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360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docx

最新《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概念和范围

一、儿童文学释义

(1)五四以后普遍流行的“儿童本位论”,即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3)“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儿童文学是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三、儿童文学的范围

1、儿童文学的类型:

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文学。

2、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主要包括四类作品: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三是经过专门编撰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

3、广义的儿童读物也包括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文学研究中,儿童文学读物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即是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的含义:

即指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术品性。

2、儿童文学在美学特质方面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首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更为普遍、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

其次,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通性,但是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3、儿童文学的主要审美特质:

纯真------如阿诺德-洛贝尔《寄给蛤蟆的信》;李其美《鸟树》稚拙----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如小春久一郎《虎助的尾巴》;契科夫《万卡》欢愉----表现为以幽默和夸张为手段达到寓于戏剧效果的色彩,如木子《长腿七和短腿八》变幻----如林格伦《长袜子皮皮》;郑渊洁《皮皮鲁外传》《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质朴----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如丹尼斯-李《进城怎么走法》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1、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首先,培育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味;其次,培养、积累起丰富的审美感情。

再次,通过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小读者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即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提升和丰富儿童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小学审美教育中应该掌握的几个原则

(1)直觉性原则

(2)、非功利性原则(3)、情感性原则

3、小学语文的核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5、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1)有助于知道小学生的人格养成;

(2)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3)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

(4)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章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第一节儿童文学作家

1、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构成:

(1)成年人,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和对儿童有着强烈教育的成人;

(2)儿童。

2、儿童文学作家的特殊性:

(1)独特的精神气质;

(2)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

(3)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主要表现为对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等多种文学特质和多种文学表现手法的架控能力上。

5、儿童写作的特点和意义:

他们的写作往往表现出自然率真又丰富多彩的文学风貌,相对于成人,他们能够更加坦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儿童写作满足儿童的文学表现欲望,激发了他们的文学创造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表现能力,同时儿童写作也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读者

1、儿童文学读者的构成:

儿童、成人(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受者)。

2、成人读者的主要类型:

(1)出自“身份”或“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的成人读者;

(2)在阅读天性、在文学心灵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3、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即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生理机能的状况和水平决定着儿童读者文学能力发展的普遍的、共同的发展水平和阶段,文化层面则规定着文学能力的具体实现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而心理层面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连接、转换层面,它起源与生理层面的冲动,并以生理层面为依托,沿着特定的文化轨道而不断建构、发展,形成儿童读者文学审美能力的基本心里框架和特殊性。

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性别差异、智力因素、心里个性差异、文化差异

5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了从3岁到15岁的全部儿童。

6、儿童时期的划分:

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3-15)

7、儿童文学作品的划分:

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常常是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他们认识一些简单道理,幼儿文学的作品特别讲究声音和色彩的运用,其文学性总是与音乐性、美术性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

幼儿文学作品更多纯真和稚拙的美,无论是摹声、摹状,还是抒情,都表现出作家对幼儿天真烂漫、稚拙可爱的童心世界的敏锐感受和艺术再现能力。

童年文学、少年文学由于童年期、少年期读者阅读心里的发展,尤其是审美情感的日渐丰富和审美理解的日渐提高,其思想、情感的容量和力度都有了加大。

童年文学、少年文学除了具有天真淳朴的稚拙美之外,还逐渐融入了更多幽默滑稽的喜剧美、震慑人心的崇高美和悲剧美等等。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故事性

1、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2、故事性的构成:

(1)“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

任何叙事性的作品首先都存在一个基本故事,我们将其称之为“故事元”;故事情节的开展还常常需要一直“矛盾体现物”来支撑,这种“矛盾体现物”在民间故事中也称“道具”。

(2)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

(3)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与曲折性;

(4)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

悬念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在通常情况下,悬念常见于情节发展的紧要关头。

(5)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

口头语分为日常口语和文学口语,日常口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它通俗、简短、灵活,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

儿童文学的叙事性语言是一种充分儿童化的文学口语形式,它以简明为前提,以生动为根本。

(6)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①三迭式结构,三迭式又称三段法,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重在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前后的重叠变化。

②连环式结构,也叫多段式的情节反复,其特点是情节在三段式反复的基础上再一环扣一环地向前延伸、发展。

③对立式结构,即从正反、左右、前后、上下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组织情节。

3、故事性在不同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①儿歌、故事诗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

②童话、儿童小说用故事性来加强人物形象的塑造;

③寓言用故事性来荷载思想。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1、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①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化主要是通过形象性的表述达到叙述事物,描写环境,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作用。

如何使寓言富于形象性呢?

