因所致眼外伤,包括机械性、物理性等,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可参照葡萄膜炎的治疗。

1.方案:

(1)静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①于伤后3天内启用治疗的患者:

首次甲泼尼龙30mg/kg,静脉滴注8小时,以后5.4mg?

kg-1?

h-1,静脉滴注,用药至23小时;24?

48小时内用250mg/6h静脉滴注,第3天起改口服50mg/d,逐渐减量至14天。

②伤后3天以后开始治疗的患者:

首次甲泼尼龙1g静脉滴注,然后改为500mg静脉滴注,2次/d,滴注2天,后改为口服50mg/d,逐渐减量至

14天。

(2)口服泼尼松:

1mg?

kg-1?

d-1,分2次口服,共3天,继续口服7.5mg/d,逐渐减量,用药14天。

2.特别注意:

启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必须有血糖检查结果。

有明确的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必须确认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使用。

(七)眼科手术后。

眼科手术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不同的手术要求不同,但糖皮质激素浓度逐渐递减,点药次数逐渐递减的原则不变。

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且有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众多的研究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是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保证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角膜移植术后最常应用的抗排斥药物仍首选糖皮质激素。

【治疗原则】

1.局部予以抗生素点眼。

2.局部应用人工泪液等润滑剂促进角膜上皮生长。

3.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4.局部应用环孢素滴眼液抗排斥。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静脉给药:

常在术后1?

3天应用短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00mg(成人)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