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325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终审稿Word格式.docx

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课题2---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kPa,温度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密度是g/L,比空气的密度g/王,)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反应中提供氧。

具有氧化性。

(3)用途;

①支持燃烧,燃烧放热,取得高温,如用纯氧炼钢,用氧炔焰进行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助燃剂;

②供给呼吸,缓慢氧化产生热量,供病人、高空飞行员、潜永员、登山运动员等呼吸。

点拨;

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以及水溶性等顺序进行逐一描述。

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但在氮气中不复燃(或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但在氯气中熄灭等),由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支持燃烧,有助燃性,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

点援:

此题是开放式始习题,学生可以从多个例子来说明,如蜡烛、红磷、铝、铁、炭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将带火星的本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

此题是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证明或验证的题目,关键要抓住物质的特性,氧气的特性起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铝+氧气

氧化铝点拨: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写法注意事项: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名称 

(2)反应物与生成物不只一种,之间用“+”号连接(3)反应条件写在“→”的上方,条件为“点燃”而不是“燃烧”。

(1)c点拨:

氧气不易溶于水

(2)b点拨,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燃烧;

(3)c点拨:

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B、D点拨:

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判断,特点是“多变一”。

(1)这些变化都不是化学变化,因为这些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液化石油气。

石油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燃料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这是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应用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课题3---制取氧气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碳+氧气

二氧化碳 

(1)、

(2)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同属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两个相反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

(1)C点拨:

A、D两个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B是氧化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只有C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2)B 

通过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可归纳为: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常温、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反应,但不是所有物质。

(3)(3)A(4)D 

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是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双手紧握容器时,水下的导管口会出现气泡,松开手后,会有少量水进入导管。

此题与物理上气体压强有关,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管内气体受热膨胀,管内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管口出现气泡;

松开手后,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冷缩,管内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水会进人导管。

(2)防止水蒸气冷凝后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先将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分。

(4)防止由于降温时试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2)、(3)、(4)都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5)可能的原因包括:

装置漏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刚开始有气泡出就收集,集气瓶预先没有装水,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再盖玻璃片等。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收集时间过短等。

在集气瓶内先装入少量水,一是可以防止燃烧物落下时炸裂集气瓶,二是可以用水来溶解吸收产物,如硫燃烧的产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加水就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所以,硫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内先放少量水,不宜用细沙来代替,而铁丝、铝条燃烧时,在集气瓶内用细沙来代替水是可以的。

(1)不同,思考如何得到平稳气流。

把催化剂放在试管里,塞好带导管的瓶塞,用注射器向内逐滴加入过氧化氢可以得到平稳的气流,也便于收集。

、 

(2)探究报告(仅供参考)

目标

1.寻找新的催化剂

2.制取氧气

3.试验氧气性质

仪器,药品

注射器,点滴板,红砖粉末,过氧化氢溶液,木炭

注射器,带导管的试管,大试管,过氧化氢

一试管氧气,木炭

方案(可画简图)

带火星的小木条

步骤

将红砖粉末放到点滴板的一个孔中,用注射器往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再把带火星的小木条迅速地放在上面

将红砖粉末少许放入试管底部,塞好瓶塞,将注射器吸满过氧化氢溶液,插入瓶塞,往里逐滴加入,导管插入试管中

将烧红的木炭伸入盛满氧气的试管中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气泡放出

木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红砖粉末是催化剂

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第二章小结

第三章---自然界的水

课题1---水的组成

水在自然界中以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存在 

物质的存在状态有三种:

固态、液态、气态。

以水为例,在标准状况下,水的凝固点为O℃,沸点为100℃,即当温度低于0℃时,水以固态形式存在,在高100℃时,水以气态形式存在;

在O~100℃之间,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把新鲜的植物(菜叶、树叶、水果等)密封于干燥的塑料袋内,不久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或直接从植物体中挤压出液体;

或把新鲜的菜叶放到食盐水中,菜叶过一段时间就变蔫了;

或称取一定质量的新鲜菜叶,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称量,发现菜叶的质量变小了等,均可以证明植物体内含水。

这是一道具有开放性的设计实验题,实验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可以说明问题就应鼓励。

开放性题是检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题型,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混合物:

(1) 

纯净物:

(2)(3)(4)(5)(6) 

(7)(8) 

单质:

(2)(6)(7) 

化合物:

(3)(4)(5)(8)点拨:

对于物质的分类,要掌握分类的方法,明确每一类物质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注意各类物质的关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 

‘ 

纯净物{化合物

(1)不正确。

混合物:

多种物质组成,如空气物质,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

氧气 

水元素可以以单质状态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状态存在。

但在自然界里,元素大部分是以化合物状态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也比较多。

(2)正确。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不正确。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而冰块只是水的固态,二者混在一起,只含水一种物质,仍是纯净物。

(4)正确。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水电解的结果就是由水一种物质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

(5)不正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

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也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而是混合物。

课题2---分子和原子

(1)间隔 

间隔大 

间隔小 

物质的分子间都有间隔,运用分子间有间隔的基本性质可以解释一些现象。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体的热胀冷缩等。

(2)不同 

同 

. 

此题从微观角度考查对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原子 

分子 

此题考查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从微观角度认识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1)B 

水电解是水分子裂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在此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A错;

同理B正确;

水蒸发产生气体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变大,由液态变成气态,是状态的改变,所以是物理变化,故C错;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而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分,故D错。

(2)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CD 

掌握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

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

(2)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花香是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太阳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湿衣服上附着的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剧,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衣服容易干;

(4)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密封保存可以防止香水、汽油蒸气的分子因不断运动并扩散到空气中去,造成挥发而损失;

(5)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6)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间隔,气体受压时,迫使气体分子间距离缩小,因此其体积也相应缩小。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合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

(1)正确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错误 

同种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单质分子,如H2分子只含H原子;

不同种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是化合物分子,如水分子就是由H、0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3)错误 

空气是混合物,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里面含多种物质分,无固定的组成 

(4)错误点拨:

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5)正确 

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生活中:

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盛放在容器中的水减少等;

自然界中:

远处闻到花香等。

此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惟一,,只要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事例均可。

有利于开阔视野和拓宽思维空间。

课题3---水的净化

(1).吸附 

沉降点拨:

明矾净水是因为能与水或水中含有的矿物质作用生成一种叫做氢氧化铝的凝胶状物质,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使水中细小的悬浮杂质集结而下沉,是物理过程。

(2)硬 

软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硬水和软水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而不是一定不含有钙镁化合物。

(3)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蒸馏 

沉淀 

过滤 

蒸馏 

此题考查对几种水的净化方法、净化程度的认识,蒸馏是几种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

B提示:

操作过程中的“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中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杂质(如钙、镁化合物等),所以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

静置沉淀、吸附沉淀、煮沸 

此题就是一道方法多样化的开放性习题,正确解答的关键是多注意观察一下家中用水时的操作。

资料:

纯净水真能带来健康吗近年来,各类纯净水充斥市场,尤其是夏天,铺天盖地的“要健康,饮纯水”这类的广告宣传更是不绝于耳,那么,纯净水与人体健康究竟是什么关系专家指出:

所谓纯净水,是将天然水经过几十道工艺、花费巨大代价进行处理,提纯、净化,在去除细菌、病毒、污染杂质的同时,也去除了几乎所有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无机矿物质,因此,纯净水中的总溶解物质含量几乎为零。

这种水具有极强的溶解各种微量元素、化合物、营养物质的能力,当人们大量饮用纯净水后,体内的一些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营养物质就迅速溶解在这种水中,并排泄到体外,使体内物质失去平衡,在不能及时从外界补充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时就可能致病。

因此,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纯净水一般不宜作为常规饮用水。

课题4---爱护水资源

1.解:

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百分比:

×

1011m3/×

1011m3)×

100%≈%工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

100%≈%生活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1010m3/×

100%≈%

解:

每天从体内排出的水的总量:

1700mL+500mL+400mL+150mL=2750mL每天需要补充的水的总量:

2750mL-350mL-750mL=1650mL=1650cm34℃时水的密度为1g/cm3,所需补充水的总质量:

1g/cm3×

1650cm3/500g/斤=斤

一昼夜:

24×

3600S/H=86400S

漏水体积:

(1/20)ml/s×

86400s=43200ml

此题是一道答案不惟一的调查题。

节水措施:

(1)用喷壶浇花,而不是漫灌;

(2)洗澡用盆浴而不是淋浴;

(3)用洗衣机洗衣服时多洗衣服,而不是只洗一两件;