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二,突出寓言的动作感;三,使语言呈现鲜明的色彩感。

②儿童文学语言的简洁性;

③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④儿童文学语言的叙述性;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插图

1、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成为插图。

2、插图的特征:

直观性、依附性、延伸性、艺术性

3、插图的功能:

助读功能、再创造功能。

第四章儿歌儿童诗

第一节儿歌

1、儿歌的含义: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2、儿歌的特征:

①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押韵)

②单纯浅显,易记易唱;

③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3、儿歌的作用:

情感教育、启励心智、训练语言。

4、儿歌的结构特点:

(1)儿歌的分节:

一节式、两节式、三节式。

(2)儿歌的句式:

具有2-7言不等句式。

5、儿歌的特殊形式

①摇篮歌:

摇篮歌又称摇篮曲、催眠歌、抚儿歌,指哄孩子睡觉时由母亲或其他人吟唱的儿歌形式。

②问答歌:

又称对歌、盘歌、猜谜调,是指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传统儿歌形式。

③连锁调:

又称连珠体、连环体、连句、衔尾式,是一种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诗文的传统儿歌形式。

④颠倒歌:

也称稀奇歌、滑稽歌、古怪歌、反唱歌,指使用夸张的手法,故意颠倒地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⑤数数歌,是指将数字和形象结合,通过数数吟唱,以帮助儿童认识数的儿歌。

⑥绕口令,也称急口令或拗口令,指有意用许多双声、叠韵词语和发音相近的字词来组成具有意义简单和浓郁韵味的传统儿歌形式。

⑦时序歌,也称时令歌,指用优美的韵律来引导儿童根据时序的变化初步认识、了解自然现象的传统儿歌形式。

⑧十字令:

共十字,每句开头为数字,形式工整,寓庄于谐,或塑造人物形象或反映社会现象。

6、童谣:

长期流传在儿童中以韵语创作。

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

第二节儿童诗

1、儿童诗的含义: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来抒写儿童情趣和心声,并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诗。

(儿歌用于念唱,儿童诗用于吟诵)

2、儿童诗的特点:

①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

②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

③以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书法情感;

④用富于音乐性的语言传达诗意。

3、儿童诗的分类:

从表现手法分包括叙事类和抒情类;从内容分包括生活诗、自然诗。

4、儿童诗的种类:

生活诗、叙事诗、童话诗、讽刺诗、抒情诗、散文诗、故事诗、寓言诗、题画诗等等。

①生活诗:

通过对儿童现实生活的表现来抒发感情的儿童诗。

(爱与美是充溢生活诗的一个基本母题)

②自然诗:

用诗的形式,从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自然、解读世界,展现自然之美的儿童诗称为自然诗。

③童话诗:

以诗歌的形式讲述童话故事的儿童叙事诗。

④科学诗:

以优美凝练的诗句来描写和表现科学知识内容的儿童诗。

⑤讽刺诗:

以夸张讽刺的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

⑥抒情诗:

与叙事诗相对应,直抒胸臆、咏叹感情。

⑦故事诗:

用诗的形式描写故事的一种诗体。

⑧寓言诗:

它叙述的是寓言。

⑨题画诗:

根据题画诗写的诗。

第三节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

1、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

儿歌的词语通俗自然、多用口语,儿童诗则比较注重炼字,更追求意象的选择和在明白清新的语言中营造意境;儿歌注重合口押韵,语音层的音乐性非常鲜明,可诵可唱、琅琅上口,儿童诗语音层形式较为自由,音乐美与诗意美互相交融;儿歌表现出亲切、幽默、诙谐的风格,儿童诗则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意境的优雅;儿歌适宜歌唱嬉戏,有娱乐和游戏的实用功能,儿童诗更适合于欣赏,能使小读者活得精神上的享受与提升。

