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4563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质量评估三Word下载.docx

“就把田地分”符合《天朝田亩制度》中的规定,故选C。

2.(2016·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英国领事富礼赐在《天京游记》中说:

“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

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

”材料中的“他”最有可能是 (  )

A.洪秀全B.洪仁玕C.曾国藩D.石达开

【解析】选B。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接受的只是西方基督教思想,其个人经历也不可能使其做到“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故A错误;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B正确;

曾国藩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封建制度,与材料“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不符,故C错误;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也不会“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故D错误。

3.(2017·

湖州高一检测)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地感受历史。

观察右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根据材料“民国妇女”可知,同盟会成立和武昌起义之时,民国尚未建立,故A、B错误;

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故C正确;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用“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取代北洋政府的五色国旗,故D错误。

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 (  )

A.1911年 北京

B.1911年 南京

C.1912年 北京

D.1912年 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故选D。

4.(2017·

桂林高一检测)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

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

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

“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

5.(2017·

厦门高一检测)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以60年为一个周期。

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采取暴力革命斗争的形式

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C.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D.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从材料时间可以判断两次革命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采取暴力革命斗争的形式、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和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两者的共同点,辛亥革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太平天国运动则没有,选择B符合题意。

6.(2017·

扬州高一检测)“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

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

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

【解析】选A。

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消息传入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故A正确;

辛亥革命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与材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不符,故B错误;

国民革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运动,故C错误;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而进行的全民族抗战,故D错误。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

”此语称赞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民国八年是指公元1919年,“自学生此举始耳”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

所以应选C。

7.“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

”根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故A错误;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可能喊出“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故B错误;

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席卷大部分地区,反帝反封建,广泛发动“工农兵”,故C正确;

土地革命时期主要是国共两党对峙,与“帝国主义”“不平等条约”关系不大,故D错误。

8.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

“‘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

”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材料“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正确。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错误;

C说法本身错误;

从材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D错误。

(2016·

运城高一检测)《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依据材料中“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可得出应为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所取得的攻占武汉、南京和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的史实,C符合题意。

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  )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材料中“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是指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放弃了效仿俄国走“中心城市夺权”的革命道路,所以选D。

A、B、C与题意不符。

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

(1)有很好的群众;

(2)有很好的党;

(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

(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

(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这段材料论证了 (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有相当数量的红军”进行判断,可知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革命军队北伐时称“国民革命军”,抗战时称“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称“人民解放军”,故排除A、C、D。

因此选B。

10.“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是指 (  )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

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是挽救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期间红军经历了漫漫征途,无数次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故选D。

11.右图是蒋介石国民政府为壮大空中作战力量发行的一种债券。

这体现出当时 (  )

A.国民政府积极发动全民抗战

B.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空战阶段

C.国民政府增发货币以备抗战

D.国民政府借助统一战线抗战

全民抗战时间是1937年,材料中是民国三十年,是1941年,时间不符,故A错误;

“空战”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国民政府增发货币以备抗战不符合抗战历史,故C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时间是1941年,“救国“体现出联合抗战的信息,故D正确。

12.(2017·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

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  )

阶段

作战力量

进攻目标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第一

苏北

兵团

淮阴、淮安、

宝应、高邮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第二

三个

纵队

海州、连云港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杜聿明见大势已去,率兵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这与题干信息相符,故本题选C。

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是指 (  )

A.皖南事变       B.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在地理上处于南京与武汉的中间,跃进大别山与材料相一致,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

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

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

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8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

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解析】第

(1)题,由材料“帝王思想、宗教思想”“三合会、哥老会”可知太平天国的组织形式和领导阶级,其斗争目标由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分析,然后对比分析辛亥革命的变化。

(2)题,无论赞同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

第(3)题,结合1920年后中国革命的发展状况回答。

答案:

(1)组织形式:

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领导阶级:

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斗争目标:

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意成功观点。

理由: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或同意失败观点。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努力: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中国近代化。

(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可得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法院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社会改革措施。

材料一体现了农民阶级的什么思想?

(6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产物?

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律文献所确立之政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

(12分)

【解析】第

(1)题从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

……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可以概括出太平天国运动在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的社会改革措施。

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产物。

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材料“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第(3)题从图一中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图二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图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1)措施: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圣库制度。

思想:

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2)运动:

辛亥革命。

特点:

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3)历程:

①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1927年8月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秋收起义之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