(4)洗手,洗脸时用盆盛定量水,而不是开着小龙头洗等。

污染物

防止建议

生活中

含磷洗衣粉

少用或不用

洗碗用的洗洁精

废旧电池

集中回收处理

生活废物垃圾

放到垃圾箱,而不是扔到河中

塑料制品

分类回收,重新利用

生产中

工业废水

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工业废渣

掩埋或再处理,而不倒入水中

农业

化肥

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

农药

开发无毒农药

第五节---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三章小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1)B点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2)B点拨:

由公式:

质子数:

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B点拨:

从公式或概念来看,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原子实际质量,单位不是克或千克。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在氧原子中,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8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高速运动,从而构成了氧原子;

因为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现电中性。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及其带电情况和相互关系,并能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描述。

N:

Cl:

Na:

Fe:

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质量一单个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相对原子质量=单个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

1/12。

所以金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一个碳原子质量×

1/12)由此可知,金属质量相等,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个数越少;

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原子个数越多。

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镁为24,铝为27,所以钠最多,铝最少。

答:

钠最多,铝最少;

因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

此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变形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在变化中解决问题,意识到不是死记硬背知识,而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题2---元素

(1)A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不同种类的元素,核电荷数不同,如氢元素的氢原子核电荷数为1,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本题可利用元素概念的内涵来解答。

关于元素的概念,要掌握两点:

①同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是区分元素种类的依据;

②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

(2)C点拨:

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带“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

本题属识记内容,有些知识需要直接记忆,有些需要采用直观性图表帮助记忆,如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扇形统计图,还有一些可联系实验,推导记忆。

氮-N,氯-Cl,硫-S,磷-P,锰-Mn,铜-Cu,金-Au 

此题考查的是元素符号的书写,书写时要注意;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氦、氟、硅、钾、银、汞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a

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相对原子质量为

课题3---离子

(1)17 

得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三个:

①在原子中各数据间的关系,即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1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③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2)少于 

失去 

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8 

稳定 

(4)正阳负阴阳阴不显 

此题考查的是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认识离子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整体上带电的粒子,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知:

铱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为77,则有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质子数也为77,故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77,故B项错误;

金属元素的名称(汞除外)都有“金”旁,故选项D也不正确。

此题是一道理论型题,正确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知识点:

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

(1) 

B

(2) 

B(3)C(4)B点拨:

在NaNO2中,钠元素为+1价,氧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

+1+x+(-2)×

2=0,x=+3.本题考查化合价原则的应用以及常见不变价元素化合价的记忆。

记错元素化合价或计算时化合价数值不与角码相乘,是常出现的错误。

(5)A 

元素质量分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100%,碘酸钾(KI0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I的相对原子质量÷

KI03相对分子质量×

100%=127/214×

100%≈%。

此题是化学式计算的考查,但题目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碘盐紧密相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6)A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12×

6+1×

8+16×

6=176,故A错,B正确;

维生素C中C:

H:

0=(12X6):

(1×

8):

(16×

6)=9:

1:

12,故C正确。

维生素C中氢元素质量分数=1×

8/176×

100%=%

(1)4C02 

(2)3K 

(3)8NO2 

(4)7N 

(5)H2 

系数是“1”不写,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S02(+4),Na20(+1),CaCl2(+2),AgCl(+1),WO3(+6)点拨:

由化合价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即可求得。

(1)+2 

(2)+4 

(3)+5 

(4)-3

BaO,S02,CO,N2O5,MgO,CaO点拨:

由化合价原则,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如N(+5)O(-2)--N205,氧元素在右,另一种元素在左。

KCl;

FeCl2;

AlCl3 

氯元素在右,另一种元素在左,由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

7

(1)Mr(Cl2)=×

2=71

(2)Mr(H2S04)=1×

2+32+16X4=98 

(3)Mr[Ca(OH)2]=40×

1+(16+1)×

2=74 

确定元素的原子个数,元素与元素之间用“+”号,不要用“×

”号。

8

9:

8点拨:

m(Al):

m(O)=27×

2:

3)=54:

48=9:

8。

规范解题格式,不要漏掉原子个数。

9

% 

氮的质量分数=2N/Mr[CO(NH2)2]×

100%=2x14/60×

100%≈%

10

碳酸氢铵 

解:

尿素:

10000元/1080元×

1000kg×

14X2/60X100%≈4321kg,碳酸氢铵:

10000元/330元×

1000kg×

14/79×

100%≈5370kg;

硝酸铵:

10000元/810元×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