儿歌、儿童诗的区别

欣赏对象

思想内容

表现形式

儿歌

学龄前

单一、浅显(语言训练)

短、口语化

儿童诗

学龄期

叙事、抒情、主题明确

可长可短、讲究遣词造句

2、阅读欣赏儿歌的一般方法:

①首先要注意儿歌怎样从日常生活出发,把要说明的事物通俗化、表述得简洁明白。

②要把握儿歌句式短小、节奏明快、追求口语化的特点。

③朗读是领略、欣赏儿歌之美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3、阅读欣赏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①声韵和节奏是儿童诗表达情感的外在形式,而体会声韵和节奏的最好办法是朗诵。

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理解再现意境。

③揣摩“诗眼”(那些用得灵动、贴切、有张力的关键性词语,称之为“诗眼”)

4、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词曲演唱法、故事情景法、看图讲述法、肢体动作表演法。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1、圣野:

出版40多本儿童诗集,“80岁老人,8岁诗人”,充满童趣、童真。

2、任溶溶:

幽默儿童文学,翻译《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

3、鲁兵:

获首届“韬奋出版奖”,87、92年活得全国妇幼工作“樟树奖”。

他的儿童诗语言幽默、诙谐,叙事状物简洁明白、生动传神。

4、金波:

原名王金波,诗人、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美的向导,爱的使者”。

他的诗歌气韵自然、生动。

5、谢武彰:

他的儿童诗轻快、活泼、幽默。

第五章童话语言

第一节童话

1、童话的概念:

一般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2、童话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童话与现代童话两个阶段。

传统童话主要是指民间童话,它可以包括无名氏民间童话,即纯粹在民间产生并流传的童话作品,也可以包括经过作家采录、复述、加工而成的童话作品。

现代童话只要是指创作童话,或叫文学童话艺术童话,是指成人自觉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品。

(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度的完成是以安徒生童话为标志的。

3、童话的基本特征:

幻想(童话的灵魂所在)

4、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

①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②鲜明的主题。

5、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

①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

②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

③创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本形式。

5、童话的主要表现手法:

①拟人:

亦称人格化,是指赋予人类以外有形或无形、具体或抽象的客观存在或主观意识以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言行能力。

②夸张:

夸张是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和强调,从何突出其本质特点以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③颠倒:

顾名思义,就是有意识地违反既定的现实逻辑关系。

④象征:

就是通过某种具体可视可触的事物,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思想或情感。

6、童话的类型

①作者:

民间、文学

②美学特征:

拟人、神奇、诙谐童话

③容量大小:

长篇、短篇、微型、系列童话

④题材特征:

童话故事、童话小说、童话诗剧

⑤接收对象:

幼儿、少年、成人童话

7、童话的功能:

①开启思维、拓宽视野;②发展想象和幻想能力;

③培养美感、陶冶性情;④娱乐和宣泄的功能。

8、童话的形象类型:

①超人体童话形象:

这一类童话形象是指那些以超自然面貌出现的、具备创造奇迹的超长能力的形象,如神仙、妖魔、鬼怪、巫师等具有神奇力量的人。

这一类形象不仅包括人的形象,还包括物的形象,同时也包括生命体、无生命体甚至是观念想像中的宝物。

②拟人体童话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类以外各种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以后就形成了拟人体童话形象,如动植物或非生物。

③常人体童话形象:

这一类童话形象是指以寻常人的面貌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

常人体童话形象在民间童话就已存在,如小红帽、汉斯等,他们总是与超人体、拟人体形象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寓言

1、寓言的含义:

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的文学形式。

(寓言必须由教训和故事组成,它们构成寓言的完整内涵,两者缺一不可.

2、中外寓言的区别:

在题材上,中国寓言尤其是古代寓言,往往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人公,并通过写社会故事、历史故事,在实事之中揭示真理,而西方寓言则常以动物为主人公,用比喻的形式表现人类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体式方面,中国寓言以散文为主,而欧洲寓言更多的时候是诗体的故事。

3、寓言起源于民间,其产生晚于神话、传说等文体。

4、语言文学在世界有三大发源地:

古希腊、印度、中国。

古希腊作为欧洲寓言的发源地,在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著名的《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先河,标志着语言文学的高度繁荣与成熟。

印度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主要由民间寓言和佛经寓言构成。

中国寓言产生与先秦时期。

5、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被称为“世界三大寓言家”

6、寓言的特征:

①寓意于言的教训性;

寓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阐明教训或哲理,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故事必须为寓意服务,这就形成了它与一般故事的区别。

寓言的教训意义根据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讽刺型和经验教训型。

讽刺是寓言的主要职能之一,一切错误的观念和不和道理的现象都可以成为它讽刺的对象,如《刻舟求剑》。

从主题上看,教训型寓言包括总结生产经验教训和学习经验。

②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寓言的比喻与一般的作为文学表现手法的比喻不同,它讲求整体性。

寓言的比喻同时借助拟人、象征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完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采用现实生活中(包括历史史实)某个具体事件,或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象、补充而成的事件。

二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段,通常以动物为描写对象,与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最后又将目标指向现实中的人与事。

③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寓言通过犀利的言辞、机智的幽默来实现讽刺和训诫。

寓言在艺术风格上形成的讽刺效果大部分时候是直接的,即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表达教训者态度上的否定。

④精炼简洁的概括性;

寓言的概括性首先体现在主旨的把握上,其次还体现在语言形式上。

寓言的语言总是简约而犀利、尖锐而明快的。

7、寓言的功能作用:

①传授人生经验,如《守株待兔》;②增长智慧,如《乌鸦喝水》;

③丰富人们的想象;④娱乐身心。

8、寓言与童话的联系:

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比较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9、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①在主题设置上重心的不同;寓意对于寓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他要素都以说理为核心而铺设,其训诫意味十分明确,能够在现实中找到直接投射的目标。

童话虽也有比较强的象征意义和寓示色彩,蕴含一定的人生理趣,但它主要以想象性的故事营造童年的家园,有时可以完全超越现实“理”的束缚而存在,纯粹表现一种精神型的梦想与游戏般的狂欢,其中包含对现实生活的折光反射也是间接的。

②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寓言以训诫为主要宗旨,重视的是对现实的讽喻和隐射,多着眼与从现实事物与虚构事物中找到某点相同之处,因此其虚构与幻想的展开受限于理性逻辑的框架。

童话的幻想是主题提炼、故事发展、人物活动的根本内驱力,它植根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在真中求幻、又在幻中求真,从而形成真幻结合似真似幻、富有奇幻色彩的童话意境。

③文本结构的不同;寓言的情节单纯,叙述简洁凝练,人物形象鲜明而单一,具有很强的现实概括性,体现出抽象化和符号化的特点。

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丰富,结构也复杂多变,其人物形象更有典型性和多样性。

10、寓言和童话的交叉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文体:

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

第三节童话和寓言的阅读指导

1童话阅读指导:

①把握童话类型;②感受童话意境;③体味艺术特色。

2、寓言阅读指导:

①解读故事;②概括寓意。

第四节作家链接、作品导读与推荐

1、格林兄弟:

质朴、人民性、现实主义精神,表达人民意愿、智慧斗争精神、真善美心灵。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

2、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代表作《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

3、刘易斯.卡罗尔: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4阿斯特丽.安娜.艾米丽娅.林格伦:

《长袜子皮皮》《小飞人三部曲》等等。

5、罗尔德.达尔:

《魔指》、《巧克力工厂的秘密》等等

6、孙幼军:

《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等等。

7、周锐:

《勇敢理发店》、《扣子老三》等等。

8、冰波:

《怪蜗牛奇遇记》、《窗下的树皮小屋》等等

9、伊索:

拉.封丹:

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

代表作《寓言诗》

10、伊凡.安德烈耶奇.克雷洛夫:

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最具人民性诗人。

《狼和羊》、《农夫和狐狸》等等。

11、韩非子:

我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政治理论家,著有《孤愤》、《说难》等等。

12、金江:

中国当代寓言开篇人,著有《乌鸦兄弟》《好好先生》等等。

第六章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第一节儿童故事

1、儿童故事的含义:

儿童故事是指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完整连贯,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相适合,供儿童阅读和聆听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2、儿童故事的特征:

①完整连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气呵成,使儿童在完整有序的审美感受中得到较大的心理满足。

②生动有趣;是儿童故事的情节特征,表现为事件发展过程的新奇拙趣、惊险曲折、活泼变幻、温暖动情等。

③语言口语化与生活化;句式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生活味儿浓,将事件和人物的情态表现的鲜活而真实。

3、儿童故事的类型

①民间故事:

流传于民间,具有一定传奇性和幻想成分的题材广泛的叙述性口头文学形式。

特点:

时间地点的模糊性;人物的类型化。

适合儿童聆听和欣赏的民间故事,主要有民间生活故事周建民记录《巧媳妇》。

、民间机智人物故事赵世杰编译《阿凡提的故事》、民间笑话故事宋守良整理《两个媳妇》等。

②改编故事:

是指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依据而改编的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故事,也称文学名著故事。

英国兰姆姐弟《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王永生《诸葛亮》等。

③生活故事:

是指取材于儿童生活、反映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事件的短小故事。

一般又分为以写人为主的生活故事和以写事为主的生活故事。

苏联奥谢叶娃《平常的老太太》俄国列夫托尔斯泰《李子核》

④历史故事:

是指以史实为依据改编写成的、适合儿童欣赏和聆听的故事,是历史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分为历史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故事两类。

曹济平《陆游的故事》

⑤谜语故事:

也叫故事谜,指耐人寻味的故事作谜面,并于其中隐藏谜底的故事。

谜语故事具有故事性强、谜底设置巧妙的特点。

《谁是大队长》

⑥动物故事:

取材于动物世界,以动物为主人公,描写它们的生态、习性,或借动物形象象征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故事。

结构单纯,篇幅短小,有一定的幻想性和趣味性。

4、儿童故事与其他体裁的关系:

①儿童故事与寓言的联系、区别:

故事性强、都短小;寓言有深刻的寓意。

②儿童故事与童话的区别:

儿童故事一般短小;童话可长可短,具有幻想性。

③儿童故事与小说的区别:

儿童故事重故事情节、粗线条、短小、第三人称、客观;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主题、深度,文学性高,精线细条,篇幅可长可短,重主观展现,对象年龄较大。

第二节儿童小说

1、儿童小说的含义:

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进行创作并为儿童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小说。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2、儿童小说的特征:

喜剧性:

林格伦《淘气包艾米尔》、惊险神奇:

契科夫《万卡》。

4、儿童小说的三大母题:

爱、顽童、自然。

5、儿童小说的功能:

帮助儿童认识生活、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影响小读者的情感,净化灵魂,使其变得崇高、纯洁。

6、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包括主题、人物、故事、细节、题材、语言、艺术手法等。

其中主题、人物、故事是构成儿童小说的基本要素。

7、儿童小说的分类: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

①按篇幅的长短划分:

长篇、中篇和短篇(包括小小说)三类。

②按题材内容划分:

A、生活小说B、历史小说C、惊险小说D动物小说E武侠小说

按裁样式划分:

传记体;日记体;系列

1、儿童故事的阅读指导:

①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叙事结构,感受故事带来的审美喜悦。

②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欣赏和分析出故事出彩、出新、出趣的情节。

2儿童小说的阅读指导:

首先要把握住作品的形象特点和人物的命运,其次要注意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中国儿童文学历史发展概述

1.古代民间文学中已经有了儿童文学的萌芽与原始雏形,留下了不少富贵的儿童文学遗产。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